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 资源ID:30832179       资源大小:105.14KB        全文页数:2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1、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精品阅读专项训练文言文常见考点考点一文学常识填空考点二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考点三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四划分句子朗读节奏考点五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考点六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考点七分析人物形象考点八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九对比分析,拓展迁移答题方法技巧1.文学常识: 可通过列表的形式进行归类记忆。熟练教材文言文作品的作者及其字、号、生活年代, 作品风格等。2.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实词的考查集中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几个考点,理解 时必须结合具体语境,即我们平常说的“根据上下

    2、文”。理解实词含义的方法:( 1 ) 迁移法 。1课文迁移法。联系课文中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意义推断词义,此法适用于课外文言阅读。2成语印证法。 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 我们可以通过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 2) 推断法 。1组词推断法。 将文言文中的字词进行扩充, 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 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 实词的词义。2对句判断法。古人行文常讲究对称,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句等对句现象很多,处于对应位 置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具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的特点,我们可据此来判断。3.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五推断法:1语境推断法。 文言虚词理解离不开

    3、具体的语境, 要确定某个虚词的具体意义和用法, 可结合文意进 行。2所以我们只要知道课内例句中的虚词的代入检验法。 文言虚词的考查多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意义和用法,将其代入另一句中去检验,就可以推断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3句位分析法。即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来判断。如“其”字在句首一般是语气副词,在句中的动词 后一般作代词。4语法切入法。如果某个虚词在两个语法结构一致的句子中所处位置相同,其用法一般也相同。5标志确认法。 有些虚词是构成文言特殊句式的标志词, 抓住这些标志词就能迅速确定虚词的意义和 用法。4.划分句子朗读节奏方法。(一)五借助:(1)借助“曰”“云”“谓”断句,这些表示“说”的

    4、词语后往往要断开。( 2)借助名词断句。名词作主语要在其前断开,作宾语要在其后断开。(3)借助虚词断句。一些虚词往往用于句首 (如“夫” “至若” “盖” “若夫”等 )或句尾 (如“也”“乎”“耳”“焉”等 ) 。( 4)借助句式断句。如对偶句、排比句等。( 5)按文言句式特点断句。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固定结构句等,断句时要注意古 代语言的特点和意义的完整。(二)要注意以下规律:1主谓之间要停顿;2动宾 ( 动补) 之间要停顿;3句首发语词之后或关联词之前要停顿, 如句首有 “夫、 盖、且、维”等词, 在该词后面应稍加停顿;4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如“其一/犬坐/于前

    5、”;5前置状语和主语之间稍加停顿;6句子中间成分省略处要停顿;7并列、承接词组前后两部分之间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用在句中,朗读时在其后停顿;9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 古代是两个单音节词, 现在是一个双音节词, 要分开读, 如“可/以一战” 上述只是朗读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要结合句子进行分析。考点五 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文言语句翻译的基本原则是以 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第一步,通读语句,整体理解。从整体理解句意入手,不要拿到题目就一个字一个字地抠。 第二步,踩点得分,洞悉关键。要抓住翻译的两个关键点:一是关键词要翻译准确;二是特殊句要理 清句式、调整语序。 第三步,翻译时要注

    6、意增、删、调、留、换,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考点六 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首先,读懂全文,弄清文章的思路;其次,理解文章的主旨; 最后,提取信息,组织语言概括。考点七 分析人物形象(1)人物性格分析法。把握文言文的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分析具体事件,事 件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正面描写,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分析侧面描写,通 过写他人或他物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2)人物形象表现概括法。这类题就是考查人物的某个形象特点在文中的具体表现。紧扣人物的 形象特点在文中找到相关

    7、语段;寻找与之相对应的事件,抓住关键词进行概括归纳。考点八 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1)文言文启示答题法。 读原文,通过具体事件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 质、精神;作判断,这一观点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我们应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2)文言文作者情感、观点态度归纳“四借助”法。1借助整体阅读。 从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 感受作者思想, 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诉读 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后从中受到怎样的启发,从而推知作者的情感、观点态度。2借助文体特征。 史传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寄托在人物形象上; 咏物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 般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

    8、说理散文中作者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3借助关键信息。文章的关键信息有: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文眼、中心句、过渡句等。通过提 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作者的情感与观点态度。4借助知人论世。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文言文要义的一把钥匙。 (3)文言文评价答题法。1读懂作者的观点态度,形成自己的认识和见解。2联系实际,客观分析。从作者所处时代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作者的思想倾向、观点态度作出客观的 剖析、评价,不能用今天的观点去强求古人,即不能随意地拔高或贬低作者的观点。3用规范的语言进行描述。考点九对比分析,拓展迁移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是 “异中求同,同中求异” 。“异中求同”是指通

    9、过比较阅读,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同中求异”则是从现象入手,分析、剖析材料,找出各自的个性。答题时可以分三步进行:1认真阅读文言语段,整体把握文言语段的主要内容。明确文中“人、事、物、情、理”。2认真分析题目要求比较的内容, 反复阅读相关文字, 逐项进行比较,“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时要注意文段的出处、注释、备选项的相互联系,寻找突破口。3按题目要求,将比较阅读的结果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 1.给甲段文字中画线部分加上标点符号。短文阅读训练:(一)多多益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

    10、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 上:皇帝。禽:通“擒”,捉住。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陛下( ) 能将几何( )2、 解释加点字。能将几何( ) 上尝从容与信言( )3、 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4、 “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5、 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二)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 不就。妻梁州刺

    11、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 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2) 州里重其德行(3)凝之悉散之亲属2请“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3)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 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

    12、,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3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迨:等到。倍:同“背”,背诵。l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患记问不苦人 ()迨能倍诵乃止 ()迨能倍诵乃止 () 咏其文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B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A子墨子九距之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 京中有善口技者C.书不可不成诵。 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

    13、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四)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 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 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注释: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2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3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 人称“颜体”。1、 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 B.诗文之属

    14、莫不皆然.C.杂然相许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2、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一钱不直.:2后世见者必宝.之:3、 翻译下面句子。后人粪土视之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5.填空。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表达了作者对亲

    15、人的怀念和祝愿。2永叔,即 ,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五)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而后战, 故所向克捷。故敌为之语曰: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每调军食,必蹙额曰: “东南民力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节选自续资治通鉴宋纪 )休舍:休

    16、息。课:督促。注坡:从斜坡上急驰而下。束刍:捆束喂牲口的草。束,捆。 刍,喂牲口的草。徇:示众。统制:当时的武官名。蹙额:皱眉愁苦的样子。雅歌投壶:唱 雅歌,做投壶游戏。这里形容儒将风度。恂恂:谦和的样子。辞官:这里指辞谢升官。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或问:“天下何时太平”(2)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3)凡有所举(4)东南民力竭.矣2请用“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飞妻问劳其家。(2)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4岳飞是古代名将,请结合本文,说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六)以学自损,不如无学夫学者

    17、,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昂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ch i)枭(xi ao)。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注释:求益:求得长进。凌忽:凌,欺侮;忽,轻视。同列:同辈。疾之;怨恨他。鸱枭: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1、 解释句中加点的字。1所以求益耳 人疾之如仇敌2、 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人疾之如人仇敌,恶之如鸱枭。( )3、 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七)庚寅冬,予自小港欲入蛟州城,命小奚以木简束 .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

    18、南门开否?”渡者熟 .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 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扑,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注庚寅:指1650年。 小奚:小书童。 木简:这里指木板。 阖:关闭。牡下:上锁。 爽然:若有所失的样子。1、解释加点词语。束( )许( )熟( )愠( )2、渡者说“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他这样说的依据是什么?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4、借用一个成语概括这个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八)歧路亡羊( 竖:童仆 ) 追之

    19、。杨子曰:“嘻 ! 亡一羊,何追者之既反, ( ) 问:“获羊乎 ?” ( )曰:“亡之矣。8翻译。歧路之中又有歧焉,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译文:9本文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九)范仲淹有 志于 天下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 夜苦学, 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往往糜粥不充, 日昃注始食, 遂大通六经之旨, 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注】昃:ze,太阳偏西。1、解释加点字。( 1)既长: ( 2)再适长山: ( 3)五年未尝解衣: ( 4)知其世家: ( 5)日昃始食: 2、翻译

    20、句子。(1)或夜昏怠。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3、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相。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4、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十)浦阳郑君仲辨, 左手之拇指有疹焉, 隆起而粟。 君疑之, 以示人, 人大笑, 以为不足患。 既三日, 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 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 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三日,越旬可愈;今疾且成,已非

    21、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 也;越旬而愈,药可治也;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 止;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 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 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方孝儒指喻)【注】握:四寸为一握。膂(I?):脊骨。瘳(ch?u):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 傅:涂。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A.惧而谋诸医(谋划) B. 甚将延乎肝膈(蔓延)C.疾未易为之(变

    22、换) D. 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 之(消除)2.A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B.不速治,且.能伤身C.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D.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徐以杓酌油沥之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虽人有百手,首有百指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 轻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指代“拇指疾患”)B.余因是思之.(指代“引发的道理”)C.惜旦夕之力,忽之 而不顾(指代“各种疾病”)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指代“祸患”)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2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5.本文写

    23、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十一)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 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 我物也,何利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 有数百金,曰:“俟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 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注释:封识(zhi):封存的标记。 利:贪图。俟工(s 1):等待。暂犹可勉;短时 期内还可以勉励

    24、自己不起贪心。1、用“ | ”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不敢与家人言之( ) 遂以还之( )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3、 翻译下面的句子。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4、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 , 5、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答案及解析(一)多多益善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 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注】 上:皇帝。禽:通“擒”,捉

    25、住。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陛下( ) 能将几何( )2、 解释加点字。能将几何( ) 上尝从容与信言( )3、 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4、 “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答案:1 bi jiang2、 多少 曾经3、 多多益善:越多越好。4、 韩信说的;才高过人,自信又自夸。5、 胸怀宽广,知人善任,从容沉稳而又机智敏锐。(二)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 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 不

    26、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隐逸列传,略有删改 )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职名。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2) 州里重其德行(3) 凝之悉散之亲属2请“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标三处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4根据文章内容,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答案:1 (1) 慕:倾慕 (2) 重:推重,看重 (3) 悉:全,都2刘凝之 /字志安 /小名长年 / 南郡枝江人也 3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

    27、贫苦的生活。 4【示例】重其德行。刘凝之不慕荣华,安于俭苦。附参考译文: 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没有 做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荒郊野外盖房子, 不是自己劳动得来的食物不吃。 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品德行为。 州里多次尊敬地推举他任西曹主簿, ( 他)不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凝之把钱财全部分散给了亲友。妻子也能不 羡慕荣华富贵,与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三)司马光好学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 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

    28、,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 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注释:司马温公:司马光死后被封以温国公称号,故称司马温公。2下帷:原指汉代董仲舒下帷讲学,三年不看窗外这件事。这里借此指读书专心。3绝编:原指孔子读易经时,反复翻阅,多次将穿简册的牛皮绳子翻断这件事。这里指读书刻苦。 迨:等到。 倍:同“背”,背诵。I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迨能倍诵乃止 (患记问不苦人 (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A.用力多者收功远。C.书不可不成诵。)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D .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4

    29、、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 参考答案 1、担心 等到 才 吟咏;2、 D;3、 C;4、 韦编三绝,悬梁刺股 ,凿壁偷光(四)画皆以人重子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京、卞岂不工书,后人 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 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注释: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2章、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3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

    30、响很大, 人称“颜体”。I、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若听茶声然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C.杂然相许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一钱不直.:2后世见者必宝.之:4、翻译下面句子。后人粪土视之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4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C.作者认为章、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5.填空。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 “


    注意事项

    本文(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