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单元7 认识古文明汇总.docx

    • 资源ID:30833326       资源大小:45.40KB        全文页数:4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8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单元7 认识古文明汇总.docx

    1、单元7 认识古文明汇总單元7認識古文明一、西亞古文明(一)地理環境:西亞地區可分成四個主要部分,兩河流域、地中海東岸、小亞細亞、伊朗高原。1.兩河流域:是指河與河。兩河的中下游地區是平原(意為兩河之間),從地中海東岸延伸到波斯灣頭的地區,因土壤肥沃,灌溉方便,被稱為,直到今日仍是西亞的心臟地區。兩河中下游地區很少下雨,但是由於上游山區在春夏之交常有大雨,會造成中下游地區突發性的洪水氾濫。所以,挖掘溝灌溉就成為重要的農業活動。在此活動的民族有人、人、人、人。2.小亞細亞:今土耳其。活動的民族是人。3.地中海東岸:活動的民族是人、人。4.伊朗高原:活動的民族是人。(二)政治:兩河流域由於地勢平坦,

    2、缺乏天然屏障,極易招致外患,所以政權; 人與人曾統一此區。但因許多民族進入此地,也創造出豐富的文化內涵。(三)西亞古文明遺產1.距今約一萬年前,此區已邁入新石器時代,逐漸出現聚落。西元前約三千多年,城市形成城邦,是世界最早出現文明之光的地方。2.美國科學史家薩頓(Sarton):光明來自東方(西亞、埃及),法律來自西方。3.蘇美人文字:發明文字,在西亞通行三千多年之久。曆法:已知用,將一年分為十二個月。數學:已有位的觀念,十進位與進位法並用。塔廟建築圓柱形印章4.巴比倫人:成文法典由於此地區的往來民族眾多,商業交易頻繁,因此極為注重和觀念。法典:世界上早期著名且最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巴比倫名王漢摩

    3、拉比(前1792-1750年)制定的法典。法典作為婚姻、繼承、貿易等各項行為的規範,雖然強調法律是由神授及公正的觀念,但是對犯罪者的處罰,仍有之別。法典的特色:的報復精神。5.亞述人:亞述帝國以尚武、善戰著稱,其在首都城所建立的皇家圖書館則收藏了二萬多冊的泥版圖書。6.加爾底亞人:學與術加爾底亞人因定都於巴比倫帝國首都的舊址,因此又有之稱。他們擅長天文學與占星術,不僅訂定名稱,研究其與個人命運的關係。同時也創行了以天為一的制度。7.西臺人:是最早使用的文明。8.腓尼基人擅於航海與經商,在地中海各地建立商站與殖民地,成為西亞文化傳往地中海各島嶼及沿岸一帶的重要媒介。他們改良了字母,並傳往歐洲,成

    4、為今日西方文字所用字母的共同源頭。9.希伯來人:亡國後稱猶太人創立了信仰的教,以上帝為宇宙唯一的真神。他們堅信自己是上帝的選民,其居住的巴勒斯坦則是上帝賜予他們的土地。經典:。10.波斯人西亞文化的另一個發展重心在伊朗高原,西元前1800年左右,一支印歐民族移居至此。西元前六世紀時,他們陸續征服西亞各地,建立帝國,並攻滅。到了西元前五世紀,波斯已擴展成為史上第一個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文化:波斯人吸收和的優點,發展出內容豐富、兼容並蓄的波斯文化。宗教:波斯人信仰提倡論的,他們相信宇宙間存在著善惡兩股勢力的對立,但世界末日來臨前,善神終將戰勝惡神。二、尼羅河的贈禮埃及1.地理環境埃及的四周

    5、為沙漠、高山及海洋所環繞,形勢孤立。古埃及人利用尼羅河帶來的充沛水源和天然肥料,發展出進步的農業文明,後來的史家(希臘人希羅多德)因此稱埃及為的贈禮。2.政治發展西元前3000年左右,埃及即已建立中央集權的統一政權,到西元前525年被滅亡,在這兩千多年期間,歷經、三個時期。古王國時期(約西元前27-22世紀):常被視為埃及文明強盛的標誌。中王國時期(約西元前21-18世紀):曾經恢復秩序及繁榮,後來因混亂而衰微,被來自亞洲的的人以馬和戰車入侵所滅亡。新王國時期(約西元前16-11世紀):埃及人不斷對外征伐,領土達西亞一帶,版圖最為遼闊。滅亡:西元前六世紀,埃及被波斯滅亡後,先後受到不同政權的統

    6、治,古文明逐漸消失。3.古埃及文明宗教:信仰 .神:太陽神是宇宙的主宰,即以太陽神之子的身分行使神權統治。.神(奧塞利斯):尼羅河神象徵的力量。.的觀念:埃及人相信死後須接受審判,通過審判者才有復活的機會。許多法老、貴族、富豪死後被製成,就是希望保存肉體的完整,以便復活時能與靈魂重新結合。文字:文字,距今約四千多年前,是世界上最早出現文字的地區之一。曆法:使用科學技術:幾何學、測量學有甚高的成就 .許多製作精細的木乃伊歷經數千年仍未腐爛。 .金字塔不僅規模宏偉,其所需的巨大石塊常來自遠方,也顯示了艱鉅的運輸過程。.為了估算尼羅河氾濫的時間,並精確測量氾後重新劃分的土地。三、印度古文明(一)印度

    7、河流域文化1.時間:西元前兩千多年2.地區:流域3.兩座古城:、。城市格局完整,城內有整齊的街道與完善的下水道系統,顯現當時可能已經出現具有權威的政府。4.古文明消失:西元前1500年突然消失不見,其所以消失不見的原因何在,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等尚難獲到一致的結論。(二)婆羅門教與種姓制度1.時間:西元前1500年左右2.創立者:印歐民族的人移居印度北部後,征服當地的原住民,建立政權。3.背景:阿利安人為防止族人與被征服者間血統相混,又謀政治上統治方便起見,實行種姓制度與婆羅門教。4.種姓制度:將全國人分為、與、。階級的劃分十分嚴明,各階級的身分與職業世襲,彼此之間不得通婚。5.婆羅門教相信:、

    8、經典:。(三)佛教1.時間:西元前六世紀2.創立者:3.主張:,並可藉努力修行,達到不生不滅的境界。4.向外傳布:佛教經由王朝的大力倡行,並積極向外傳布,成為東亞地區的重要宗教。(四)印度教1.背景:印度境內的佛教開始式微,被印度教所取代。2.內容:融合了教、教及各種民間信仰內涵。3.迄今印度境內信仰人口最多的宗教。(五)數學古印度人發明的數字系統經由阿拉伯人傳往西方,稱為數字。單元8地中海文明希臘、羅馬一、希臘古典文化(一)愛琴文明1.早期的希臘文化是肇始於地中海東部的愛琴海地區2.西元前2000年左右3.愛琴文明克里特島:邁諾安文明希臘南部:邁錫尼文明(二)希臘文化:城邦時代1.時間:西元

    9、前1000年左右2.地區:愛琴海島嶼、小亞細亞西岸、希臘地區3.地理環境:希臘半島因山海交錯而分成許多小區域,適合許多在政治和經濟上獨立的發展。由於地脊人多,各城邦以向外建立殖民地、發展工商業、征服鄰邦等方式謀生存。4.重要城邦:實施嚴格的,各項政策都以軍事目的為優先考量。.發展出世界上最早的民主政治。 .公民()除可參與立法外,還可經由方式擔任管理城邦事務的委員。5.戰爭:雅典曾領導希臘城邦在波希戰爭中擊敗來犯的波斯。6.伯羅奔尼撒戰爭:波希戰後,斯巴達與雅典各自與其他城邦結盟,形成兩個對立的集團,爭奪希臘世界的領導權。希臘陷入內戰不休的局面。7.希臘地區的統一:希臘內戰,最後被來自北方平原

    10、的王國所統一。(三)希臘豐富的古典文化1.宗教方面 希臘人以豐富的想像力編造神話。相信宇宙間的任何事物都有專司的神祇主宰,而且眾神皆具有和人一樣的七情六欲,會依自己的喜惡來造福或降禍於人類。運動會的起源:希臘人定期至奧林匹亞山舉辦祭典,以各種藝文活動及運動競賽來取悅眾神,為後世舉辦奧林匹克運動會的起源。2.文學方面史詩:西元前八世紀時,荷馬史詩與以希臘古老傳說為題材,編寫成許多動人的神話故事,不僅可藉以了解希臘早期的歷史,也成為後世傳誦久遠的重要文學作品。希臘神話:希臘人將神與神、神與人之間的愛恨、競爭等故事編寫成許多神話,後來成為歐洲文學、藝術廣泛採用的題材。3.哲學方面古希臘思想家著重於探

    11、討倫理、道德等人生的意義。希臘三哲人:、最為著名。4.史學方面:以戰爭為題材,寫成歷史一書,他不但被推為史學之父,書名history一詞也成為日後通用的名詞。5.藝術方面希臘藝術家在建築、雕刻、繪畫上擅長以、的方式呈現美感。希臘式建築的經典作品神廟。二、希臘化文化(希臘化時代)1.希臘的統一:西元前四世紀,馬其頓國王(359-336B.C.)統一希臘後被刺身亡,其子繼承父志,再度統一希臘。2.亞歷山大帝國 背景:統一希臘地區後,亞歷山大大舉 ,將、等地納入版圖,建立了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天下一家:亞歷山大在各地建立希臘式的城市、推行希臘文字與法律,並鼓勵部屬與被征服民族的女子通婚,加速

    12、帝國境內的民族融合。影響:從此,、各地的文化融合成豐富多樣的希臘化文化。3.帝國分裂:亞歷山大早逝,死前未指定帝國繼承人,死後,由於將領爭權奪利,導致帝國的分裂。埃及的托勒密王朝、西亞的塞流卡斯王朝與希臘的安提哥那王朝。4.希臘化時代的文化學術:以研究最為突出,後來史學家稱為第一次偉大的科學時代。.:發現浮力原理與槓桿原理。 .歐幾里德:編寫,成為後世幾何學的重要教材。藝術:希臘化時期的藝術家則擅長以、的形式表現藝術的特質。代表作品,拉奧孔祭司像。希臘(古典)時代與希臘化時代的比較希臘時代希臘化時代政 治城邦攻治大一統,王權強大,趨向專制統治經 濟發展工商業(但以個人小型為主)商業興盛,大規模

    13、經濟發展,社會貧富懸殊思 想以城邦為主的區域觀念較重個人主義興起,四海一家意識發展文 化純希臘文化融合希臘、西亞、埃及的文明三、羅馬的政治與文化發展(一)羅馬的起源1.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這句話說明羅馬城經歷長期的營建,羅馬帝國也是經歷許多世紀的發展而成。2.羅馬建城:正當希臘人移居希臘半島時(約西元前八世紀中),印歐民族的人則來到在半島中部的臺伯河畔,建立了城,並向四周擴展。(羅馬建城傳說,有一對孿生兄弟,在水患之後與父母親離散流落荒野間,為一隻母狼所餵養,長大後在羅馬建城。只要到義大利,一定可以看到關於母狼餵養這對孿生兄弟故事的雕像。)(二)政治發展:以政治型態作為歷史分期。古羅馬歷史先後

    14、歷經了、與三個時期。1.王政時期:以為領導中心,實際政權則被外族人所掌握。2.共和時期時間:西元前六世紀末,羅馬人推翻伊特拉士坎人的統治後,進入共和時代。國家事務由與負責。兩位執政官,任期一年,互有否決權,如遇緊急情況,可推獨裁官,任期半年。城邦各項措施都須由元老院開會議決,執政官只負責執行。時期,羅馬人積極向外,進而統一義大利,占領了、東岸等地,成為跨歐、亞、非三洲的大帝國,地中海也成為羅馬的內海。末期:國內政局混亂,軍事將領(100-44B.C)四處開疆拓土,並奪取政權,但因而被暗殺。國內再度陷入混亂局面,最後由(63B.C.-14A.D.)掌握實權,重建秩序。3.帝國時期時間:西元前 年

    15、背景:屋大維接受元老院獻上的尊號後,集、等大權於一身,羅馬進入帝國時代。羅馬和平:其後的二百年間(西元一世紀、二世紀)羅馬政局安定,商業發達。史稱之為。羅馬衰落:和平之後,帝國內憂(財經惡化、軍人叛變)外患(異族入侵)不斷,國勢逐漸沒落。羅馬分裂.背景:由於羅馬帝國疆域廣闊,各地語文、民情等差異頗大,統治不易。.四世紀初:大帝(306-337)在東方的另建新都,改稱君 士坦丁堡。此後,羅馬皇帝即駐蹕在新都。.四世紀末,臨終時,正式將羅馬分為東、西二部,分由兩個兒子統 治。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三)古典的羅馬文化1.羅馬文化多承襲與文化而來。2.公共工程:希臘化文化較注重理論的

    16、研究,羅馬人的性格較為,擅長將工程技術運用在基礎建設上。發明了混凝土,大量運用拱形與圓頂,公路、橋梁、引水道、公共浴室、長城、圓形競技場等均是羅馬著名的公共工程。3.法律:羅馬文化的另一項重要貢獻。共和時代,羅馬人將傳統習俗彙編而成的,成為羅馬成文法律之始。其後發展出來的羅馬法律,也成為後世各國法律仿效的對象。(現代西歐各國的法律有許多根 本原則仍然是本之於羅馬法。其中最重要的觀念有:任何人在被證明為有罪之前,均應視為無辜,以及法律之前人人平等等。)4.規模宏大的官僚體系及行政組織、拉丁語文的普及、羅馬數字的運用、肖像畫的發達,尤其是帝國境內逐漸萌芽茁壯的教,對後世都有極為深刻的影響。四、基督

    17、教的創立與早期發展1.時間:西元世紀。2.地點:在帝國境內的地區3.創教者:猶太人,是改革而創立的新宗教。跟隨他的徒眾們尊稱他為,其所創行的宗教因而被稱為基督教。耶穌後來雖受到猶太人的排斥,且被羅馬政府判處死刑,但基督教的教義卻經由其門徒四處傳道而逐漸傳布開來。4.教義:宣揚、。5.早期:受羅馬政府迫害基督教為信仰,強調不拜偶像,與羅馬多神信仰的傳統不合。基督教徒拒絕敬拜羅馬皇帝畫像的行徑更使政府深感不滿。基督徒多屬中下階層人民,有違害社會秩序之嫌疑。6.快速傳播:基督教強調平等、博愛的主張,以及許多基督徒視死如歸,以身殉道的精神吸引了許多人。基督教的教義乃廣為傳布。7.合法宗教:四世紀時,大

    18、帝宣布基督教為合法宗教。8.羅馬國教:四世紀末,將基督教定為國教,更促使基督教發展迅速,成為世界宗教之一。9.經典:舊約全書:教的經典新約全書:耶穌的門徒記載其言行編纂而成。單元9中古時期一、民族大遷徙與西歐的封建制度(一)民族大遷徙1.民族大遷徙是中古歐洲的一大特色,其中規模較大者為人與人的遷徙。2.日耳曼大遷徙時間:西元世紀 原因: 導致:羅馬帝國滅亡。3.日耳曼人建國法蘭克人在法國北部建立王國。是日耳曼人所建國家中勢力最大、時間最長。 義大利半島:王國。 伊比利半島:王國。 不列顛(今英國)有人建立許多小王國。北非:王國。4.第二次民族大遷徙:九世紀末,北歐的人向各地遷徙後,在英國、俄羅

    19、斯、丹麥、瑞典等地建立政權。5.影響:這些政權彼此征伐,戰爭不斷,導致政治、社會秩序的混亂,中央集權的政治型態無法再維持。人們為相互尋求防衛和保護,發展出一種以土地的分封為基礎的政治、社會型態。(二)封建制度(中古歐洲政治、軍事與社會秩序的基礎)1.出現的原因 日耳曼民族傳統:日耳曼各部落酋長將占得的土地分封給部屬,部屬再分封下層部屬,雙方形成一種與間的依附關係。 社會秩序混亂:西元八世紀以後,西歐社會秩序混亂,許多農民為求自保,就將土地獻給地主,以求其保護。 封建制度的基礎:就形成與、與間的關係。2.時間:形成於八、九世紀,十至十三世紀盛行於西歐。3.領主與附庸是根據而結成主從關係。4.權利

    20、、義務關係附庸:須效忠領主,為領主出征、服勞役、繳納貢賦。 領主:須負起保護附庸的責任。領主與附庸皆是貴族,是貴族最下一階層。騎士是精通武藝、專替領主作戰, 形成注重榮譽與俠義精神的騎士文化,也是文學歌頌對象。(三)政治1.查理曼帝國時間:西元八、九世紀。建立者:法蘭克王國國王政績:東征西討,獎掖文教,與教宗聯盟,建立了疆域廣大的帝國。被教宗加冕:西元800被教宗加冕為影響:致力推行教與文,對塑造中古時期西歐文化的共同性有重要的影響。帝國分裂:九世紀中期,帝國分裂為三。2.神聖羅馬帝國時間:西元十世紀建立者:東法蘭克王國國王。被加冕:西元962年,鄂圖一世也在羅馬被教宗加冕為羅馬人的皇帝,東法

    21、蘭克王國也因此改稱為神聖羅馬帝國。滅亡:直到十九世紀初,帝國被消滅為止,此時雖有帝國之稱,但政治結構鬆散,各地諸侯、主教等各自為政,皇帝並無實權。二、西歐的社會(一)經濟:莊園制度1.莊園的想像:有領主的城堡、農民的住宅、公用的教堂、耕地、休耕、草地。規模大小不一,大貴族有多處莊園、騎士可能僅有一處。2.最主要的生產活動:。3.特色:成為的生產單位,多數生活必需品皆可自行生產、製造,無需依賴與外地的貿易。4.三田制目的:提高農產品產量 優點:調節地力、增加作物種類。(二)宗教:基督教世界1.背景中古局勢混亂,人們需要心靈慰藉。 教士努力傳教(奧古斯丁建立神學體系:人類的原罪須藉神的恩典才能獲得

    22、拯救)。2.日常生活與教會密切人民普遍信仰基督教,教會為各莊園的信仰中心。 出生洗禮、婚禮、平日按時祈禱、安息日禮拜、葬禮(臨終塗油禮)都在教堂。3.保存古典文化:修道院修士抄寫古籍,製作彩繪抄本。(十五世紀印刷術盛行而衰微)4.教會特權(1)特權 經濟:教會向人民徵稅,卻享有免稅特權;藉戰爭或建教堂名義,要求人民捐獻。 司法:教士不受世俗法庭審判。 宗教:各國君主與羅馬教會互爭領導權,各以上帝在人世間最高代理人自許。 (2)結果:發生政教衝突。(教宗利用加冕廢立帝王,開除教藉,懲處反教者)5.教堂建築早期式教堂:由厚牆、粗柱、構成,呈現出穩重的特色。 中期以後式教堂:由、構成。顯示建築技術進

    23、步,垂直上升的形式與透過大片玻璃窗引進教堂的光線,被視為上帝光輝的呈現。三、中古後期經濟與社會的轉變1.中古初期:日耳曼人所到之處,破壞城市與文明,造成經濟衰退,有黑暗時代之稱。2.中古後期:商業復甦,城市興起。3.城市興起背景.由於改良(重犂、三田制),糧食供應充足,導致人口增加,繼而又使農產、香料及毛織品等各項生活用品的需求量大增。. 後,使東西交通漸趨熱絡,商業也逐漸復甦,歐洲各地陸續出現許多城市。(中古末期因規模不大,亦稱城鎮或市鎮)職業:業。 的出現(又稱基爾特Guild,類似今日同業公會組織。) .各行業都有行會。.工匠或商人須加入行會才能從事該種行業。 居民訴求:居民為保障自身的

    24、利益,常提出各種政治與社會方面的新要求(爭取自治、選舉市長、成立市議會與建立城市法庭)。歐洲日後各種變化與階級新要求有關。4.教育中古前期:大教堂附設學校,目的訓練教士。中古後期:商人急需通信、記帳技能,故城市陸續出現學校。大學的出現.背景:教師及學生的行會.最悠久的大學:義大利大學。.最著名的大學:法國大學。5.黑死病時間:世紀時影響:人心恐慌與人口大幅減少。四、拜占庭文化1.西羅馬滅亡後,西歐陷入封建割據的局勢,東羅馬(又稱)帝國仍維持中央集權,雙方在政治、語言、宗教、文化各方面的差異日益增加。2.國勢達到顛峰:大帝(527-565年)時間:西元世紀對外:多次對外征伐,致力恢復羅馬帝國的疆

    25、域。內政:編訂法典,成為後世許多國家制定法律的基礎。宗教:拜占庭帝國以基督教為國教,實施,宗教事務由掌管,因此較少發生政教衝突。藝術:在首都堡興建大教堂,華麗壯觀,顯示了帝國的財富與權威。聖索菲亞大教堂以 的造型,呈現莊嚴壯麗的風格,其內部的鑲嵌壁畫則成為拜占庭建築的一大特色。3.帝國衰落:查士丁尼死後,原本跨越三洲的拜占庭帝國遭、等外族侵擾,領土大幅縮小,國勢轉衰。4.滅亡:至年,終被帝國所滅。5.基督教第一次大分裂時間:世紀時背景:拜占庭的、等逐漸與羅馬教會產生差異,兩者互爭基督教世界的領導權。分裂:基督教正式分裂為(又稱東正教)與(中國史上稱天主教),是為基督教的第一次大分裂。6.拜占庭

    26、帝國的歷史角色(影響)屏障西歐:拜占庭立國逾千年,曾經抵擋東方民族、的入侵,減輕其對西歐地區的直接威脅。文化方面:拜占庭文化融合文化和基督教信仰,創造出各種建築、繪畫和工藝等藝術成就。同時也保存較完整的典籍,對後來西歐文藝的發展具有重要的貢獻。拜占庭地理上介於東西之間,在東西文化交流中所占的地位不可磨滅。.將東方文物,如:中國蠶絲術傳入西方。 .對東歐文化,尤其是民族的人留下深刻的影響。他們除了接受外,其建築、曆法、文字創制、行政組織等都以拜占庭為效法對象。中古時代西歐與拜占庭的比較西 羅 馬 帝 國東 羅 馬 帝 國首都羅馬君士坦丁堡領域義大利半島及其以西巴爾幹半島及其以東主要語文拉丁語文希臘語文亡國亡於日耳曼人(西元476年)亡於鄂圖曼土耳其人(1453年)政治體制(1)封建制度盛行;(2)政教衝突(1)中央集權(2)政教合一生活方式(1) 莊園生活;(2)中古後期,城市興起工商業發達主要武力騎士常備軍宗教天主教(羅馬公教)東正教(希臘正教)建築形式(1)羅馬式(2)哥德式拜占庭式文化傳播教化日耳曼民族影響東歐文化,特別是俄羅斯四、伊斯蘭世界1.伊


    注意事项

    本文(单元7 认识古文明汇总.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