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四章-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ppt

    • 资源ID:30847002       资源大小:1.81MB        全文页数:3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15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5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四章-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ppt

    1、 4-4 分子间作用力 4-1 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1)键的极性 键的极性由两元素的电负性差 x 决定或由键矩决定。x 越大,键的极性越大。(2)分子的极性极性分子: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不互相重合的分子。非极性分子:两个电荷重心互相重合的分子。由非极性键构成的分子 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单质多原子分子:H2、Cl2、S8、P4 等。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分子是否有极性,还与分子的空间构型有关。由极性键构成的分子是否一定是极性分子?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可相互抵消,则为非极性分子。如:BF3、CH4、CCl4、CO2 等。若键的极性在分子中不能相互抵消,则为极性分子。如:NH3、H2O、PCl3、

    2、SO2 等。(3)偶极矩(dipole moment)分子极性的大小可由偶极矩来衡量:偶极矩 =q dd 偶极长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的距离。偶极长 d、偶极子电荷 q 是无法测定的,但偶极矩 可通过实验测得d q+q-的单位为 D(德拜),1D=3.3310-30 Cm。因为一个电子的电量是 1.610-19C,分子的直径在 10-10 m 数量级,所以,分子电偶极矩大小数量级为 10-30(Cm)。是一个矢量,方向在化学中是从正极到负极。一些分子的偶极矩:2.1HCN1.6SO20.12CO1.1H2S1.66NH30CS20.38HI0CO20.79HBr0BCl31.03HCl0N21

    3、.85H2O0H2/D分 子/D分 子表 4-13 一些分子的偶极矩 极性分子的这种固有偶极叫做永久偶极矩 。外电场影响下所产生的偶极叫诱导偶极。诱导偶极矩()的大小与外电场强度成正比。(4)分子的极化与瞬间偶极:分子的正、负电荷重心在外电场的影响下会发生变化:=0+有外电场时无外电场时极性分子 非极性分子图 4-51 外电场对分子极性的影响示意图 非极性分子被极化后,产生诱导偶极极性分子在电场的诱导下,也能产生诱导偶极,且总偶极矩增大。分子在外电场中(或正、负离子本身的电场中)发生变形,产生诱导偶极的过程叫分子的极化。即使没有外电场存在,在某一瞬间,分子的正电荷重心和负电荷重心也会发生不重合

    4、现象,这时产生的偶极称瞬间偶极。4-2 分子间作用力范德华(Van der Waals)力 气体能凝结成液体,固体表面有吸附现象,毛细管内的液面会上升,粉末可压成片等,这些现象都证明分子与分子之间有引力存在,通常把分子间力叫做范德华力。分子间力是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其结合能一般小于 40kJmol-1,比化学键能小 12 个数量级。分子间力的性质属于电学性质,分子间力的产生与分子的极化有关。对于范德华力本质的认识是随着量子力学的出现而逐步深入的。但范德华力是决定共价化合物的熔点、沸点高低、溶解度大小等物理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范德华力一般包括三个部分:取向力(极极):永久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5、。色散力(所有分子间均存在):由于存在“瞬间偶极”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诱导力(极非极,极极):诱导偶极同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间的作用力叫做诱导力。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分子间范德华引力的特点:(a)永远存在于分子或原子间的一种静电作用力。(b)它是吸引力,其大小比化学键能小 12 个数量级。(c)一般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d)作用范围只有几 pm。(e)范德华力有三种。除强极性分子外,色散力永远是主要的。表 4-14 分子间的作用能(kJ mol-1)的分配 范德华力对共价化合物物理性质的影响:分子间范德华力的大小可说明共价化合物间的物理性质差异:如,熔点、沸点的高低,溶

    6、解度的大小,液化、结晶现象及相似相溶原理 等等。问题:决定物质熔点、沸点的因素还有哪些?如:离子晶体;金属晶体;原子晶体。4-3 离子的极化 来自异号离子的电场作用使离子的电子云偏离球对称,产生诱导偶极矩的过程称离子极化。离子的极化作用实际上是一种诱导力。正负离子都有极化对方的能力和被对方极化的可能。但通常把正离子视为极化者、负离子为被极化者。弱极化未极化强极化 离子极化的结果:正、负离子的电子云发生变形,变成非球状离子,电子云发生部分重叠,表现出一定的共价性,正、负离子间的引力增强。极化导致键长缩短,键能、晶格能增加;配位数下降,结构向层型、链型、岛型过渡;溶解度降低,等等。键的极性的增大

    7、离子相互极化的增强 图 4-55 由离子键向共价键的过渡 (1)离子的极化力和变形性极化力()一种离子使邻近的异性离子极化而 变形的能力,通常阳离子极化力占主导。Z*rf f 极化力高电荷、小半径的阳离子有强的极化力。如:Al3+、B3+、Si4+、Cu2+、Fe3+等。变形性受异性离子极化而发生电子云变形的能力。阴离子变形性占主导,变形性的大小用极化率衡量。正离子因电荷高、半径小,通常不易被极化变形;负离子因半径较大,故容易受阳离子电场影响而变形。(2)离子的极化作用的一般规律(a)高电荷、小半径的阳离子有强的极化力。如:H+、Li+、Be2+、Sn4+、Fe3+等;Fe3+Fe2+,Sn4

    8、+Sn2+;Be2+Mg2+Ca2+Ba2+。(b)阳离子的壳层结构对极化力大小的影响:18e、(18+2)e、氦(Li+)壳层结构的阳离子(917)e 不规则构型的离子(d 区)8e 稀有气体构型的离子(c)复杂阴离子的极化作用通常较小(如 SCN-),但电荷高的复杂阴离子有一定的极化作用(如 SO42-和 PO43-)。(3)离子的变形性的一般规律(a)大半径、高电荷的简单阴离子变形性大。如:S2-、I-、Se2-等等。(b)18e、(18+2)e 壳层结构的低电荷阳离子,其变形性比相近半径的稀有气体构型阳离子大得多。如:Hg2+、Ag+、Pb2+等等。(c)复杂阴离子的变形性通常不大。复

    9、杂阴离子的中心原子氧化数越高,变形性越小。如:ClO4-、SO42-等。(d)电子构型相同的离子,半径越大,变形性越大。如:Li+Na+K+Rb+Cs+F-Cl-Br-AgBr AgI因为 X-的变形性:I-Br-Cl-如:ZnI2 CdI2 HgI2溶解度(g/100gH2O):432 86.2 难溶因为 18e 构型的阳离子容易变形,变形性:Hg2+Cd2+Zn2+。(d)对颜色的影响 强的离子极化作用使晶体颜色加深如,大多数硫化物为黑色。P212 19 题,AgCl AgBr AgI 颜色加深;CuF2(无色)CuCl2(黄棕色)CuBr2(棕黑)CuI2(不存在)如何分析说明?(e)对

    10、熔、沸点的影响 强的离子极化作用使离子晶体的 Tm.p.如:NaCl AgCl ;FeCl2 FeCl3Tm.p./K 1074 723 943 555因为 Ag+是 18e 构型的,而 Na+是 8e 构型的。Fe3+、Fe2+均为 917e 构型的,但 Fe3+比 Fe2+的电荷高、半径小。(f )对分解温度的影响 离子极化作用越强,离子晶体的 热稳定性越差,分解温度越低。如:BeCO3 MgCO3 CaCO3 SrCO3 BaCO3分解温度 T/K /813 1173 1553 1633 M2+的半径越小,极化作用越强,越易争夺到 CO32-中的氧原子。2-4+OOOCM2+4-4 氢键

    11、 氢原子与电负性极强的元素(F、O、N)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问题的提出:AA 氢化物的沸点 有反常NH3、H2O、HF 的沸点比同族其它氢化物的高。在同系列中,分子间力与分子量的大小关系反常。图 4-58 卤素、氧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 某些同分异构体的沸点相差较大:CH3CH2OH CH3OCH3 tb.p.():78.4 -23.7 水的某些物理性质反常 如,水的介电常数和比热容特别大;水的密度在 4 时最大等。这说明分子间力除范德华力外,还存在另一种作用力,这种作用力就是某些分子间的氢键(hydrogen bond)。(1)氢键的形成氢键:XHY X、Y 代表电负性大、原子半径小的

    12、原子 F、O、N 分子中,与 F、O、N 相连的氢原子几乎成为赤裸的质子,表现出强的正电性,对大电负性原子上的孤电子对有强的吸引力。氢键的键能比范德华力略大。氢键的形成条件:有一个与电负性很强的元素形成强极性键的氢原子;分子中必须有带孤电子对、电负性大、而且原子半径小的元素。(2)氢键的特点(a)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方向性 XHY 在同一直线上,键角 180;饱和性一个 H 原子只能吸引两个电负性大的原子。水分子中的氢键图 4-56 水分子间的氢键 (b)氢键的强弱与元素电负性有关FHF OHO OHN NHN 在 HF2-中,几乎成为共价键。NH33585.4NHNCH3CONH2286

    13、NHONH4F26620.9NHF冰27618.8OHO(HF)n25528.0FHF化合物键长/pm键能/kJmol-1氢 键表 4-16 氢键的键能和键长 (c)氢键的本质 氢键主要是静电引力,其作用能与分子间力接近,约 840 kJmol-1。可以认为:氢键是有饱和性、方向性的强有力的 分子间作用力。(3)氢键的类型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分子间的氢键:广泛存在于 H2O、醇、酚、酸、氨、胺、酰胺及蛋白质等中。分子间的氢键使共价化合物的 Tb.p.、Tm.p.升高,且能溶于质子溶剂中。问题:为何 H2SO4 是高沸点的酸、而 HCl 是低沸点的酸?分子内的氢键:邻羟基苯甲醛、邻羟基苯甲酸、邻羟基硝基苯等物质中都存在分子内的氢键,且形成五、六元环。分子内的氢键使共价化合物的 Tb.p.、Tm.p.。如,HNO3 :tb.p.=86 由于分子内的氢键可使分子的极性降低,不利于再形成分子间氢键,因此,分子内的氢键使共价化合物的沸点降低 NOOOHNOOOH13011596pm140pm122pm43氢键氢键 作业:P210-211:6、7、9、10、11、13、14、15、19、22、23


    注意事项

    本文(第四章-分子结构——分子间的作用力、氢键、离子极化理论.ppt)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