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docx

    • 资源ID:3426572       资源大小:27.89KB        全文页数:23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docx

    1、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1.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_,作者_,字 _,号 _。北宋_家, _家。和父亲 _、弟弟 _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 _”。2.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 分) A. 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B. 遂至承天寺 (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 ( 睡觉 )D. 相与步于中庭 ( 共同,一起 )3.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D)(2 分)A.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 / 承天寺,寻张怀民。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 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 / 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4.翻译句子。(

    2、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翻译:想到没有可与自己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纵横交错,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翻译: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5.填空:(1)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月下美景,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2)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旷达 ( 答“豁达”也给 2 分; 答“怀才不遇”、“愤愤不平”、“乐观”等给 1 分; 答“闲适”、“热爱自然”不

    3、给分 ) 的心境。6. 简答:(1)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描绘了一个空灵澄澈、宛似仙境的美妙境界。(2)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一是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二是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耳。(3)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答: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等种种微妙复杂的感情。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

    4、,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8.对“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念无与为乐

    5、者念 :相与步于中庭步 :2.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 ; 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二】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将文章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2、用“ / ”标示下列语句朗读的语意停顿。盖竹柏影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解衣欲

    6、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4、作者在文中为我们描绘出一个怎样的世界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作者描绘的世界:作者的心境:【三】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明怀明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庭下如积水空明 ()2.翻译句子(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3. “闲人”一词,沧桑凝重,它隐含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

    7、附答案】:【一】 1、念:考虑、想到步:散步、漫步 2、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 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给分 );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 ( 答出如何巧喻月色 )【二】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2、盖 / 竹柏影也 3、( 我) 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窗户 ( 十分优美 ) ,我高兴地起来走出户外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啊 4、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 似真似幻的芙妙境界自我排

    8、遣的旷达 ( 或虽遭贬谪依然旷达【三】 1. 高兴地。想。形容水的澄澈 2.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清闲的人罢了 3.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一. 基础知识及运用。1.本文选自 _,作者。 (2 分 )2.填空: (3 分)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同时也抒发了自己_的苦闷心情。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_。3.翻译下列句子: (4 分)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_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念无与为乐者 ( 思念 )B. 遂至承天寺 ( 于是,就 ) C.怀民亦未寝 ( 睡觉 )D. 相与步

    9、于中庭 ( 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B.文中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等句都与 闲 字相关。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6. 这篇文章主要表现了作者 的心境。(2 分)7. 月色入户 意思是 _,这句话运用了 _的修辞手法。 (4 分)8. 文中表现兴奋和喜悦的句子是 _,它与_ 一句相照应,显得一起一伏,一沉闷,一活跃。 (4分)9. 寻张怀民 一句中的 寻

    10、 字用得好,你认为好在哪里 ?(3 分)_10.文章 记 的要素是: (4 分)时间: _地点: _人物: _事件: _11.本文的构思角度是 ()(3 分)A、托物言志 B、即景生情 C、类比象征 D、以物喻人12、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问题。 (5 分)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诗中成对偶的两句诗是。这是一首赞咏 _的诗,诗的表面似乎在赞咏_,实际上是用 _来比喻刘景文,颂扬他。二.阅读理解、分析。(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

    11、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13. 文中 念无与乐者 念 的结果是 _。(2分)14.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_,描绘了一个 _的美妙境界。 (4 分)15.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_;_。 (4 分)16、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2 分)A. 念/ 无与为乐者,遂至 / 承天寺,寻张怀民。B.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 于中庭。C.但少闲如吾 / 两人者耳。D.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17.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3 分)_18.对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 分)A.

    12、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 闲人 罢了。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浦阳郑君仲辨,左手之拇指有疹焉,隆起而粟。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患。既三日,聚而如钱。忧之滋甚,又以示人,笑者如初。又三日,拇指大盈握,近拇之指皆为之痛,肢体心膂无不病者。惧而谋诸医,医视之,惊曰: 此疾之奇者,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不速治,且能伤身。然始发之时,终日可愈 ; 三日,越旬可愈 ; 今疾且成,已非三月不能瘳。终日而愈,艾可治也

    13、; 越旬而愈,药可治也 ; 至于既成,甚将延乎肝膈,否亦将为一臂之忧。非有以御其内,其势不止 ; 非有以治其外,疾未易为之。 君从其言,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果至二月而后瘳,三月而神色始复。余因是思之:天下之事,常发于至微,而终为大患 ; 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当其易也,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 ; 及其既成也,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如此指者多矣。( 方孝儒指喻 ) 注 握:四寸为一握。膂:脊骨。瘳:病愈。肝膈:泛指人体内脏。傅:涂。1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两项是 ()(2 分)A、惧而谋诸医 ( 谋划 )B、甚将延乎肝膈 ( 蔓延 )C、疾未易为之 ( 变换 )D、积岁

    14、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 消除 )20、下列句子中词语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2 分)A、以:日服汤剂,而傅以善药徐以杓酌油沥之B、且:不速治,且能伤身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C、虽:虽病在指,其实一身病也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D、而:终日而愈,艾可治也彼三晋之兵,素悍勇而轻齐2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 之 ,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 分)A、忧之滋甚,又以示人 ( 指代 拇指疾患 )B、余因是思之 ( 指代 引发的道理 )C、惜旦夕之力,忽之而不顾 ( 指代 各种疾病 )D、积岁月,疲思虑,而仅克之 ( 指代 祸患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4 分)君疑之,以示人,人大笑,以为不足

    15、患。_始以为不足治,而终至于不可为。_23、本文写郑君医治拇指疾患一事是为了说明一个什么道理 ?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3 分)_三. 探究、写作你是否注意 察了月夜的景色, 用 200 字以上的文字描写一段月景。参考答案1.略 2. 月下美景 ; 壮志 酬庭下如 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 民也 没有睡 ,就和我一起走到院中。庭院里像 水那 清澈透明,水中各种水草 横交 ,原来那是竹柏的影子啊。 4.A5、A6. 、豁达 7. 月光 入了屋子 ; 人 8. 欣然起行; 解衣欲睡 9. 作者要 的 个人,面 如此月夜,不会蒙 大睡,肯定也在 月,但在何 月呢 ?因此要 ,其次,

    16、 字有一种急欲找到 西的失落感,写出了作者渴望和知心友人共同 月的急切心情。 10.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 我和 民 ; 承天寺 ; 夜游承天寺 11.B1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秋令,晚秋景色之美, 傲霜枝 ,孤高傲世的品格。 13. 遂至承天寺, 民。14.庭下竹柏影也 ; 空灵澄澈、宛似仙境 15. 月色入 ,近然起行。何夜无月 ?何 无竹柏 ?但少 人如吾二人耳。 16、D17.有 的悲凉,人生的感慨, 月的 喜,漫步的悠 等种种微妙复 的感情。 18.D19.AC20.AB21.C22. 君不能确定它是什么,把它 人看,看的人大笑, 不 得担 。开始 不 得整治,最

    17、到了不能 整治。 23. 世上的事情,常起于极 小的地方,但不加关注,就可能 成无可挽救的大 。 ( 意思符合即可 )24 、略【快 累】1.解 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 (1)欣然起行 ()(2) 水中藻荇交横 ()(3) 如吾两人者耳 ()(4)月色入 ()(5) 盖竹柏影也 ()(6) 但少 人 ()2. 本文作者是 _,字 _,号 _,他是_朝的著名文学家、 画家。与父、弟合称“三 ”,三人同在“”之列。3. 出下列 停 正确的一 是 ()A. 念/ 无与 者,遂至 / 承天寺, 民B. 庭下/ 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 / 竹柏影也C.怀民亦未寝,相与步 / 于中庭D.但少闲人如吾 /

    18、 两人者耳4.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5.判断下列说法的正确与否,对的打“”,错的打“”。A.“月色入户”把月光拟人化,写得自然而生动。月光似乎懂得这位迁客的寂寞无聊,主动地与他作伴,有意慰藉我们这位失意的诗人。 ()B.“念无与为乐者”写出作者被贬期间难寻知己,迫不得已才去找了一下正好也睡不着的叫张怀民的人。 ()C.“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短短三句话,没有写一个月字,却无处不是皎洁的月光。作者采用的是动静结合,正面形容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方法。()D.“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寥寥数语,感慨深长。它包

    19、含着作者宦海沉浮的悲凉之感和由此领悟到的人生哲理,在痛苦中又得到某种慰藉的心情。 ()6.苏轼还写过其他的一些关于月的诗词、散文,请你举出两例。7.有一天,本文作者苏轼去拜访王安石。王安石因有其他客人,先请他到书房歇息。恰巧,案头放着一篇王安石未写完的诗稿。题目叫咏菊,开头两句是:“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秋菊跟春花不一样,它能和寒霜鏖战,宁枯在枝上,也不凋谢零落。说西风“吹落”“满地金”,太不符合实际生活了。于是提笔又写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王安石看了他的续诗,心中好笑,便借机把他从京城调往黄州作官。苏轼不服气,对王安石的报复行为十分不满。一次大风过

    20、后,惆怅之中,他闲步花园,却真的见到了菊花纷纷下落,满地铺金的情景,才知道黄州的菊花与别处的不同,同时感到自己的续诗也是不妥当的。(1)故事说苏轼被贬黄州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这是事实吗 ?(2)菊花是不是真的不会脱落 ?你有这方面的生活体验吗 ?(3)这个故事给你的写作有何启示 ?【阅读驿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念无与为乐者。念:相与步于中庭。步:9.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庭下如积水

    21、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翻译 :10.从表达方式上看,第一段属于,第二段属于,第三段属于。11.文中两个问句是什么问句 ?他们的实际意思又是什么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写月下庭院月景的比喻句是:(2)写月夜散步心情,表现与张怀民的感情息息相通的句子是13.文人雅士,善借月抒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如霜月色,引发李太白思乡之苦 ;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似钩弯月,触动李后主亡国之痛 ; 此文中,苏东坡如何巧喻月色 ?又表达了怎样的心情呢 ?【美文共享】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

    22、。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思考: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殆可熟物 ()(2) 循山而东 ()(3)折处辄为潭 ()(4) 俯仰度数谷 () 2. 指出下列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1)殆可熟物 ()(2)雪溅雷怒 () 3. 翻译。(1)雪溅雷怒,可爱可畏 _。(2)击汰中流,掬弄珠璧 _。4.本文写于绍圣元年 (1094 年) ,是苏轼贬官惠州时所作。记叙了作者和儿子苏过从白天

    23、出游到晚上归家这一天的活动,着重写了游_、_、_等几个片断。5.记承天寺夜游和游白水中都写到了月亮,且都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前文是以 _喻月,后文是以 _喻月,形象生动 ; 两文共同的写作特点是_抓(住两文中的比喻句揣摩 )答案及点拨快乐积累:1(1) 愉快地,高兴地 (2) 交叉错杂 (3) 语气词,相当于“而已,罢了” (4) 单扇的门,一说指堂屋的门 (5) 连词,承接上文,解释原因,相当于“原来是” (6) 连词,只是,不过2.苏轼子瞻东坡居士宋苏洵苏辙唐宋八大家3.B4.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

    24、静谧感 ; 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5.A. B.C.D.6.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等等。7.(1) 故事中说,苏轼是因为乱改当时做宰相的王安石的诗受到报复而被贬黄州,这是虚构的。事实告诉我们,苏轼是因为“乌台诗案”而被贬的。苏轼在政治上比较保守,与王安石的政见确有不同。 ( 这道题是活用文学史常识 )(2) 菊花有两种,一种花瓣结密的不落,一种花瓣不十分密的会落。所见菊花以前者为主。黄州的菊花却以后者为主。 (3)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生活是写

    25、作源泉。要写好作文一定要深入生活,体验生活。阅读驿站:8.考虑、想到 ; 散步、漫步9.月光照在院中,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10.记叙描写议论、抒情11.反问句。哪里的夜晚都有月,哪里的院中都会有竹柏,都可能有这样的月色。12.(1)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3.文中苏东坡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又将松柏影比喻成水中藻、荇。 ( 答将月色比喻成一泓空明的积水即可 ); 表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情:既有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又有赞赏自己与朋友情趣高雅的自得等。美文共享:1.(1)大概 (2) 沿,顺 (3) 就(4) 走过2.(1)形容词的使动方法,使物熟 (2) 名词作状语,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3.(1)水花像雪溅,水声如雷怒,既可爱又可怕。(2) 在江心划船,捧弄船桨击起的水滴,发亮似珍珠,圆月的影子沉浸的水里,洁白如宝玉。4.佛迹院、观山烧、玩江景5.比喻。水,璧 ; 寄情于景,情景交融1.先学习,后做题。 (9 分)“解”是个多音字,通常有三种读音。作“分割”“剖开”“解除”“解释”“了解”“演算”等讲时读 ji ; 作“古代下级向上级行文报告”“押送”“古代乡试考取第一名的人”“典当、抵押”


    注意事项

    本文(记承天寺夜游阅读训练题及答案doc.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