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三课.docx

    • 资源ID:5098413       资源大小:26.01KB        全文页数:11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三课.docx

    1、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三课四好学校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课题:泛爱众课节:第三十三课【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这堂课我们学习“泛爱众”。我们的眼睛要不要爱护啊?(要。)要爱护啊!来,看黑板,老师先念一遍,“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预备,齐。(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谁来说一下,“泛爱众”是什么意思?好,来,请。(我觉得“泛爱众”的意思是广泛地去爱护众人。

    2、)众人还有众物,给他掌声鼓励。那“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凡是人,皆须爱”的意思是只要都是人,必须互相关爱,“天同覆,地同载”的意思是都是一个天覆盖,一个地承载。)好,给他掌声鼓励。好,都是一个天覆盖,我们同生在一个天地之间,是不是?。“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什么意思?提示:行是德行。(德行非常高的人,他的名声自然会很高,被人尊重的人,不是看他的外表而是看他的德行。)好,给她掌声鼓励。请坐。当一个人他的行为非常高尚的时候,那他的名声自然就会很高,因为人们所敬重的,“人所重,非貌高”,人所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德行,而不是他有多么好的外貌。那“才大者,望自大。人所服,非言

    3、大”是什么意思?(我觉得这个才是自己的才华,比如一个人自己的才华特别大,他对自己的要求也会很高。)“望自大”。(“人所服,非言大”的意思是,我认为是被别人佩服的人,他肯定不是因为他自己说大话,而是因为他自己的确有这个能力。)要有真才实学,好,掌声鼓励,请坐。当一个人才学非常丰富的时候,他自然就会很有声望,那人们所佩服的是他是否有真才实学,而不是他是不是能够,言很大,说大话,而不是佩服那种自吹自擂的人、自我吹嘘的人。“泛爱众”就是广泛地爱护众人众物。所有的人都需要互相关心爱护,因为我们同生在一个蓝天下,一片土地上。“行高者”,当一个人德行非常高尚的时候,他自然会有非常好的名声,那人们所看中的,所

    4、重视的是他是否有一个真实的德行,而不是他是不是有一个很好的外貌。那“才大者”,这个才是一个人的才学、才能,当一个人的才能非常丰富,才学非常丰富的时候,那他的名望自然就会传播出去,那人们所佩服的并不是他是不是说大话,自吹自擂,真正佩服的是他能不能有一个真才实学。那我们看“泛爱众”,这个爱字,繁体字(板书繁体字“愛”)中间有一个心,告诉我们什么啊?来。(告诉我们要用心去爱护每一个人。)要用我们的真心去爱护每一个人。好,给她掌声鼓励。(我认为是要真心去交朋友。)用真心去交朋友,好,你看这个爱离不开我们这一颗心,这颗真心是什么心呢?是一颗清净心、平等心,绝对没有自私自利,是不是?如果你爱这个不爱那个,

    5、这都不是你的真心,用一颗真心去感受他人的需要,这是真正的爱。那这个“众”有三个人,三人成众,这说明有很多人。我们要广泛地爱护众人,再把它扩展开还有什么?万事万物,我们都要去爱,那我们首先要爱谁呀?(父母。)哎,首先要爱我们的父母,给我们自己掌声鼓励一下。爱父母是一颗孝心,这是我们德行的大根大本。孝经当中有说,“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如果连父母亲都不爱,然后他对别人很好,是不是真的啊?也不可能真诚,所以做人首先要孝顺父母。那孟夫子还说了一句话,“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大家把这句话一起来念一遍,起。(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说,一个人首先要对自己最亲近的父母,要非常地爱护,然后

    6、,再把这个爱心扩大到别人的父母、别人的孩子,就是仁爱百姓,“仁民”。然后,爱所有的人,之后再扩展到爱一切万物,这叫“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好,这几天也听同学们分享了很多孝顺父母的这些力行的分享,我想再问一下,这个星期在家里边,每天道早晚安的都有谁?每一天给父母洗脚的呢?好,把手放下。那擦地呀、扫地呀有没有,每天都做的?好,把手放下。那我们的老师,她的妈妈已经去世了,在老人去世前的几年当中,大小便失禁,我们的老师就把她接到家里来照顾,来奉养,当时老师决定,绝对不起一个嫌弃母亲,或者有一丝嫌累的念头,因为每一天都要经常地给母亲换洗裤子内裤,她都没有起一个嫌臭、嫌脏的念头,然后每天晚上可能一觉都

    7、睡不过三十分钟,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起来上一次厕所,她坐不住,或者起来坐一下,上厕所就要扶着,因为老母亲很胖,就要把她扶起来,每天晚上不知道要扶起来多少次,但是老师就从来都没有一丝的厌烦,非常的耐心,尽心尽力地奉养着母亲,一直陪伴在母亲身旁,这是“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那当老师母亲去世之后,她也觉得这一段时间没有什么遗憾,在尽心尽力地照顾着母亲。所以人生有两件事不能等,哪两件事啊?记得吗?来,谁来说一下?(孝顺父母不能等,行善不能等。)好,给她掌声鼓励一下。我想问一下,哪位同学愿意到前面来分享一下你的力行。(我在家的时候帮姥姥擀饺子皮,还帮妈妈叠被,帮爸爸擦桌子,还帮家里收拾屋子、扫

    8、地,还有刷碗、刷锅、做饭。在我姥姥家的时候,那时候我姥姥做丸子汤,我大姨就说:儿子呀,你看你的丸子多。大姨就说让哥哥给我两个丸子,然后哥哥说不给,他就说用别人的快乐去换取自己的痛苦不值,最后我哥哥还抱怨说这些丸子不够他吃的。最后我把我的也给他了,最后他就没什么话可说的了,他就对我说“谢谢”,他就自己感觉有点惭愧。)(那时候,我还帮哥哥把他的作业本粘好,因为他把作业本不小心弄坏了,我就用透明胶把他作业本粘上背面,最后一点一点粘好。最后是早上起来,我妈妈在睡觉的时候,早上我是六点起来的,我写作业,因为我妈妈一天很忙,都晚睡觉,所以我就没打扰妈妈,我还帮妈妈把被子盖好了,然后我自己去写作业,哥哥也在

    9、那睡觉。还有我帮大姨扫地,扫完地大姨就非常开心,我大姨就奖励我一包饼干,最后我把那包饼干给哥哥了。)她都做到什么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好,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哥都比你大,什么事情都得让着他,你有什么感觉吗?(感觉非常开心,但是我哥哥早晨起来发现他床头有盒饼干,他就说,哎呀,太好了,我有饼干,你没有,你看我比你厉害。)那你这样做的时候你哥哥是不是有一些变化呢?(他没看着,我是偷偷摸摸给的。)偷偷摸摸给的,做好事都不让别人知道,做好事不留名,看出一个人的德行就是这样,做好事的时候当没有人夸奖,然后他还在气你,然后你感觉怎么样?不生气吗?(不生气。)快乐吗?(还行吧。)慢慢儿地我们就

    10、在这种力行的过程当中,德行就会不断地提高。好,我听她分享当中,她会做很多菜,三年级就开始下厨是吧?现在五年级了什么菜都会做,是吧?那我问你一下,做菜之前那些准备工作谁做呢?(我做的。)你做的,都做什么呢?(洗菜、切菜,然后把菜,要是有一些不干净的地方我都用水果刀把它削下去。)择菜,然后炒菜,烹饪之后盛饭呢?(盛饭也是我盛,最后我还是把碗给收拾好了,剩菜剩饭都是我打扫。)好,我再采访一下,你累吗?(不累。)不累,什么感觉?(很高兴。)爸爸妈妈喜不喜欢你做的菜呀?(喜欢。)很喜欢,好吃吗?(我不知道,我就觉得还行吧,但是我问爸爸妈妈好不好吃?爸爸妈妈就说好吃。)就说好吃,当然好吃了,心里甜着呢,特

    11、幸福,这是女儿用孝心做的饭菜,那是天下第一美味,我们回家也可以尝试一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好,给她掌声鼓励。那我们就要“见人善,即思齐”,互相学习、互相观摩,然后提升自己的德行。看到父母的需要,然后满足父母的心愿,天天都能让父母开心、安心、放心,让父母能够欣慰。接下来再把它扩展开,我们还要爱哪些人呢?(爱残疾人。)爱残疾人,好,给他掌声鼓励。对身体有残疾的这样的人,我们要更加地关心和爱护,看来我们同学心量都非常的大。礼运大同篇当中说道,孔老夫子他的愿望:“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不只爱护自己的父母亲,把他扩展到爱护别人的父母,爱护别人的孩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

    12、,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你看失去自己丈夫的,失去自己妻子的,或者是没有儿女的,或者没有父母的,残废的,有病的,这样的人我们都要去帮助、爱护他们,这是孔老夫子的心量啊!我们也要扩大我们的心量,爱护所有这些需要帮助的人。那还有谁需要爱护?(给我们知识的老师需要爱护。)给他掌声鼓励。孝亲尊师,父母给我们生命,老师给了我们慧命,我们要同样感恩我们的老师,报答我们的老师,尊敬我们的老师。还有吗?好。(还有帮助我们的同学也需要爱护。)同学。老师要尊敬爱护,同学也要尊敬爱护。好,给他掌声鼓励。那你看,如果今天你被同学欺负了,他无缘无故打了你,你的父母心不心疼?(心疼。)肯定心疼,那我们就要用

    13、同理心,我们的同学如果他被欺负了,他的父母也一定会伤心的。所以我们就要爱护我们的同学,像对待我们的兄弟姐妹一样。刚才我们的同学分享,对他的哥哥那么爱护是不是啊?(是。)还有吗?我们还要爱谁?(我觉得应该爱护需要帮助的人。)需要帮助的人。好,给他掌声鼓励。还有我们同学的父母、朋友的父母,我们需不需要爱?(要爱。)所以,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就住在我们的小区里边,是我的邻居,她知道我跟我的妈妈一起生活,她就亲自过来拜访我的妈妈,我高不高兴啊?(高兴。)哎,对我的妈妈非常恭敬,跟我妈妈聊天。我妈妈有一次生病了,我的这个老师、同事啊、我的好邻居听说之后,她就把她家那些拔罐器都拿来了,帮我妈妈拔罐子,我心里

    14、边真是很感动,也很感激呀!记得我的孩子上小学时,她班的同学对其他同学的父母都非常地尊敬。每次放学,这些同学们出来的时候见到我,还有别的同学的父母都会主动打招呼说:阿姨好。走过去,“路遇长,疾趋揖”,走到跟前马上说“阿姨好”,然后就会说,你的孩子某某某在楼上,马上就下来了。你看,这样一听的时候,家长是不是很安心啊?要不然看到别的同学都出来了,她怎么还没出来啊?就会担心,她就懂得知道安长辈的心。有的时候还会说,某某某在楼上扫除呢阿姨,他一会就下来了,您放心吧!这一点他们就做得非常的好,所以我们对同学的父母、朋友的父母,我们要倍加的尊重,还有吗?(还要爱护和尊敬一切的长辈。)再把它扩大到一切的长辈。

    15、好,给她掌声鼓励。所以,孝经当中也说道:“敬其父,则子悦”。你恭敬别人的父母,他的孩子就会很高兴;“敬其兄则弟悦”,你恭敬别人的哥哥姐姐兄长,那弟弟妹妹就会很高兴;“敬其君则臣悦”,如果你到其他的国家,你对他们国家的领导人很恭敬,那这个国家的所有百姓,臣民就会很喜悦。所以“敬一人则千万人悦”,所以我们要时时保持一颗对人恭敬、爱人之心,还有呢?(还有那些默默为我们付出的人,像环卫工人。)她想到了环卫工人,你看到了什么了,这几天?(这几天我看到环卫工人在清雪,我们学校环卫工人在清雪,有很多小孩子不听话,上环卫工人刚清好的雪堆上踩去,然后把雪踢下去。)这样做好不好?(不好。)好,给她掌声鼓励。请坐。

    16、这几天连连下大雪,所以我们的环卫工人叔叔阿姨们,他们就特别辛苦,那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在家里有时间就可以出来帮助他们来清雪。好,还有吗?来。(上周我在我们家看到有几个环卫工人,他们在清雪的时候,那雪都非常的硬,他们就用那铲子敲地,然后要很使劲才能敲下来。)对,我也看到了,他们有的时候举着那个很重的锤子,举过头顶把它砸到地上把冰砸碎,就这样一下一下的,一点儿一点儿的在那里清雪,非常非常的辛苦。好,所以我们要感恩,我们要爱护我们的环境,我们今天生活和学习的环境,是很多人的辛苦付出换来的。好,给他掌声鼓励。请坐。所以我们要怎么做?我们出门,见到叔叔阿姨就要问好,对不对?见到保安,小区门口有保安,我们要问

    17、好,到学校见到楼里边也有保安,我们门口有没有?(有。)有啊。我们都要跟里边的人问好,阿姨好,哪怕你笑一下,动一下嘴形,她听不到也感受到了那种温暖,她也会非常的欢喜。我们下楼梯的时候,有的家里边垃圾就堆在门口,放在门口就可以,就有人来收,是不是?我们如果每个人就把垃圾放在门口,收垃圾的人就会很辛苦。我们下楼的时候顺便就拎下几袋儿,看到几楼有就拎几袋儿,把它一直捎到堆放垃圾、垃圾站的地方,这样就省去了别人的辛苦。好,当我们有一颗感恩心,其实也为自己培植了无量福田,培了很多福分。还要爱哪些人呢?(还要爱护给我们治病的医生阿姨和叔叔。)给我们治病的医生阿姨、叔叔们。好,给他掌声鼓励一下。坏人要不要爱?

    18、(因为“过能改,归于无”,他能改,应该爱护他。) 他也会变好是不是?“过能改,归于无”,对人要宽容。 给他掌声鼓励一下。 “泛爱众”,有没有说泛爱好众?(没有。)圣贤人不是这么教我们的是不是?没告诉我们好人要爱,不好的人就不爱,所以圣贤人的胸怀,他是包容一切的。所以“泛爱众。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如果今天犯错误的人是你的兄弟、姐妹,你难道就不爱了吗?你看我们同生在一个天地之间。有一位老师就讲了,天为父,地为母,所有地上长养的一切万物,我们有共同的父亲母亲,所以我们都是兄弟姐妹,如果你伤害别人,或者伤害其他的一切万物,你是不是孝子?就没做到“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你没做到

    19、孝悌,你就不是孝子。所以能够爱自己父母的人,真正孝顺自己父母的人,他就能爱天下一切万事万物。我们要想他做错事了是因为他的心本身就恶毒吗?三字经当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他其实有一个本善的心,他为什么学坏?来。(一颗本善的心,但是他看到别人这么做,觉得这样做也是对的,所以他就想这样做了。)他为什么觉得这样做是对的?因为他没有受到教育,没有我们有福报,他没有学弟子规,他没有我们这本开蒙宝典,他要是看到这本书了,知道做人应该这样,他还能去做错事吗?(不能。)因为“可恶之人,必有可怜之处”。他一定缺少关爱,父母、社会对他的关心不够,然后他又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他没有正确的判断力,所以他才走错了路。我

    20、们看古人是怎么对待这些做错事的人呢?我们记得老师讲过管宁的故事吗?管宁看到村民们做错事的时候是怎么劝善的?他有一次在外面巡视,结果看到一位农民的牛,践踏了别人的庄稼,这个农民也不在那里看他的牛,他有没有把农民叫来?然后给他批评一顿,他是怎么做的啊?他是把这个牛牵到一边,然后坐在树荫下,等待这个农民过来,这个农民来了以后,一看长官在帮他看牛,这个农民就非常的惭愧。那他又看到村民每天早上都在那里抢水,因为只有一口井,都得一个一个地去接水,他们都互相争夺、互相抢,都在那里打起架来了,他有没有把那个打人的人抓起来啊?他不是这样做的。他就早早地起来,等村民都来接水的时候,看到什么啊?一桶桶接好的水摆一排

    21、,村民都很受感动。所以他就教化一方,那些百姓都学到了“兄道友,弟道恭”,互相谦让。有一个专门管理监狱的长官,他就说,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把这个监狱变成学校,听了之后感不感动?(感动。)感动,那将来如果你做了政府官员,我们要怎么做啊?要做像管宁这样的官员是不是?我们要做像这个监狱长官一样的官员,真正用我们的真心去做一些好事,能够利益教化一方,使这个地方的人民和百姓都能够在德行上、行为上得到提升,都能够变得越来越好。让每一个家庭都能变得越来越和睦,让他们生活越来越幸福,这样才做了一件真正有意义的事情,一件大好事。现在就要立志,立志为人民、为国家、为社会真正付出,贡献自己的人生,为了所有的人能够生活

    22、得更好而努力地去学习,长养自己的德行和才华,将来做管宁那样的好官员。所以当一个人,爱别人的时候,别人也会永远爱你,当你恭敬别人,别人也会恭敬你,所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当你用爱心对别人,别人也会用爱心对你。如果对坏人你去批评他,或者跟他针锋相对,会怎么样啊?“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两败俱伤。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用我们的真心,用我们的善心、德行感化他人,必然别人也会用善心对待你。当你恭敬付出劳动的人,别人也会用笑脸对待你。那我们除了爱人以外还要爱谁啊?爱动物、还要爱动物,因为动物跟人一不一样?它有没有感情啊?(有。)它也有感情,它也会伤心,也会难过,我们有没有看过动物流

    23、眼泪啊?(有。)我们看没看过小动物刚出生,依偎在妈妈身边的样子啊?(看见过。)那你忍不忍心伤害他们啊?(不忍心。)肯定不忍心。有一个猎人,他去打猎,看到一只羚羊,他就瞄准,结果这只羚羊也看到猎人瞄准它,它做了一个非常奇怪的动作,双膝跪下来,这个猎人就很奇怪,他从来也没见过,但是还是把它射杀了。第二天抛开肚子,就发现里边有一只小羚羊。当时他就感觉,他也是为人父亲啊,这只羚羊它能为了它的孩子去向猎人下跪,所以天下所有的母爱都是一样的,它们爱子女跟我们的父母爱我们是一样的,他从那天开始,就把猎枪放下了,再也不打猎了。那我们要不要凭着自己的喜好、好恶,我喜欢这个小动物,不喜欢那个小动物,而去欺负他们,

    24、甚至于拆散他们的家庭,把人家的孩子抱走、买走,都不要。如果我们家里有小动物,我们也要尊重和爱护他们,甚至包括所有的昆虫蚂蚁。所以古人讲:“昆虫、草木尤不可伤。”还有一首古诗“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都做到,因为对老鼠的爱护,都会经常留一些饭在那里;因为怜蛾,这飞蛾会扑火,古人点的是油灯,扑到火它就自焚了,所以为了爱护飞蛾的生命,古人都不点灯,这就是那颗仁爱之心。我们也要效法、长养我们这颗爱心。动物要爱,植物要不要爱?(要。)现在因为人们不尊重植物,造成了什么严重的后果?(环境污染。)(不仅是环境污染,而且让我们自然界的美丽也有很大的破坏。)让我们的自然变得不像以前那么美了。好,请坐。我们

    25、看现在的泥石流,还有温室效应、气候异常、还有雾霾,经常听到雾霾气候,还有沙尘暴,这都是我们破坏森林、破坏植物的结果。有一个数字大家看,在一万年前,每一百年有一个物种消失,在一千年前,就少了一个零,然后这也少个零,每十年有一个物种消失,在100年前,每一年有一个物种消失,现在呢?20年前,这个还不是现在的数字啊,每一年猜猜看五百种消失,五年前每一年(板书:有10000种物种消失)可不可怕?触目惊心呢!然后现在,现在猜一猜,目前每一天有上百种物种消失,我都要哭了,以后我们的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子啊?所以有专家说,有专家警告在这些物种大灭绝之后,就很难有新的物种再产生,很难,而当地球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以后

    26、,必将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体系崩溃,所以我们人面临的是什么呀?(灭绝。)对呀!我们人也不会有好结果,对不对?所以,“爱物者,物恒爱之。敬物者,物恒敬之”。所以利人才是真正的利己。“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大家也曾经听过,在新加坡有一位“国宝”许哲奶奶,被称为一百岁的年轻人,她是什么时候出生的?1898年出生的。我们看看她的人生经历,她是27岁上小学,47岁开始学习护理专业,在英国,英国这个护理专业要不要这么大年龄的人呢?都是要十八九岁,二十五岁之内差不多的,肯定不招收这样的学生,那她是怎么样做的呢?她给校长写了一封信,恳求校长,她就说:“我发愿终此一生,把整个生命奉献给穷苦人和病人,而

    27、为了更正确有效地照顾他们,所以我必须懂得医学方面的知识。”因为他这样的愿望,就感动了校长,就破例招收她了。那她后来就一生从事慈善事业,她自己都不乱花一分钱,从来没买过新衣服,她认为如果我花这钱买一件衣服,都是在糟蹋我兄弟姐妹的钱,你看她是真正有大爱之人,“泛爱众”,她是爱一切人,她认为所有人都是她的兄弟姐妹,你看她一百多岁,她照顾那些比他小二三十岁的老人,每一个月都为他们缴房租,交纳水电费,给他们分派粮食,还有油,这些柴米油盐,然后当她给他们红包的时候,她说她得到最珍贵的礼物是什么啊?就是这些人的笑容,这些人的快乐,她说“我是最快乐的人”,因为她照顾的这二三十位老人,每一个人得到的是一份快乐,

    28、而许哲得到了几份?(二十份。)二十份快乐。因为大家这种快乐,他们的喜悦,她说“让我变得更年轻”,所以我们看她就非常年轻,非常的健康。她的家里就非常的节俭,很简单,基本上没有任何摆设,桌子上只放了母亲的照片,她一百多岁了对母亲仍然是非常的怀念,非常地有这一颗孝心在。她是不是长得很漂亮?是不是因为她外貌突出得到别人的尊敬啊?绝对不是,人们恭敬的是她的德行,而她的德行影响的是那一方,那一个国家,所以被新加坡称为“国宝”,而且全世界都受到了她的影响,受到她的感化、教化。我们看孔老夫子,他的教学,大家是不是因为孔老夫子的外貌尊敬他?都是因为他的德行。当时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还有更多,很多很多的人来跟随

    29、他学习,他不仅影响当时的人,孔老夫子生在乱世,那我们想想,那时候恶人多不多?上上下下是一片混乱。所以他是用教化、用德行,我们称孔老夫子是“万世师表”,他不仅教化了当时的人,还教化了后代子孙,到现在两千多年,你看我们现在还在受他的教化,是不是因为他的外貌?(不是。)是一个人的德行,它是经得起时间历史的印证的。那我们要不要以貌取人呢?我们看人要看什么?看一个人的德行,看一个人的存心,那德行的根本又是什么呢?德行的根是什么?(德行的根本是孝顺。)应该是孝顺。给他掌声鼓励一下。请坐。我们看一个人是不是有德行要看他是不是孝顺父母,还有呢?看什么?(要看他弟子规每一条有没有做到,有没有力行。)给他掌声鼓励

    30、。好,请坐。弟子规是什么?照妖镜、显圣镜,看一个人有没有德行,用弟子规来衡量,我们就马上知道了。那我们首先要做一个有德行的人,要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我们要先用弟子规来要求自己,而不是衡量别人,是不是?好,那我们看许哲女士,她47岁开始学习护理专业,她学这些才能、技艺,为了什么?目的是什么?是不是为了别人夸奖?为了一个好的声望,“望自大”,是不是?她为了什么?(她为了人类的幸福。)为了人类的幸福,给他掌声鼓励一下。请坐,还有没有?(他为了让更多人快乐。)为了照顾别人,她才努力地学习护理专业,对不对?好,给他掌声鼓励一下。好,那我们看范仲淹为了什么学习?(为了成为宰相,为了成为医生。)他为了作宰相

    31、,为了作医生,那他为什么要作宰相作医生?(因为他说作宰相能够让更多的人幸福,当医生可以医治更多的人,让他们能健健康康地生活下去。)三个字,为救人,好,给她掌声鼓励。请坐,周恩来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非常好,因为你说出了一句利益全班同学的话。他们的志向都不是为自己的外貌,为了自己的名声,不是为名利而学习,是为了天下的百姓,他们的心量很大,所以他们的才学也很好,也有了很高的才能。我已经四十岁了,我们在坐的老师都是有孩子的人,我们三四十岁才学习传统文化,看起来很晚是不是?但是我们学习这些才能,学这些文化为什么?我们为了传统文化能够得以承传,虽然已经过了学习的最佳的年龄,但是我们还要为了这个心愿

    32、去努力,用自己的一生去努力。中庸当中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人们做一次能做会,我做一百次我也一定能做会,那别人做十次我可以做一千次,虽然我笨,虽然我柔弱,但是我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有智慧的,所以要有才能,就要有这样的愿力,有这样的决心,有志向,要有恒心。同学们,你们的学习动力是什么?(为了把弟子规传承下去。)传承下去!好,给他掌声鼓励。还有吗?(还有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益的人。)对社会、对国家有利益的人。好,给她掌声鼓励。还有吗?(父母。)为了报答父母是不是?为了报答父母,满父母的志向,父母把我们送到这里来,是不是为了让我们做一个能够利益社会的人呢?做一个


    注意事项

    本文(弟子规学生课堂讲述第三十三课.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