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材.docx

    • 资源ID:6753983       资源大小:20.38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材.docx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材“学 程 导 航”课 时 教 学 计 划教学内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共几课时1课型第几课时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本诗的体裁及关于杜甫的文学常识能力目标:2、进行朗读训练,理解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的用词;情感目标:3、体会杜甫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崇高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1、进行朗读训练,理解诗中的细节描写,精当的用词;2、体会杜甫推己及人,关心民生疾苦的进步思想。难点:1、学习精选材料以表达中心思想的艺术特点。教学资源1、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杜甫有关生平事迹,了解此诗的写作背景。2、学生已具备的学习文言文的能力预习设计一、熟读课文 完成学程导航中的“课前思考”16题二、1

    2、、给下面的多音字注音并组词。(8分)(1)厦()(2)长() () ()(3)处()(4)丧() () ()2、解释加点的词。(4分)(1)八月秋高风怒号()(2)下者飘转沉塘坳()(3)公然抱茅入竹去()(4)忍能对面为盗贼()(5)秋天漠漠向昏黑()(6)长夜沾湿何由彻()(7)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8)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3、翻译句子。(3分)(1)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主备人: 施教日期 年 月 日 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一、学生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杜甫(712-770)字

    3、子美,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应进士试,不第,困居长安十年,遂与现实接近,逐步观察到各种社会矛盾,获得丰富的创作题材。后任左拾遗,因故被贬。759年,安史之乱未定,关内又大饥,乃弃官带领全家辗转西行,历尽险阻,备尝艰辛,亲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写出诸如“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之类富有人民性、现实性的史诗。最后抵成都,由亲友帮助,在西郊浣花溪,用两年时间盖上一间茅屋(即今“成都草堂”,总算得到一个安身之处。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阵狂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湿透了室内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诗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万万广

    4、大人民的疾苦,不禁产生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写下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诗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十分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深受战乱之苦和颠沛流离的生活,抒发了忧国忧民的情怀,获得“诗史”的美称,又被称为“诗圣”。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诗歌一千四百多首,本篇选自杜少陵集详注卷十。二、反复诵读、整体感知1、指名朗读课文,纠正字词读音2、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要求注意把握字音、节奏、停顿、重音等。3、学生集体朗读课文。一、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学史中,唐诗是一串璀璨夺目的明珠。在这串明珠中,杜甫的诗作以其强烈的时代感,深沉的

    5、人民性而独占鳌头,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独步寻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这节课,我们学习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体味杜甫忧国忧民的感情,鉴赏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学程导航中“课前思考”三、解题:“为所”是一个被动句式。茅屋被风吹破,风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诗写风卷茅草,雨夜难眠等情景,以及由此产生的联想。古诗中有一种歌行体,它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一首歌行体古诗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4、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课文下注释以及工具书,

    6、疏通文意,并划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句。5、学生交流,教师释疑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经过安史之乱颠沛流离生活的杜甫来到成都,在友人的帮助下,在成都西郊浣花溪搭了几间茅屋艰难度日。可是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7、各用一个短语概括四个自然段的意思?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怀?三、合作探究、赏析第一节诗中生动传神的字词:设计问题: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风的?(学生很快回答出来“怒号”。)为什么用“怒号”,而不用“猛烈”“凶猛”等词语,有何区别? 讨论明确:“怒号”说明风之大,风之猛烈和无情,又运用了拟人化手法。设计问题:“卷”和“吹”、“掀”相比,在描写风之猛

    7、烈上好在哪里? “卷”写出风的迅猛,还表现了茅草的动态。换成“吹”,风的力度不够;“掀”表现不了茅草的动态。设计问题:后面的动词有哪些?用法有什么好处? 讨论明确:后面还有“飞”“洒” “挂 ” “飘转” “沉”等动词,刻画了茅草飞扬的动感画面。 2、赏析第二诗节设计问题:茅草被卷走了,这些草如果拾起来,还可以修理茅屋。可这时一群顽童把草抱走了,诗人着急,他说:“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杜归纳板书:一、狂风屋破,茅草乱飞。二、群童抱茅,倚杖自叹。三、屋漏衾裂,彻夜难眠。四、愿现广厦,大庇寒士。推己及人 忧国忧民 提示:风怒号:写风势之大,音响宏大,读之如闻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

    8、使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提问: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飘飘扬扬挂在树梢上、洒落到低洼积水处时,作者是什么心情? 讨论明确:诗人心情着急、发怒,无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没有一个字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但是能让读者体会得到这种心情。 在具体描写中看到作者的心情,这种方法叫“不着一字,尽得风采”。甫写此诗时只有49岁,为什么用一个“老”字,是否用得不准确? 讨论明确:是写心情,诗人经受战乱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设计问题:群童为何抱茅? 讨论明确:本身也是穷孩子,用茅草盖屋或回家当柴烧。当然也不排除调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层原因譬如社会现实。杜甫如其说生孩子们的气,倒不如说生社会的气,

    9、狠动乱社会造成人民贫困、灾难。 设计问题:“归来倚杖自叹息”,他叹息什么? 讨论明确:一叹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呢;二叹周围的人苦还有很多像自己一样穷苦的人;三叹战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应该用叹息的声音读出来:归来倚杖自叹息。 3、赏析第三诗节讨论明确:“雨脚如麻”的“麻”字说明雨点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铁”中的“铁”字说明被子很陈旧,很脏-长期颠沛流离,没有时间洗,或者没有钱买,只有一床被子,没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净净就不硬了;这说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有些字看来很平常,揣摩起来则含义丰富,由此可见杜甫锤炼语

    10、言的功夫。“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一词一语双关,既指眼前难挨的雨夜,又指战乱造成的长时间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时局。4、赏析第四诗节“长夜沾湿何由彻?”漫漫长夜,杜甫无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齐读第四段,结合全诗内容,在“诗人”一词前加一个词语或短语,以构成偏正短语-杜甫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设计过渡问题,承上启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这就该到第几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词语用得好,找出来赏析一下。提问:“长夜沾湿何由彻”中的“长夜”一词如何理解?学程预设导学策略调整与反思讨论明确:“忧国忧民”一词最好。因为诗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

    11、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能体现出诗人的这种品质。杜甫自己受冻还为别人考虑,这正是诗人的伟大之处。他不仅只是写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这风雨之夜,普天之下还有更多像他这样处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最后一节,怎样读出情和意?语调高昂,还有悲哀、愤怒的语气(当时无法实现,只是一个愿望)。其中:“千万、大庇”重读;“安得、何时”要读得既悲哀又充满希望;“呜呼”要读得无可奈何;“死亦足”要读得坚定有力,并且拖长音。找生读后,评析,再读,最后齐读。小结: 诗由事而作,屋凭人而传。诗圣杜甫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在诗篇中表现出来的理想在今

    12、天也正在得以实现,如果诗人在天有灵,定会感到欣慰!忧国忧民的诗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爱戴。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杜甫的爱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诵读他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作业设计一、课堂反馈完成学程导航中的“合作探究”14题二、课后作业:1、朗读并背诵课文。 2、完成自主检测3、再说出一些杜甫忧国忧民的名句?(1)、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政治腐败,贫富不均(2)、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瓯尚缺(3) 、子孙阵亡尽,焉用身独完?投杖出门去,同行为辛酸。(垂老别)战乱中子孙亡尽的老汉愤然参军告别老妻的凄惨场面(4)、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孝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连年战争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诉,这是人亡村衰、空寂萧条的那个社会的缩影。(5)、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月夜(756年)写安史之乱中逃亡和被俘长安的遭遇,痛诉妻离子散之苦。(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石壕吏)写战斗残酷,死伤惨重,民不聊生,就连老妇人也要被迫上战场”。


    注意事项

    本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案教材.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