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教案封面.docx

    • 资源ID:7241863       资源大小:38.38KB        全文页数:6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教案封面.docx

    1、教案封面学前心理学教案教案首页基础信息课程名称学前心理学课程性质专业基础理论课教学目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奠定坚实的心理学理论基础,同时为学生将来解决学前教育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供帮助。教学任务本课程主要阐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特征,着重介绍各年龄儿童心理的整个面貌,揭示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及其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教学内容1绪论2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特点3学前儿童感知觉、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意志品质等的发展4学前儿童社会性和个性的发展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的原则。2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3培植研究型人才的原则。4合作

    2、学习的原则。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演示法使用教材 陈帼眉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学前心理学授课地点总学时数54周学时数3专业班级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生人数教师姓名程利技术职称副教授所属单位教科院教 研 室学前教育教研室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1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具多媒体授课章节名称课题一 绪论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和方法。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难点: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

    3、对象和任务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一)“学前儿童”的概念心理学中所涉及的“儿童”这一概念,略不同于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儿童,其年龄跨度是从018岁。 学前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学前期等同于幼儿期,指的是36岁的儿童,而广义的学前期则指的是06岁的儿童。一般情况下,没有特殊说明,本课程所指的学前期,指的是广义的学前期。(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1发展的含义2心理学: 3发展心理学:(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属于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0-6岁)的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一

    4、)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教学过程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两大任务:(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一)理论价值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 95分钟第二章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

    5、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有: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教育性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一)观察法:日记法或传记法是一种长期的全面的观察方法。观察法要求有一定的技术训练。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心理时应注意:1观察前观察者要做好准备2观察时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3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4观察应排除偶然性,一般应在较长时间内系统地反复进行(二)实验法:常用的实验法有两种即: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实验法的种类1自然实验法2实验室实验法(三)测验法: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

    6、发展和水平的方法。除了以上介绍的以外,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方法还有调查法、问卷法、作品分析法、谈话法、调查访问法等。 50分钟 教学小结:学前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时间分配:5分钟练习作业简述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与意义、研究原则及方法。阅读书目王振宇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朱智贤著儿童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后记板书设计课题一 绪论第一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一、需明确的几个概念(一)“学前儿童”的概念(二)“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1发展的含义2心理学3发展心理学(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二、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内容(一)研

    7、究学前儿童的心理(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三)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征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价值(二)实践意义第二章 研究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常用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验法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2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具章节名称课题二 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知道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无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新生儿、婴儿、先学

    8、前期、学前期的发展特点。难点:婴儿动作的发展、亲子关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第三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第一节 新生儿心理产生的条件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1身体特点2神经系统特点第二节 新生儿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做出的应答。第三节 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问题: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理发生的标志?问题:如何理解教育应从0岁开始问题:如何从0岁开始教育? 30分钟第四章 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二、神经系统的发展(一)婴儿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二)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1表现特点:皮质兴奋机能增

    9、强教学过程2条件反射建立方式的变化三、婴儿动作的发展(一)动作发展规律(二)躯体和下肢动作的发展(三)手动协调动作的发展问题:婴儿动作发展有什么规律?四、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一)亲子关系与婴儿心理的发展(二)婴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问题:母子交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什么意义?小资料中国父母常犯的十大错误: 40分钟第二节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动作的发展1身体动作2手的动作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1语言的形成2思维的萌芽3自我意识的萌芽 25分钟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一、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1认识活动的具体形象性2心理活动及行为的无意性3开始形成最初

    10、的个性倾向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1行为具有强烈的情绪性2爱模仿3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1爱玩、会玩2思维具体形象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1好学、好问2抽象概括能力开始发展3个性初具雏形 50分钟教学小结: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时间分配:5分钟练习作业如何从0岁开始教育?试归纳总结各年龄段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阅读书目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后记板书设计第三章 新生儿心理的发生一、生存环境的巨大变化二、新生儿的生理特征三、新生儿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遗传得来、不学而能对刺激做出的应答。四、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的发生问题:为什么说条件反射的出现是心

    11、理发生的标志?如何理解教育应从0岁开始?如何从0岁开始教育? 第四章 儿童心理的发展第一节 婴儿的生理、心理发展一、身体的发育二、神经系统的发展三、婴儿动作的发展四、婴儿心理发展的特点第二节 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一、动作的发展二、先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三节 学前儿童心理的发展一、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二、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点三、幼儿初期的心理特点四、幼儿中期的心理特点五、幼儿晚期的心理特点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3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案例法使用教具章节名称课题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上)(第五章)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学前

    12、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难点:学前儿童感觉发展的特点及教育措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 第一节学前儿童感觉能力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学前儿童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视觉敏度的发展和颜色视觉的发展。(一)视敏度的发展视敏度是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处于具有一定距离的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一定对象在体积和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即通常所说的视力。(二)颜色视觉颜色视觉指区别颜色细微差异的能力,也称辨色力。婴儿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辨色力呢?研究表明:3个月的婴儿已经不但能根据明度辨别颜色,而且能够根据色调辨别颜色。到了幼儿期,颜色

    13、视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区别颜色细微差别能力的继续发展。与此同时,幼儿期对颜色的辨别往往和掌握颜色名称相结合起来。二、听觉的发展(一)听觉的发生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不仅新生儿具有明显的听觉能力,就是尚未出生的胎儿,也有了明显的听觉反应。教学过程1胎儿的听觉反应 2新生儿的听觉能力(二)听觉的发展 婴儿不仅能辨别不同的声音,而且表现出对某些声音的“偏爱”,即表现为对某些声音能更长时间地注意倾听。保护婴幼儿的听力是很重要的。学前教育机构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1)减少噪声,保护儿童的健康。(2)及时发现孩子听力方面问题。三、触觉的发展触觉是肤觉和运动觉的联合。触觉是学前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

    14、2岁以前,触觉在认知活动中占有更主要的地位,不仅如此,触觉还在儿童的人际关系形成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1儿童触觉的发生儿童从出生时就有触觉反应,许多种天生的无条件反射,也都有触觉参加,如吸吮反射、防御反射、抓握反射等等。2口腔的触觉孩子出生后,不但有口腔触觉,而且通过口腔触觉认识物体。对物体的触觉探索最早是通过口腔的活动进行的。口腔触觉作为探索手段早于手的触觉探索。3手的触觉 手的触觉是通过触觉认识外界的主要渠道。换句话说,触觉探索主要通过手来进行。 四、痛觉的发展 儿童的痛觉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发展的,表现在痛觉感受性越来越高。 新生儿的痛觉感受性是很低的。 145分钟教学小结: 儿童的感知觉特点

    15、及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时间分配:5分钟练习作业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学前儿童感知发展的一般趋势阅读书目钱源伟 主编幼儿健康心理八十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鲁道夫.谢弗著儿童心理学电子工业出版社教学后记板书设计学前儿童感觉能力的发展一、视觉的发展(一)视敏度的发展(二)颜色视觉二、听觉的发展三、触觉的发展四、痛觉的发展 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4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案例法使用教具章节名称课题三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下)(第五章)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难点:学前

    16、儿童知觉发展的特点及教育措施。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 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形状知觉(一)婴儿的形状知觉很小的婴儿就已经能分辨不同的形状。(二)幼儿的形状知觉对幼儿期形状知觉发展的研究,往往是通过让幼儿用眼或手辨别不同几何图形进行的。二、大小知觉研究表明,6个月前的婴儿已经能辨别大小。 婴儿已经具有物体形状和大小知觉的恒常性。所谓视觉恒常性是指:客体的映象在视网膜上的大小变化并不导致对客体本身知觉的变化。 三、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是距离知觉的一种。 为了了解婴幼儿深度知觉的发展状况,吉布森(Gibson)和沃克(Walk)设计“视崖”试验。 四、方位知觉方位知觉

    17、是对物体所处方向的知觉。(一)空间定位能力的发生(二)空间关系的掌握教学过程五、时间知觉时间本身没有直观形象,人也没有专门的时间分析器,所以我们无法直接感知时间,而只能通过一些中介。成人与儿童借助的中介是不同的,成人用表、日历,而儿童掌握这些工具则要经历一段时间。 六、观察力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式。 1目的性加强 2持续性延长 3细致性增加4概括性提高 5观察方法的形成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 感觉是由于分析器工作的结果而产生的感受性,会因刺激的持续时间的长短而降低或提高,这种现象叫做适应现象。 二、对比现象同一分析器的各种感觉会因彼此

    18、相互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现变化,这种现象叫做感觉的对比。感觉的对比分为先后对比和同时对比两种。先后对比是同一分析器所产生的前一感觉和后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同时对比是同一分析器同时产生的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对象从背景中分离出来,受到以下几种条件影响: 1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别出来,反之,对象则容易消失在背景之中。例如,绿树中找红花容易,而在绿草中找青蛙就很困难。 2对象的活动性 在固定不变的背景上,活动的刺激物容易被知觉为对象。婴幼儿爱看活动的东西,与此规律有关。 3刺激物本身各部分的组合(相邻性原则)在视觉刺激中,凡是距离上

    19、接近或形态上相似的各部分容易组成知觉的对象。4教师的言语与直观材料相结合 由于词的作用可以使幼儿知觉的效果大大提高,有些直观材料,光让幼儿自己观察还不一定看得清楚,如果加上教师的讲解,幼儿就能很好的理解。因此,教师对直观材料的运用,必须与言语讲解正确结合起来。通过讲解,联系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并调动其学习兴趣,能够收到较好的效果。 145分钟教学小结: 学前儿童的知觉特点及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时间分配:5分钟练习作业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说明“视觉悬崖”实验,你从中得出什么结论?阅读书目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教学后记板

    20、书设计第二节 学前儿童知觉的发展一、形状知觉(一)婴儿的形状知觉(二)幼儿的形状知觉二、大小知觉 三、深度知觉 四、方位知觉 五、时间知觉 六、观察力第三节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育中的运用 一、适应现象 二、对比现象三、知觉中对象与背景的关系 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5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具章节名称课题四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第六章)教学目的要求了解学前儿童注意的意义、发生发展及分心的克服。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难点: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发展及分心的克服。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 第一节 注意在学

    21、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及其功能注意是一种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有两大功能:(1)选择功能。(2)监督和调节功能。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使婴幼儿从周围获得更加清晰、更加丰富的信息(二)注意是婴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 40分钟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一)原始的注意行为(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1新生儿的选择性注意2婴儿的选择性注意3影响婴儿注意选择性的因素(三)有意注意的萌芽儿童有意注意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儿童的注意由成人的言语指令引起和调节。教学过程第二阶段,儿童通过自言自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22、第三阶段,运用内部言语指令控制、调节行为。二、注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1无意注意 2无意注意的发展婴儿的注意基本都是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的发展1有意注意2有意注意的发展幼儿有意注意的特点:幼儿的有意注意受大脑发育水平的局限。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外界环境,特别是成人的要求下发展的。幼儿逐渐学习一些注意的方法。幼儿的有意注意是在一定的活动中实现的(三)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转移4注意的分配 50分钟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一)无关刺激的干扰(二)疲劳(三)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二、防止幼儿注意分散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防止儿童

    23、注意分散,要从以下方面考虑:(一)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二)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三)灵活地交互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对于家长来说,则要注意以下几点:(一)制定并严格遵守合理的作息制度(二)适当控制幼儿的玩具和图书的数量(三)不要反复地向儿童提要求(四)要求、鼓励孩子做事到底,有始有终 50分钟教学小结: 学前儿童注意的特点。时间分配:5分钟练习作业如何克服和防止学前儿童注意分散?阅读书目王振宇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李丹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教学后记板书设计第一节 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及其功能二、注意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一)注意使

    24、婴幼儿从周围获得更加清晰、更加丰富的信息(二)注意是婴儿活动成功的必要条件。第二节 学前儿童注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注意的发生(一)原始的注意行为(二)选择性注意的发生、发展(三)有意注意的萌芽二、注意的发展(一)学前儿童无意注意(二)有意注意的发展(三)注意的品质第三节 学前儿童注意分散的原因和防止一、引起幼儿分心的主要原因(一)无关刺激的干扰(二)疲劳(三)缺乏兴趣和必要的情感支持二、防止幼儿注意分散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6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讨论法使用教具章节名称课题五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上)(第七章)教学目的要求学习了解学前儿童记忆

    25、发展的趋势、发生发展及记忆力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难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及记忆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记忆的三个环节分别为识记、保持和恢复。识记和保持是恢复的前提,恢复是识记和保持的结果。我们根据识记和保持的情况来判断记忆是否发生。(一)胎儿的听觉记忆(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1)建立条件反射。(2)对熟悉的事物产生“习惯化”。(三)婴儿的记忆胎儿及新生儿的记忆,从其恢复形式看都属于“再认”。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久暂受很多因素的

    26、影响,影响儿童记忆保持的主要因素有:1儿童对记忆对象的感知程度2儿童的知识经验和对识记材料的理解程度3儿童的情绪状态4对被记忆对象的兴趣在学前儿童记忆保持时间的发展中,存在一些独特的现象:教学过程1幼儿期健忘2记忆恢复(回涨)现象(二)记忆容量的增加1记忆广度2记忆范围(三)记忆内容的变化从记忆的内容看,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儿童记忆内容也有随着年龄而变化的客观趋势。(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1记忆意识性的发展2记忆策略的形成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3)间接的意义识记。 145分钟教学小结: 学前儿童记忆的

    27、发展趋势与特点。时间分配:5分钟练习作业学前儿童记忆的特点,阅读书目桑标主编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王振宇主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后记板书设计第一节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和发展趋势一、学前儿童记忆的发生记忆的三个环节分别为识记、保持和恢复。(一)胎儿的听觉记忆(二)新生儿记忆的表现(三)婴儿的记忆二、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趋势(一) 记忆保持时间的延长(二)记忆容量的增加(三)记忆内容的变化(四)记忆的意识性与记忆策略的形成教案内容大庆师范学院教科院教案授课时间授课顺序第7次课课程类型理论课学时分配3学时方法手段讲授法、案例法使用教具章节名称课题五 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 (下)(第七章)教学目的要求学习了解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趋势、发生发展及记忆力的培养。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特点。难点:学前儿童记忆的发展及记忆力的培养。教学过程教学内容及步骤备 注讲授新课内容、步骤:第二节学前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儿童的记忆和其他心理过程一样,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的。以下我们从记忆的意识性(无意记忆与有意记忆)、理解性(机械记忆与意义记忆)、记忆的内容(形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以及记忆的发展几个方面来说明。一、无意记忆占优


    注意事项

    本文(教案封面.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