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冰豆网! | 帮助中心 分享价值,成长自我!
冰豆网
全部分类
  • IT计算机>
  • 经管营销>
  • 医药卫生>
  • 自然科学>
  • 农林牧渔>
  • 人文社科>
  • 工程科技>
  • PPT模板>
  • 求职职场>
  • 解决方案>
  • 总结汇报>
  • 党团工作>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冰豆网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唐朝新定诗格唐崔融.docx

    • 资源ID:8551192       资源大小:36.30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12金币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12金币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唐朝新定诗格唐崔融.docx

    1、唐朝新定诗格唐崔融唐朝新定诗格唐 崔融十体 一形似体。二质气体。三情理体。四直置体。五雕藻体。 六映带体。七飞动体。八婉转体。九清切体。十菁华体。一、形似体。 形似体者,谓貌其形而得其似可以妙求,难以粗测者是。 诗云:风花无定影,露竹有馀清。 又曰:映浦树疑浮,入云峰似灭。如此即形似之体也。二、质气体。 质气体者,谓有质胄而作志气者是。诗曰: 雾烽黯无色,霜旗冻不翻。雪覆白登道,冰塞黄河源。 此是质气之体。三、情理体。 情理体者,谓抒情以入理者是。诗曰:游禽暮知返,行人独未归。 又云:四邻不相识,自然成掩扉。此即情理之体也。四、直置体。 直置体者,谓直书其事,置之于句者是。诗曰: 马衔苜蓿叶,

    2、剑瑩鸊鹈膏。又曰:隐隐山分地,苍苍海接天。 此即是直置之体。五、雕藻体。 雕藻体者,谓以凡事理而雕藻之,成于妍丽,如丝彩之错综,金铁之砥链是。诗曰: 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又曰:华志怯驰年,韶颜惨惊节。此即是雕藻之体。六、映带体。 映带体者,谓以事意相惬,复而用之者是。诗曰: 露花疑濯锦,泉月似沉珠。此意花似锦,月似珠,自昔通规矣。然蜀 有濯锦川,汉有明珠浦,故特以为映带。 又曰:侵云蹀征骑,带月倚雕弓。云、骑与月、弓 是复用,此映带之类。又曰:舒桃临远骑,垂柳映连营。七、飞动体。 飞动体者,谓词若飞腾而动是。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又曰:月光随浪动,山影逐波流。此即是飞动之体。八

    3、、婉转体。 婉转体者,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是。诗曰:歌前日照梁,舞处尘生袜。又曰: 泛色松烟举,凝华菊露滋。此即婉转之体。九、清切体。 清切体者,谓词清而切者是。诗曰:寒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又曰:猿声出 峡断,月彩落江寒。此即是清切之体。十、菁华体。 菁华体者,谓得其精而忘其粗者是。诗曰:青田未矫翰,丹穴欲乘风。鹤生青田 ,凤出丹穴。今只言青田,即可知鹤,指言丹穴,即可知凤,此即是文典之 菁华。又曰:曲沼疏秋尽,长林捲夏帷。曲沼,池也。又曰:积翠彻深潭,舒 丹明浅濑。丹即霞,翠即烟也。今只言丹翠即烟也。今只言丹 翠,即可知烟霞之义。况近代之儒,情识不周于变通,即坐其危险。若兹人者 ,固未可与

    4、言。九对 第一,切对。谓象物切正不偏枯。第二,双声对。诗曰:洲渚递萦映,树石相因依。第三,叠韵对。第四,字对。字对者,谓义别字对是。诗曰:山椒架寒雾,池筱韵凉飙。山 椒即山顶也,池筱傍池竹也。此义别字对。又曰:何用金扉敞,终醉石崇家 。金扉、石崇即是。又曰:原风振平楚,野雪被长菅。即菅与 楚为字对。第五,声对。声对者,谓字义俱别,声作对是。诗曰:彤驺初惊路,白简未含霜 。路是途路,声即与露同,故将以对霜。又曰:初蝉韵高柳,密茑 深松。茑草属,声即与飞鸟同,故以对蝉。第六,字侧对。字侧对者,谓字义俱别,形体半同是。诗曰:忘怀接英彦,申劝 引桂酒。英彦与桂酒,即字义全别,然形体半同是。又曰:玉鸡清

    5、五洛 ,瑞雉映三秦。玉鸡与瑞雉是。又曰:桓山分羽翼,荆树折枝条。 桓山与荆树是。如此之类,名字侧对。第七,切侧对。切侧对者,谓精异粗同是。诗曰:浮钟宵响彻,飞镜晓光斜。 浮钟是钟,飞镜是月,谓理别文同是。第八,双声侧对。双声侧对者,谓字义别,双声来对是。诗曰:花明金谷树,叶 映首山薇。金谷与首山字义别,同双声对。又曰:翠微分雉堞,丹气阴 檐楹。雉堞对檐楹,亦双声侧对。第九,叠韵侧对。谓字义别声同,名叠韵对是。诗曰:平生披黼帐,窈窕步花庭 。平生、窈窕是。又曰:自得优游趣,宁知圣政隆。优游与圣 政,义非正对,字声势叠韵。夫为文章诗赋,皆须属对,不得令有跛眇者。跛者, 谓前句双声,后句直语,或复空

    6、谈。如此之例,名为跛。眇者,谓前句物色,后句人 名,或前句语风空,后句山水。如此之例,名眇。何者?风与空则无形而不见,山与 水则有踪而可寻,以有形对无色。如此之例,名为眇。文病 第一,相类病。从风似飞絮,照日类繁英。拂岩如写镜,对林若耀琼。此四句 相次,一体不异。似、类、如、若,是其病。第二,不调病。不调者,谓五字内除第一字、第五字,于三字用上、去、入声相次 者。平声非病限。此是巨病,古今才子多不晓。如:晨风惊叠树,晓月落危峰。 月次落,同入声。如雾生极野碧,日不远山红。下次远,同上 声。如:定惑关门吏,终悲寒上翁。寒次上,同去声。第三,丛木病。诗云: 庭梢桂林树,檐度苍梧云。棹唱喧难辨,樵歌

    7、近易闻。 桂、梧、棹、樵,俱是木,即是病也。第四,形迹病。形迹病者,于其义相形嫌疑而成。如曹子建诗云:壮哉帝王居, 佳丽殊百城。佳山、佳城,皆为形亦坟埏,不可用。又如侵天、干 天,是谓天与树木等,犯者为形迹。他皆效此。第五,翻语病。翻语病者,正言是佳词,反语则深累是也。如鲍明远诗云:鸡鸣 关吏起,伐鼓早通晨。伐鼓,反语腐骨,是其病。第六,相滥病。相滥者,谓形体、涂道、沟淖、淖泥、巷陌 、树木、枝条、山河、水石、冠帽、衣,如此之等,名 曰相滥。上句用山,下句用河;上句有形,下句安体;上句有木 ,下句安条。如此参差,乃为善焉。若两字一处,自是犯焉,非关诗处。或云 两目一处是。第七,涉俗病。诗曰:渭

    8、滨迎宰相。官之宰相,即是涉俗流之语,是其病 。以上文镜秘府论四卷调声 傍纽者,风小、月脍、奇今、精酉、表丰、外厥、琴羁 、酒盈。纽声双声者,土、烟、天、。评诗格旧题唐李峤撰诗有九对 一曰切对。二曰切侧对。三曰字对。四曰字侧对。五曰声对。 六曰双声对。七曰双声侧对。八曰叠韵对。九曰叠韵侧对。切对一。谓象物切正不偏枯。 切侧对二。诗曰:鱼戏新荷动,鸟散馀花落。 字对三。诗曰:山椒架寒露,池筱韵凉飙。 字侧对四。谓字义俱别,形体半同。诗曰:玉鸡清五洛,瑞雉映三秦。 声对五。谓子义别,声名对也。诗曰:疏蝉韵高柳,密茑挂深松。 双声对六。诗曰:洲渚近环映,树石相因依。 双声侧对七。诗曰:花明金谷树,菜映

    9、首山薇。 叠韵对八。诗曰:平明披黼帐,窈窕步花庭。 叠韵切对九。诗曰:浮钟霄响彻,飞镜晚光斜。诗有十体 一曰形似。二曰质气。三曰情理。四曰直置。五曰雕藻。 六曰影带。七曰婉转。八曰飞动。九曰清切。十曰精华。 形似一,谓貌其形而得似也。诗曰:风花无定影,露竹有馀清。 质气二。谓有质骨而依其气也。诗曰:霜峰暗无色,雪覆登道白。 情理三。谓叙情以入理致也。诗曰:游禽知暮返,行客独未归。 直置四。谓直书可置于句也。诗曰:隐隐山分地,苍苍海接天。 雕藻五。谓以凡目前事而雕妍之也。诗曰:岸绿开河柳,池红照海榴。 影带六。谓以事意相惬而用之也。诗曰:露花如濯锦,泉月似沉钩。 婉转七。谓屈曲其词,婉转成句也。

    10、诗曰: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飞动八。诗曰:空葭凝露色,落叶动秋声。 清切九。诗曰:猿声出峡断,月影落江寒。 精华十。诗曰:青田拟驾鹤,丹穴欲乘凤。诗格旧题唐王昌龄撰卷上调声 凡四十字诗,十字一管,即生其意。头边廿字一管亦得。六十、七十、百字诗,廿字 一管,即生其意。语不用合帖,须直道天真,宛媚为上。且须识一切题目义最要,立 文多用其意,须令左穿右穴,不可拘捡。作语不得辛苦,须整理其道、格。 格,意也。意高为之格高,意下为之下格。 律调其言,言无相妨。以字轻重清浊间之须稳。 至如有轻重者,有轻中重,重中轻,当韵之即见。 且庄字全轻,霜字轻中重,疮字重中轻,床字全重。 如清字全轻,青字全浊。诗

    11、上句第二字重中轻,不与下句第二字同声为一管 。上去入声一管。上句平声,下句上去入;上句上去入,下句平声。以次平声,以次 又上去入,以次上去入,以次又平声。如此轮回用之,直至于尾。两头管上去入相近 ,是诗律也。 五言平头正律势尖头。皇甫冉诗曰五言: 中司龙节贵,上客虎符新。地控吴襟带,才光汉缙绅。 泛舟应度腊,入境便行春。处处歌来暮,长江建邺人。 又钱起献岁归山诗曰五言: 欲知愚谷好,久别与春还。莺暖初归树,云晴却恋山。 石田耕种少,野客性情闲。求仲时应见,残阳且掩关。 又陈润罢官后却归旧居诗曰: 不归江畔久,旧业已凋残。露草虫丝湿,湖泥鸟迹竿。 买山开客舍,选竹作鱼竿。何必劳州县,驱驰效一官。

    12、 又五言绝句诗曰: 胡风迎马首,汉月送娥眉。久戍人将老,长征马不肥。 五言侧头正律势尖头。又崔曙试得明堂火珠诗曰: 正位开重屋,淩空出火珠。夜来双月满,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终期圣明代,国宝在名都。 齐梁调诗。张谓题故人别业诗曰五言: 平子归田处,园林接汝坟。落花开户入,啼鸟隔窗闻。 池净流春水,山明敛霁云。画游仍不厌,乘月夜寻君。 何逊伤徐主簿诗曰: 世上逸群士,人间彻总贤。毕池论赏诧,蒋径笃周旋。 又曰: 一旦辞东序,千秋送北邙。客箫虽有乐,邻笛遂还伤。 又曰: 提琴就阮籍,载酒觅扬雄。直荷行罩水,斜柳细牵风。 七言尖头律。皇甫冉诗曰: 闲看秋水心无染,高卧寒林手自栽。庐阜

    13、高僧留偈别,茅山道士寄书来。 燕知社日辞巢去,菊为重阳冒雨开。残薄何时称献纳,临歧终日自迟回。 又曰: 自哂鄙夫多野性,贫居数亩半临湍。溪云带雨来茅洞,山鹊将雏上药栏。 仙篆满床闲不厌,阴符在箧老羞看。更怜童子宜春服,花里寻师到杏坛。十七势 诗有学古今势一十七种,具列如后,第一,直把入作势,第二,都商量入作势;第三 ,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第四,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第五;直树三句,第 四句入作势;第六,比兴入作势;第七,谜比势;第八,下句拂上句势;第九,感兴 势;第十,含思落句势;第十一,相分明势;第十二,一句中分势;第十三,一句直 比势;第十四,生杀回薄势;第十五,理入景势;第十六,景

    14、入理势;第十七,心期 落句势。第一,直把入作势。 直把入作势者,若赋得一物,或自登山临水,有閒情作,或送别,但以题目为定;依 所题目,入头便直把是也。皆有此例。昌龄寄驩州诗入头便云: 与君远相知,不道云海深。又见谴至伊水诗云: 得罪由己招,本性易然诺。又题上人房诗云: 通经彼上人,无迹任勤若。又送别诗云: 春江愁送君,蕙草生氛氲。又送别诗云: 河口饯南客,进帆清江水。又如高适诗云: 郑侯应栖遑,五十头尽白。又如陆士衡诗云: 顾侯体明德,清风肃已迈。第二,都商量入作势。 都商量入作势者,每咏一物,或赋赠答寄人,皆以入头两句平商量其道理,第三第四 第五句入作是也。皆有其例。昌龄上同州使君伯诗言:大

    15、贤奈孤立,有时起经 纶。伯父自天禀,元功载生人。是第三句入作。 又上侍御七兄诗云:天人俟明略,益、稷分尧心。利器必先举,非贤安可任。 吾兄执严宪,时佐能钩深。此是第五句入作势也。第三,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 直树一句者,题目外直树一句景物当时者,第二句始言题目意是也。昌龄登城怀古 诗入头便云: 林薮寒苍茫,登城遂怀古。又客舍秋霖呈席姨夫诗云: 黄叶乱秋雨,空齐愁暮心。又: 孤烟曳长林,春水聊一望。又送鄢贲观省江东诗云: 枫桥沿海岸,客帆归富春。又宴南亭诗云: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高洁。此是直树一句,第二句入作势。第四,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 直树两句,第三句入作势者,亦题目外直树两句景物,第

    16、三句始入作题目意是也。昌 龄留别诗云: 桑林映陂水,雨过宛城西。留醉楚山别,阴云暮凄凄。 此是第三句入作势也。第五,直树三句,第四句入作势。 直树三句,第四句入作势者,亦有题目外直树景物三句,然后即入其意;亦有第四第 五句直树景物后入其意,然巩烂不佳也。昌龄代扶风主人答云:杀气凝不流, 风悲日彩寒。浮埃起四远,游子弥不欢。此是第四句入作势。又旅次周至过韩七 别业诗云: 春烟桑柘林,落日隐荒墅。泱漭平原夕,清吟久延伫。 故人家于兹,招我渔樵所。此是第五句入作势。第六,比兴入作势。 比兴入作势者,遇物如本立文之意,便直树两三句物,然后以本意入作比兴是也。昌 龄赠李侍御诗云: 青冥孤云去,终当暮归山

    17、。志士杖苦节,何时见龙颜。 又云: 眇默客子魂,倏铄川上晖。还云惨知暮,九月仍未归。 又:迁客又相送,风悲蝉更号。又崔曙诗云:夜台一闭无时尽,逝水东流何处 还。又鲍照诗云: 鹿鸣思深草,蝉鸣隐高枝。心自有所疑,傍人那得知。第七,谜比势。 谜比势者,言今词人不悟有作者意,依古势有例。昌龄送李邕之秦诗云:别怨 秦、楚深,江中秋云起。言别怨与秦、楚之深远也。别怨起自楚地,既别之后,巩长 不见,或偶然而会。以此不定,如云起上腾于青冥,从风飘荡,不可复归其起处,或 偶然而归尔。天长梦无隔,月映在寒水。虽天长,其梦不隔,夜中梦见,疑由相会 。有如别,忽觉,乃各一方,互不相见。如月影在水,至曙,水月亦了不见

    18、矣。第八,下句拂上句势。 下句拂上句势者,上句说意不快,以下句势拂之,令意通。古诗云:夜闻木叶落, 疑是洞庭秋。昌龄诗云:微雨随云收,矇矇傍山去。又云:海鹤时独飞,永 然沧洲意。第九,感兴势。 感兴势者,人心至感,必有应说,物色万象,爽然有如感会。亦有其例。如常建诗云 : 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音。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 又王维哭殷四诗云: 泱漭寒郊外,萧条闻哭声。愁云为苍茫,飞鸟不能鸣。第十,含思落句势。 含思落句势者,每至落句,常须含思,不得令语尽思穷。或深意堪愁,不可具说,即 上句为意语,下句以一景物堪愁,与深意相惬便道。仍须意出成感人始好。昌龄送 别诗云:醉后不能语,乡山雨氛氛。又落句

    19、云:日夕辨灵药,空山松桂香。 又:墟落有怀县,长烟溪树边。又李湛诗云:此心复何已,新月清江长。第十一,相分明势。 相分明势者,凡作语皆须令意出,一览其文,至于景象,恍然有如目击。若上句说事 未出,以下一句助之,令分明出其意也。如李湛诗云:云归石壁尽,月照霜林清。 崔曙诗云:田家收已尽,苍苍唯白茅。第十二,一句中分势。 一句中分势者,海净月色真。第十三,一句直比势。 一句直比势者,相思河水流。第十四,生杀回薄势。 生杀回落势者,前说意悲凉,后以推命破之;前说世路矜骋荣宠,后以至空之理破之 入道是也。第十五,理入景势。 理入景势者,诗不可一向把理,皆须入景,语始清味。理欲入景势,皆须引理语,入 一

    20、地及居处,所在便论之。其景与理不相惬,理通无味。昌龄诗云: 时与醉林壑,因之惰农桑。槐烟渐含夜,楼月深苍茫。第十六,景入理势。 景入理势者,诗一向言意,则不清及无味;一向言景,亦无味。事须景与意相兼始好 。凡景语入理语,皆须相惬,当收意紧,不可正言。景语势收之,便论理语,无相管 摄。方今人皆不作意,慎之。昌龄诗云: 桑叶下墟落,鶤鸡鸣渚田。物情每衰极,吾道方渊然。第十七,心期落句势。 心期落句势者,心有所期是也。昌龄诗云:青桂花未吐,江中独鸣琴。 言青桂花吐之时,期得相见,花既未吐,即未相见,所以江中独鸣琴。 又诗云:还舟望炎海,楚叶下秋水。言至秋方始还。此送友人之安南 也。以上文镜秘府论地卷

    21、六义 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一曰风。天地之号令曰风。上之化下,犹风之靡草。行春令则和风生,行秋令则寒风 杀,言君臣不可轻其风也。 二曰赋。赋者,错杂万物,谓之赋也。 三曰比。比者,真比其身,谓之比假,如关关雎鸠之类是也。 四曰兴。兴者,指物及比其身说之为兴,盖托喻谓之兴也。 五曰雅。雅者,正也。言其雅言典切,为之雅也。 六曰颂。颂者,赞也。赞叹其功,谓之颂也。以上文镜秘府论地卷论文意 夫文字起于皇道,古人画一之后方有也。先君传之,不言而天下自理,不教而天下自 然,此谓皇道。道合气性,性合天理,于是万物禀焉,苍生理焉。尧行之,舜则之, 淳朴之教,人不知有君也。后人知识

    22、渐下,圣人知之,所以画八卦,垂浅教,令后人 依焉。是知一生名,名生教,然后名教生焉。以名教为宗,则文章起于皇道,兴乎 国风耳。自古文章,起于无作,兴于自然,感激而成,都无饰练,发言以当,应物 便是。古诗云: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当句皆了也。其次尚书歌曰: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亦句句便了 。自此之后,则有毛诗假物成焉。夫子演易,极思于系辞,言句简易, 体是诗骨。夫子传于游、夏,游、夏传于荀卿、孟轲,方有四言、五言,效古而作。 荀、孟传于司马迁,迁传于贾谊。谊谪居长沙,遂不得志,风土既殊,迁逐怨上,属 物比兴,少于风、雅。复有骚人之作,皆有怨剌,失于本宗。乃知司马迁为

    23、 北宗,贾生为南宗,从此分焉。汉魏有曹植、刘桢,皆气高出于天纵,不傍经史,卓 然为文。从此之后,递相祖述,经论百代,识人虚薄,属文于花草,失其古为。中有 鲍照、谢康乐,纵逸相继,成败兼行。至晋、宋、齐、梁,皆悉颓毁。凡作诗之体,意是格,声是律,意高则格高,声辨则律清,格律全,然后始有调。用 意于古人之上,则天上之境,洞焉可观。古文格高,一句见意,则股肱良哉是也 。其次两句见意,则关关雎鸠是也。其次古诗,四句见意,则青青陵上柏,磊 磊漳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是也。又刘公干诗云: 青青陵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此诗从首至尾,唯论一事,以此不如古人也。 诗本志也,在心为志,

    24、发言为时,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然后书中于纸也。高手作势, 一句更别起意,其次两句起意。意如涌烟,从地升天,向后渐高渐高,不可阶上也。 下手下句弱于上句,不看向背,不立意宗,皆不堪也。凡文章皆不难,又不辛苦。如文选诗云:朝入谯郡界,左右望我军。皆 如此例,不难、不辛苦也。 夫作文章,但多立意。令左穿右穴,苦心竭智,必须忘身,不可拘束。思若不来,即 须放情却宽之,令境生。然后以境照之,思则便来,来即作文。如其境思不来,不可 作也。 夫置意作诗,即须凝心,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 象,如在掌中。以此见象,心中了见,当此即用。如无有不似,仍以律调之定,然后 书之于纸,会其题目

    25、。山林、日月、风景为真,以歌咏之。犹如水中见日月,文章是 景,物色是本,照之须了见其象也。夫文章兴作,先动气,气生乎心,心发乎言,闻 于耳,见于目,录于纸。意须出万人之境,望古人于格下,攒天海于方寸。诗人用心 ,当于此也。夫诗,入头即论其意。意尽则肚宽,肚宽则诗得容预,物色乱下。至尾 则却收前意。节节仍须有分付。夫用字有数般:有轻,有重;有重中轻,有轻中重; 有虽重浊可用者,有轻清不可用者。事须细律之。若用重字,即以轻字拂之,便快也 。 夫文章,第一字与第五字须轻清,声即稳也。其中三字纵重浊,亦无妨。如高台多 悲风,朝日照北林。若五字并轻,则脱略无所止泊处;若五字并重,则文章暗浊。 事须轻重相

    26、间,仍须以声律之。如明月照积雪,则月雪相拨,及罗衣 何飘飘,同罗何相拨,亦不可不觉也。夫诗,一句即须见其地居处。如 孟春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若空言物色,则虽好而无味,必须安立其身。 诗头皆须造意,意须紧,然后纵横变转。如相逢楚水寒,送人必言其所矣。 凡属文之人,常须作意。凝心天海之外,用思元气之前,巧运言词,精练意魄。所作 词句,莫用古语及今烂字旧意。改他旧语,移头换尾,如此之人,终不长进。为无自 性,不能专心苦思,致见不成。凡诗人,夜间床头,明置一盏灯。若睡来任睡,睡觉即起,兴发意生,精神清爽,了 了明白。皆须身在意中。若诗中无身,即诗从何有?若不书身心,何以为诗?

    27、是故诗 者,书身心之行李,序当时之愤气。气来不适,心事或不达,或以剌上,或以化下, 或以申心,或以序事,皆为中心不决,众不我知。由是言之,方识古人之本也。凡作诗之人,皆自抄古今诗语精妙之处,名为随身卷子,以防苦思。作文兴若不来, 即须看随身卷子,以发兴也。 诗有饱肚狭腹,语急言生。至极言终始,未一向耳。若谢康乐语,饱肚意多,皆得停 泊,任意纵横。鲍照言语逼迫,无有纵逸,故名狭腹之语。以此言之,则饱公不如谢 也。 诗有无头尾之体。凡诗头,或以物色为头,或以身为头,或以身意为头,百般无定。 任意以兴来安稳,即任为诗头也。 凡诗,两句即须团却意,句句必须有底盖相承,翻覆而用。四句之中,皆须团意上道

    28、,必须断其小大,使人事不错。 诗有上句言物色,下句更重拂之体。如夜闻木叶落,疑是洞庭秋,旷野饶悲风 ,飕飕黄蒿草,是其例也。 诗有上句言意,下句言状;上句言状,下句言意。如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也。 凡诗,物色兼意下为好。若有物色,无意兴,虽巧亦无处用之。如竹声先知秋, 此名兼也。凡高手,言物及意,皆不相倚傍。如细柳夹道生,方塘涵清源,又方塘涵白水 ,中有凫与应,又绿水溢全塘,马毛缩如猬,又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 禽,又青青河畔草,郁郁涧底松,是其例也。 诗有天然物色,以五彩比之而不及。由是言之,假物不如真象,假色不如天然。如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如此之例,皆为高

    29、手。中手倚傍者,如余霞散成绮, 澄江静如练,此皆假物色比象,力弱不堪也。诗有意好言真,光今绝古,即须书之于纸;不论对与不对,但用意方便,言语安稳, 即用之。若语势有对,言复安稳,益当为善。诗有杰起险作,左穿右穴。如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马毛缩如猬,角弓不 可张,凿井北陵隈,百丈不及泉,又去时三十万,独自还长安。不信沙常 ,君看刀箭瘢,此为例也。诗有意阔心远,以小纳大之体。如振衣千仞岗,濯足 万里流。古诗直言其事,不相映带,此实高也。相映带诗云:响如鬼必附物而来 ,天籁万物性,地籁万物声。诗有览古者,经古人之成败咏之是也。 咏史者,读史见古人成败,感而作之。 杂诗者,古人所作,元有题目,撰入文

    30、选。文选失其题目,古人不详,名曰 杂诗。乐府者,选其清调合律,唱入管弦,所奏即入之乐府聚之。如塘上行、怨诗行 、长歌行、短歌行之类是也。 咏怀者,有谜其怀抱之事为兴是也。 古意者,若非其古意,当何有今意;言其效古人意,斯盖未当拟古。 寓言者,偶然寄言是也。 夫诗,有生杀回薄,以象四时,亦禀人事,语诸类并如之。诸为笔,不可故不对,得 还须对。 夫语对者,不可以虚无而对实象。若用草与色为对,即虚无之类是也。 夫诗格律,须如金石之声。练猎书甚简小直置,似不用事,而句句皆有事,甚善 甚善。海赋太能。 鹏鸟赋等,皆直把无头尾。天台山赋能律声,有金石声。孙公云:掷地金 声,此之谓也。芜城赋,大才子有不足处

    31、,一歇哀伤便已,无有自宽知道之意 。诗有: 明月下山头,天河横戍楼。白云千万里,沧江朝夕流。 浦沙望如雪,松风听似秋。不觉烟霞曙,花鸟乱芳洲。 并是物色,无安身处,不知何事如此也。 诗有凭意兴来作者,愿子励风规,归来振羽仪。嗟余今老病,此别恐长辞。盖无 比兴,一时之能也。 诗有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则曹子建之兴也。阮公咏怀诗曰 : 中夜不能寐,谓时暗也。起坐弹鸣琴。忧来弹琴以自娱也。 薄帷鉴明月,言小人在位,君子在野,蔽君犹如薄帷中映明月之光也。 清风吹我襟。独有其日月以清怀也。 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近小人也。 凡作文,必须看古人及当时高手用意处,有新奇调学之。 诗贵销题目中意尽。然看当所见景物与意惬者相兼道。


    注意事项

    本文(唐朝新定诗格唐崔融.docx)为本站会员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2008-2022 冰点文档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