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docx
- 文档编号:11931627
- 上传时间:2023-04-16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41.88KB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docx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
《燕歌行》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风格和特点。
2.分析《燕歌行》表达的多重主题;
3.分析《燕歌行》一诗的层次结构和主要的艺术特色。
【重难点】
重点:
重点掌握本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
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掌握本诗表达的多重主题。
第一课时
【知识衔接】
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字达夫,郡望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至于生籍,现已无法考知。
高适是盛唐重要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内容比较丰富。
早年因为政治上的失意,生活上的困顿,他的诗多有自伤不遇之词和急于用世之意。
如“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酬裴秀才》)“暮天摇落伤怀抱,倚剑悲歌对秋草”(《古大梁行》)。
高适的性格豪放不羁,他青年时代就向往立功边塞的生活:
“倚剑对风尘,既然思卫霍”(《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而且有过边塞生活的亲身体验。
所以边塞诗也是他早期创作的一个主要内容。
高适前期的边塞诗多是来自他亲身的经历,是经过冷静的观察之后的有感而发,因此有较强的针对性,在反映现实方面比其他同时代的边塞诗人远为深刻,既表现了追求功名的昂扬意气,又能够抒发因直视冷峻的现实而产生的悲慨之心,所以在盛唐诗坛他被推为边塞诗的代表。
高适的诗歌以边塞诗成的创作成就最高。
其诗主要抒写对边塞军旅生活的体验思考,以及对立功边塞理想的追求。
其代表作《燕歌行》.
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写作背景】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
“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
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
“燕歌行”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怨旷之情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和戍卒生活的艰苦,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开元十五年(727),高適曾北上蓟门。
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
可见他对东北边塞军事,下过一番研究工夫。
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
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
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
“守珪隐其状,而妄奏克获之功”(《旧唐书。
张守珪传》)。
高適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写此篇。
【自主学习】结合注释,明确大意
东北边境上的烽烟尘土蔽日遮天;将领们为扫平凶敌辞家上了前线。
好男儿本看重驰骋沙场为国戍边;汉家天子对这种精神又格外赏识。
敲锣打鼓队伍雄赳赳开出山海关;旌旗蔽日在北方的海边蜿蜓不断。
校尉自大沙漠送来了紧急的军书;说是单于把战火燃到内蒙的狼山。
山川景象萧条延伸到边境的尽头;敌骑侵凌来势凶猛犹如狂风暴雨。
战士在前线厮杀一半死来一半生;将军仍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北方沙漠到了秋末尽是萋萋衰草;暮色降临孤城能战守兵越来越少。
将士身受皇恩常不顾顽敌而死战;尽管竭力奋战仍未解除关山重围。
战士们身穿铁甲辛苦地久戍边疆;家中妻子一定泪如玉箸时时感伤。
少妇们在长安家中恐怕哭断了肠;征人们在蓟北边防枉自回首故乡。
边疆朔风凛冽要想回乡那能飞渡;疆域旷远迷茫是人世间仅有绝无。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你我相看雪白的战刀上血迹斑斑;自古尽忠死节岂能顾及功勋受赏。
君不见沙场上尝尽征战苦的士兵;至今仍然怀
狼山,有多处,这里与瀚海对举,当为狼胥居山。
《汉书·霍去病传》:
“封狼胥居山,禅于姑衍,登临瀚海。
”狼胥居山又名狼山,属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狼山县西北。
这两句不仅用夸张手法写出了战地空间的广漠,而且借助于瀚海与狼山对举的典故引向历史的纵深,人们不禁要抚今追昔,提出疑问:
为什么汉将受封管辖之地至今却战乱四起?
作者引导人们非议当今边策的意图,不难窥知。
2、合作释疑
在如此紧急的战情面前,那些出征的汉将有何表现?
试抓住第一层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
【明确】残贼横行摐金伐鼓旌旗逶迤
汉将战前恃勇轻敌、金鼓震天、大摇大摆、不可一世的骄态,为下文战败埋下伏笔。
(二)战败
1、自学指导:
第二层中汉将与战士在战争中有何不同表现,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揭示了什么主题?
寄寓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对比:
将帅帐下犹歌舞恩遇轻敌
战士军前半死生力尽关山
一方面是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面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
将领受朝廷恩遇,肆无忌惮,冒进贪功—战争连连失利,士卒力已耗尽,却未能解围。
作者怀着极大的愤慨唱出了军中的不平。
尖锐地揭露了军中的苦乐不均,对战士视死如归、奋勇杀敌的赞颂,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狂妄轻敌、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
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为下文写战事失利作铺垫。
2.合作释疑: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
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
①自然条件恶劣,②敌人凶猛善战,③将领与战士的矛盾。
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第二课时
(三)被围
1、自学指导:
第三层笔锋一转不再续写战事而是写征夫、思妇,这对揭示主题有何作用?
从士卒和思妇的角度写出了“久”和“怨”
久:
士卒愈遭冷遇,愈感寒心,思乡之情愈浓。
怨:
不在出征,而在边将无能、决策失当造成久戍不归。
(思念、怨恨)表现了他们久战不归、两地相思的苦闷,表达了诗人对征夫思妇的同情。
明确:
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边庭遥远,难以度越,苍茫广漠,一无所有。
白天所见,只是“杀气三时作阵云”;晚上所闻,惟有“寒声一夜传刁斗”。
战争气氛紧张——时间上写出征战生活的日夜不宁。
是谁把他们推到如此的绝境,不由得让人想到写士兵的痛苦,写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难,寄寓了作者对百姓的同情,同时也是对汉将更深的谴责。
2、合作释疑:
二、三层中最突出写边塞风光的诗句有哪些?
有何作用?
山川萧条极边土
简析:
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营造出一片肃杀的气氛。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简析:
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色,烘托出残卒心境的凄凉。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简析:
大漠茫茫更见荒凉,征人与思妇相隔万里,相见无望,烘托出征人绝望无奈的心情。
用萧条的山川、深秋的大漠、枯黄的衰草、孤城等意象共同勾勒出一幅广漠萧条、苍凉壮美的景物画,渲染了一种荒凉恶劣的气氛,“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以边塞秋末自然景色的衰败,衬托官军兵力的枯竭。
写出了“沙场征战苦”的主题,同时也在这广阔的背景中表达了对广大士兵的同情。
(四)死斗
自学指导:
在最后一层为什么“至今犹忆李将军”?
李将军与诗中的将领有何不同?
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李广:
骁勇善战,足智多谋,身先士卒,不贪功,爱士兵。
将领:
无勇无谋,恃勇轻敌,远离前线,寻欢作乐,好大喜功,不问士兵死活。
情感:
盼望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
合作释疑:
最后四句表达了士卒怎样的愿望?
勇敢杀敌不惜牺牲完全为了保家卫国,哪里念及个人功勋。
沙场征战艰苦难熬,盼望李广一样体恤士兵、有勇有谋的好将领带领大家取得胜利。
三、课堂小结:
概括全诗的思想内容:
本诗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概括了开元年间唐军将士戍边生活的多个方面(沙场死战、两地相思等)。
重点在于揭露军中官兵苦乐悬殊,抨击将帅腐败无能且不恤士卒,对浴血苦战的士兵寄予深切同情。
概括全诗的艺术特色:
⒈善于描写边塞风光,渲染战争气氛
⒉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作品主题本诗的风格:
雄浑悲壮,风骨凛然
四、【当堂检测】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2007年高考山东卷)
出关①(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①关:
指居庸关。
②旆(pèi):
旌旗。
“马后桃花马前雪”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
鉴赏边塞诗首先要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据注解可知标题《出关》中的“关”即指边塞防线上的居庸关,所以是边塞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出关》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一往无前,急于奔赴疆场建功立业的心理;后两句写临出居庸关即将远离故土时所产生的怀土恋乡的情感。
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马后桃花马前雪”运用了对比和借代(答成“象征”也可)手法,“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桃花”与“雪”分别代指(象征)家乡的温馨生活与塞外的清冷生活,将关内桃花烂漫的春景与关外白雪茫茫的冬景聚集到征马这一关节点上,描写生动,对比鲜明,抒写出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情感。
五、作业:
背诵《燕歌行》。
【知识链接】:
有关边塞诗
1、边塞诗形成的原因:
唐开元、天宝年间,唐朝和突厥、回纥、吐蕃之间,在我国北方连年有战争。
对于唐的战争,当时的诗人,一般是不反对的,因为是卫国战争。
对于参加这些战争的将士,又常常歌颂他们为民族英雄,认为他们是为国死节,不是为了贪功受赏。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在诗歌创作上,他们融入了这样的所见、所闻、所感,形成了一个创作流派,这就是边塞诗
2、边塞诗的主要内容
①描写边塞风光、异域风情。
②反映边塞战争生活的艰苦和军旅生活的种种体验。
③抒发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不满现实的情绪。
④征人、思妇的离愁别绪,厌战怨征。
3、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1)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
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2)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
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斧钺刀铩、雁飞鹰扬、箭飞马走。
(3)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
(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
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4、代表作家:
高适、岑参、王昌龄等
5、艺术特点:
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燕歌行 歌行 导学案 教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