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赤水.docx
- 文档编号:1455348
- 上传时间:2022-10-2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35KB
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赤水.docx
《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赤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赤水.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案赤水
赤水市2018年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防控
技
术
方
案
赤水市植保植检站
2018年2月
2018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方案
根据预测,2018年我市水稻病虫害将呈偏重至大发生态势,稻飞虱、稻纵卷叶螟、螟虫、稻瘟病、纹枯病、稻曲病等重大病虫预计发生面积10.7万亩次。
为做好2018年水稻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减轻病虫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大病虫防治处置率达到9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到85%以上,病虫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达到40%,专业化防治面积达到38%,全季化学农药施用强度控制在0.10公斤/亩(折百量)以内,实现水稻化学农药使用量零(负)增长。
二、防控策略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主攻重大病虫和重发区域,抓住防控关键期,优先使用健身栽培、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安全合理科学用药,禁止使用高毒农药和含拟除虫菊酯类成分的农药品种,强调绿色防控与专业化统防统治相融合,促进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产量、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三、防控措施
重点预防穗颈稻瘟病、稻曲病,防控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二化螟和纹枯病,注意防治粘虫。
1.稻飞虱。
重点防治褐飞虱和白背飞虱,优先选用抗(耐)虱品种;尽量减少前期用药,充分发挥自然天敌的控害作用。
前期利用稻鸭、稻鱼、太阳能杀虫灯等绿色防控技术控制害虫,药剂防治重点在水稻生长中后期,防治指标为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以上、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以上,优先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药剂品种,于低龄若虫高峰期对茎基部粗水喷雾施药,提倡使用高含量单剂,选用醚菊酯、烯啶虫胺、吡蚜酮或生物农药,避免使用低含量复配剂。
2.稻纵卷叶螟。
充分发挥水稻生长前期的自身补偿能力和天敌控害作用,重点防治水稻中后期主害代。
卵孵化始盛期优先选用苏云金杆菌(BT)、球孢白僵菌、短稳杆菌等生物农药,或低龄幼虫高峰期选用对天敌安全的化学农药,化学药剂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氟虫双酰胺,细水喷雾施药,防治指标为百丛水稻有束叶尖60个。
3.螟虫。
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翻耕灌水沤田,降低虫源基数,卵孵始盛期应用苏云金杆菌、短稳杆菌或阿维菌素防治。
防治二化螟幼虫,分蘖期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在卵孵化高峰期施药,重点防治上代残虫量大、当代螟卵盛孵期与水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的稻田。
4.稻瘟病。
重点落实适期预防措施,在水稻分蘖期至破口期施药预防稻叶瘟和穗颈瘟。
种植抗病品种,实行品种多样化种植,搞好种子消毒,避免偏施和迟施氮肥。
注意异常天气时稻瘟病发生动态。
突出稻瘟病,兼治稻曲病和纹枯病。
水稻分蘖期田间发现叶瘟急性病斑时挑治叶瘟,叶面喷施可选用1000亿孢子/克枯草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0%春雷霉素可湿性粉剂、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海岛素)等生物农药控制病害扩展;水稻后期采用“二喷”技术,叶面喷施可选择10%丙硫唑悬浮剂(温纳洛)、40%稻瘟灵乳油(富士一号)、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等药剂。
5.纹枯病。
加强肥水管理,搞好健身栽培,分蘖末期晒田。
药剂防治重点在分蘖末期至孕穗抽穗期,当田间病丛率达到20%时施药防治。
防治纹枯病,采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24%A高含量制剂)、申嗪霉素等生物药剂和苯甲•丙环唑、氟环唑、咪铜•氟环唑、烯肟•戊唑醇等化学药剂。
6.稻曲病。
提倡种植抗(耐)性品种,合理施肥,提高水稻抗病性。
重点在水稻孕穗末期即破口前7~10天施药预防(可能结合预防穗颈瘟一并预防),如遇多雨等适宜天气,7天后第2次施药。
突出稻曲病,兼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水稻后期采用“二喷”技术,叶面喷施可选择10%丙硫唑悬浮剂(温纳洛)、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拿敌稳)、30%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乳油(爱苗)、43%戊唑醇悬浮剂(好力克)、12.5%氟环唑悬浮剂(欧博)等药剂。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选用抗(耐)性品种防病虫技术。
因地制宜选用抗(耐)稻瘟病、稻曲病、褐飞虱、白背飞虱的水稻品种,淘汰高感品种。
(二)深耕灌水灭蛹控螟技术。
利用螟虫化蛹期抗逆性弱的特点,在春季越冬代螟虫化蛹期统一翻耕冬闲田、绿肥田,灌深水浸没稻桩7~10天,降低虫源基数。
(三)种子处理、秧田阻隔和带药移栽预防病虫技术。
采用咪鲜胺和赤•吲乙•芸苔种子处理,预防恶苗病和稻瘟病,培育壮秧,单季稻和晚稻用吡虫啉种子处理剂拌种或浸种,或用2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阻隔育秧,预防秧苗期稻飞虱、稻蓟马等。
秧苗移栽前3天左右施药,带药移栽,早稻预防螟虫和稻瘟病,单季稻和晚稻预防稻瘟病、稻蓟马、螟虫和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
(四)生物农药防治病虫技术
1.苏云金杆菌(Bt.)和球孢白僵菌防治害虫技术。
于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卵孵化始盛期施用Bt.,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尤其是在水稻生长前期使用Bt.,可有效保护稻田天敌,维持稻田生态平衡。
Bt.对家蚕高毒,临近桑园的稻田慎用。
防治稻纵卷叶螟还可在卵孵化始盛期施用球孢白僵菌。
2.井冈·蜡芽菌、枯草芽孢杆菌、多抗霉素、春雷霉素、井冈霉素A等预防病害技术。
在叶(苗)瘟发病初期和破口初期,均匀喷施井冈·蜡芽菌或枯草芽孢杆菌或多抗霉素或春雷霉素,齐穗时再喷1次,对稻瘟病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在水稻孕穗末期或破口前7~10天,施用井冈·蜡芽菌、井冈霉素A,预防稻曲病,兼治纹枯病。
当纹枯病病丛率达到20%时,施用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控制病害扩展。
(五)生态工程保护天敌和控制害虫技术。
田埂保留禾本科杂草,为天敌提供过渡寄主;田埂种植大豆等显花植物,保护和提高蜘蛛、寄生蜂、黑肩绿盲蝽等天敌的控害能力。
(六)稻鸭共育治虫防病控草技术。
水稻移栽后7~10天,禾苗开始返青分蘖时,将15天左右的雏鸭放入稻田饲养,每亩稻田放鸭10~20只,破口抽穗前收鸭。
通过鸭子的取食活动,可减轻纹枯病、稻飞虱和杂草等病虫草及福寿螺的发生为害。
(七)综合用药保穗技术。
根据水稻穗期主要靶标病虫种类,于水稻破口前7~10天至破口期,选用杀菌剂与长效杀虫剂混用,预防穗瘟和稻曲病,防治纹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和螟虫,兼治穗期其他病害。
(八)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技术。
防治稻飞虱,种子处理和带药移栽应用吡虫啉(不选用吡蚜酮,延缓其抗性发展);田间喷雾选用醚菊酯、吡蚜酮、烯啶虫胺、呋虫胺等。
防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选用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氰氟虫腙、丙溴磷等。
防治稻瘟病,选用三环唑、氯啶菌酯、氯啶菌酯·戊唑醇、氟环唑等。
防治纹枯病,选用申嗪霉素、井冈霉素A、噻呋酰胺、氟环唑、肟菌·戊唑醇、烯肟菌胺·戊唑醇、烯肟菌酯·戊唑醇。
防治稻曲病,选用氟环唑、氯啶菌酯、苯醚甲环唑·丙环唑、井冈霉素A等。
预防病毒病,选用宁南霉素、毒氟磷等。
2018年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分析预测,2018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呈中等偏重发生态势,预计发生面积7.2万亩次。
为做好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玉米重大病虫害防治处置率90%以上,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下,专业化统防统治面积达到10%以上。
进一步扩大绿色防控示范与推广面积,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二、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区域的重点病虫害,以保障玉米生产安全为核心,实施以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生物防治为主体,环境友好型的化学和物理防治为补充的综合防控策略。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我市山地丘陵玉米区重点防控玉米螟、纹枯病、大斑病,兼顾二、三代粘虫等。
(二)主要病虫防治技术措施
1.地下害虫(地老虎、蛴螬、金针虫、等):
利用噻虫嗪、吡虫啉等种子处理,或用含有上述成分的种衣剂包衣,可同时兼治苗期蓟马、蚜虫(矮花叶病传毒介体)及灰飞虱(粗缩病传毒介体)等。
2.玉米螟:
秋季秸秆还田,减少虫源基数;春玉米区于春季越冬代化蛹前15天进行白僵菌封垛,防控越冬代幼虫。
在心叶末期喷洒Bt制剂或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可与甲维盐合理复配喷施,提高防治效果,兼治其它多种害虫。
3.玉米叶斑类病害:
选用抗病品种,合理密植。
适时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药剂防治提倡适期早用药,一般在玉米心叶末期(褐斑病在玉米8-10叶期),叶面可喷施苯醚甲环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喷1-2次。
4.玉米纹枯病:
选用抗耐病品种。
发病初期可在茎基叶鞘上喷施井冈霉素、菌核净,或喷施烯唑醇、代森锰锌等,或剥掉基部发病叶鞘后结合喷药防治效果更佳。
视发病情况隔7-10天喷1-2次。
5.玉米蚜虫:
点片发生和盛发初期喷施吡虫啉、噻虫嗪、啶虫脒、吡蚜酮等药剂。
四、专业化统防统治主推技术
(一)秸秆还田、深耕土地和播前灭茬技术。
采取秸秆粉碎还田,深耕冬闲田和播前灭茬有助于提高地力,破坏病虫害适生场所、降低病虫源基数。
(二)种子处理技术。
杀虫剂和杀菌剂等合理混配拌种,或实施种子统一包衣。
采取技术统一、集中连片、整村推广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技术,提高治虫防病效果。
(三)心叶末期施药技术。
心叶末期,统一喷洒Bt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剂,防治玉米螟幼虫;或混喷杀虫剂和杀菌剂(氯虫苯甲酰胺+苯甲.嘧菌酯混合喷雾),有效控制后期叶斑病兼治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
大力推广使用高杆喷雾机,提升中后期作业能力。
2018年马铃薯晚疫病防控技术方案
根据分析预测,2018年马铃薯晚疫病可能偏重流行,发生面积预计3.2万亩次。
为控制马铃薯晚疫病危害,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标
重发区防控处置率达90%,常发区防控处置率80%以上,其中专业化统防统治30%以上,总体防治效果达80%以上,危害损失率控制在8%以下。
二、防控策略
实施以推广抗病品种和脱毒种薯为基础,种薯处理、健身栽培和预测预报指导下的药剂防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措施,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及时有效控制病害流行。
重点防控晚疫病、早疫病、黑痣病、病毒病、黑胫病、地下害虫,兼顾蚜虫、疮痂病、粉痂病和青枯病等病虫。
三、防控技术措施
1.晚疫病
(1)选用抗病品种。
(2)种薯处理。
提倡小种薯播种,需切块的,用75%的酒精浸泡2-3秒钟或0.3-0.4%高锰酸钾浸泡5-6分钟对切刀进行消毒,2把切刀轮换使用;种薯切块后可选用甲霜•锰锌或霜脲•锰锌等药剂均匀拌种,种薯拌药后避光晾干播种。
(3)健身栽培。
合理密植,推广高垄、大垄栽培,控制氮肥,增施磷钾肥,适当增施钙肥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避免与茄科类、十字花科类作物轮作或套种,禁止与番茄轮作。
生长期:
(1)控制徒长。
在现蕾期有徒长迹象时,采用烯效唑或马铃薯专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均匀喷雾控制徒长。
(2)依据马铃薯晚疫病监测预警系统监测结果,确定防治最佳时期。
(3)中心病株处理。
当发现中心病株时,要连根将薯块全部挖出,隔离条件下,带出田外深埋或销毁,对病株周围50米范围内喷施烯酰吗啉或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进行均匀喷雾封锁控制。
(4)流行期药剂控病。
依据预警系统监测结果,适合发病条件开始,每间隔7天喷施1次保护性杀菌剂,如代森锰锌(螯合态)、丙森锌、双炔酰菌胺等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应立即组织开展专业化统防统治,选用治疗性杀菌剂,如烯酰吗啉、氟吡菌胺•霜霉威、噁唑菌酮•霜脲氰、锰锌•氟吗啉等药剂均匀喷雾防治2-4次,施药间隔期5-7天,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
注重轮换用药,适当利用有机硅助剂提高药效。
(5)收获前预防块茎感病。
马铃薯收获前2周进行杀秧,把茎叶清理出田外集中处理。
杀秧后地表喷施一次霜脲•锰锌预防块茎感病,选择晴天收获。
贮藏期:
入窖前剔除病残薯,在阴凉通风处堆放3天。
贮藏前用硫磺或百菌清熏蒸消毒贮窖(库)。
贮存量控制在贮窖(库)容量的2/3以内。
贮藏期间加强通风,温度控制在1-4℃范围,湿度低于90%。
2.早疫病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病品种,增施有机肥;生长期加强肥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主要 农作物 重大 病虫害 防治 技术 方案 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