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5865543
- 上传时间:2022-11-16
- 格式:DOCX
- 页数:14
- 大小:32.50KB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
”(《韩非子·
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
各国诸侯争城夺池,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
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
社会混乱,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
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
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
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
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
梁惠王对孟子说:
“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
”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
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
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
“贤者亦乐此乎?
”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
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
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王好(
)战
弃甲曳(
)兵而走
衣(
)帛
数罟(
)不入洿(
)池
庠(
)序
养生丧(
)死无憾
鸡豚(
)狗彘(
)之畜(
)
然而不王(
)者
涂有饿莩(
2.写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直不百步耳
通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涂有饿殍
3.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古义和今义:
寡人之于国也
古义
今义
河内凶
古义
今义
请以战喻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
斯天下之民至焉
4.写出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①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
②王
然而不王者(
)梁惠王曰(
③以
请以战喻(
)可以无饥矣(
)以时入山林(
)申之以孝悌之义(
④食
狗彘食人(
)食而不知检(
⑤之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
5.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并解释:
①填然鼓之(
)
②树之以桑(
③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④谨庠序之教(
⑤然而不王者(
【合作探究】
1.用课文原话回答以下问题。
①在提出“民不加多”疑问前,梁惠王先是自诩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其具体做法是什么?
②孟子哪些话是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的?
③孟子认为只有实行“仁政”,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
他的“仁政”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④孟子是怎样批评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
2.本文中心内容是什么?
3.本文可分为几个部分?
请分别概括每部分的内容。
4.现代社会人口增加会加重社会负担,所以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梁王为什么却希望“民加多”呢?
【巩固提升】
1.下列加点字读音和意义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数罟(gū,网)
饿殍(piǎo,饿死的人)
B.颁白(bān,通“斑”)
曳兵(zhuà
i,摇着)
C.庠序(xiá
ng,学校)
衣帛(yì
穿)
D.孝悌(tì
尊重父母)
鸡豚狗彘(zhì
猪)
2.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B.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C.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D.数罟不入洿池
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以为东蒙主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4.下列加点的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内凶(有战乱)
B.邻国之民不加(增加)少
C.填然鼓之(代词,代“鼓”)
D.弃甲曳(拖着)兵而走
5.下面的加点的字意义不同的一组是(
A.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春心莫共花争发(李商隐《无题》)
B.弃甲曳兵而走
斩木为兵
C.或五十步而后止
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D.是亦走也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6.对下列各句中“之”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斯天下之民至焉②鸡豚狗彘之畜③树之以桑④未之有也⑤邻国之民不加少
A.①⑤/②/③/④
B.①③⑤/②/④
C.①②④/③⑤
D.①②⑤/③④
7.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例:
树之以桑
A.非我也,岁也
B.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8.翻译下列语句
⑴“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⑵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
‘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9.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种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
请用“
”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
10.第一段文字共五句,可分几层?
概括每层的大意。
11.第三段文字孟子尖锐斥责了当时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的现象,他揭露说:
a.统治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9字)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限8字)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超过16字)
12.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D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
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
13.“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B)
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
C.百亩之田
D.邻国之政
14.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D)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吾谁与归
15.用自己的话回答:
孟子向梁惠王指出的美好前景“天下之民至焉”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16.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C)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
寡人之于国也答案
1、
王好(hà
o)战
弃甲曳(yè
)兵而走
衣(yì
数罟(cù
gǔ)不入洿wū)池
庠(xiá
ng)序
养生丧(sāng)死无憾
鸡豚(tú
n)狗彘(zhì
)之畜(xù
)
然而不王(wà
ng)者
涂有饿莩(piǎo)
2、(直,通“只”,“不过”。
句意是:
只是没有跑百步罢了。
(无,通“毋”不要。
不要期望百姓比邻国的多。
(颁,通“斑’。
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路上背着东西顶着东西了。
(涂,同“途”,道路。
路上有饿死的人。
3、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
今用于形容孤单的人。
河,黄河。
今泛指河流。
河内遇到饥荒。
请,请允许我。
今常用于对方“请坐”,让对方坐下;
“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
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走,跑,这里指逃跑。
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寡人 国也导学案 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