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三语下《4古诗三首》表格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Word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493817
- 上传时间:2022-11-24
- 格式:DOCX
- 页数:30
- 大小:47.35KB
统编版三语下《4古诗三首》表格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Word下载.docx
《统编版三语下《4古诗三首》表格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版三语下《4古诗三首》表格教学设计含设计意图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唐代)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交流秋天:
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季节。
你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或你的感受吗?
(课件出示6)秋景图,学生自由交流。
5.导入课题:
在我国唐代著名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马车在山中行走的时候,被那美景所吸引,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触景生情,挥毫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学这首诗。
板书:
山行(杜牧)
6.(课件出示7)古诗《山行》,学生自由朗读。
7.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8)
杜牧(803~852年):
唐代诗人。
字牧之,号樊川,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杜牧的诗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
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后人所传诵。
由于他在诗歌方面成就较高,后人把他与杜甫相提,称为“小杜”,与李商隐并提,称为“小李杜”。
二、诵读古诗,探究初成。
(一)初读课文,感知诗意。
1.鼓励交流:
同学们,首先请你们自由朗读这首古诗,用你们平时学会的学习古诗的方法学习交流,朗读的时候,要把字音读准,然后边读边边记下自己读懂了什么,标出读不懂的地方。
2.(课件出示9)阅读与交流的要求:
(1)自己读,定位识字,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3.生自由朗读,小组交流。
4.检查交流情况。
(课件出示10:
生字)
há
njì
nɡxié
shuānɡ
寒径斜霜
(1)指名朗读,师生评价,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注意读准翘舌音“霜”,前鼻音“寒”,后鼻音“径”。
(2)交流对重点词语的理解。
教师评议,多媒体出示重点词语的注释。
(课件出示11、12)
①山行:
在山上行走。
②远上:
登上远处的。
③寒山:
深秋时节的山(寒山:
深秋季节,天气渐冷,山上草木枯黄,给人一种凉意,故称寒山,实指秋天的山)。
④石径:
石子的小路。
⑤斜:
倾斜,这里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⑥生:
产生,生出,文中是说形成白云的地方。
⑦车:
轿子。
⑧坐:
因为。
⑨爱:
真爱,留恋。
⑩枫林晚:
傍晚时的枫树林。
霜叶:
枫树的叶子经深秋寒霜之后变成了红色。
红于:
比……更红。
本文指霜叶红于二月花。
教师点拨“白云生处”与“白云深处”的区别:
深:
浓厚,浓郁。
生:
产生,生出(指有白云缭绕的地方,也说明那地方比较高。
)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漂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课件出示13)有关图片。
(二)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14:
)寒径斜霜
1.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形近字辨析:
“塞—寒”“经—径”“雷—霜”。
加一加:
“余+斗=斜”。
2.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霜”:
“雨”作偏旁时,左边竖变点,横折钩变成横钩。
(2)“寒”字的下面不是两点水。
3.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提醒学生注意:
“径、斜”是左右结构的字,“径”要写得左窄右宽;
“斜”要写得左右等宽。
“霜”是上下结构的字,写的时候是上宽而扁,下长而宽;
“寒”上窄下宽。
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三)学生熟读课文:
开火车读、赛读、小组读、同桌读。
三、品读欣赏,深入探究。
(一)初解诗意。
1.谈话激趣:
杜牧在这首诗中只用了二十几个字,就为我们描画了一幅异常美丽的秋景图。
诗人真了不起呀!
其实,这每一个字都是经过诗人精心雕琢的,下面我们静下心来,来细细地品味,相信我们一定会有新的发现。
2.“山行”就是在山中行走的意思。
你知道作者在山中行走时是什么季节吗?
(深秋)诗中哪些地方告诉了我们季节呢?
(霜叶、寒、晚表示季节)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么?
(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叶、霜叶)
3.这么多的景物中,最吸引作者的是什么?
(霜叶)
4.作者喜欢枫叶的原因是什么?
(霜叶红于二月花)
5.正是美丽的枫林晚景使得作者难以抑制自己的惊喜之情,作者的什么动作让我们感受到这份惊喜?
(停车)
6.让作者“停车”的原因是什么?
这里让我们感受到作者眼里深秋的红叶有什么特点?
(和二月花相比,让我们感受到红叶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有生命力;
我们从秋天的叶子中感受到的是生机勃勃,甚至比春天的花更觉生命力旺盛,丝毫看不出要走进冬天、走进衰败的痕迹。
)
7.诗人为我们展现出的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这里有寒山、石径、白云、人家、红叶,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但是让诗人更动心的是深秋的红叶!
作者是用什么手段表现出来的呢?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呢?
(和二月的红花对比。
让我们看到了深秋的枫叶上除了颜色的艳丽,还具有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经霜不凋,遇寒更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深入体会。
1.教师导言:
深秋时节,天气已经转冷。
远处山林中诗人杜牧乘坐的轿子正慢慢走来,首先映入诗人眼帘的是什么?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课件出示15)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
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
3.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个“远上”写出了“山”的绵延起伏;
一个“寒”刻画了“山”的凄清寒冷。
诗人面前是一条石头铺就的小路。
一个“斜”字让我们体会石径的弯弯曲曲。
在虚无飘渺,白云升腾的远处隐隐约约可以看到有几户人家。
4.小组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前两句诗的意思。
5.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6.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前两句诗句。
7.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描绘出“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简笔画。
8.教师导言:
正当轿子缓缓前进时,诗人又看到了什么?
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
9.(课件出示16:
后两句诗图片及译文)多媒体出示情境图片,学生认真观察说说看到的景物。
结合图片小组交流景物的特点及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10.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诗人坐在轿子里,忽然让轿子停下来,原来诗人看到了比二月的鲜花还要艳丽的霜叶,他想停下来仔细欣赏。
11.小组交流: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12.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小结:
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13.学生边观察图画,边诵读后两句诗句。
14.鼓励学生认真体会、感悟“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继续完善自己的简笔画。
15.引导体会:
“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鲜明地表白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之情,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将作者对枫叶的喜爱、赞美之情表达得更加淋漓尽致,以至作为名句千古流传。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17):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带节奏标志的古诗《山行》)
2.教师引导:
诗中的竖线是停顿符号。
单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短些,双竖线表示停顿的时间稍长些。
3.指名朗读。
学生自由评议。
4.教师小结:
读古诗应该抑扬顿挫,还应有感情。
5.教师范读,指名读,指名领读,学生齐读。
6.自由读,练习背诵。
(四)检查背诵,体会感情。
1.抽取学生检查背诵,学生一起背诵。
2.教师引导,体会感情:
诗人用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
前两句写远景,诗人只是作客观描述。
后一句写近景,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
四、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同学们,唐代大诗人杜牧,用一首简短的小诗把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林秋色图。
我们家乡的大自然的秋天到处都是美丽的图画。
希望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对秋天的热爱之情。
2.学生自选作业。
(课件出示18)
(1)画:
画一幅画,画出秋天的美景,在图画中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2)写:
写一首小诗或一篇日记,用自己的亲眼所见和亲身感受表达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3)找:
另找一首描写秋天的诗,试着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4)学:
收集杜牧的诗,借助有关资料进行自学。
【设计意图:
交流四季古诗引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景。
】
这是对会写字的识记和书写设计的环节。
鼓励学生多种方法识记生字,体现部编版教材多元识字的理念。
这也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可以提高自学能力。
对重难点生字的书写指导,培养学生爱写字的兴趣,教会学生正确的写字方法,为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打下基础。
抓住重点字词,结合课文插图,理解诗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有感情诵读古诗,锻炼了学生的理解古诗、感情诵读、积累古诗的能力。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
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
(1)远上寒山石径斜
(2)白云生处有人家
(3)停车坐爱枫林晚
(4)霜叶红于二月花
【板书设计】
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第一步:
感悟美景,创设情境。
运用多媒体设计精美的深秋图片,营造出浓郁的深秋氛围,让学生感受浓浓的秋意,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
接着设计了问题:
自由观图,用学过的表达秋天的四字词语来形容秋天的美景,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交流总结时,导入对描写秋景古诗的了解,进而导入课题,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对古诗的学习中去。
第二步:
反复诵读,体会诗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使学生学习中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研读古诗,让他们在自读自悟,合作交流中读准字音,读通古诗,初步感知大意。
在检查初读情况时,可引导学生互相评议,教师鼓励性总结,让他们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不足之处:
在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文中的生字,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没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根据诗句大胆想象,没有引导学生的思维向更深、更远处发展。
第二课时
赠刘景文
1.会认“赠、刘”等8个生字,会写“赠、刘”等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3.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从荷枯、菊败、橙黄、橘绿中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和对朋友的敬佩。
2.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感悟诗境。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
喜欢秋天吗?
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课件出示20)(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
认读生字:
赠、刘,读准平舌音“赠”,边音“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课件出示21)
古时候,有一个人叫刘景文,他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50多岁了,可是却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整天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他的好朋友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
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的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板书:
赠刘景文)
二、图文结合,画中会意。
(一)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22)要求把字读准确。
遇到不认识的字读一读下面的拼音。
zè
nɡliú
ɡà
ijú
cá
njūnché
nɡyó
uà
ojú
赠刘盖菊残君橙犹傲橘
自由读,指名读。
师生共同正音:
“赠、残”是平舌音,“橙”是翘舌音。
开火车读,齐读。
(二)学习前两句诗。
1.指名朗读古诗《赠刘景文》,教师评议:
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那你们知道这首古诗前两句写了秋天的哪些景色?
(课件出示23)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2.指名说,板书:
荷菊
3.师:
同学们的回答真棒,来,我们先来欣赏几幅图。
4.“荷”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4)荷花荷叶图(板书:
荷花荷叶图)
师:
同学们,图上画了什么?
师:
看到这么美的荷花,让我想起了一首小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课件出示25)
(2)老师一边描述一边出示(课件出示26)荷叶干枯图(重叠在荷花荷叶图上)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了,秋天来了,你们看荷花变得怎样了?
看到这幅图你会想到哪句诗?
(荷尽已无擎雨盖)
引导理解——荷尽:
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擎:
举,向上托。
雨盖:
旧称雨伞,诗中比喻荷叶舒展的样子。
(3)反复读:
荷尽已无擎雨盖。
5.“菊”字的教学。
(1)(课件出示27)菊花图。
(板书:
菊花图)
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多美的菊花呀,天气一天比一天凉了,早上还看得见霜呢。
(课件出示28)菊残图(重叠在菊花图上),你们看这菊花怎样了?
引导理解——菊残:
菊花凋谢。
犹:
仍然。
傲霜:
不怕霜动寒冷,坚强不屈。
当我们感觉到天气冷的时候,我们的身体会怎样?
那你们看看:
菊花的花枝,光着身子却依然挺立着,这是一株什么样的菊花呀?
(菊残犹有傲霜枝)
(2)反复读“菊残犹有傲霜枝”。
(3)对比朗读。
(三)教学后两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
我们跟着诗人再一路走一路看,你会发现秋天还有更美的景色在前面呢。
1.(课件出示28)橙黄橘绿图。
橙黄橘绿图)
除了橙子、橘子,还有哪些果实也是在秋天成熟的?
这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这就是秋天的美呀!
橙橘秋之美)
所以诗人苏轼怎么说?
指名回答,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齐读诗句。
三、读中悟情,多元吟诵。
(一)谈话过渡:
同学们虽然理解了诗意,可还没有读出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下面老师教你们读古诗的一个方法,好吗?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体会读。
3.个人比赛读。
4.男女生比赛读。
5.齐读。
6.指导背诵。
(二)同学们,刘景文受到了苏轼的鼓励,终于崭露头角,后来他还受到了宰相王安石的赏识,做了官,有了施展才华的舞台。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
(指名背诵)
(三)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
欣赏“古诗新唱”——“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赞美秋天的还有很多很多,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
五、识记字形,书写生字。
1.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现在就来写一写诗中的几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
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一寸一尺和一拳。
每个生字写2次,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30:
)赠刘盖菊残君橙
2.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熟字加偏旁:
“曾+贝”是“赠”,“文+刂”是“刘”,“登+木”是“橙”,“
+皿”是“盖”。
减一减:
“群—羊=君”。
换一换:
“线”把“纟”换成“歹”,变成“残”。
3.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位置及笔画,交流讨论如下:
(1)“盖”字的“羊”没有尾巴。
(2)“君”字的第二笔横要露头。
(3)“赠、橙”都是左窄右宽,“残”左右等宽,“刘”左宽右窄。
4.教师示范,提示重点笔画。
“残”是左右结构的字,右边是两横一撇,不是一横两撇。
“橙”第四笔是点,第五笔是横撇,七、八笔是两小撇。
5.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按照“随文识字”的做法去落实,使识字与学文相结合。
本课在教学生字时,相信学生能够独立识字,鼓励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最习惯的方法认识汉字,并提供平台让孩子当小老师。
而且遵循语文识字的基本规律,通过图片帮助孩子直观理解词意,迅速解开质疑,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诵读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到了语言的优美,同时还引入古诗新唱的方式,真正做到“创意地教古诗,快乐地学古诗”。
一节课学习一首古诗的容量是很小的,所以拓展相关作者的诗歌和同类型的诗歌,积累优秀诗文。
老师在教学生写字时,严格落实新课标关于学生课堂要写字10分钟的要求,避免啰嗦无重点的“说”,给足时间让学生去识字、写字,提高了学生的书写质量。
1.写出自己对加点字词的理解。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2.用自己的话写出《赠刘景文》这首诗的意思。
1.
(1)荷尽:
(2)擎:
(3)菊残:
(4)傲霜:
(5)君:
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
(6)橙黄橘绿时:
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2.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板书设计】
荷花荷叶图
菊花图
橙黄橘绿图
在教学这首诗之前,我先对这首诗的诗人苏轼的生平事迹作了一番讲解,从而拉近诗人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再让他们理解这首诗的题目。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这首诗确实有很大的难度,特别是“擎雨盖”“傲霜枝”这样的词语。
因此我让孩子们一边对照词语手册上的注解,一边自己理解课文,让他们对全诗有一个大概把握。
接下来我重点对“擎雨盖”“傲霜枝”这两个词语进行了讲解,并找来一些图片,让他们明白为什么要将“荷叶”叫做“擎雨盖”,怎样的枝条叫“傲霜枝”。
通过观察图片,孩子们对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有了基本的认识。
虽然孩子们对局部把握了,但由于教学上的不足,致使学生对全诗的把握不够,对于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也没有很好的理解。
古诗该如何进行教学,我想这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难题,希望通过不断的学习,使自己在这方面有所提高!
第三课时
《夜书所见》
1.认识“挑”1个生字,会写“送、挑”2个生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美图导入,营造诗境。
1.(课件出示32)出示图片,请学生说出挂图中的景物、人物,然后互相交流,根据自己的想象创编小故事。
2.谈话导题:
同学们的故事很精彩,老师真是佩服呢!
这样美的画面写成诗也一定会很精彩!
来,我们一起走进《夜书所见》。
《夜书所见》)
二、认识生字,感知诗情。
1.理解“书”“所见”的意思,引导解题。
(书:
书写下来。
所见:
所看到的。
2.齐读题目,板书题目。
3.根据拼音、注释同桌互读诗文,要求读通、读顺。
4.师生讨论生字的认法。
(课件出示33)出示生字:
sò
nɡti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古诗三首 统编 版三语下 古诗 表格 教学 设计 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