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802583
- 上传时间:2022-11-26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96.35KB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
《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小学生厌学情况的研究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小学生厌学现象的研究”就是结合当前社会和我校实情提出的一个问题。
根据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方法、心理辅导和矫正,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力量,家庭、社会和学校形成合力,采取积极主动的对策,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他们尽快从厌学情绪中挣脱出来,还他们一个艳阳天!
二、理论依据及研究原则
(一)理论依据
1、教育学理论
古罗马的昆体良(M.F.Quintlianus)是一位教育理论家,他非常重视家庭、学校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他指出,在学校里,紧张的智力活动与游戏、休息应交替进行,对自卑、脆弱、学习有困难的孩子,教师应多加鼓励,避免体罚孩子,充分考虑孩子身心健康,15世纪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教育家维多利诺(Vittorino)主张,应该创造幽雅的校园环境和宽松的课堂气氛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他把自己创办的宫廷学校取名为“快乐之家”,校园地处郊外湖滨,四季花香,绿草如茵,校园内孩子的生活充分自治,教师的教学手段生动有效,教育目标旨在培养精神、身体、道德都充分发展的人,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孔子、孟子、荀子、汉朝的王充等就学习心理也有不少精辟的阐述。
这些早期教育家的思想和实践活动对我们的研究很有启发。
现代教育理论提出要让学生全面发展,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就要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不强迫学生,这样学生才会学得开心,才会喜欢学习。
2、心理学理论依据
《心理学》指出:
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
学生的学习过程又是一种运用学习策略的活动。
所谓学习策略,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学会学习的规则、方法和技巧,也就是学会学习。
(具体见《小学生心理学》)学生只有既“会学”,又“爱学”,才能使学习活动高效而顺利地进行。
因此,我们一方面要针对学生厌学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则需要教师教会学生学会学习,使学生愿意学、乐意学。
3、积极心理暗示理论
美国著名的社会学习理论创始人班拉图认为,人总是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他自己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去行动的。
他认为当一个人内心有了一个非常高大、非常健康、非常良好的自我形象时,他的自身素质便会提高,他的行为将越来越走向健康和阳光。
教育之为教育,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马克思语)积极心理暗示是遵循学生心理特点,运用教育教学不同的载体和渠道,探索、激发、挖掘学生自身内在的教育潜质,变心理的被动承受者为心理的积极自我维护者和积极应对者,进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做到自悟、自导,形成一种有针对性、实效性、具渗透特点的“心理生态效应”,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提高教学效率,塑造学生的自我教育人格。
(二)研究原则
1、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厌学现象的分析与研究中树立系统观、整体现,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分析,包括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因素,透过各种错综复杂的现象从中找出主导性的因素与线索,从而作出更有效的决策。
2、教育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过程中始终要注重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尊重学生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动态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运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小学生,力求通过动态考查把握学生出现厌学情况的来龙去脉和问题症结,不能静止地看待某些表面现象或行为表现,应由果溯因,以动态的视野寻求其心理机制的运行和外部影响的发展脉络,防止用僵化的模式去分析研究。
4、综合性原则
综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分析与研究中,既要重视心理学方法和技术的使用,又要综合运用多种学科的方法和技术,以利于发现厌学的根源,采用有效的措施。
5、指导性原则
教师在找到学生厌学的真正原因,作出正确的判断之后,要组织力量(或家长或老师或其他重要人物)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必要的指导与教育,以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解决问题,走出困境,更好地促进他们发展。
6、异同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教师在研究中,既要注意掌握对象的一般心理特点和行为发展规律,又要充分考虑年龄差异、性别差异、知识水平差异,理解接受能力差异、家庭环境差异等影响,努力做到共性、个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7、保密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有责任对学生的谈话内容结果予以保密,强调对研究对象的人格与利益的关系,学生的名誉和隐私权应受到道义上的维护和法律上的保证。
8、主体性原则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和尊重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自觉和积极性。
9、寓教于乐原则
要求教师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和形式,以满足学生的需要,使学生怀着快乐——兴趣的情绪学习。
三、研究目标及内容
(一)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各种渠道对小学生厌学现象进行分析与研究,探寻其厌学原因,针对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决策,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希望通过实践和研究,取得如下效果:
1、设计一张比较科学的小学生厌学原因调查问卷。
2、班主任工作更加细致、合理、有效,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多的沟通,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3、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4、家长的教育方法更得当,与子女之间的交流更密切。
5、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学习效率有所提高。
(二)研究内容
本课题以研究本校厌学学生为主,以研究家长的教育方式、教师的教学方法、班主任的育人之道,多渠道、全方位地去了解学生的厌学原因,寻求更加有效的方法帮助厌学学生更好地学习,健康全面地发展。
四、研究对象、方法及进程
(一)研究对象
黄岩实验小学四年级——六年级16个班级中厌学现象的学生以及厌学学生的家长和相关教师(以班主任为主)。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谈话与问卷)
通过谈话与问卷了解各班级中有哪些学生有厌学现象及厌学的原因,以收集大量的原始材料,使学生更客观地了解自己,让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制订具体的教育目标和方法。
2、观察法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言语、表情、动作以及在日常生活、学习、劳动、游戏中的活动表现,了解存在的问题,在掌握比较详实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研究。
3、个案法
教师通过详尽搜集厌学学生的有关资料,系统整理,综合分析,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合理性。
4、资料文献法
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
5、经验总结法
总结研究中的有效经验,提炼概括,撰写论文。
(三)研究进程
1、准备阶段(2004年10月——2005年1月)
(1)组成课题实验组:
构建课题目标,确立研究内容,制订实施方案。
(2)课题组成员学习培训。
(3)专家引领,各方收集资料,设计问卷。
(4)问卷调查,了解班中学生厌学现象,作好数据统计。
2、研究阶段(2005年2月——2005年6月)
(1)教师对厌学学生进行家访,了解家庭教育情况。
(2)向有关教师了解教学情况及研究对象的课堂表现,并改进教学方法作跟踪调查。
(3)对实验对象作心理测试,并根据调查的情况对问卷作修改。
(4)课题组成员进行分析与研究,交流成果与经验,撰写个案。
3、总结阶段(2005年8月——2005年10月)
整理相关资料,撰写结题报告,成果送审。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应用
1、专家引领
关于对厌学问题的调查,目前尚无现成的调查问卷可供选用。
这就要求课题组成员白手起家,设计出相对科学、实用的调查问卷。
为此,我们专门请长期在黄岩中学从事心理辅导工作的林晓波老师作讲座,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心理健康测量》、《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完全手册》、《人际关系心理学》等专著,为设计高质量的调查问卷作准备。
2、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有人曾经作过调查,发现“老师自认为爱学生的”比例远远高于“学生以为老师爱自己”的比例,可见,老师的自我感觉和学生的真实灵魂是有出入的,搞厌学问题调查问卷不以生为本,闭门造车,是很难触及学生的灵魂深处的。
①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调查问卷。
广大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
课题组决定采用评选“最佳问卷设计”竞赛等形式,激励所有学生参与到问卷设计中来。
当然,这项工作对学生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它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如:
教师可作以下提问:
“同学们,你们喜欢学习吗?
你觉得是哪些原因影响了你对学习的爱好?
请按照主次分别用A、B、C、D表示。
”
在课题组成员的调动下,全校近千名师生积极参与调查问卷的设计,他们的问卷真实、朴实,是他们内心想法的真实流露,这些原生态的东西为课题组成员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第一手材料(见附件一
(1))。
②提炼问题和选项
这项工作分两步完成。
先由各班分头进行(见附件一
(2)),再由课题组所有成员集中讨论定稿。
学生设计的调查问卷虽然重要,但直接用来进行调查显然不行:
手法上显得稚嫩,内容上显得繁杂,选项有失冗长,它需要教师在仔细阅读调查问卷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浓缩和提炼,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并在格式上尽量做到统一,规范和美观。
最终,问卷调查决定采用选择题形式,涉及考试、作业,老师及其它方面,共计20道题,各题4个选项,另一个空白选项(见附件一(3))
③实施问卷调查
课题组对四—六年级共计12个班,六百多名学生先后实施了问卷调查,逐项统计、分析,基本摸清了学生的真实想法,暴露了当前教育的主要问题,为科学决策提供了依据。
④修改调查问卷
根据统计结果,我们删除了一些选项。
如题11,“你认为一个好老师最要紧的是具备什么?
”原选项A“年轻漂亮的外表”选者寥寥,不具备广泛的代表性,即予删除,代之以“有爱心”。
合并,增添选项。
如题15,“你认为对你学习帮助最大的人是谁?
”将选项A“学校老师”和D“补习班老师”合并为“老师”,根据学生在空白选项上的填写情况增添了“我自己”这个选项。
补充完善选项。
如题20“你觉得现在学习中最大的烦恼来自什么?
”不少学生在空白选项上填上“作业太多”,而这实际上可归入选项A“升学压力”,我们把选项A加以扩充,改为“作业负担和升学压力”,使其意思更为明晰(修改后的问卷见附件一(4))。
⑤再次实施调查,对比研究
为突破地域的局限,我们还对兄弟学校——黄岩区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六年级两个班进行问卷调查,逐一统计各选项所占百分率,进行对比研究,得出结论:
因具体教师教学方法的不同,学生情况的差异等原因,在个别选项会出现较大差异,但整体上看,情况是相似的,说明我校存在的问题实质上也是我区小学应该共同面对的问题。
黄岩实验小学、东城街道中心小学问卷调查统计表
题号
A
B
C
D
选项
1
2
3
4
5
实小
50%
28%
9%
6%
8%
32%
35%
20%
19%
26%
58%
12%
11%
70%
2%
东城
36%
5%
4%
21%
30%
23%
34%
43%
69%
3%
6
7
8
9
10
39%
18%
25%
77%
0%
38%
15%
57%
46%
10%
47%
29%
14%
51%
16%
31%
24%
11
12
13
14
15
60%
40%
42%
54%
7%
13%
52%
55%
17%
16
17
18
19
20
49%
48%
85%
44%
27%
65%
统计数据显示:
①20道选择题中,4个选项中百分比最高的选项两校有19题是相同的。
②80个小项中,百分比相差超过20%的仅一项(实验小学学生最喜欢的作业形式为“可自由选择的,东城街道中心小学则更喜欢有趣味性的),相差在10%—20%之间计12项。
(二)厌学原因的总结及对策
1、厌学原因的分析
我们经过长期观察,深入调查研究,结合个例访谈,得出造成孩子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厌学是家庭、社会、学校,还有孩子自身的认知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
究其实质,学生的学业负担、精神压力过重;
教师的素质还不尽如人意;
学生精神家园的失落;
教师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学生的内心感受,导致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等是造成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
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的压力就像三座大山,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
多数家长认为孩子要有好前途就必须“小学力争上游,高中争取重点,大学要上名牌”,把孩子学习的那根弦扯得太紧;
国家提倡素质教育,很多学校贯彻的却是应试教育,把孩子逼得很累。
孩子深受应试教育的高压,片面升学率的威逼,心理负担的困挠,根本享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
一句话,学生不堪重负,缘于这一切并不是他们真的想做,而是种种压力逼使他们不得不做!
黄岩小学生的厌学情况较之台州市其它市区更为普遍,更为严重,是因为黄岩教育自身的特殊性——黄岩实验中学的存在。
黄岩实验中学以其雄厚的师资力量、先进的教学设备,优越的地理环境在本区享有极高的知名度,使其在生源方面有极大的选择余地。
虽然考中的学生还是必须交纳一笔不菲的教育捐赠,虽然考中的学生概率极低,不足参考学生的20%,但家长们还是趋之若骛,几乎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家长为了子女们的入学名额彻夜不眠排队守候。
在黄岩城区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看一个小学的信誉,就看该校毕业生考入实验中学的人数;
看一个小学教师的水平高低,就看他所任教的班级考入实验中学的名额是多是少;
看一个小学生在学习上有无前途,就看他是否能够迈入实验中学的门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理,夹杂着盲目攀比的虚荣心(以子女考上实验中学为荣,反之则引以为耻),转化为对子女学习的层层高压。
有人偶然在某校发现学生抽屉中的配套练习竟达八九本之多!
孩子稚嫩的肩膀过多地承受着生命的重荷,难怪“现在学习中最大的烦恼来自作业、考试和升学压力”的学生有85%之多!
难怪有50%学生期未考试前一夜不能像平时那样入睡,他们大都感觉有心事,迟迟才能入睡,有的甚至半夜会突然醒来!
难怪30%以上的学生尽管有一千个不情愿还是得奔走于各种各样的补习班!
学习过程本来是求知的过程,而当求知的目的并不是真正出于兴趣爱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时,学生怎不感到不堪承受之苦?
“当考完期末测试卷后,如果你发现一道5分的题目因粗心做错了,你会怎样?
”一个学生在空白选项上填了“心中恐惧,想自杀。
”多么触目惊心!
稚嫩的字迹背后隐藏着一个怎样的灵魂?
②你拿什么吸引我,我的老师?
丰子恺在怀念恩师李叔同时,对先生高尚的人格、深厚的学养满怀景仰。
现阶段,最能吸引学生的又是什么呢?
对我校240名六年级学生的调查数据显示,“活泼开朗,幽默风趣”的教师最受欢迎,占半数以上;
其次才是“很高的教学水平”,占30%。
教师在兢兢业业教学的同时,不要忘了自己首先应是一个有着健康生活情趣的积极向上的人,不要忘了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随着电脑的普及,大众传媒的发展,家庭教育的日益重视,一些学生的水平与以往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到底能力学生授什么业、解什么惑还得接受时代的检阅。
如果丢掉教学参考书,与学生同时面对一篇新材料,我们到底比学生强多少?
如果和学生同场竞技,我们到底占据多大的优势?
学生提及任教学科以外的问题,我们能否给予学生较为满意的答复?
早在上世纪末,上海公布的一次调查结果表明,中小学老师的科技素养不如学生。
在调查的中小学8000余名师生中,中学老师输给了市重点中学的学生,其测试成绩比学生低5%。
而小学老师的科技素养更是令人震惊,不少人竟对当代科技发展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
学生科技素养从何而来?
大多从大众媒体获得而并非从学校教育中获得。
老师们加班加点,一门心思目不“斜”视地扑在自己的“本本上”,严重地磨蚀了教师的才智,使教师疲于应付,无法更新知识,开阔视野,为自己“充电”,以至出现了“师不如生”的可叹现象。
由此看来,老师不但面临高科技的挑战,同时也面临着学生的挑战!
本次调查问卷显示,认为学校老师是对自己学习帮助最大的人略低于50%,而旗帜鲜明地提出对学习帮助最大的人就是我自己的占到了5%,这难道不应该引起我们老师的深思吗?
③有谁明白我的心?
谁都知道,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几乎每个人都在无情地剥夺孩子玩的权利!
家长和教师的一个致命错误在于忘记了孩子的心理年纪,当孩子需要玩的时候,他就要提出玩的要求,而大人们则认为玩是没有意思的,只会虚度孩子的大好时光。
大人们往往振振有词:
“书到用时方恨少”,于是,小学生的书包越来越重,成了大忙人:
白天忙着上学,晚上忙着写作业,周末忙着上各种各样的训练班。
其实,如果你尽量教孩子学习在他那个年龄看来是有用的东西,你就会发现他的时间是充分够用了的。
我们对孩子到底了解多少?
他们喜欢阅读什么书?
喜欢听什么音乐?
喜欢看什么音像制品?
喜欢玩什么游戏?
……这一切,他们为什么喜欢?
他们喜欢的一切,我们真心实意地试图去了解、去研究了吗?
除了学习,我们还能跟孩子谈点别的吗?
我们真的关注每一个孩子,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了吗?
我们能像《窗边的小豆豆》里的小林宗作先生那样,整整花四个小时倾听一个孩子的说话吗?
大概,我们不能。
我们忙着“教书”,我们有改不完的作业备不完的课。
迫于社会的压力,我们和家长联手让孩子只要“读好书”就行了,至于“育人”,那是软目标,怎样操作,怎么检测都成问题。
④失落的童年
背负几十斤重的书包,过“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学生被牢牢的粘在板凳上,听课背书做题,乏味的学习让他们漠视生气盎然的四季与变化多端的社会,形同苦役。
少数学生成天迷恋网络和游戏,依靠这些来缓解学习压力。
玩的对像由自然趋向高科技产品,玩的天地由室外趋向室内,玩的组织形式由团体趋向个人,玩的内容由现实趋向虚拟,玩的方式由开放趋向封闭,导致人与人、人与自然正常的交流和交往的缺失,使抑郁、自闭,厌学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三大心理疾病。
2、对策
根据以上调查分析,我们觉得在教学中应处理好以下关系:
亲和力关系;
堵和疏关系;
专与博关系;
欣赏和要求的关系;
严与实关系……我们在上述关系的处理上都作了认真的研究,尤其在欣赏和要求关系;
实与活关系上做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
老师应张开爱的翅膀,以情感人,为学生营造出愉悦的暗示氛围。
多一点慈爱、欣赏。
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
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
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
多一点信任、期望。
老师的期望是学生成功的动力,每一个学生都应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积极期望,对自己尊严、权利、灵感和积极性的尊重。
哪怕是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禁止一切有损学生尊严、人格,不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话语。
当然,关爱不等同于溺爱,尊重不等同于迁就;
宽松不等同于放纵。
要处理好亲和力的关系,必须要做到对学生严格要求,行为却不能粗暴;
批评要讲究方式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而不伤自尊。
(2)处理好堵和疏的关系
如果对学生的学业不良行为一味禁止,而忽视了必要的心理疏导,学生的学习压力得不到释放,就会对学习产生逆反情绪,催生厌学。
这就要求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声,谋求心灵的契合。
教师要学会倾听。
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教育环境,让孩子们随心所欲、手舞足蹈、甚至离经叛道地畅谈自己的见解,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幼稚和无知是在所难免的,对这一点,教师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如果发现学生的见解是片面的、错误的,甚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小学生 厌学 情况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