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说《秋声赋》电影蒙太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6947193
- 上传时间:2022-11-27
- 格式:DOCX
- 页数:4
- 大小:19.06KB
试论小说《秋声赋》电影蒙太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试论小说《秋声赋》电影蒙太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论小说《秋声赋》电影蒙太奇手法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本文以其中篇小说《秋声赋》(《花城》1999年第4期)为例,谈谈其小说中电影蒙太奇手法的运用。
一
《秋声赋》用第一人称讲述了一个普通农民家庭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一切都已发生,需要的只是把以前的记忆重组并构建一个主题,这就是电影中所经常用的倒叙手法。
“倒叙或从中间开始的叙述等。
这些艺术手法起到了使故事素材陌生化的作用”这就预示着整个故事是一系列回忆片断的组合。
也预示着从故事的一开始。
作者就是以一种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以前发生的事件、发现事件与事件之间的联系及其产生的缘由,并重新筛选这些事件,思索它们的寓意。
作者在小说开篇即写到:
“与我以往的写作经验显著不同的是,在这个故事开始之际我便膝望到它的结局。
这让我很受折磨……”于是。
读者在作者的带领下,从一切都已经发生的结果中不自觉地进入到人物以前的生活碎片中,消除一个一个的疑问,慢慢拨开事实的真相。
这其重要手法之一便是电影蒙太奇手法的使用。
蒙太奇是电影语言中最特殊的元素。
“是影视剧作的构思和形式”,它主要通过画面与画面的承继关系进行表达和意指,它需要创造者以敏锐的眼光捕捉最富有表现力的细节,创造出现实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新时空。
在其他文艺种类中也存在着蒙太奇因素,特别是在优秀的小说中存在着“严密而确切的蒙太奇结构”。
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电影大师对文学与蒙太奇关系的论述,为我们分析小说中的蒙太奇打开了方便之门。
至于到小说《秋声赋》的蒙太奇手法。
主要采用了两大类,即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
二
叙事蒙太奇,顾名思义,它的主要功能就是叙事。
它把一系列具有叙述要素的镜头。
按照一定的时间流程和逻辑关系组接起来,起到时空转换、连贯动作、交代剧情的作用。
它有多种类型,如“连续式蒙太奇”、“平行式蒙太奇”、“交叉式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等。
这些在《秋声赋》中都有所体现。
“连续式蒙太奇”是电影最常用的叙述手法,它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展现动作和情节的连续发展。
其最大特点就是流畅自然、节奏分明。
相当于小说顺叙手法。
在《秋声赋》中,小说整体上结构安排就类似于此种手法。
小说以编年体形式,选取十个时间点为小标题。
讲述一个庄稼人30余年故事。
而在每一个时间段中,也以连续式推进。
如小说“1960年”这一节的吃“老鼠肉”场景,从捕捞、剥皮到煮再到吃,整个过程是连续的。
这一情节已经不再单单表示生活的贫苦了。
更重要的是显示出苦难生活中还有希望和企盼。
其他还有象“1957年”旺和凤报考县剧团、“1973年”旺和霞初次相识、“1977年”旺与霞北京之行等等情节均属此类。
“平行式蒙太奇”就是把发生在同一时间内不同场合的事件平行地叙述出来。
与中国古典小说中“分叙”、“平叙”手法相同。
这种手法既拓展了时空,又互相映衬。
《秋声赋》中有许多这种类似“平行式蒙太奇”的地方。
比如小说在“1963”年这一节。
凤与货郎偷欢、旺在散网捕鱼、火在读书这三个情景是发生在同一时间。
这也预示着后来故事的陡转――凤的私奔、旺的忍耐、火的辍学。
所有这些都暗示着人物后来各自的命运。
另外,小说中。
“1975年”霞替父收尸与儿子大平在家高烧:
“1983年”旺去看病中的凤、霞赌气回娘家与火在安排自己的后事等情节等都类似于“平行式蒙太奇”。
“交叉式蒙太奇”则是把同时异地的两条或多条情节线分头叙述、并列。
与“平行式蒙太奇”不同的是它镜头短促、交替频繁,在速度对比中制造扣人心弦,使得剧情趋于紧张,推向高潮,即所谓格里菲斯的“最后一分钟营救”。
在《秋声赋》中,1983年那个春末之夜,霞向旺袒露心扉、旺用烛扦自戕以及旺的堂兄弟在屋外偷听,就是典型的“交叉式蒙太奇”手法,整幅画面让人窒息。
尤其当旺用烛扦自戕刹那,空气凝固了:
“烧红的竹签与皮肉交融发出的吱吱声响与焦糊味,成为我对那个春末之夜的烙印。
……我的记忆中最后只剩下了一片衰败而惨烈的色彩。
那是红色,一种接近黑的红色。
”这里霞的真情、旺的“惊人的忍耐”、堂兄弟的猥琐诸灵魂一一呈现于读者面前。
同样在“1983年”父子深夜谈判等情节均属此类。
这些都表现出作家对小说的高妙构思。
“复现蒙太奇”是将具有一定寓意的镜头在关键时刻反复出现。
以达到刻画人物、深化主题的目的。
这与小说的复叙手法相同。
如小说中多次出现渡口、船、大平喊“爹”的画面等等就属于此。
它们兼有表意和抒情功能。
三
表现蒙太奇,则是一种利用镜头间的对照、冲击直接形成思想、情感和意境的蒙太奇。
与叙事蒙太奇不同的是,这种镜头的连接。
能够产生单个镜头本身所不具有的丰富涵义,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主观思想和情感倾向。
它的主要功能是表意和抒情。
“同样它有多种形态。
”在《秋声赋》中,它主要体现为“对比蒙太奇”、“隐喻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等几种。
“对比蒙太奇”就是在镜头的内容上或者形式上造成一种对比效果,给人一种反差感受,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某种寓意、情绪和思想。
在《秋声赋》中,小说在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设计上均形成许多对比。
与“对比蒙太奇”手法相似。
比如在人物上,小说以旺为中心设计了几个男人形象:
旺与火。
旺与堂兄弟、旺与货郎,小说对这几个男人形象的刻画。
处处都或明或暗在对比,旺的正直,火的精明,货郎的狡黠。
堂兄弟的卑鄙都跃然纸上。
“隐喻蒙太奇”就是将不同形象的镜头画面加以连接,从而在镜头的组接中产生比拟、象征、暗示等作用。
与文学中的比喻相仿,隐喻式蒙太奇给人的感受常常既形象生动又耐人寻味。
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箫”、“辫子”等意象就属于此。
尤其是“箫”这一意象,小说中多次出现,它不仅仅是只简单的乐器了,“箫”其实就是男人的“根”,隐喻了现代社会农村根深蒂固的“种”的情节和由此带来的深深思考,深刻地反映了小说主题的凝重与反思。
在我看来,“箫”这一意象的设置,反映了潘军的过人之处。
“抒情蒙太奇”则是在叙事或描写的连贯性同时,表现超越剧情之上的思想和情感。
它往往在一段叙事场面之后,恰当地切入象征情绪情感的空镜头《秋声赋》中多次对“灵水”之景的描绘就类似于此。
比如1975年秋天的一个寒气的黎明,霞去灵水河上游为父收尸,在旺的箫声,小说中写到:
“那时分灵水河的两岸都是静悄悄的,河面上散落着芦花”、“霞的哭声惊起了芦苇中的点点百鸟。
它们在人的上空盘旋一圈后。
向明亮的地方飞去了。
”这里将霞的无助、旺的无语用这一类似“抒情蒙太奇”表现的淋漓尽致。
又如小说中多次出现的那只黑鸟,那条渡船等等,都类似于此,既有浓烈的抒情效果,又深化了小说主题。
“心理蒙太奇”这种表现技巧是通过镜头组接,直接而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精神状态,如人物的闪念、回忆、梦境、幻觉以及想象等心理甚至是潜意识的活动,是人物心理造型表现。
在《秋声赋》中,1983年春末之夜,旺去石镇看戏,霞在家准备向旺真情表白之前的这一情节就类似如此。
可以想见,表白前的霞经历了怎样的心灵煎熬和思想挣扎!
所以当霞听见旺的咳嗽声,“我突然就觉得心跳加快了,冬冬响,那一刻我实在想哭”的真实情感。
另外小说中霞的多次追忆、其他人物的心理描写也属此类。
四
上面我们对《秋声赋》中类似于蒙太奇的情节等做了简单而又不厌其烦地罗列,目的在于我看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作者在叙述一件事情时往往会附带上另一件事情。
各种事件在人物在思绪中不断回放,正如电影中的各种事件的混合叙述或选择性回忆。
这种结构被电影叙事学的创始人和奠基者麦茨称为电影结构“大组合段”理论。
认为“电影叙事形式通过无数部影片的程式和重复运用而稳定下来,逐渐具有比较固定的形态。
”也是说,电影是“拼切”的艺术。
不同的只是拼切的方法,一遍一遍的重复叙事会给观众造成心理上的紧张感。
而在小说中运用这种方法。
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它引导读者在想象中思考并形成判断,能够精细化我们对电影叙事和电影表意的认知。
至于到《秋声赋》这篇小说。
它以“对人的那种忍辱负重的境遇的关注”、以民间的“生育情节”为叙述焦点。
以“秋天”为故事背景,辐射到整个文本,来回不停地穿梭在过去、现在、过去的过去的时间片断中,也来带“道德”层面的来来回回地“折磨”与“追问”,读者也一次比一次深刻而清楚地体验小说中的真实情境。
而各种蒙太奇手法的综合运用,深化了“条理贯通地阐述主题、情节、动作、行为。
阐述整场戏,整部影片的内部运动的任务”这一蒙太奇基本目的和任务,使读者去主动发现、思索两代人何以成为悲剧人物的缘由,以及小说的意义。
潘军曾多次说过,他保留着自己的一些小说电影版权,以便将来他自己拍。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秋声赋》这部电影的早日拍摄完成,更期待着那些精彩的蒙太奇镜头的出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秋声赋 小说 电影 蒙太奇 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