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7558904
- 上传时间:2022-12-07
- 格式:DOCX
- 页数:17
- 大小:109.74KB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
《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初三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优秀教案Word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9)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4.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
广东新会人。
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
近代著名学者,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梁启超一生著述达一千四百万字,在政治活动占去大量时间的情况下,每年平均写作三十九万字,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
《饮冰室合集》共计148卷。
5.文体链接
演讲的基本知识:
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同时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
②思维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
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6.背景链接
《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先生于70多年前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为学生所作的演讲,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启蒙教育,有很强的针对性。
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
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创办,校址在上海陆家浜。
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
三、自学指导
(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1.让学生速读课文,思考下列几个问题:
(1)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交流点拨】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2)作者围绕中心论点,先后谈了几个问题?
【交流点拨】①有业;
②敬业;
③乐业。
(3)你认为这几个问题的关系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有业是前提;
敬业是基础;
乐业才是最高境界。
2.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每一部分的意思。
【交流点拨】本文开头交代题目来源后就揭示了全篇论述的中心:
“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主体部分分别论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的重要性。
末段总结全文,简而言之,敬业就是“责任心”,乐业就是“趣味”,这才是人类合理的生活,再次强调中心论点。
可见全文的总体结构是“总—分—总”式。
第一部分(第1段):
揭示全篇论述中心。
第二部分(第2~8段):
论述“有业”“敬业”“乐业”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第9段):
总结全篇,勉励人敬业乐业。
(二)深层探究
组织学生自读课文,结合文中关于有业、敬业、乐业的论述思考下列问题:
1.“有业之必要”的三个主要论据是什么?
【交流点拨】孔子的两段言论;
百丈禅师的故事;
作者自己讲的道理: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
2.阅读2~5段,说说作者是怎样论述“有业”的必要性的。
【交流点拨】作者引用孔子的话和百丈禅师的故事(举例论证),得出“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的结论,强调“有业”是做人之本。
3.阅读6~7段,用原文回答,什么叫敬业?
为什么要敬业?
怎样才能做到敬业?
【交流点拨】敬业:
“主一无适便是敬。
”即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4.文章是怎样论述“乐业”的?
【交流点拨】①(身入其中)在工作中寻找快乐。
②(奋斗前去)在奋斗中感受快乐。
③(比较骈进)在竞争中体味快乐。
④(省却烦恼)在投入中享受快乐。
5.文章第8段中作者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列举了四个原因加以说明,试着为“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提供几个例子。
【交流点拨】示例:
居里夫人在成吨的工业废渣中提炼“镭”,几年如一日,非常艰辛与枯燥,但她怀着找到“镭”的梦想,从没有认为这项工作是无聊的,从来没有因为抱怨而想放弃。
(其他符合要求的表述也可以)
6.说说本文在论证论点时主要运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说明。
(1)“有业之必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引证:
引用孔子言论。
举例论证:
也叫“事实论证”,讲百丈禅师的故事。
反面论证:
不是讲“有业”有什么好处,而是讲“无业”有什么坏处:
(2)“敬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引用朱子言论。
道理论证: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当木匠做桌子和当政治家建共和国。
(3)“乐业”一节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交流点拨】道理论证: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四条理由。
天下的第一等苦人、第二等苦人。
引证:
孔子的两句话。
(三)积极准备
组织学生准备演讲稿,下节课学生进行即兴演讲。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积累有关敬业乐业的名言。
【交流】使事业成为喜悦,使喜悦成为事业。
——罗素
人在履行职责中得到幸福。
——罗佐夫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
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杨振宁
天才就是强烈的兴趣和顽强的入迷。
——木村久一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孔子
第二课时
1.让学生背诵自己积累的有关敬业与乐业的经典格言。
2.复习导入:
伴随着这一句句耐人寻味的名言警句,让我们继续跟随梁启超生动有力的笔触开始今天的语文学习。
二、自学指导——合作与探究
(一)语言品析
组织学生朗读或自读课文,互相探讨下列问题:
1.“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
”“直捷”和“直接”一样吗?
【交流点拨】直接:
不经过中间事物的。
意思范围较宽泛。
与“间接”相对。
直捷:
直截了当,似乎比“直接”更“直接”。
也写作“直截”。
意思范围较窄,只与动作行为相关。
也没有与“间接”相对的意思。
2.“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消化面包的机器”是什么意思?
【交流点拨】不劳而获的人;
只会吃饭、不会做事的废物。
3.那为什么不直接说,而用“机器”之喻?
【交流点拨】幽默、风趣,有讽刺意味。
4.“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这句作如下改动可以吗?
为什么?
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也是一样在淘神费力,也一样是苦。
【交流点拨】不可。
原句是反问句,语气更肯定。
5.“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咽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删除画线的文字可以吗?
原文不但语言通俗,如话家常,而且有强调作用。
(二)文本探究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适时入组点拨。
)
1.思考:
作者提出了许多关于敬业和乐业的观点,你最信服哪一点?
有不同意见要说明理由。
【交流点拨】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
一步一步的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人生能从自己职业中领略出趣味,生活才有价值。
……
(学生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就应鼓励。
2.学了本文,大家有什么体会?
在生活学习中应该怎么做?
【教师点拨】那些凡人做的琐事,很多都忠实圆满地完成,他们都可以称为“天地间第一等人”。
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中学生怎样做才算天地间第一等人呢?
(学生即席发言交流,其他学生做适当的评析。
(三)即兴演讲
(教师设置情景,组织学生来一个即兴演讲或是辩论。
课文说:
“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又说: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同一价值。
”但也有人引用拿破仑的话说: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
讨论:
哪一个说得对?
【交流】生甲:
作者这样说是劝告那些“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的人脚踏实地、勤恳敬业,进而体会职业的乐趣和人生的价值。
从现实生活考虑,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儒家)、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平和(佛家)。
拿破仑的名言,则是为了激励人们树立远大抱负,努力挖掘自身潜能,勇于向命运发出挑战。
生乙:
职业分工即使没有“贵贱”之分,却也有“高下”之别。
下层百姓任劳任怨地“敬业”未必能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与获得尊严,有时还要饱受欺凌。
拉黄包车与当大总统,生活判若天壤。
让下层百姓“敬业乐业”,不仅不太可能,而且有维护不平等秩序之嫌。
一支部队,元帅只有一个,士兵却需要千千万,如果每一个士兵都怀揣元帅梦,不安心做士兵,这支部队的战斗力不禁令人怀疑。
大多数士兵想当元帅而不成,人生岂不尽是失败?
生丙:
两种说法适用的语境有所不同,反映的人生观也有区别。
梁启超教导人们要安于本职,不可好高骛远,体现了隐忍而内敛的中国式人生哲学。
拿破仑鼓励士兵要争当元帅,则是典型的西方个人本位、外向型人生观的体现。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下列名言能证明课文中的什么观点?
1.人生在世,事业为重。
一息尚存,绝不松动。
——吴玉章
2.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
3.经受了火的洗礼,泥巴也会有坚强的体魄。
——佚名
4.百事之成必在敬也。
——荀子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交流】1、3、4句可以证明要敬业的观点,2、5句可以证明要乐业的观点。
7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雨果的博大胸怀和高尚品格。
2.体味本文特色鲜明的语言。
3.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创造,培养热爱全人类文化的情感。
1856年,英、法帝国主义发动了侵略我国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作为侵略者之一的巴特勒上尉,本想利用雨果的显赫声望,让他为远征中国的所谓“胜利”捧场。
但是,雨果,这位正直的作家,他以人类的良知,痛斥了英法联军的罪恶,深切同情中国遭受的空前劫难,写下了这封《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珐琅(fà
lá
ng) 脂粉(zhī) 惊骇(hà
i)
箱箧(qiè
)野蛮(má
n)瞥见(piē)
晨曦(xī)眼花缭乱(liá
o)朱鹭(lù
2.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不可名状:
不能够用语言说明。
荡然无存:
指原有的东西完全失去,一点也没有留下。
眼花缭乱:
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富丽堂皇:
宏伟美丽,体面,气派大。
3.了解作者
维克多·
雨果(1802-1885),法国伟大作家,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
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4.了解背景
1860年10月6日,侵略军闯进圆明园,大肆抢掠。
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搬动的金银珠宝和珍贵文物统统抢走。
来不及拿的或者拿不动的,就任意打碎、践踏。
最后还一把火将这座经营了一百多年、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烧成了一堆败瓦颓垣。
后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北京条约》,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和俄国签订《中俄北京条约》,使中国一次又一次丧失大量的领土和主权。
(一)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内容
快速默读课文,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交流点拨】对圆明园的赞美和对侵略者的强烈谴责与讽刺。
(二)细读文本,感受雨果的博大胸怀
1.找出作者赞美圆明园的语句,有感情地朗读,要注意读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然后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1)雨果是怎样评价圆明园的?
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盛赞的词语。
【交流点拨】总评:
“世界奇迹”;
分述:
①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
②具体讲园中之物;
③耗费了巨大劳动;
④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
盛赞的词语:
“巨大的典范”“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恍若月宫的建筑”“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亚洲文明的剪影”。
(2)这段文字中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交流点拨】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雨果对东方艺术、亚洲文明的尊重,对中华民族的尊重和赞美,表现了雨果的博大胸怀和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就是这样一个“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却被毁于一旦。
雨果又是怎样看待这件事的呢?
请找出文中讽刺侵略者的语句,齐读,并思考、探究下面的问题:
(1)文中的“两个强盗”指谁?
这样说的作用是什么?
【交流点拨】英国和法国,这样说揭示了英法联军的强盗本质,使世人看清其掠夺者的丑陋面目。
(2)文中的两个强盗做了哪些事情?
请你概括举例。
【交流点拨】两个强盗进入了圆明园,一个强盗洗劫,一个强盗放火。
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的劫掠,赃物由两个胜利者均分。
最后,两个胜利者,一个塞满了腰包,另一个装满了箱箧。
(3)对两个强盗的所作所为,作者持什么态度?
【交流点拨】作者毫不客气地指出英法联军的行为是强盗行径,对其提出强烈的抗议,并指出他们终将受到历史制裁。
(4)雨果通过什么语言来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
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说说这种语言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此次胜利的赞誉。
雨果在愤慨之下,用反语活画出强盗的丑态,讽刺侵略者的卑劣行径。
如“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反语正是抨击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
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
3.雨果不帮着自己国家的人,他是站在谁的立场上写这封信的?
这体现了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交流点拨】人类的立场。
(这里可以说,正义的立场,中国的立场,或者是人民的立场等。
)他是一个有清醒的头脑,正直的良知,公正的立场的人。
(三)揣摩语句,理解文章的丰富内蕴
1.“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
这个奇迹叫圆明园。
”(把“世界”改为“中国”,好不好?
【交流点拨】“世界”不能改为“中国”,雨果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的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上的地位,体现了作者对全人类文化成果的热爱。
2.“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这里为什么要提“巴特农神庙”?
【交流点拨】巴特农神庙是希腊最负盛名的古建筑,是欧洲人心中的神庙。
与巴特农神庙相比较,突出圆明园的艺术成就,让更多的欧洲人了解中国,了解圆明园。
人类最杰出的成就,却都被强盗毁灭,强盗的行径之卑劣,令人发指。
3.“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
”(这句话有什么特殊含义?
【交流点拨】圆明园虽然当时是皇家花园,但归根结底,是属于人类的,雨果的这种见解是非常深刻的,这表现了雨果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珍视,对人类文明创造者的尊重。
结合全文分析,雨果以全人类的名义谴责侵略者的强盗行径,义正词严,批判力强。
4.“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
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
”(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交流点拨】雨果以人类的立场区分政府与人民,强盗政府不能代表人民,法兰西人民对中国人民是友好的,焚掠圆明园是英法政府的罪行,他站在人民的立场上抗议政府犯下的罪行。
他公开指斥强盗政府,这需要极大的勇气。
给雨果写一封信,谈谈你读了本文后的感想。
【点拨】本题让学生用书信的形式,抒写读后感。
阅读就是与作者对话,这次对话则是与大师的对话。
采用书信的方式,可以使学生的心灵飞升起来,与大师处于平等地位,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大师的心灵。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你对雨果的观点如何评价?
你对雨果产生了什么感情?
——英法联军的罪行,其根源是什么?
——雨果希望有朝一日法国政府将赃物归还中国,这个夙愿怎样才能实现?
——中国当年被侵略被掠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有了什么觉悟和进步?
——雨果对亚洲文明,对中华民族创造力作了高度评价,今天中华民族正处于伟大的复兴时期,雨果的评价对坚定我们民族的自信心有什么作用?
8* 论教养
1.掌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学习文章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3.努力改正没有教养的行为,学习做个有教养的人。
俄罗斯的20世纪,被称为利哈乔夫的世纪。
利哈乔夫被誉为“俄罗斯知识分子的良心”“俄罗斯民族的良心”,被俄罗斯前总统叶利钦称为是“唯一没有污点的人”。
20世纪的俄罗斯风云变幻,许多权柄在握、不可一世的人物,来去匆匆,成了时代的过客,唯独德米特里·
利哈乔夫的名字屹立不倒。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位“良心”作家的一篇文章——《论教养》。
1.积累生字词
(1)请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恪守(kè
)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
允诺(yǔn)妨碍(à
i)矫揉造作(jiǎo)
愚蠢(chǔn)尴尬(gān)絮絮叨叨(dāo)
积淀(dià
n)谚语(yà
n)大发雷霆(tí
ng)
(2)解释下面的词语。
贸然:
轻率地,不加考虑地。
彬彬有礼:
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彬彬,原意为文质兼备的样子,后形容文雅。
涵养:
能控制情绪的功夫。
恪守:
严格遵守。
矫揉造作:
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
矫,把弯的弄直。
揉,把直的弄弯。
附庸风雅:
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文人,参加有关文化活动。
箴言:
劝诫的话。
箴,劝告、劝诫。
絮絮叨叨:
形容说话啰唆、唠叨。
疲惫不堪:
形容非常疲乏。
堪,能忍受。
随机应变:
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2.作者链接
德米特里·
利哈乔夫(1906-1999),苏联学者,政治家、作家、文艺理论家和基督教活动家。
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
17岁时进入大学学习人类学与语言学。
1938年,入列宁格勒的俄罗斯文学研究所。
参加过惨烈的列宁格勒保卫战。
1946年至1953年,在列宁格勒大学任教授。
1971年,被推举为苏联科学院(现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1986年,他开始重新寻找基督教和俄罗斯文化之根。
苏联解体后其地位相当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
作为文化大师,他把他的一生都献给了他的祖国,成为20世纪俄罗斯的知识象征。
1.熟读课文,梳理文章的结构。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
(1):
开门见山,引入论题。
第二部分(2-17):
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说明论题。
第三部分(18):
再次强调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做一个有教养、有风度的人。
3.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心论点的?
【交流点拨】①教养首先应该体现在家里;
②要有优雅的风度。
1.文章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开门见山,直接引入论题。
2.文章谈论“教养”,为什么要谈“风度”?
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交流点拨】一切优雅风度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关照态度——时时刻刻要记住:
一个人不应该妨碍他人的生活,要让大家都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这其实就是一种有教养的表现,是养成教养的基础。
3.文中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①对比论证。
将没有教养的行为和有教养的行为加以比较,强调了教养应该首先体现在家里的观点。
②举例论证。
文章列举大量的例子说明哪些是有教养哪些是无教养的表现,增强了说服力。
查阅资料,说说利哈乔夫还有哪些代表作。
【交流】《俄罗斯思考》:
书中开列了一张俄历史上的“不朽者名单”,罗列所谓各界精英一百多人。
但在列举国家领导人时,他列出了包括伊凡雷帝在内的许多沙皇的名字,却只字不提改变了20世纪俄罗斯整个历史面貌的列宁;
他把国内战争中白卫军将领科尔尼洛夫、高尔察克称为著名军事统帅,对卫国战争中叱咤风云的斯大林、朱可夫则不屑一提;
在列举著名作家时,他不提革命民主主义者赫尔岑、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甚至不提契诃夫,却列入列斯科夫、别雷这样的二流作家。
《论俄罗斯知识分子》:
利哈乔夫不同意一般意义上对知识分子下的定义,即受过高等教育、有学问的人不一定是知识分子。
利哈乔夫在书中说:
“知识分子应是内心世界自由的人,他们按照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看法生活,按照自己的道德信念生活。
在我看来,那些行动和对事物的评价受制于他人,受制于制度或党的要求的人,不是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放弃了思想上的独立性(因而放弃了自己的一部分精神生活),扼杀了自身按照完全不受客观环境、党派偏见、政治目的影响的独立信念行事的可能性。
因此,具有严格党性的人不是知识分子,他不过是一个专门从事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的人。
根据我的生活体验,只有那些在信仰上不受约束,不受来自经济、政党、国家的压力左右、不屈从于意识形态义务的人,才算是知识分子。
9* 精神的三间小屋
1.理解“精神的三间小屋”的深刻内涵及关系。
2.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心灵,提升精神境界。
3.品味文章具有的独特美学风范的语言。
如果说人的身体活动需要空间,那么,人的精神活动是不是也需要空间呢?
精神活动的疆域应该怎么来分配呢?
这正是《精神的三间小屋》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
本文是一篇富有哲理的议论性散文,它将“说理”融入“情感”之中,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毕淑敏的《精神的三间小屋》。
自惭形秽(huì
) 襟怀(jīn) 广袤(mà
o)
宽宥(yò
u)游弋(yì
)轻觑(qù
金戈铁马(gē)窗棂(lí
ng)矗立(chù
惊骇(hà
i)濡养(rú
)灰烬(jì
n)
积攒(zǎn)几案(jī)坍塌(tān)
麾下(huī)驰骋(chěng)
自惭形秽:
原指因自己的容貌举止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后来泛指自愧不如别人。
宽宥:
宽恕,原谅。
襟怀:
胸襟,胸怀。
间不容发:
两物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形容事物之间距离极小。
游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初三 语文 上册 第二 单元 优秀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