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7977643
- 上传时间:2022-12-12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4.63KB
《鱼我所欲也》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鱼我所欲也》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鱼我所欲也》复习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3、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6、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7、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8、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9、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10、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1、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12、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1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14、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15、是亦不可以已乎?
此之谓失其本心。
三、真题
1.下列对选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孟子从“鱼”与“熊掌”的选择联系到“生”与“义”的选择,自然通俗。
B.本文第1段最后几句话是对本文论点的补充说明。
最后一句“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点明了孟子“性善论”观点的普适性。
C.本文第2段三字短句起始,继而三组对比铺排,反问振聋发聩,气势充沛。
结尾句“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贤者与生俱来的“辞让之心”。
D.孟子告诉人们,在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时,应把正义放在首位,发人深思。
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从人们常见的欲望谈起,运用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
B.第二段用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的排比句来进行今昔对比,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使论证更富有气势。
C.“本心”是孟子基于人性本善的观点提出来的重要概念,孟子认为普通人不易丧失“本心”。
D.文章告诉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虽然会面临许多重要的抉择,但是我们应以“义”为重,发人深思。
3.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将鱼与熊掌进行对比,提出了他的主张:
当二者不能两全时,应舍生取义。
B.作者运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道理论证证明自己的观点。
C.屈原纵使路途再漫长,也要上下求索,终遭奸臣毁谤,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怀着悲愤投入汨罗江。
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孟子舍生取义这一主张。
D.继孔子之后著名的儒家大师孟子,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富有哲理的名言,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等。
4.本文推崇“义”,请选出下列最符合“义”的品质的一组()(3分)
①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经纶事务者,窥谷忘反。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④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⑤2017年7月6日,来自哈尔滨的侯爽在危急时刻,不顾自身安危,勇敢地站出来,在高空中同闹事乘客搏斗,维护了飞机上全体人员的安全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①②⑤
5.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首认为,在“生”和“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
B.作者所倡导的重“义”之心,只有圣贤才具有,普通人是没有的。
C.作者认为,乞人不屑“蹴尔而与之”的救命食物,是没有丧失“本心”的表现。
D.文中的对偶句和排比句,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
6.下表对本文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共同特点进行了梳理,请在空缺处填写相应内容。
(4分)
篇名示例项目
列举事例
运用排比
运用对比
《鱼我所欲也》
乞人不屑“蹴尔”之食的事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把“①”与“②”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守城方得“地利”却“③”的事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把“多助”与“寡助”的结果作对比
答:
①
②
③
7.作为21世纪的中学生,你怎样理解“义”?
请选取两位我国历史上含生取义的人物,简单叙述其事迹。
【答案】
1.C(本题考查内容分析。
结尾句“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本心”是指本来的思想,指“舍生取义”之心,故C错误,选C。
)
2.C(“孟子认为普通人不易丧失‘本心’”表述错误。
根据文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可知,虽然人人都“本心”,但“本心”容易丧失,只有贤德的人才能始终保有“本心”。
故选C。
3.A.(将生比作鱼,将义比作熊掌,是比喻论证,而不是对比。
故选A。
4.C
5.B(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及主旨的把握,另有对写作手法的考查。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分析选择B。
6.本题考查不同文本的比较阅读。
根据文意的理解,《鱼我所欲也》第二段作者是将“一箪食,一豆羹”和“万钟”在财富数量上作对比;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根据文中的“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
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一句,可知其列举事例为:
守城方得“地利”却“委而去之”来进行论证的。
7.参考答案;
能见义勇为,为正义事业而献身,做于国于民有益的事是“义”。
社会上的哥们义气,与小团体、个人私利相关的江糊义气和本文的“义”不同。
我国历史上舍生取义的事例很多,如:
唐雎出使秦国,不辱使命;
苏武牧羊,不改初心;
岳飞抗金,精忠报国;
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教济粮。
六、(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题)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鱼,我所欲也;
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③上无人处,使牧羝④,羝乳,乃得归。
别其官属常惠⑤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⑥不至,掘野鼠去⑦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节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①白:
禀告,报告。
②旃:
通“毡”,毛织物。
③北海:
现西伯利亚贝加尔湖一带,当时属匈奴的北境。
④羝(dī):
公羊。
⑤常惠:
人名,苏武的随从之一。
⑥廪食:
公家供应的粮食。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⑦去:
即“弆”(jǔ)。
收藏。
⑧节旄(má
o):
节杖上用牦牛尾做的饰物。
8.结合语境,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
感激
B.万钟于我何加焉加:
益处
C.置大窖中,绝不饮食食:
吃
D.杖汉节牧羊杖:
拿着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妻妾之奉单于愈益欲降之
B.此之谓失其本心别其官属常惠等
C.蹴尔而与之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D.是亦不可以已乎始以强壮出
10.下列对甲、乙两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合文意的一项是()
A.甲文中列举“不食嗟来之食”和“万钟不辩礼义而受之”两个例子,事例典型,无可辩驳,有力论证了保持本心的重要性。
B.甲文行文流畅、论证严密、引譬设喻、排比铺陈、气势恢宏。
乙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详细记叙苏武被幽禁时忍受的种种磨难,生动形象地刻画了苏武这一人物。
C.甲文用“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来强调人本来就有羞耻心,这是一种善心,可以帮助人们在“义”与“不义”之间做出正确的选择:
乙文中的苏武堪称孟子眼中的“贤者”。
D.甲文首先阐明了“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先从反面论述了“义重于生”,继而再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乙文中“匈奴以为神”表现了匈奴人对苏武的敬重。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每小题2分,共4分)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2)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12.拓展探究。
试用甲文作者的观点,结合乙文内容,说说你眼中的苏武(3分)
8.C
9.B
10.D
11.
(1)不是只有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2分)
(2)(匈奴)让(苏武或他)放牧公羊。
(说是等到)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够让他回来。
(羝:
公羊;
乳:
生育;
乃:
才;
得:
能够;
注意省略成分的补充。
2分,根据情况酌情扣分)
12.甲文作者提出了“舍生取义”的观点(1分);
乙文通过详细记叙苏武在匈奴经受种种生活上的磨难,终不投降,表现出苏武是一个坚贞、顽强、心中有“义”的人(2分)。
(言之有理即可,共3分)
【解析】
8.本题考查文言词义的理解。
“绝不饮食”根据文意应该是“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的意思,所以“食”应为名词,意为“吃的”或“食物”。
9.本题考查文言虚词。
A项,助词,相当于“的”/代词,代指苏武;
B项,两个“其”都是人称代词,“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的意思;
C项,连词,表示方式或状态/连词,表示顺承,相当于“就”“才”;
D项,可以/介词,在……时候。
故选B。
10.本题考查对文言内容的理解。
甲文首先以“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从正面论述了“义重于生”,之后连用“使……则……”的句式,从反面假设,提出疑问;
乙文“匈奴以为神”是被“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的行为震撼。
故选D。
11.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重点词语含义。
(1)重点词语:
是心:
这种本性;
勿丧:
不丧失。
(2)重点词语:
12.围绕苏武的事例,结合甲文“舍生取义”的观点回答即可。
【参考译文】
【乙】卫律知道苏武最终不可能因为威胁而投降,就报告了单于。
单于越发想使苏武投降,便把他囚禁在大窖里,坚决不给(他)吃的喝的。
天降雨雪,苏武就卧在地上,吞食雪团与毡毛,过了好多天也没饿死,匈奴以为他有神灵保佑,就把他流放到北海边上没有人烟的地方,(匈奴)让(苏武)放牧公羊。
(匈奴)把他与属吏常惠等人分开,囚禁在不同的地方。
苏武(被流放)到北海边上之后,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只好)挖掘野鼠所储藏的草籽充饥。
拄着汉朝旄节牧羊,时时刻刻把汉朝旄节带在身边,连旄节上的旄尾都脱落了。
……苏武被扣留在匈奴一共十九年,出使时正当壮年,等到返回时,胡须和头发都白了。
三、内容理解
1.本文的观点是,是怎样提出的?
2.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试举例分析其作用。
比喻论证:
把“鱼”比作“生”,“熊掌”比作“义”,“舍鱼而取熊掌”比作“舍生而取义者也”,生动形象的论述了,从而把抽象的道理说得。
道理论证:
第一段主要采用的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
(1)举“”的例子,对义重于生,舍生取义,不失本心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举的例子,对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失其本心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对比论证:
(1)将与今(现在)的做法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功名利禄使人见利忘义。
(2)将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仪受万钟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第一段:
生与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
4.试给本文“舍生取义”这一论点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中的“是心”指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6.此之谓失其本心的“此指什么?
”请用原文回答。
7.如何评价《鱼我所欲也》一文的思想内容?
“舍生取义”有积极作用,对后世知识分子的精神修养有积极影响,如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
但孟子“舍生取义”观点的根据是唯性主义的性善论,他的说理仅止于是否丧失“本心”,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义”的内涵发生了变化。
我们现在所说的“义”是指社会公义,即个人利益要服从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在当今社会,面对越来越多的诱惑,面对人生的各种考验,我们应该作出正确的抉择。
8.本文的语言特色
(1)善用比喻,易于为人接受,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2)大量使用排比句。
(3)行文明白晓畅,通俗易懂。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鱼我所欲也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