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8561885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5.25KB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选聘 深宵 至死不懈契而不舍
B.调羹绞肉马革裹尸妇儒皆知
C.谣言昼夜慷慨淋漓目不窥园
D.小楷吩咐一反即往深恶痛绝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对这一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B.在上下五千年的沧桑岁月中,荆楚大地上叱咤风云的政治家、博学睿智的科学家不断涌现。
C.爱出风头的他经常夸夸其谈,与别人争吵时锋芒毕露。
D.耶鲁大学毕业的秦玥飞,毅然回国担任大学生村干部,数年来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成了当地家喻户晓的人物。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回顾那些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政治家等等数不清的杰出人物,他们终其一生,孜孜以求,将自己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都凝聚在自己的作品中,为人类的精神史建造了一座又一座辉煌的宫殿。
②凡是走进这宫殿,一件件认真观赏这些精神作品的人,必然会被这光辉所映照,会在这光辉中获得光明与力量。
③读优秀的书,能使我们的精神变得广阔、深邃、博大。
④这宫殿与物质的宫殿最大的不同之处,是这宫殿中的每一件作品,都不是僵死的存在,而是在时间的大幕中,悄悄地燃烧着、永不休止地散发着精神的光辉。
⑤因为优秀的书,不仅是知识的结晶,更是人类情感与思想的结晶,是人类精神的花朵与果实。
A.③⑤①④② B.③⑤①②④ C.①②④⑤③ D.①④②③⑤
5.综合性学习。
(8分)
新世纪中学新星文学社为喜迎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开展“我和我的祖国”文学沙龙活动,你作为学生嘉宾受邀参加,请你完成下面相关任务。
(1)
【活动一:
专题讲座】文学社拟于6月2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准备邀请市作协主席沐曦老师担任主讲人。
请你代表文学社前去邀请沐曦老师,见面时你该怎么说?
(3分)
(2)
【活动二:
名家访谈】沐曦老师即将来校。
在讲座前,学校文学社拟对沐曦老师进行一次访谈,请你以校园小记者的身份,围绕此次活动主题预设两个访谈问题。
(2分)
(3)
【活动三:
文学创作】讲座结束后,文学社成员婷婷同学作了一篇讴歌邓稼先心系祖国、鞠躬尽瘁精神的文章,请你点评。
她的文章里引用了以下诗句,你认为不切合邓稼先的人物特点的一项是( )(3分)
A.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B.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邓稼先,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要贡献。
B.《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结构严谨,开篇总领全文后,先表现闻一多“学者的方面”,后表现闻一多“革命家的方面”,在上下两部分之间,用总承上文和总起下文的句子,使文章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C.在《回忆鲁迅先生(节选)》一文中,作者通过对她所知道的鲁迅先生的一些生活琐事的描写,向世人展现了一个与人们眼中的形象不同的,更和蔼、更随和、更真实的鲁迅,并借此来抒发自己对鲁迅先生的怀念之情。
D.《孙权劝学》选自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断代史《资治通鉴》。
本文以对话表现人物,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不可不学”;
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大有所益”,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7.古诗文默写。
(6分)
(1)蒙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孙权劝学》)
(2)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王维《竹里馆》)
(3)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4)古代有许多表现“思乡”的诗作,请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1—4题。
(10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及鲁肃过寻阳过:
___________________
(2)但当涉猎涉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至少写出两个出自选文的成语。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蒙辞以军中多务。
4.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惊人的原因是什么?
吕蒙的成功对你有什么启发?
(4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5—8题。
(15分)
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
当时,他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人物,因为他曾成功地领导战时美国的原子弹制造工作。
高等学术研究所是一个很小的研究所,物理教授最多的时候只有五个人,奥本海默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和他很熟识。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可是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奥本海默是一个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德国哥廷根镇做玻恩的研究生。
玻恩在他晚年所写的自传中说,研究生奥本海默常常在别人做学术报告时(包括玻恩做学术报告时)打断报告,走上讲台拿起粉笔说:
“这可以用底下的办法做得更好……”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打断别人的报告,使演讲者难堪的事仍然时有发生,不过比起以前要少一些。
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邓稼先则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和他谈话几分钟,就看出他是忠厚平实的人。
他真诚埋白坦白,从不骄人。
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包括中国人和外国人,他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地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对吵对打。
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1971年,在他和他的同事们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的时候,如果别人去和工宣队、军宣队讲理,恐怕要出惨案。
而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这是真正的奇迹。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
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当初选聘他们的人,钱三强和葛罗夫斯,可谓真正有知人之明,而且对中国社会、美国社会各有深入的认识。
5.怎样理解下面两句话的意思?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6.邓稼先与奥本海默,你喜欢哪一个?
为什么?
7.选段叙述了邓稼先的哪两件事?
8.邓稼先为什么能“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用原文的一句话回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9—12题。
(20分)
驻守荒原
①西大滩加油站到了,这是离藏区最近的青海加油站,海拔4150米,周围都是无边无垠的荒原。
路过这里的司机,无论多晚,只要叫一声老韩,一个瘦小的男人就颠颠地奔出,披着军大衣,双手习惯性地拢在腰间。
到了近前,老韩解开大衣纽扣,原来怀中藏着一个热水袋。
寒潮一过境,加油站上就刮着吹哨子一般的寒风,气温很快降到零下20摄氏度,加油枪就容易被冻住,得用热水袋把它慢慢暖开。
②加完油,如果天色已经像墨汁一样浓黑,老韩会建议跑长途的货运司机在他家借住一晚,次日早上喝过老韩媳妇做的面片汤再走,这样安全。
③老韩应聘到此加油站工作前,四年中加油站已经换了七拨主人——条件太艰苦,工资待遇低,每到夜晚,荒原上呜咽的风就像一个有冤屈的灵魂在游荡,听得人心里毛毛的;
这里的海拔太高,就算是本地人,只要身体动作稍微快一点儿,太阳穴那里就像有一面小鼓在敲,突突地抽痛。
因此,不论是加油站的领导,还是经常光顾加油站的老司机们,都没想到老韩一来,转眼已待足八年。
④因为地处荒凉的高原,老韩一家人的饭食十分简单,长连七个多月的冬季只有洋蒸、土豆和白菜这三样蔬菜,连老韩三岁半的孙女也吃这样简陋的饭食,可是万一哪个司机有点儿高原反应,老韩就赶紧吩咐媳妇给他煮酸菜面片汤,把家里人都舍不得吃的鸡脯肉下在汤里,喝完汤,额头上密密麻麻出一层细汗,无休止敲打太阳穴的那面小鼓就停了。
⑤喝汤的人就说:
“老韩,你要是不在这里干了,我们还怪不习惯的。
”老韩很不能接受这样的赞美,局促地搓手回答:
“一时半会儿离不开的,我舍不得儿子……”
⑥老韩的大儿子已经落葬在离加油站只有一里地的戈壁上,那里有方圆十几里地唯一的一棵红柳树,早被高原上的风吹成了贴地盆景的模样。
儿子的去世是老韩心里永运的痛:
加油站由旧址搬往新址前,同为加油站员工的老韩的几子前去看守物资。
那时暖气还没有装好,他半夜冻得睡不着,不得不烧炭取暖,就这样再也没有起来。
⑦老韩的媳妇说,老韩以前从不抽烟,但现在,他想儿子想得受不了时,会带上烟,慢慢走到红柳树下面,在那里抽上一根。
⑧每次,老韩走很远的路去抽烟,一向打扮得粉嘟嘟的小孙女就能感应到爷爷心里的难受,会寸步不离地跟着他。
一老一小缓缓走去的背影,让在加油站门口闲聊打趣的司机们都安静下来,近乎肃穆地目送着他们远去。
⑨在远方,那棵孤独的红柳树悄然站立,它的枝条在寒风中抖动,犹如火焰一般。
(选自《读者》2016年第5期,有删改)
9.通读全文后,你认为老韩为什么要“驻守荒原”?
(5分)
10.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富有语言表现力,请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1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老韩这个人物形象。
12.请你谈谈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三、作文(50分)
花开花谢,春去秋来,不经意间,我们发现自己慢慢长大。
回首逝去的岁月,总有一些人让我们心存感激:
或许是相依相伴的家人,或许是互帮互助的朋友,或许是擦肩而过的路人。
他们体贴入微的照顾或是严厉中带着善意的批评,甚至一些看似平常的只言片语,都化作一份深沉的情感沉淀在我们心底,伴我们成长,让我们难忘。
请以《让我心存感激的人》为题,写一篇作文。
不少于500字。
要求:
注意写出情感倾向。
内容具体,段落分明,标点正确。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D 点拨:
A项“湃”应读pà
i;
B项“鲜”应读xiǎn;
C项“校”应读jià
o。
2.C 点拨:
A项“契而不舍”应为“锲而不舍”;
B项“妇儒皆知”应为“妇孺皆知”;
D项“一反即往”应为“一反既往”。
3.C 点拨: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用在此处不合语境。
4.A
5.
(1)示例:
沐老师,您好,我是新世纪中学新星文学社的。
我们文学社将于6月20日在学校报告厅举行“我和我的祖国”文学创作专题讲座,想请您担任主讲人,希望您能接受我们的邀请,谢谢。
(2)问题一:
您如何看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发展?
问题二:
您看我们学生应为祖国做些什么?
(3)B 点拨:
“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意思是陆游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却无从施展,愁闷无聊之余只好以诗歌抒发抱负。
这不切合邓稼先的人物特点。
6.D 点拨: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通史,不是断代史。
7.
(1)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
(2)独坐幽篁里
(3)散入春风满洛城
(4)示例一: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示例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阅读理解
1.(l)经过
(2)粗略地阅读
2.吴下阿蒙刮目相看(待)
3.吕蒙拿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来推托。
4.吕蒙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并开始刻苦学习。
启发:
学习起步晚了不要紧,只要坚持不懈,仍能取得长足的进步。
5.
(1)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求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讲求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邓稼先汲取其中的先进成分,把它们变成自己的优秀品格和气质。
因此他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2)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它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因此他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6.示例:
我喜欢邓稼先。
因为他品德高尚,为人和善,有真才实学却不骄傲,有领导才能。
7.①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②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8.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9.①老韩要坚守自己的工作岗位:
②老韩深爱儿子,舍不得离开埋葬在荒原上的儿子,
10.示例:
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表现了老韩憨厚和真诚的性格特点,以及他对儿子深沉的爱。
11.老韩是一个真诚、善良、憨厚、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关爱他人、深爱儿子的父亲形象。
12.结尾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与前文内容相呼应;
借物喻人;
将老韩对儿子深沉的爱表达得淋漓尽致;
使文章意味深长,给人以无限回味的余地:
赞美了像老韩一样在艰苦的环境中坚守工作岗位的普通人。
三、作文
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试题 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 年级 下册 语文 第一 单元 检测 试题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