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8561887
- 上传时间:2022-12-28
- 格式:DOCX
- 页数:13
- 大小:23.78KB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
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吟诵小诗?
二、学习《风》
1、引出课题
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
(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
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
看录像:
师述:
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
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
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
(风)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
古代有一个叫李峤的诗人,写了一首风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看课件欣赏古诗第一遍。
《风》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风娃娃了?
教室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
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
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
3、欣赏第二遍
风儿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叫:
我来出你来做
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4句古诗
4、学说古诗
(1)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
(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
(2)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
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说一说
5、听录音表演古诗:
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
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说一遍。
6、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百花,掀起巨浪,吹斜大树、还可以干什么呢?
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儿真可爱。
你看我们小朋友也会作诗了。
7、延伸活动:
玩风车
《咏柳》《春晓》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
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
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
(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孟浩然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出示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
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
(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
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
(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
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背诵古诗。
学习《春晓》
一、导入:
下面我们学习第下一首古诗《春晓》,谁能读准?
(板书:
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
(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
读给大家听。
(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
)你想说些什么?
(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
(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
)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
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
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
(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
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
(分小组说,指名说。
《凉州词》《出塞》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学习:
《凉州词》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
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
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
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
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
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
“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
“饮”是饮什么?
琵琶声听过吗?
有什么感觉?
“醉”是因什么醉?
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
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
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
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
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
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
(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作业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学习《出塞》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
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
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
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
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
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
(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2、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学生背诵。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
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
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
出使。
安西:
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生齐读课题。
师范读。
(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3、生齐读全诗。
4、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
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
(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
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重阳节又是什么节?
(生:
老人节)
2.忆:
想念,思念。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
(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
(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
孤身一人;
独自一人。
异乡:
他乡、外乡。
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
为异客:
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
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
每当。
逢:
遇到。
倍:
格外;
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
倍思亲"
?
(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
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
(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yú
):
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
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静夜思》《古朗月行》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学习《静夜思》
一:
引出古诗
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提问:
古诗的名称叫什么?
作者是谁?
二.理解古诗
1、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2、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3、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4、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
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指名背、同桌互背、集体背。
学习《古朗月行》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
“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
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
”(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
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
启发想象。
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
(板:
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
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
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
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
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
图上画的都有什么?
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导读:
(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
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图文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
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
(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
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
(指出:
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
(教师点拨)
围绕:
烟:
指云雾。
紫烟:
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
生:
产生。
生紫烟:
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
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
遥看:
川:
水道、河流。
挂:
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
飞流直下:
水流的飞泻。
三千尺:
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
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
(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有关资料。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五、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六、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2、比赛朗读
学习《鹿柴》
1、听范读,整体感知。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词句。
但:
只。
闻:
听见。
第一句讲山中空旷无人,突出“静”。
第二句讲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显其“动”。
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后两句。
想象一抹夕阳的余晖射入林中,映照在青苔上的景象。
体会一小片光景衬托出“深林”的宽广和幽暗。
3、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
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
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
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
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
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
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
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自己朗读、背诵这首诗。
5、全班背诵《鹿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年级 经典 诵读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