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08581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07
- 大小:216.92KB
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
《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目前中国社会阶层研究分析报告Word文件下载.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组,从此开展了这个重大课题的研究。
三年来,课题组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阶层和社会结构的理论,并对国内外有关社会阶级阶层问题的文献资料进行了分析和整理。
开展了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先后对湖北省汉川市、辽宁省海城市、福建省福清市。
贵州省镇宁县、安徽省合肥市、江苏省无锡市和吴江市七都镇。
广东省深圳市、北京燕山石化总厂、吉林省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天津南开大学等市、县、厂、校,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人户访谈和召开各种座谈会、调研会,取得了11000多个样本和近千份各类成员的访谈记录。
为了保证此项重大课题研究,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动的整体状况,从2001年6月开始着手进行全国规模的抽样问卷调查。
课题组聘请抽样专家,按概率抽样方法,在全国12个省、市、自治区,72个市、县、区进行6000份问卷调查,由课题组成员汇同这12个省、市、自治区的同行学者合作实施。
江泽民同志"
七一"
重要讲话发表以后,社会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动状况特别关注,有关方面要求课题组能及早提供调查数据和成果。
课题组经过讨论,改变了原来打算在全国6000份抽样问卷调查完成后才写研究报告的计划,决定先根据上述各典型地区社会调查所得的数据和资料,再辅以全国的统计数据和已有的文献,撰写了这份《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这只是第一份研究报告,随着全国抽样问卷调查的完成,以及分析研究的深人,我们还将写出若干份研究报告。
最后成果将是反映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一整套丛书。
本书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课题组集体研究讨论后撰写的《当代中国社会各阶层研究总报告》,对当前社会阶层变化作了总体分析,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占有状况,作为划分社会阶层的标准,把当今中国的社会群体划分为十个阶层,并对每个阶层的地位、特征和数量作了界定;
对现有的社会阶层结构做了初步分析,指出了目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正在向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变化,但还只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雏形,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第二部分是课题组部分成员分别撰写的关于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社会中间阶层等4个专题报告。
第三部分是由5个地区的分课题组,各自撰写的深圳、合肥、福清、汉川和镇宁等5个市县的社会阶层结构状况的地区个案研究报告。
关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变迁,一直是学术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十分关心的大问题。
早在1981年第一个私营企业主出现的时候,《人民日报》就在1981年9月开辟专栏,开展了全国范围的理论研讨。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就有一批社会学家对社会分层、社会流动问题进行了比较深人的调查和研究,有一批学术论著问世,这些论文和著作多数是关于某一地区某一阶层的调查和研究。
1987年11月,"
我国现阶段阶级、阶层研究"
正式被列为国家"
七五"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课题。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社会分化、社会流动明显加快,一些新的阶层和群体逐渐形成,如私营企业主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和农民工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
不仅是社会学家,而且还有文学家、新闻工作者、政治学家、经济学家也都来研究这个关系到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有大量的论文和著作出版,其中有几部著作是关于中国社会阶层结构总体性分析的研究论著。
关于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研究,是一项重大的课题,也是一项最基本的国情研究,是党和政府进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的依据。
这项研究要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全国性的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写出全面、系统、深刻、真实的研究成果,是很大的难题,确非某一学者,某一单位的力量所能独立完成的。
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有专门的机构,专门的人员和专门的经费进行此项研究,一般是每隔五年或十年进行一次。
例如日本是每隔十年全国调查一次,被称做:
"
关于社会阶层和社会移动的全国调查"
,出版的研究成果称为《日本社会的阶层结构》。
这样的全国调查,日本是从1955年开始的,已经进行了五次,每次都有新的改进,其理论框架逐步成熟,研究内容逐步深人,研究方法逐渐完善。
所以,这项调查的基本数据和研究结论,在社会上有权威性。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有好几位研究人员,长期从事社会阶层结构这一社会学核心问题的研究,但因条件限制,也都只能就某一阶层、某一社区的阶层、某一专题进行研究。
虽有一些研究成果发表,但影响却是有限的。
自李铁映院长亲自下达了社会学研究所要进行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的任务之后,这项重大的课题研究就进人了一个新的研究阶段。
在院所领导的直接支持下,组成了十多人参加的课题组,使原来由单个个人分散的研究转变为有组织有领导的集体合作研究。
项目被定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重大研究课题,得到了院科研基金的重点资助。
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选定了汉川、海城、福清、镇宁、合肥、无锡、深圳等市县进行社会调查,都是和当地省市的同行学者合作共同完成的,有的还是主要由他们完成的。
在进行社会调查过程中,得到了各地市(县)委、市(县)政府领导和干部群众的密切配合,热情帮助,有的还给予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支持。
可以说,此项重大课题的研究,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无私帮助,要完成这样艰巨的任务,是不可想像的。
这个课题自开展调查研究之后,就受到了社会学同行学者的关注、帮助和支持,课题组先后召开过三次学术研讨会。
清华大学的李强、孙立平教授,北京大学的杨善华教授,人民大学的郑杭生、李路路教授,北京社科院的戴建中研究员,天津南开大学的朱光磊教授,上海社科院的卢汉龙研究员,广州社科院的蔡国萱研究员等都在百忙中来参加会议,并对此项研究贡献了宝贵的意见,使课题组的研究工作,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给予很大的关注,社长兼总编辑谢寿光、总编助理范广伟多次参加课题研讨会,提出了不少积极的意见,尤其是在课题成果的编辑出版方面付出了心智和辛劳,也正是由于出版社的努力,使本课题成果得以列人国家"
十五"
重点出版项目。
现在,本课题的第一批研究成果就要出版了,让我们藉此机会向上述给予课题组帮助、支持的同志们表示诚挚的谢意。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感谢李铁映同志,他一直十分重视和关心这项重大课题的调查和研究,多次听取了我们的汇报,并给予了明确的指示。
感谢其他院领导和院科研局的同志们,感谢社会学所的领导和办公室、科研处、资料室的同志们三年来给课题组一贯的支持,在此,也向他们表示谢意。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是本课题组的第一个研究报告,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由于时间紧迫,不仅还未能利用全国规模的抽样问卷的数据和资料,即使是已经进行调查的市。
县和厂、校的调查资料,也未能完全运用,我们主要是选用了具有代表性的深圳、合肥、汉川、镇宁这4个县市的资料和数据。
加上我们的水平有限,所以我们在报告中所提出的一些观点和判断,难免有偏颇不当之处,这只能作为一家之言,抛砖引玉,希望得到同行学者和广大读者给予批评指正,使以后的研究做得更好。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之一阶层结构发生变化(上)
1978年以来的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也促使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结构性的改变。
原来的"
两个阶级一个阶层"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的社会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分化,一些新的社会阶层逐渐形成,各阶层之间的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利益认同的差异日益明晰化,以职业为基础的新的社会阶层分化机制逐渐取代过去的以政治身份、户口身份和行政身份为依据的分化机制。
这些迹象表明,社会经济变迁已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阶层结构的出现,并且,这种结构正在趋于稳定。
与1978年以前的阶层结构相比,这一新的社会阶层结构在基本构成成分、结构形态、等级秩序、关系类型和分化机制等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进行科学分析需要新的视角 对于当前新出现的社会阶层结构,应当如何去认识,如何给予理论解释,存在着各种争论。
但不管人们有些怎样的争论,今天,简单地照用马克思针对19世纪早期欧洲资本主义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或者毛泽东针对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社会提出的阶级分析理论,来分析当代中国的社会阶层问题,无疑是不够的了。
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指出:
每一历史时代主要的经济生产方式与交换方式以及必然由 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所赖以确立的基础,并且只有从这一基础出发,这一历史才能得到说明。
①(《共产党宣言》,第11页,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6版。
)我们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对已经发生的深刻变化进行实证的、科学的分析,从中得出关于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科学认识。
具体而言,在分析中国现阶段的社会阶层结构时,应该注意下述几个问题。
1.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并不是划分阶层的惟一标准 当代中国社会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与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首先,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的生产资料占有形式主要是个人(私人)占有,而在当代中国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生产资料是由国家和集体占有的。
同时,公司制近十年来的发展也导致了许多不同于马克思和毛泽东所研究的时代的私人生产资料占有形式。
其次,当代中国社会结构比较复杂,并且明显具有多元特征,这就决定了仅用生产资料占有这一指标来解释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充分的。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对物质财产的占有并不是衡量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的惟一标准。
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特征,就要重新认识传统的阶级分析理论,并加以科学的发展,形成一个更加符合变化的、现实的多元分类标准框架。
2.阶级阶层问题研究的目标与分析思路需要调整 在当前有关阶级阶层问题的争论中,有一种误导性的说法,即认为采用"
阶级"
一词意味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而采用"
阶层"
一词则似乎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实际上,在大多数英文文献的有关论述中,并不存在"
与"
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大多数理论家都采用同一个词汇:
class"
,它既可以被译成"
,也可以被译成"
。
①(国内学界和民众通常采用的"
和"
这两个词汇的涵义,与英文中的class(阶级)和stratum(阶层)的涵义有些不同。
英文中的class一词的涵义较为广泛,包括了中文中的"
这两个词的涵义。
而stratum一词的意思则比较窄,一般指的是由等级分化(stratification)而造成的连续性的等级排列。
例如,按收人这一指标来分,从最低收入(每月50元)到最高收人(每月5000元),可以排列出连续的若干层(stratum),层与层之间只存在量(数值)的差异,不存在质(属性)的差异。
但是,如果要把连续的stratum划分为几个区间,那么,处于各区间的个人或家庭构成的群体,在英文中被称为class而非st。
turn,如50~500元是underclass(下层阶级),501~2000元是middleclass(中间阶级),2001~5000元是llPPefCI。
SS(上层阶级)O在中文中,情况有所不同,"
这一词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概念--即由生产资料占有来进行划分的、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的群体,这一词汇让人联想到的是严重的社会冲突、动荡或人与人之间的争斗,有些学者和民众对这一词汇还带有反感情绪和否定倾向。
而"
常常被认为是不那么具有冲突性并带有等级性质的群体概念。
真正的区别并不在于采用哪一个词汇,而在于采用哪种思路来分析"
这种社会现象。
) 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相互对立的分析思路,即"
冲突论"
的阶级阶层分析与"
功能论"
的阶级阶层分析。
冲突论强调各个"
之间的利益冲突,强调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而功能论则强调社会分化现象有其合理性,强调协调各个"
之间的利益关系和社会整合。
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在当代社会中,"
不论是被理解为阶级还是被理解为阶层,都有其两面性:
既存在相互利益的矛盾性,也存在相互利益的可协调性。
根据所研究的问题的不同、出发点的不同、关注点的不同和目标的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分析思路。
马克思和毛泽东当年在对阶级问题进行分析时,主要目的是为了改造社会制度,动员广大人民群众起来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主义社会。
因此,他们的分析特别强调阶级关系 之间的对抗性,揭露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剥削和压迫现象。
而在现阶段,中国共产党已经是一个执政党,因而研究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目的,应当是为了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为了建设好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国家。
因此,执政党目标的变化也需要相应调整阶级阶层问题的分析思路,需要客观地调查和评估当代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变化、地位、特点,研究他们的社会、经济、政治状态,从而更好地协调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力量的积极性,促进社会经济进一步稳定发展。
(二)依据三种资源的占有状况勾画新的社会阶层结构 1.当前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四个主要特性 基于国际学术界对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普遍特征的研究结论,也基于本课题组对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性的认识,我们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现象做出了一些基本判断。
首先,与绝大多数已经实现工业化或正在实现工业化的社会一样,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的分化越来越趋向于表现为职业的分化。
职业因素对社会阶层分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体力与非体力劳动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扩大,二是管理者与非管理者之间的社会经济差异扩大,这两个方面的表现都是工业化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科层组织发展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其次,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分化仍然有着显著的影响,①(有关观点参见:
北京大学"
社会分化"
课题组"
现阶段我国社会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忡国社会科学》,1990年第4期,第121~130页;
李路路、王奋字:
《当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结构及其变迁》,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李培林主编:
《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辽宁人民出版社,1995;
李强《当代中国社会分层与流动》,中国经济出版社,1993。
这些制度因素包括所有制、户籍制度、部门差异以及国家在资源配置中的强有力的作用。
) 第三,生产资料所有权仍然是导致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也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特征。
但很显然,这一因素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中的作用要相对弱于它在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作用。
第四,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对社会阶层分化也产生了特殊的影响,即在过渡时期的利益调整中,大部分人的收人和生活水平会逐渐提高,同时也会有一部分人因为收人和生活水平相对下降而落入社会低层;
另外,在过渡时期还会出现阶层位置不确定的边缘性群体。
2.以职业分化和三种资源占有状况为划分标准的十大阶层划分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了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
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来划分社会阶层的理论框架。
组织资源包括行政组织资源与政治组织资源,主要指依据国家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的支配社会资源(包括人和物)的能力;
经济资源主要是指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
使用权和经营权;
文化(技术)资源是指社会(通过证书或资格认定)所认可的知识和技能的拥有。
在当代中国社会中,这三种资源的拥有状况决定着各社会群体在阶层结构中的位置以及个人的综合社会经济地位。
根据这种分层原则,我们勾画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图1)。
这十个社会阶层是:
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
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
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执政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
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
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三)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
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
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
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改革的推动者,但却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
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改革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
另外,由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所以,各社会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经常转而表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
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回%;
在城市中的比例为l~5%;
在城乡合一的县行政区域中比例大约为0.5 2.经理人员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
这一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干部)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还没有完全明晰化,其阶层内部的不同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
这一阶层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人。
第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于部。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这一部分企业干部逐渐从行政干部系列中脱离出来,成为职业经理人。
第二部分来自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民营企业,这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出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趋势,一些企业主聘用职业经理人来为他们经营管理企业;
另一些业主则通过企业股份化而使自己从业主型的创业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
第三部分人是"
三资"
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经理人员阶层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
这一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也较高,被称为"
老总"
许多大中型企业处于国有或产权不清的状态,实际上是经理人员在支配这些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
同时,这一阶层的主导成分与国家权力和海外资本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状况决定了经理人员阶层在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也是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甚至要大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继续扩大。
这个阶层还在发展之中,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但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
这一阶层的成员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
据我们调查,在深圳市这类经济中心城市,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例高达9%,远远超过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比例;
但在经济不发达的贵州省镇宁县,经理人员就非常少。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例以及这一阶层的经济回报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3.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
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
他们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之一,而且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实践者,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织者,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成员最初主要来自于乡村和城镇社会的较低阶层,但在1992年以后,具有文化专业知识的原国有和集体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干部开始大量加人这一阶层,使这一阶层的社会形象和社会地位有了极大提高。
但是,由于传统意识形态的阻碍,私营企业主阶层的政治地位一直无法与其经济地位相匹配,他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参与受到很大局限。
私营企业主阶层内部拥有资本规模大小不同,他们自身的政治文化素质也有很大差异,因而在社会上的地位和声望是很不相同的。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社会上对他们的评价有很大的争议。
在人数上,中小企业主构成了这一阶层的主体。
就全国而言,私营企业主阶层在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比例约为0.6%,但地区差异tL较大。
在私营经济较发达地区,这一tL例可达3%左右;
而在私营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该比例在0.3%以下。
表1显示了中国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发展过程与趋势。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目前 中国社会 阶层 研究 分析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