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111605
- 上传时间:2023-01-03
- 格式:DOCX
- 页数:11
- 大小:325.55KB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34二氧化碳D卷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检验CO2是否收集满
B.测试某溶液的酸碱度
C.量取3mL液体
D.分离溶液中的固态物质
4.(2分)在反应A+3B=2C+2D中,A和B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9:
11,已知1.8gA与一定量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5.1gD,则在此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A.2:
1
B.3:
4
C.12:
11
D.1:
5.(2分)对下列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分析不合理的是()
A.制取二氧化碳时,始终收集不到二氧化碳------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没盖严
B.加热铜绿时试管炸裂-------没有预热
C.电解水时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大于2:
1-------氧气比氢气在水中的溶解性大
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水槽中的水变红------试管口没放棉花
6.(2分)下列是某兴趣小组制取二氧化碳,收集并检验该气体的有关实验操作,其中错误的是()
A.
图中推动注射器时,长颈漏斗下端液面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
B.
图中长颈漏斗下端要伸入液面下,是为了防止气体逸出
C.
图装置中植物油的作用是为了防止二氧化碳气体溶于水
D.
图中为了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滴入的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
7.(2分)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连接装置
③加入大理石
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⑥验满
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8.(2分)实验室制备大量二氧化碳气体时一定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滴液漏斗
B.锥形瓶
C.酒精灯
D.集气瓶
9.(2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B.实验证明氢氧化钠是否变质,加入一滴稀盐酸,没有观察到气泡说明没有变质
C.向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和铜粉的混合物,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呈蓝色,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阳离子是Zn2+、Cu2+,可能有Ag+
D.将二氧化碳分别通入氢氧化钙和氯化钙两种溶液中,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10.(2分)通过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甲
①既可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了甲烷是由氢元素和碳元素组成
②既可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了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又说明了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个数之比为2∶1
④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了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低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二、填空题(共5题;
共17分)
11.(4分)
用下列物质的序号填空:
a.武德合金 b.干冰 c.氢气
d.维生素 e.双氧水
(1)可用作清洁能源的是________
;
(2)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___
(3)可用作保险丝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实验室制氧气的是________
.
12.(2分)如图,将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插入装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13.(2分)(2016•杭州)大量排放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暧已得到公认,控制大气中CO2含量刻不容缓。
(1)在自然界碳循环中,大气中CO2被消耗转化为有机物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
大气中部分CO2会溶解于水,导致海水酸化,其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2)科学家提出首先用某些溶液来吸收CO2,从而将CO2从工业尾气中“捕捉”出来,适合“捕捉”CO2的溶液有________。
(写出一种)
(3)一些城市在大型建筑物的屋顶种植当地草类、花卉等植物,并配置相应的传感器与灌溉技术来降温,从而减少空调使用,这种“绿色屋顶”可以降温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假定一台空调使用时的平均功率为2千瓦,我们每天少使用空调1小时,据表计算,一个月(以30天计),可减少CO2排放________千克。
项目
使用量
CO2排放量(千克)
家庭用水(米3)
1
0.93
家庭用电(千瓦时)
0.96
家用天然气(米3)
2.77
14.(5分)小晨同学在研究二氧化碳气体的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二氧化碳通常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一般用________法收集。
(2)向漏斗中倾倒二氧化碳,燃着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由此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15.(4分)对比学习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某小组的同学对CO和CO2的性质进行了对比学习.
(1)以下是他们实验报告的一部分,请将其补充完整.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将充满CO和CO2的试管倒置于滴有紫色石蕊的水中
A试管内无明显现象,
B试管内液体变为________
色,试管内液面上升.
结论:
CO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CO2能溶于水且可与水反应.
将充满CO和CO2的试管倒置于入饱和石灰水中
C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D试管中可观察到________
CO不能与碱溶液反应,
CO2能与碱溶液反应.
将两根灼热、表面已氧化变黑的铜丝分别伸入充满CO和CO2的试管中
E中可观察到灼热的铜丝表面________,
F中无明显现象.
CO与Cu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CO具有还原性,
CO2无还原性.
(2)同学们通过实验探究发现,CO和CO2都是碳的氧化物但性质却有很大差异,请从微观角度分析原因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3题;
16.(4分)下列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根据给出的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编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实验室利用A装置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从A~E中选择),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突出优点是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如果用F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采用上述方法制取二氧化碳中常含有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为获得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可选用如图所示的G装置和H装置,则导管口连接的正确顺序是:
气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装置.
(4)常温下,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它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小.实验室用加热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时,需要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编号),收集装置如果选F装置收集氨气时,导气管应从________(填“a”或“b”)端进入.
17.(7分)实验室拟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气体:
(1)利用注射器可以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如图2所示,在锥形瓶内装适量的水,使长颈漏斗末端浸没在液面以下,将活塞缓慢往外拉,若观察到________,则装置不漏气.
(2)实验室用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
若要得到较纯净的氧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
(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CO2,若用C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代替B装置作为制取的发生装置,优点是什么?
(答出一点即可)
18.(6分)根据题目要求,将适当的物质名称填写在横线上。
(1)为证明甲烷的燃烧产物中有CO2,可将产物通入________
。
(2)为证明生石灰跟水反应生成碱,可向生成物中滴入无色________
试液,如果呈红色,那么证明生成了碱。
(3)将O2和SO2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气瓶中,若反应完全,则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________
。
四、综合题(共2题;
共14分)
19.(4分)(2014·
台州)“登高取物”游戏规则:
梯子上下相邻的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的,游戏者可以上升一格,最终登顶者可以获得“足球”奖励。
甲同学根据规则能顺利获奖,乙同学根据规则从CaCO3、CuSO4、KNO3、BaCl2中选择合适物质填入①、②两处,也顺利获奖。
(1)②是________。
(2)写出图中有CuO参加的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0.(10分)
如图为制备常见气体的部分装置.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仪器名称:
a________
,b________
(2)若用装置Ⅰ来制取某气体,选择该发生装置的依据是________
(3)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收集二氧化碳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_
(填字母代号).验证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参考答案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3-2、
13-3、
13-4、
14-1、
14-2、
15-1、
15-2、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8-1、
18-2、
18-3、
19-1、
19-2、
19-3、
20-1、
20-2、
20-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教版 科学 年级 下册 34 二氧化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