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1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19292265
- 上传时间:2023-01-05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62.55KB
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1Word文件下载.docx
《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1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这次获奖的燕尾洲公园位于金华市区的三江口,设计提出了与洪水为友的理念,砸掉了号称“固若金汤”的水泥高堤,设计了富有弹性的生态防洪堤,保护和恢复了河漫滩的湿地,同时建立起富有当地文化特色的景观桥,将两岸城市连为一体。
建成以来,公园经历了百年一遇的洪水考验,目前已成为金华市的一张名片,也成为海绵城市建设的一个优秀案例。
答:
▲
6.杭州西湖岳庙有一副楹联,上联:
忠心似玉,武穆英灵长在。
请你拟写下联,要求结构、修辞相同,内容相关。
(4分)
下联:
7.自古以来,乡愁是一种美好的感情。
韦庄“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有家难回的乡愁源于离乱,余光中“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的乡愁源于政治,范仲淹“烛酒一杯家万里”的乡愁源于通讯和交通的不发达;
而今,时代变了,有很多人认为我们不再需要乡愁,对此,你怎么看?
请发表你的观点并简述理由。
要求语言简洁、准确、鲜明。
(5分)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
(9分)
互联网时代,信用即财富
“用快的打车、滴滴打车预订出租车,如果连续取消很多订单或出现违约记录,未来可能被计入个人征信记录中。
”蚂蚁金服信用业务相关负责人说,“基于购物信息、支付习惯、黑名单信息等大数据,如果哪一天支付宝钱包给你的信用打了一个分数,请不要觉得奇怪。
”
而对于腾讯公司而言,如果用户在朋友圈卖假货、利用微信诈骗等,这些信息未来也可能被计入个人征信记录中,尤其是盗取QQ号或微信号进行诈骗,或者微信公众号被举报等,都可能会影响个人的信用分。
毫无疑问,互联网征信离我们越来越近。
伴随现代生活日益互联网化,单纯的信用卡使用情况、电信缴费情况,已不足以反映一个人的信用程度。
尤其是随着移动支付的发展,各种应用场景的产生都可能和个人的信用挂上钩,也可能因此催生更多的应用场景。
很多大学生是不能办信用卡的,但这些人可能很早就在网上购物了,进入大学时甚至已经成为资深支付宝用户了。
尽管在银行端没有他们的信用记录,但他们在互联网上留下的足迹和行为数据,已经可以为其信用打分。
互联网时代,信用即财富。
在当前的互联网服务中,有许多场景基于信用服务,比如免押金的租车服务和酒店服务,先试后买的后付款服务,签证的各种证明等服务。
“征信行业是很传统的行业,有几百年历史。
这个行业最初就是委托调查的模式,到了互联网时代后,互联网跟征信结合,产生了互联网征信。
”韩家平说道。
对大数据的分析和信息自动化的采集,是互联网征信企业的最大特点。
在2015中国信用小康指数的调查里,有高达84.9%的受访者认为互联网征信能真实体现一个人的信用水平。
很多人,比如部分自由职业者、蓝领、个体工商户、学生等,没有信用记录,金融机构担心风险,不敢授信。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个人征信体系的建设变得更加迫切。
——节选自于靖园《互联网征信时代来了》
8.下面不属于“互联网征信”的一项是
A.用手机APP预定出租车而又多次取消或违约,将被列入个人征信记录。
B.开微店的在朋友圈卖假货或盗取别人QQ号行骗,也会被计入个人征信记录。
C.信用卡恶意透支、故意拖欠电话费等,一直以来都被列入个人信用记录。
D.在淘宝购物,利用支付宝付款,先试后买都可能变成个人信用记录数据。
9.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个人在互联网上的足迹和行为数据,都可能成为给个人信用打分的依据。
B.互联网征信是传统征信行业和互联网结合而产生的新一代征信系统。
C.目前,互联网征信由IT企业来完成,具有大数据分析和采集自动化的特点。
D.84.9%的人认为互联网征信比传统信用记录更能真实地体现一个人的信用水平。
10.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要进行互联网征信。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5题。
(20分)
①人生如果达到了某个境界,自然会认为什么地方都可以安身。
因此,我把周边十几英里内的村落都考察了一遍。
我幻想着已经把这些村庄买了下来。
因为这些农庄都是要出卖的,而我把它们的价格都已摸清了。
②我发现,许多适于安家的地点,其条件看起来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改善。
或许有人会说它离村子太远,可依我看,是村子离它太远。
③一个下午足以让我把一片荒地开为果园、林地或牧场,决定哪些优良的橡树或松树该留在门前,并且让每一棵砍倒的树木都物尽其用。
然后我就听之任之了,如同休耕。
也许,一个人越是勇于放弃就越富有吧。
④想象的翅膀把我带到了很远的地方,让我想到会有几个农场拒绝被我收购——这拒绝正合我意——而真正的占有从未灼伤过我的手指。
⑤那次我在购买霍洛威尔田庄时,差点就真的占有了。
我都已经开始分拣种子,收集木材做手推车以便装卸东西了。
可正当主人要把合同给我时,他的妻子——每个男人都有这么个妻子——改变主意了,她希望保留这份田产。
那位丈夫说给我十美元作为补偿,以解除合同。
⑥然而,我让他留下了那十美元,也留下了那个农场,因为这次我已经过分了。
或者说我慷慨地把农场以原价出售给了他,毕竟他不是富翁嘛。
十美元就算是我送他的礼物吧。
我留下了自己的十美分、种子和预备做手推车的材料。
⑦这样,我发觉自己是一个贫不失志的富翁。
可我留下了美景,此后,每年我都把美景生产的果实运走,却无需手推车。
至于风景嘛,那是——“举目四顾,皆为臣民;
吾权于此,无人可夺。
⑧我经常看到,一个诗人在享受了田园中最为珍贵的部分后便扬长而去,而固执的农民却以为他只是带走了几个野果子而已。
天啊,多年以后,诗人早把他的农场写进了诗歌,他竟一无所知。
⑨在我看来,霍洛威尔农庄真正诱人之处在于,它远离尘世,距村庄约有两英里,最近的邻居也有半英里远,宽广的原野把它与公路隔离开。
农庄位于河边,庄园的主人说,河上腾起的雾气,让农庄在早春避免了霜冻的侵袭,尽管这与我毫不相干;
屋舍与谷仓灰暗的色彩,勾勒出一片破败的景象,荒废的围栏,在我与前任主人之间横亘了一段苍茫的时日。
那树身空洞、布满青苔的苹果树,被兔子啃得斑斑点点,诉说着我将与谁为邻。
⑩而那段回忆是最主要的,早年我逆流而上,房舍隐藏在浓密的红枫林后,狗吠穿过枫林,声声入耳。
我急于买下它,不等主人把那些石头搬完,我就把那棵空心苹果树砍倒了,并把牧场上新冒出的小白桦铲去了。
简而言之,我等不及他采取什么改进措施了。
我已准备好放手去干了,只为享受这些优势。
像阿特拉斯那样,把世界扛在肩上——我从未听到过他因此而得到过什么报偿——只管去做这些事情,没有其他的动机和借口,只想付款将他顺利买下,别再横生枝节;
因为我清楚,只要我能让农庄自由发展,它就能生产出我想要的最丰盛的果实。
可结果又如我前面所说的,化为了泡影。
那么,关于大范围种植——我一直在培育果园——我所能说的只是我备好了种子。
很多人认为种子的年头越长品质越优良。
我丝毫不怀疑时间能辨别出优劣差异。
最终我还是要播种,而它极有可能不会令我失望。
但我要对同胞们讲,仅此一次地讲,要尽可能长久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生活。
受拘于一个农庄,同受拘于县政府的监狱没有什么区别。
老卡托,他的《乡村篇》是我的“启蒙老师”,他说:
“当你想购买一座农场时,要仔细考虑一下。
不要因为贪心而去买它,也不要嫌麻烦而不去考察它。
别以为围着它转一圈就足够了。
如果农场真的很好,你去的次数越多,他给你的快乐就越多。
”我认为自己不该因贪心而买农场。
可只要我活着,就会围着它一圈一圈地转,死后葬在此地,会给我带来莫大的快乐。
正如我曾说的,我并不打算写哀歌,而是要高声啼叫,像晨光中活力四射的雄鸡,昂首站在栖木上,只是为了唤醒邻居。
(节选自梭罗《我生活在何处,我为何而生》,有删改)
11.第⑦段划线句子照应了上文中的哪句话?
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贫不失志的富翁”的
理解。
12.列述作者喜爱霍洛威尔农庄的原因。
13.简要分析文中引用老卡托名言的作用。
14.本文语言有何特点?
请举例分析说明。
15.中文译者为上述选文加拟了“错失的田园生活”小标题,你认为是否合适?
请说明原因。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
(19分)
书魏郑公①传后
曾巩
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诤。
虽其忠诚所自至,亦得君而然也。
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
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
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而太宗怒之,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而益知郑公之贤焉。
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
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
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②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
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
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惟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
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
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
伊尹、周公之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也。
存之于书,未尝掩焉。
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
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
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
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
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
或曰:
“《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
”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诤岂恶乎?
“然则焚稿者非欤?
”曰:
焚稿者谁欤?
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未是也。
何则?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孔光之去其稿之所言,其在正邪,未可知也。
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
“造辟③而言,诡辞而出,异乎此。
“此非圣人之所曾言也。
令万一有是理,亦谓君臣之间,议论之际,不欲漏其言于一时之人耳,岂杜其告万世也。
噫!
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
益知其贤云。
岂非然哉!
注释:
①魏郑公:
即魏征。
②亮:
同“谅”,忠信。
③辟:
君主、国君。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予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屈:
委屈
B.则未尝不反复嗟惜,恨其不思恨:
怨恨
C.与此戾矣戾:
违背
D.其事又未是也是:
正确的
1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虽其忠诚自至其皆出于此乎
B.及观郑公以谏诤事付史官秦亦不以城予赵
C.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不抚壮而弃秽兮
D.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第二段,作者指出“大公至正之道”才是君臣的行为准则,否定了“灭人言以掩己过”等行为,在段末用魏郑公“悔之萌芽”论证不应掩盖过失。
B.文章立论明确,见解独到。
作者盛赞魏郑公,并明确提出了应该公开谏诤内容以“告万世”的主张,肯定了谏书存在的重要意义。
C.文章叙议结合,以史实为例证,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了将谏诤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
D.文章结构圆和,章法严谨。
全文以述唐太宗从谏、郑公善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
中间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层层推进。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
2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薄其恩礼,失终始之义。
译文:
(2)其焚之而惑后世,庸讵知非谋己之奸计乎?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
夕阳
林鸿
抹野衔山影欲收,光浮鸦背去悠悠。
高城半落催鸣角,远浦初沉促系舟。
几处闺中关绣户,何人江上倚朱楼?
凄凉独有咸阳路,芳草相连万古愁。
注:
林鸿,元末福建福清人。
此诗是他在京城任职时的作品。
21.本诗通过描写夕阳来抒发、的哀愁。
(2分)
22.颔联中有两个字用得很好,请作简要赏析。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孟子·
梁惠王上》)
暴其民甚,则身弑国亡。
不甚,则身危国削。
离娄上》)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
善教,民爱之。
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
尽心上》)
23.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孟子的什么思想?
24.三则材料在对待百姓方面分别对国君提了什么要求?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师不必贤于弟子。
▲,▲,如是而已。
(韩愈《师说》)
(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李商隐《锦瑟》)
(3)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苏轼《赤壁赋》)
(4)▲,▲。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白居易《琵琶行》)
(5)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
蛾眉曾有人妒。
▲,▲?
(辛弃疾《摸鱼儿》)
26.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分)
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蒙田
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野兽受直觉的指导。
——西塞罗
我们的生活就象旅行,思想是导游者;
没有导游者,一切都会停止。
目标会丧失,力量也会化为乌有。
——歌德
对于上述材料蕴含的意思,你有何所思所感或所见所闻?
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不得脱离材料及其含义的范围作文。
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不得抄袭、套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金华十校高三期末考试语文 浙江 金华 十校高三 期末考试 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