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19509946
- 上传时间:2023-01-07
- 格式:DOCX
- 页数:21
- 大小:74.73KB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论文Word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管理规范化…………………………………………………………………………………15
2.管理创新…………………………………………………………………………………16
第五章中小企业培育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手段和策略……………………………………………16
(一)建立与完善激励约束机制………………………………………………………………17
1.激励约束机制……………………………………………………………………………17
2.中小企业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17
(二)中小企业建立和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的途径……………………………………………17
1.建立激励机制……………………………………………………………………………17
2.建立约束机制…………………………………………………………………………18
(三)加强中小企业战略管理……………………………………………………………………19
1把握战略核心………………………………………………………………………………19
2低成本战略要求企业积极地建立起达到有效规模的生产能力,在经验基础上全力以赴降低成本,搞好成本管理费用的控制,最大限度地减少研发费用和品牌树立等方面的费用…………………………………………………………………………………………………19
3选准切入点中小企业没有必要和能力满足大部分的市场需求,如果与行业内的大企业争夺同样的顾客群,中小企业将处于不利的地位。
……………………………………………………19
(四)树立品牌管理策略………………………………………………………………………20
1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建立的关键点是“信守承诺”。
…………………………………20
第五章结束语……………………………………………………………………………………20
参考文献…………………………………………………………………………………………21
致谢………………………………………………………………………………………………22
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学生:
指导老师:
刘跃武
(湖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长沙410128)
引言(摘要):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市场经济中企业的出生率高,关闭率也高。
英国贸工部对1988年至1993年企业寿命的统计,近一半的新建企业“活”不过三年。
一般来说,新企业大多是小的,因此,小企业经受的风险很高。
小企业风险有外部因素造成的,也有自身存在的内部风险。
经济环境、市场条件、企业自身管理都是小企业成长的关键。
2003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的出台在政策环境上给予了中、小企业更为宽松的运作空间,2004年即将推出的深圳中、小企业板无疑又拓宽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日益开放的市场给小企业提供了更加公平的竞争舞台。
如何提高小企业的内功,健全其抗风险的能力,实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质量和国家稳定的大问题。
核心竞争力是管理理论界比较热门的话题,本文从中、小企业的特质入手,总体构架上文章按照波特的五力模型从生存环境、政策法规、企业管理、竞争等环节对中、小企业进行分析。
在内容上结合实际案例、工作实际进行充实,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
中小企业风险核心竞争力
导入语: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特别是近几年实施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拉动民间投资、优化经济结构、活跃市场等方面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中小企业在发展进程中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到位,组织领导机制不完善,以及融资、服务、管理、缺乏竞争力等方面的因素,本文探讨了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及特征,分析了核心竞争力在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现状及制约因素,提出了培育和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第一章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一)中小企业概述
1.中小企业的界定
中小企业是指相对于大企业来说经营规模较小的经济单位。
2003年2月19日,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研究制订下发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该规定讲:
中小企业标准上限即为大企业标准的下限,适用于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
其中,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这一规定按照企业职工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从定量的角度描述了中小企业。
表1.1简要地描述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关于大中小型企业的划分标准。
表1.1大中小型企业划分标准
行业名称
指标名称
计算单位
大型
中型
小型
工业企业
从业人员数
销售量
资产总额
人
万元
2000及上
30000及上
40000及上
300-2000以下
3000-30000以下
4000-40000以下
300以下
3000以下
4000以下
建筑业企业
销售额
3000及以上
30000及以上
40000及以上
600-3000以下
600以下
批发业企业
200及以上
100-200以下
100以下
零售业企业
500及以上
15000及以上
100-500以下
1000-15000以下
1000以下
交通运输企业
500-3000以下
500以下
邮政业企业
1000及以上
400-1000以下
400以下
资料来源:
国家统计局
2.中小企业的基本特征
我国学者张俊喜主编的《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系列书中,以及林汉川主编的《中小企业管理教程》书中,分别就中小企业的特征作出了相关的描述,本文归纳如下:
(1)普遍投入产出规模小。
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范围主要是为生活消费服务的轻工业以及为生产消费服务的制造业。
就生活消费而言,由于需求的多样性与时令性,要求这类产品的生产批量不能过大,因此也就要求企业的规模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由有限地域决定的,狭小的市场容量,只能由中小企业才能适应,就生产性消费而言,随着专业协作的广泛发展,大企业愈来愈依赖于中小企业。
(2)企业素质普遍偏低。
企业素质包括领导基本素质、员工素质、企业管理素质、技术装备素质。
中小企业素质普遍偏低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中小企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落后,产品结构和工艺简单;
二是经营管理水平低,相当部分企业习惯传统的经验式经营管理;
三是员工素质低,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缺乏。
(3)市场反应快。
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产品比较单一,技术装备较简单,在市场变化时,转向快,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二)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概述
1.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界定
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企业两种能力的有机组合,即企业组织能力与企业资源要素的使用与协调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一种存在于组织内部的集体学习能力,一切与人无关的能力都不是核心竞争力,一切与个人有关而与组织无关的能力也不是核心竞争力。
通常情况下,几家公司都可能掌握了同一种技术,水平也都可能差不多,但有些公司却拥有在技术上的核心竞争力而另一些却没有,差别就在于应用或协调上,有技术核心能力的公司是将自己的重点放在应用这种技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上,强调的是技术与其它能力的协调,而另一些公司却放在产品上,强调这种技术本身。
核心竞争力不是指拥有多少资金、人才、设备和原材料等资源;
核心竞争力不仅仅表现为关键技术、关键设备或者企业的运行机制,而更为重要的是它们之间的有机融合,是融合带来的各种能力的提升;
核心竞争力不仅来自有形资源,而且来自无形资源;
核心竞争力不是指一种产品或者技术,它来自多种知识与技能的综合,具有很高的可保持性。
综合上述内容,我认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中小企业通过对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有效整合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支撑企业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它由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洞察预见及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构成。
企业就象一棵树,核心竞争力相当于树根,核心产品相当于树干,树上的树叶、花、果相当于最终产品(如图1.1)
图1.1企业核心竞争力、核心产品及最终产品的关系
企业之树能否茁壮成长、枝叶茂盛,关键就在于核心竞争力之树根能否有效
吸收足够的营养。
因此,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是中小企业成长力的根源。
它通过中小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产品、品牌、技术、文化、员工素质等体现出来。
2.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征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的认识,观点比较一致,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延展性、耐久性、独特性、价值性、普遍模糊性、整体性、动态发展性等特征。
本文将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特征归纳如下:
(1)价值性
核心竞争力的价值性包括企业价值和顾客价值。
一方面,核心竞争力有利于企业效率的提高,能为企业带来较为长期的超额利润,使企业能够持续竞争,保持顽强的生命力;
另一方面,核心竞争力具有优越的顾客价值,能提供顾客看重的价值,给顾客带来最大限度的效用,让消费者获得好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价值、产品、服务和文化,这是核心竞争力的核心价值所在。
(2)整体性
本文提出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由核心技术能力、核心营销能力、洞察预见及反应能力、创新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构成,但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决不是这几项力的简单叠加,而是这些能力的优化组合,是中小企业在长期竞争中形成的竞争合力。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单一的某项能力是很难形成竞争优势,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各种能力整合的能力系统,从整体上反映了企业的综合实力,具有明显的整体性特征。
(3)独特性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积累形成的,它深深地打上了企业的特殊组成、特殊经历、企业传统等烙印,具有鲜明的企业内质,并植根和依附于整个企业系统,即便竞争对手能够获得本企业的某项技术或某个人才,但核心竞争力是很难模仿的,它构筑起竞争对手不可逾越的进入障碍。
核心竞争力不仅包含了企业独特的技术、技能、操作技巧和诀窍等,还包括了企业管理文化特征,其内容大部分难以用语言、文字、符号表示。
因此,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所独有的,很难被当前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完全了解,轻易复制和超越,是企业建立竞争优势的战略性资源。
(三)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
四川大学童利忠在其著作《企业核心竞争力新论》中指出,影响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的主要因素包括知识、企业资源、企业文化、信息技术。
1.知识个人能力源于对知识的掌握和创造性的运用。
知识是核心竞争力形成的源泉,企业通过内部知识的创新和外部知识的获取而不断形成新的知识,并有组织地在企业内部学习、共享,不断形成和强化企业要素能力,从而为核心竞争力的培育源源不断地输入新的力量。
2.企业资源
在形成核心竞争力的过程中,离不开企业各种资源的基础支撑作用。
资源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有形资源,如厂房和资本金;
二是无形资源,如专利、商标、企业信誉以及组织内相互关系等;
三是有关产品和工艺的知识资源,主要存在于个人、文件、计算器或类似的存储和交流媒介中。
3.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尤其是企业的精神文化决定了核心竞争力的立足点和价值取向,并保障了核心竞争力的连续性。
核心竞争力的建立必须与企业的目标、价值观、企业战略、经营理念等相适应。
第二章选题的意义
有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中小企业提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上交的税收占全国全部税收的43%;
中小企业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岗位。
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国新增就业的主体,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2年底对全国66个城市劳动力就业状况调查,目前,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中有65.2%在个体、私营企业中实现了再就业。
特别是2002、2003、2004年在安置普通高校毕业生的过程中,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中小企业贴近市场,贴近用户,长期活跃在市场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与市场有天然的联系,是繁荣市场、搞活流通的主要力量。
中小企业对市场反应敏捷,经营方式机动灵活,能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充分体现了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
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各类所有制企业的沟通与融合,加快了多种经济成份协调发展的改革步伐。
同时还促进了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的开展,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供了运作条件。
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已经成为建立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和前提,促进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大部分中、小企业作为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得到国家及社会的关注。
在广东珠三角地区,江浙的长三角区域都形成了颇有规模的民营中、小企业群,其成就有目共睹,为当地的经济增长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然而中、小企业的出生率高,其关闭率也高。
英国贸工部对1988年至1993年企业寿命的统计,近一半的新建企业“活”不过三年,国内也有种说法“好不到三年,活不过五年”。
政治、经济环境、市场条件、企业自身管理都是小企业成长的关键。
研究中、小企业所处的生存环境,分析中、小企业发展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特别将重点放在中小企业的管理上,提炼中小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是本文的重要目的。
回过头来看,十几年前,当柳传志在中科院那间低矮的平房里创办联想的时候,谁能想到今天联想会成长为中国IT产业的领头羊?
而仅仅在五、六年前,当丁磊还在广州捣鼓他那套电子邮件系统的时候,谁又能想到今年网易会成长为一家年营业额几亿元人民币、市值达数亿美元的互联网公司?
同样,仅仅是两三年前,当陈天桥用50万元创办了盛大的时候,恐怕也不会想到今天盛大公司已经成为日进百万元的网络游戏运营商!
大企业往往是大家谈论的焦点,中小企业却也是我们不能忽视的另一种力量。
一个有待确认的数字,2002年在中国登记注册的中小企业已经增长到3570万家,这个数字占到了国内所有企业数量的99%,不少创业者对成功的渴望以及那份执着的进取心,让人不敢小觑。
在这个充满颠覆故事的信息时代里,谁能断言他们不能创造下一个产业神话?
第三章环境描述
(一)相关政策
2003年以来,全国人大和全国政协的领导多次对中小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研究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提出许多依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国务院有关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了对中小企业促进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将法律规定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各地党委、人大和政府高度重视法律的贯彻实施,并以此为契机,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
2003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原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联合下发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
《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已形成初稿,目前正在修改完善中。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研究起草了有关实施办法,分别在政府职责、权益保障、财政支持、信用担保、鼓励创业以及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细化内容,有的地区还研究制定了多项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2004年3月,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高票通过宪法部分内容修正案,这次宪法修正案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权益。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权利和权益。
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
“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内涵非常重要,除个体私营经济外,还包涵了其他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中外合作、合资企业、港澳台“三资”企业,这说明不仅要依法保护国内个体私营经济的合法权益,也要依法保护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合法权益,这对扩大开放,吸收外资具有重要作用。
在修改中增加了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内容,这样的修改,对进一步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特别是推动整个中小企业群体健康快速发展有着重要的政策意义。
这次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高票通过的宪法部分内容修正案非常明确地把“充分发挥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和活跃市场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写入宪法这个根本大法,使个体、私营等非公经济发展有了最基本的法律保障。
正如人民代表讲的,中国又迎来了非公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这正是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的企业家们新的发展机遇。
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坚实的体制基础、理论基础,第一次讲到了“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提出国有企业在重组过程中要“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并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还提出“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有同等待遇。
”规定我国非公有制经济行业准入方面待遇同等重要。
据了解,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广东省国有经济可以进入80多个行业,外资可以进入60多个行业,国内非公有资本能进入40多个行业,也就是说还有一半左右的行业非公有资本是无法进入的。
这次明确讲,只要没有禁入的都可进入,再加上非公有经济也可以真正享受国民待遇,和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这些重要政策、对理顺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间关系,对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推动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将进入新的大发展时期,受到宪法保护的非公经济可以理直气壮地发展了,相关所有制的中小企业道路拓宽了。
一句话,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大有改善。
(二)经济环境
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了多年期盼的良好局面。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效益明显提高,各项改革顺利推进,对外开放继续扩大。
2004年市场运行环境将继续改善。
(1)预计2004年GDP增长8%左右。
(2)固定资产投资加速增长。
200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将近30%,预计2004年也将保持较快增长。
(3)预计2004年货币供应量继续较快增长。
(4)居民收入增长将进一步加快。
同时国内物价总水平将扭转下降趋势。
2003年1—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9%。
预计2004年物价总水平上涨幅度将会超过3%。
物价水平回升,为改变居民消费心理和促进消费增长将发生积极作用。
同时2004年国内市场流通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高度注意的问题:
一个突出的现象,近年来消费在国民经济中地位有所下降。
最终消费在GDP中比重有所下降。
与投资和外贸进出口对国民经济拉动作用相比,最终消费作用相对下降。
最终消费率2000年为61.1%,2001年下降为59.8%,根据2002和2003年投资、消费增长趋势,预计最终消费率还将有所下降。
城乡居民消费在最终消费中比重下降,从1996年的80.4%下降到2001年的77.9%。
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消费率偏低15个百分点以上。
扩大城乡居民消费还面临较多困难。
居民储蓄和投资倾向增强,消费倾向减弱,造成消费需求增长相对缓慢。
农民收入增长困难,农村市场开拓面临不少障碍。
不同收入阶层居民消费不平衡的矛盾突出。
城镇低收入群体扩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
市场经济秩序还比较混乱。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对经济发展和扩大市场流通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
此外,国内商业领域对外开放的限制将进一步放开,步伐将进一步加大,而国内流通业现代化程度还比较低,不能很好地适应加入WTO后市场竞争的需要。
金融方面,2004年一季度银行贷款继续大幅增长,但占贷款市场主要份额的四大银行贷款发放已出现分化。
具体来看,工商银行一季度各项贷款增加777亿元,比年初增长2.3%;
农业银行贷款增加1617.07亿元,同比多增265.74亿元;
中行人民币贷款新增1188亿元,增幅较大,本外币贷款余额增加1034亿元,增幅分别为5%;
建设银行本外币贷款余额比年初新增570亿元,增幅为2.73%。
全部金融机构一季度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同比增长20.1%,贷款累计增加8351亿元,同比多增加247亿元。
在一季度贷款的发放大军中,四大银行已经不再是绝对主力,他们在宏观调控中对抑制信贷过快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
目前四大银行纷纷及时对信贷政策作出调整。
纵观他们出台的新政策,主要包含两个要点,一是对贷款发放权限上收,二是继续严控热点行业贷款的发放。
农业银行明确规定,凡是钢铁、电解铝、水泥项目贷款,一律上报总行审批;
房地产开发和汽车项目贷款,一律上报一级分行以上审批。
热点行业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小 企业核心竞争力 研究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