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2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19636334
- 上传时间:2023-01-08
- 格式:DOCX
- 页数:27
- 大小:31.79KB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2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2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导学案24页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适当扩展1除了表示一个以外,还可以表示一群,一片(很多),如一群小朋友、一片草地……)
2、按照此方法说出其他数量的物体。
3、然后把1——5个数字卡片按从少到多(或从多到少)进行排列,说一说这5个数字各象生活中的什么,先自由说再集体归纳,概括出1-5数字的特征:
1像小棒手中拿,2像小鸭水里游,3像耳朵听声音,4像小旗迎风飘,5像秤钩挂东西。
三、动手摆一摆,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课件演示,学生跟着摆。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
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
再摆
1个得到几个?
……
依次感知3、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
a.出示点子图,你来给它们5个排排队。
请两名学生上台摆,其他学生在下面自己动手摆。
b.摆好后提问:
“5的前面一个数是几?
”“3的前面一个数和后面一个数各是几?
”
然后同桌间互问互答。
c.让学生从1数到5,再倒着数一遍。
四、指导书写:
示范——书空——临摹——书写
注意写字习惯做到三个一:
手离笔尖一寸远,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
书写要工整、干净、美观。
五、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谈话: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
用你自己的话来告诉你周围的小伙伴。
a.小组交流,教师参与到活动中,并适时指导,注意表述的广泛性。
b.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汇报。
c.教师小结: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数量为1、2、3、4、5的物体,看来只要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会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好多的数学问题。
2.张开想象的翅膀,创造学生心中的美丽世界。
师:
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小伙伴说说你摆的是什么?
用什么摆的?
用了几个?
小组活动,老师到学生中间参与活动。
六、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自由说)
(点子图让学生整体感知数与数之间的横向联系。
)
板书设计:
1——5的认识
1
2
3
4
5
课后反思
学生在幼儿园及日常生活中,由于经常接触1—5各数,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正确点数数量在5以内物体的个数,但对于5以内数的意义理解不够深刻。
5以内数的组成学生虽然也有所了解,但掌握不够熟练。
写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由于学生刚刚入学,握笔姿势需要纠正,加上刚刚练习书写,灵活性较差,所以要想把1—5写规范,需进行一定的指导与练习。
09年9月13日
比大小
第2课时
1.通过让学生整理3种水果学具,探索出由比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使学生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培养学生初步的符号化的思想方法。
3.引导学生从事简单的初步的统计活动,用象形统计图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认识符号“>”、“<”、“=”及其含义,会根据所出示的“>”、“<”、“=”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一、复习旧知
1、认读1-5各数。
2、排序。
教师在黑板上摆上3、1、5、2、4。
让学生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二、探究新知
1、观察主题图,回答问题
要求:
看图听故事。
教师讲故事:
有几只猴子到山上玩耍。
他们又是玩水又是捉迷藏,玩得可高兴了!
到了中午,他们又累又渴,于是他们跑到山上采了许多水果,来到草地上吃。
同学们,你们能猜出猴子他们采了什么水果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们猜对了吗?
”“你们再仔细看一下,猴子采了哪些水果?
分别是多少?
用哪一个数字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应在黑板上贴出水果图,并标上数字。
2、引导学生学习“>
”“<
”和“=”。
(1)教学“=”(猴和桃比)。
a、师:
“如果每只猴子吃1个梨,够不够?
”教师用一一对应的方法竖排出来,说出谁多谁少。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b、教师说明:
当桃和猴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时,我们就说3只猴和3个桃相等。
(板书:
“=”),等号是两条一样长的线,请学生跟读“3等于3”。
C、师:
“同学们看看,等号两边的数有什么有趣的地方?
你们还能举出其它例子吗?
(2)3、教学“>
”(猴和香蕉比)。
“如果每只猴子吃1根香蕉,够不够?
教师出示相应图片及数字。
b、学生观察得出,猴比香蕉多,也就是3>
2(板书3>
2)。
C、请学生观察“>
”,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
开口大,朝大数。
d、师:
“你还能举出哪些例子吗?
(3).教学“<
”(猴和梨比)方法同2。
“尖头小,对小数。
(4)发散思维。
看看还有谁和谁能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
(5)区分“>”、“<”和“=”。
a.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认识,记忆“>”、“<”、“=”的方法。
学生可能会用“左边大,大于号;
左边小,小于号”,“大于号开口在左边、小于号开口在右边”等语言描述。
教师都加以肯定。
b.以游戏方式,熟悉、记忆这3种关系符号。
①看谁举得对: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②看谁摆得好: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三、运用知识
1、教科书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读题,请学生听清题意。
(1)左图:
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2)右图: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拿几个学生的上投影仪上长方体讲评。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二的第5题。
(4)综合练习:
完成练习二的第6题。
2、游戏:
比一比
(1)师:
“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
谁和谁比?
几大于几?
(2)小组游戏:
同桌间拿出学具,摆一摆,比一比,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比大小
3=33等于3
3>23大于2
2<32小于3
比较两个抽象数的大小,是数概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年级学生学习数概念的难点。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已掌握的比较两个物体多少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将摆放凌乱的水果(梨、桃、香蕉)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出谁多谁少来。
在此基础上再来引导学生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引入关系符号“=”、“>
”、“<
”,让学生认识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知道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使学生初次感知符号在数学中功能和文字不可替代的作用。
09年9月14日
第几(22页的第7、9、10题)
第3课时
1、具体的情境图中,让学生学会区分基数和序数的,理解几个和第几的不同,并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充分感知无论第几都只有一个,它表示事物的次序,而几个则表示事物的多少。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判断的能力,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3、使学生感知与同伴合作学习和乐趣,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理解序数含义,会区分基数与序数,明确数的方向决定的次序。
一、创设情境:
1、师生交流
今天,老师要带大家云一个你们非常熟悉的地方,想知道是哪里吗?
2、出示实物投影的书中第18页的图画。
动物园的售标处,井然有序的排队买标。
问:
小朋友,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有哪些人?
他在什么地方吗?
二、探求新知
1、初步感知
(1)请大家猜一猜谁最先上车?
你是怎么知道的?
(2)那小朋友排在第几?
排在他前面的阿姨呢?
后面的两位叔叔呢?
(3)你是怎么知道阿姨排在第2的?
(4)请你说一说:
两位叔叔排在第4和第5的理由。
(5)教育学生在公共场合应该自学排队,遵守公共秩序。
2、初步感知基数与序数
(1)请大家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队买标?
有谁能指一指排在第5地是谁?
(2)动画展示:
穿红衣服的阿姨已经走了,后面的人次上前。
有几个人在排队?
这时谁排4?
小朋友排第几?
解放军叔叔呢?
3、进一步体会基数、序数的含义
(1)请几位同学上讲台
先请大家数一数共几人?
再问一问从左数第3人是谁?
×
同学是从右数的第几?
他还可以排第几?
(2)分小组做排队游戏
三、反馈练习:
1、投影出示:
5只小鸟
把左边的4只小鸟圈起来,给从左数的第4只小鸟涂上颜色。
2、举一些日常生活中关于“第几”的例子
先4人小组互相说,然后向全班汇报。
四:
作业:
书第8页“做一做”的第2题
看图片可以说一说:
照片上共有几个人?
从右数,爷爷排第几?
奶奶和爸爸排第几等?
几和几
444
132231
5555
14233241
在新授时,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充分地说、自由地说,在说的过程中感悟几和第几的不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09年9月15日
5以内数的组成
第4课时
1.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掌握5以内数的组成。
2.使学生能熟练地说出5以内数的组成。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初步的自学能力,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做练习的良好学习习惯,积极动脑思考的学习品质,及合作互助、创新意识和评价意识。
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方法,理解数的组成表达方式。
(一)复习旧知:
1、前面我们学了哪些数?
谁能数给大家听?
2、复习比较大小。
(二)新知:
1、创设游戏情景,小组学习5的组成
(1)、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兴趣:
今天老师想请大家做一个分小棒的游戏,想不想做?
准备5根小棒,看谁动作又轻又快。
把5根小棒分成两份,看谁方法多。
分完和你的同位交流一下。
(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展示。
指名分法不同的学生到前面来展示。
(2)、交流展示:
让分法不同的学生汇报,得出5的组成,写出分合式,领读。
(3)、归纳小结:
按顺序提出5的组成。
(4)、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你发现了什么?
谁愿意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那么我们看到5能想到什么呢?
(推小棒)
2、做一做:
同桌玩手指游戏:
如我说3,我说2,3和2组成5。
3、课间活动:
手指操。
4、自学4、3、2的组成
(1)分别把4根小棒、3根小棒、2根小棒分成两份,有几种方法?
边分边说4、3、2的组成。
(2)学生依次汇报,师分别板书4、3、2的组成,领读。
(3)玩猜数游戏。
(同桌间玩)
(4)填方框(第19页下面)。
看图边读边填。
指名板演。
做完的同桌检查。
5、指导看书。
第20页做一做,用5的组成连线。
学生做,互相检查、汇报、订正。
(三)巩固练习:
1、玩找朋友游戏:
如两个数字合起来是5的小朋友可以当好朋友。
2、拍手游戏:
如师拍2下,生拍1下,合起来3下。
3、练习二第8题。
边说边做,做完同位检查。
全对的、书写好的可以各得一个小印章。
订正。
数的组成
在教学4、5的组成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对比:
4可以分成3和1,1和3,让学生理解这两种分法是一样的。
千万不要死记硬背。
09年9月日
5以内的加法
第5课时
1、在具体情境中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2、发展初步的观察、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初步学习用加法计算解决问题,树立数学意识,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
一、复习旧知
游戏:
快速抢答。
5可以分成2和(
)
1和3合成(
)
(
)可以分成2和2
1和(
)合成2
3可以分成(
)和2
4和1合成(
二、创新情境,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主题图抽拉片:
从美丽的大森林外景到草地内景,再到陆续飞落草地吃食的小鸟。
师:
今天,老师带大家到美丽的大森林里看看,请仔细观察,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和组内小伙伴说一说。
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1=5
三、 合作交流,探究发现
1.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4加1等于5,你是怎样算出的?
可以利用学具摆一摆,也可以想一想,说一说。
2.小组交流,探讨多种算法。
(师参与讨论。
3.全班交流,代表汇报。
学生可能有以下的说法:
第一种:
我是看图1、2、3、4、5数出来的。
第二种:
我是数手指头或小棒算出来的。
第三种:
我会心算。
第四种:
我先数4只,接着再数1只,就是5只了。
第五种:
原来有4只小鸟,又飞来1只小鸟,合起来就是5只小鸟,4和1组成5,所以4+1=5。
(给予高度的评价)
4.师生评价。
a.师:
一道题,就有这么多算法,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哪种算法?
为什么?
b.师介绍自己喜欢的方法,说明理由。
四、巩固练习
1.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a.仔细观察、分析、说图意。
b.全班交流,汇报算式。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3+2=52+3=5
c.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d.仔细观察这两道题,发现了什么?
2.第24页的“做一做”第2题。
a.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b.口头列算式。
c.打开书第24页填上书上。
3、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例可用加法算式表示,你能举一些事例吗?
(如:
①今天早上我吃了2个苹果,下午又吃了1个,一共吃了多少个苹果?
②今天妈妈买了3条金鱼回来,爸爸又买了2条,合起来有几条金鱼?
4、寓练于乐,巩固深化
分组进行“红花配绿叶”活动。
a.要求:
为“绿叶”上的算式,找到相应的“红花”答案。
b.活动方式:
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个组找到的答案多,图案设计最美。
c.生生互评:
给优胜小组奖励“团结协作星”、“智慧星”。
(四)总结、归纳: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5以内的加法
4+1=53+2=5
加号等号2+3=5
4加1等于5
《标准》认为: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本册计算教学部分的突出特点是体现算法的多样化。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力图体现“尊重学生,注重发展”的教学理念。
通过学生观察、自主探索、操作、表述,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尝到发现数学的滋味。
5以内的减法
第6课时
1、通过操作、演示;
使学生知道减法的含义,能正确读出减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要用减法来解决。
2、通过学生操作、表述,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3、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理解减法的含义,理解和学会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复习导入
复习5以内数的组成,可采取以下形式。
1.对口令。
我说1。
生:
我说2,1和2组成3。
2.拍手对口令。
3.举牌对口令。
二、创设情境一,探究减法含义
1.老师投影显示美丽的小湖,并用语言描述创设情境:
在波光粼粼,美丽的小湖里有3只美丽的鹤在快乐地歌唱,过了一会儿,1只鹤展开翅膀飞走了,(教师出示3只纸鹤,再慢慢移走1只纸鹤)。
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交流体会。
2.学生跟随教师拿出自己折好的3只纸鹤,动手操作演示,3只鹤飞走1只鹤,就是从3只里面去掉1只,要用减法计算,用“-”号表示去掉,去掉后剩下是几就用数字几表示,也就是得数是几。
教师边说明边板书等式:
3-1=2。
(学生体验减法的含义,也可用摆图片操作,并表述含义。
3.学生试读算式。
教师启发学生说出其他能用3-1=2表示的事例。
学生举例说说其他能用减法表示的事例。
三、创设情境二,优化算法
1.课件演示,创设问题情景:
有5个苹果,刺猬驮着了2个。
让学生叙述情景,并试着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还剩下几只苹果?
”的问题。
学生提问题时教师应多给与鼓励。
接着问:
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电脑显示:
5-2=?
2.教师提问:
5减2得几?
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分组交流想法,教师巡视指导。
然后让不同想法的学生说一说自己算的过程。
不论是点数法还是用数的组成计算,教师都给与鼓励。
接着提问:
如果不看图,不数指头,你会算吗?
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来计算:
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四、巩固练习
1.出示课件1,动态显示:
荷叶上原来有4只青蛙,“扑通”跳到水里1只。
学生说说题意,再列式,交流算法。
2.出示课件2,学生说图意:
架上原来有4只丝瓜,摘下2只,架上还有几只?
然后学生列式完成,小组交流订正。
3.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5只纸鹤,你能用这5只纸鹤,摆出几种不同的减法算式吗?
摆摆试试,看谁摆的多。
4.乘车游戏:
5个同学做检票员,拿着车号,其他同学每人一张票,车票上数目的得数就是的要乘的车号。
游戏开始,请同学们赶快上车,检票员检票后,上错车的同学给大家表演节目。
五、总结评价
1.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忆、小结,说说自己本课学习的主要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结合学生表现对本课作小结。
六、布置作业:
回家想一想,看一看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减法?
5以内的减法
3–1=25-2=3
减号5-3=2
3减1等于2
一年级的小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活动的关键就是要调动起学生对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
本节课教师可充分利用多种手段创设的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受到感染,产生兴趣,自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体验到参与学习、获得成功的快乐。
练习
第7课时
1、通过本节课的巩固练习,对所学的加、减法有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并且能够熟练地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
2、结合图进行减法的对比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3、渗透辩证、统一的思想。
5以内的加减法
一、基本训练
按数的顺序填数
1 ( ) 3 4 ( )
5 ( ) ( ) 2 1
( ) ( ) 3 ( ) ( )
(学生口答)
数的组成
□ 5 □ 5
2 3 1 □ 2 2 3 □
二、指导练习
1、P28页的第8题
第一幅图:
让学们认真观察:
1)4人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说图意,再指名说图意(一共有4条黄瓜,奶奶摘了二条,还剩下几条)
2)要求还剩下几条,用什么方法进行计算,如何列式?
请你在书中完成。
3)全班集体评价
出示铁锹图
教学方法同上
2、P28页第9题
看图把算式填完整。
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把算式补充完整。
3、请你用5-3和2+3各编一个小故事
1)先每个同学在自己组里编,再请人在全班编。
2)评一评:
谁编的最好?
有什么优点?
有什么不足的地方?
4、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第28页的第10题。
全班进行评价。
三、数学小游戏:
回家
每个同学发一个数学小卡片,在黑板上贴上数字1、2、3、4、5,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卡片的得数,把这些小卡片送回家,看谁送得又对又快。
四、听算
教师说算式,学生直接写得数,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能得100分。
1+3 4-2 5-1 4-3 2-1 1+1
2+1 3-2 3-1 2+2 3+1 4-1
1+4 2+3 5-2 5-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版 数学 一年级 上册 第三 单元 备课 教案 教学 设计 反思 导学案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