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周处》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097261
- 上传时间:2023-01-16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1.33KB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周处》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
《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周处》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沪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5课《周处》教案1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从局部看,杀虎斩蛟的过程写得也是一略一详,使故事情节的发展张弛自然。
3.叙事语言简练。
全文在语言叙述上十分简练,“具以情告”四字把周处对陆云所叙述的义兴人如何恨他的情况,全部概括进去;
“欲自修改”,表达了周处的悔改之意;
最后两句写周处悔改的结果,语言极为简练。
四、组织课堂教学建议
教学《周处》可按照设悬念——通文意——学写法——谈感悟四大步进行。
设悬念:
即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开头交代周处“为乡里所患”、“义兴人谓之三横,而处尤剧”是怎么回事?
带着这样的问题读课文,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通文意:
引导学生熟读课文,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熟悉文章记叙的人物或事件,准确翻译课文。
学写法:
本文在写法上叙事与议论相结合。
如:
文章在叙事的同时,借陆云的话发表议论: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焉?
”另外还运用了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手法。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习文章的写法。
谈感悟:
本文写周处“为乡里所患……终为忠臣孝子”的发展过程,其中蕴含的道理对学生有一定的启迪教育作用,启教学设计示例1
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叙事简练、说理深刻的特点。
设计思想:
《周处》这篇文章中的主人公形象鲜明生动,周处少时为害乡里,后来改过自新,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材,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文章中的语言文字对初二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障碍,因此教学过程()重点定为:
突破语言障碍,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性格,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本文,从自学入手,首先要让学生熟读课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掌握有关文言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准确地翻译课文。
在此基础上,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分析周处这个人物形象,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发现小说的思想意义。
师生共同点评、总结。
在整个自学过程要重视朗读,在指导学生朗读中把握文意,分析情节、人物,理解文章的思想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过《世说新语》这部书吗?
南北朝时宋朝的刘义庆编撰的这部书记录了从汉末到东晋士大夫阶层的遗闻轶事,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上层人物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情况。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周处》这篇课文就选自其中。
课文中所记载的周处是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少年时横行乡里,是当地的一大祸害。
人们劝他杀虎斩蛟,实际上想三害惟留其一。
经历了杀虎斩蛟九死—生后的周处,猛然认识到自己才是乡里最痛恨的祸害,思想受到极大触动,从此改过自勉,终于成为忠臣孝子。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勾画生字、词。
⑵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⑶学生借助文下注释及工具书完成正音、解词。
⑷明确下列画线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①为(被)乡里所患
②或说处杀虎斩蛟
③蛟或浮或 没
④为乡里所患(祸患)始知为人情所患(厌恨)
⑤且人患志之不立
⑸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要求:
①读准字音。
②朗读时注意下列句子的正确停顿。
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并云/欲自修改
古人/贵朝闻夕死
且/人患志之不立
或/说处杀虎斩蛟
⑹熟读课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复述周处的故事。
然后每组选出一名学生给全班同学复述。
⑺翻译课文,准确理解大意。
思考题一:
下面的句子应怎样翻译?
掌握成语“朝闻夕死”的意义及用法。
①为乡里所患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③人患志之不立
④人贵朝闻夕死
思考题二:
翻译下面的句子,将省略的意思内容补出来。
①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
②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
⑻学生思考、讨论。
⑼明确思考题一:
(学习被动句式“……为……所……”以及“人贵…”这种古文中的常见句式。
)
①为乡里所患 译为:
被地方上认为是祸患。
②始知为人情所患 译为:
才知道自己被人情所厌恨。
③人患志之不立 译为:
人怕就怕没有志向。
④人贵朝闻夕死 译为:
人以朝闻夕死为贵。
(或译为:
古人很看重“朝闻道,夕死可矣”。
) 朝闻夕死:
早晨听到真理,到傍晚死去也无遗憾,形容对真理的渴望、追求。
⑽明确思考题二:
①经过三天三夜,乡邻们(见周处没有回来)都说周处死了,互相庆贺。
不料周处竟然把蛟杀死,从水中出来。
他听到乡里人(为他的“死”)而庆贺,才觉悟到自己被人们所厌恨,于是有了改悔的意思。
②况且,一个人怕就怕没有志,还怕美好的声誉不能传扬吗?
”
⒉精读课文
⑴反复诵读课文,在准确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思考以下问题。
⑵思考题三:
文章按什么顺序安排材料?
记叙了有关周处的哪几件事?
思考题四:
乡人把周处与蛟、虎并列为三害说明什么?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思考题五:
周处杀虎击蛟三日未归,乡人的反应是什么?
说明了什么?
思考题六:
周处“自寻二陆”的目的是什么?
⑵学生思考、讨论。
⑶明确思考题三:
文章以时间为序,记叙了周处“为害乡里”“斩虎击蛟”“改过自新”三个情节,刻画了周处转变的过程,其中“斩虎击蛟”是激发周处转变的转折点。
⑷明确思考题四:
对于周处为害乡里的劣迹,文章并没有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侧面描写,以百姓的口碑”表现出来。
百姓把周处与害人的猛兽蛟、虎并为“三害”,有力地表现了周处少危害之大,体现了文章叙事之简练,剪材之精当的特点。
⑸明确思考题五:
文章写周处斩虎击蛟三日未归,百姓们却互相庆贺,这样写一方面刻画了主人公的勇猛,另一方面表现了猛士的悲哀。
“说杀虎斩蛟”的目的竟是“以毒攻毒,以恶去恶”,可见百姓对周处痛恨之深;
而在周处这一方,做的是除害益民的事,得到的却是被置于死地而后快的可悲结果,这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刺激,这种“刺激”足以使他省悟,形成人生的转折。
文章以这样的情节来刻画人物的转折,很有说服力。
⑹明确思考题六:
关于周处“自寻二陆”的情节,当属作者的虚构。
据史料推算,历史上的周处长于陆机20来岁,而文章的虚构,则是为了表现人物转变过程中的内心矛盾。
虽有自改意,但恐“年已蹉跎,终无所成”,而陆云的话坚定了周处的信心,为他展示了改过自新的光明前景,结尾的补叙“终忠臣孝子”有力地印证了他的这番话。
⑺朗读全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⒊深入探究
⑴在深入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探究以下问题。
思考题七:
怎样评价周处的“凶强侠气”?
怎样全面地评价周处?
思考题八:
这篇文章的思想意义是什么?
学习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请联系自己的思想、生活实际,畅谈读后感受。
⑵明确思考题七:
文章中周处的形象丰满,性格鲜明,“凶强狭气”是少年周处的主要性格特征。
为害乡里,被百姓所痛恨,表现他“凶暴强横”的一面;
劝说杀虎斩蛟”表现他“争强好斗”的一面,而得“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则说明他的“狭气”中含有“狭义”“逞义气”“救人之难”的成分,否则,他就不会去替百姓除害,也不会良心发现“欲自修改”,这是他改过自新,“终为忠臣子”的性格基础。
⑶明确思考题八:
一方面肯定、赞扬周处改过自新之举,一方面鼓舞“朝闻夕改”、自我完善的人生追求,再则启示人们要以全面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青年。
三、小结
周处的故事说明了一条真理:
一个人尽管有缺点和错误,只要知错改过,勇于自新,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我们青少年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难免要犯错误,所以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学习中要学习和发扬周处勇于错改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
四、布置作业
⒈翻译下列句子
⑴为乡里所患。
⑵义兴人谓为三横。
⑶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⑷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⑸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耶?
⒉在文章情节的基础上,根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对原文进行合理的想像,增添一些细节和人物肖像、心理的描写,把《周处》改编成白话文故事,400—500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略)
发学生谈学习感教学设计示例2
学法引导
学习本文应先熟读,互相合作翻译全文,把握课文内容。
通过诵读、讲读、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裁剪得体、详略得当、不事雕琢、叙事简练的特点。
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
重难点分析
学习通过叙事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解决方法:
学生叙述故事,从中品味。
怎样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体现人物个性?
小组讨论。
导语
同学们,我看过贾平凹写的《听来的故事》一文。
其中,故事之一是古代有个英雄,一心想为民除害,他问乡亲们,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山上有只猛虎常吃人,于是英雄上山砍死了猛虎;
英雄又问还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海里有只蛟龙,英雄苦战三天三夜终于战胜了蛟龙。
村人设宴款待。
英雄又问,还有没有祸害,乡亲们说,有。
英雄问:
它在哪儿?
乡亲们说,祸害就是你。
英雄不明白为什么,决定离开这个村子,可就在他站起来的一刹那,他又跌倒了,因为酒里早就放了毒。
这个故事就是从今天我们要学的《周处》演变而来的,《周处》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宋朝文学家刘义庆。
板书:
周处刘义庆
(一)整体感知
1.学生通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扫除文字障碍。
患:
忧惧、厌恨;
又:
再,另外;
并:
都;
皆:
暴犯:
侵害;
横:
祸害;
说:
劝说;
冀:
希望;
与之俱:
同它一起(浮沉);
竟:
竟然、居然;
始:
才;
人情:
人心;
乃:
就;
正:
恰好;
具以情告:
把(义兴人情及他的)情况详细告诉了(陆云);
蹉跎:
光阴虚度,这里指过时;
贵:
意动词,以……为贵,看重;
令名:
美名;
彰:
显扬;
改励:
改过自勉。
2.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讲述周处的故事,最后选出一名给全班同学讲述。
3.学生自定学习目标、重点、难点、疑点。
参见“素质教育目标、重点、难点、疑点”
4.总结归纳人物个性特点:
少年时强悍好斗,祸害乡里,后知错改过,勇于自新,成为“忠臣孝子”。
5.小组讨论:
怎样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体现人物个性?
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学识、情绪、处境、性格。
动作要为人物性格服务,如周处“入水击故,蛟或授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可见周处的勇敢、坚韧,这也为他改过埋下伏笔,坚韧的性格促使他坚持改过,终于成功。
6.周处的性格是在什么背景下改变的呢?
(1)周处杀虎、斩蛟归来,看到乡里“更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面对此情此景,他才有了改过之意。
(2)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真正改过在于他自身有了改过的意愿,再加以陆云的鼓励
所致。
两件事通过其行为、心理,完成了周处的变化。
(二)总结、扩展
1.总结
周处在改过自新以前,和蛟、虎共为义兴人民的三害。
由于这三害的存在,竟使义兴人民即使“时和岁丰”也痛苦不乐(《晋书·
周处传》)。
因此,周处的杀虎斩蛟和自我改励的行为,是符合人民利益的。
周处在这个故事中所表现出来的勇于为民除害、勇于悔过自新的精神品质也是值得赞扬的。
故事说明了一条真理:
一个人尽管有缺点和错误,只要肯下决心改正,同样可以成为有用的人。
2.扩展
生活中,正在成长中的我们少年学生,难免犯错误,所以在生活中、学习中要学习周处的精神,勇于改过。
八.布置作业
1.翻译下列句子
(1)为乡里所患。
(2)义兴人谓为三横。
(3)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4)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5)且人患志之不立,何优令名不彰耶?
2.加以合理的想像、夸张,把《周处》改编成白话故事,字数400-500。
探究活动
《周处》这篇不足二百字的短文,结尾处详写了周处与陆云的谈话,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参考提示:
文章这样写,首先这强调了周处改正错误的决心。
文章写周处为改正错误而远道跋涉寻找有学问的人请教,写他没有找到陆机,见到陆云,并详细写了他的心理活动:
想改正,但担心年纪大了,怕不会有什么作为了。
这样写,就把周处改过自新的决心之大刻画得得栩栩如生。
陆云的谈话在文章中是完成了周处这个人物转变过程的描写。
其次,作者通过陆云的话,揭示了“朝闻夕死”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道理:
只要认识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无论何时都不算晚。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不仅对周处,而且对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教育意义,都是一种鼓舞。
它鼓励人们不必为时光的蹉跎而懊悔,也不必为年纪的老大而苦恼,只要能够为国家为社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都是不虚此生的。
悟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认识生活的真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周处 沪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