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范文汉朝历史多少年Word文档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480417
- 上传时间:2023-01-23
- 格式:DOCX
- 页数:18
- 大小:41.50KB
总结范文汉朝历史多少年Word文档格式.docx
《总结范文汉朝历史多少年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结范文汉朝历史多少年Word文档格式.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汉明帝永平年间,宦官蔡伦改善了造纸术,成为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张衡发明了地动仪、浑天仪等。
华夏族在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汉朝存在了多少年?
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公元25年—公元220年)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继短暂的秦朝之后出现的朝代,分为“西汉”与“东汉”两个历史时期,后世史学家亦称两汉。
西汉为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
东汉为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其间曾有王莽篡汉自立的短暂新朝。
另外,部分学者亦将蜀汉列入汉朝的延续而将其归入汉朝的一部分,如此汉朝灭亡则是在263年,但大部分说法均将由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归入三国史中。
精选阅读
(二):
汉朝汉朝百科为大家说关于汉朝的相关知识,比如:
汉朝,汉朝皇帝列表,汉朝历史,汉朝多少年,汉朝地图,汉朝服饰,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朝政治,汉朝经济,汉朝文化,汉朝科技,汉朝外交等关于汉朝的相关知识!
汉朝(前202~220年),分为西汉和东汉,亦有以西汉与东汉的首都代指,合称两京。
是继秦朝之后强盛的大一统帝国。
汉代被称为“炎汉”。
又因皇帝姓刘而称”刘汉”。
公元前206年刘邦封为汉中王。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定都长安(今西安)。
西汉王朝在消灭异姓王和诸吕之乱后政局趋于稳定。
“文景之治”后,汉武帝时期到达极盛,史称“汉武盛世”,昭宣时期再次复兴,史称“昭宣中兴”。
公元8年,王莽篡夺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结束。
不久之后发生了绿林和赤眉大规模农民起义,公元23年新朝灭亡。
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定都洛阳。
开创了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后期发生了戚宦之争,朝政黑暗,公元184年爆发黄巾起义,东汉政府名存实亡,各地军阀割据称雄。
公元220年曹丕篡汉,东汉灭亡。
汉朝是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礼貌及强大帝国。
西汉汉平帝时期(公元元年),全国人口达6000万左右。
汉朝文化统一,科技发达,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东亚文化圈建立,为华夏民族两千年的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中华礼貌的延续和挺立千秋做出了巨
大贡献。
华夏族在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一、汉朝国号
汉朝分为西汉(前202年十二月~公元8年十一月)、东汉(25年~220年)。
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又称前汉;
二、汉朝历史
1、炎汉开国
刘邦平时很少参加家庭农业生产,其父曾为此多次责备他是个“无赖”。
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联十分密切。
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仗义豪爽,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中王,之后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公元前202年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汉朝就此开始。
2、休养生息
刘邦登基后,采用叔孙通的推荐,恢复礼法,设三公和九卿,任用萧何为丞相,采取与民休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黄老政策。
鼓励生产,轻徭薄赋。
在政治上,则先分封功臣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等到政权稳固,为了防止反叛和巩固皇权稳定则又以种种罪名取消他们的王爵,或贬或杀,改封刘氏宗亲为王,订立了“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的誓言。
此时,由于历经多年动乱,国力较弱,而汉高祖刘邦在攻打匈奴时,曾被匈奴冒顿单于围困于白登,即白登之围事件,从此以后,汉朝采用和亲政策,以婚姻和财宝换取帝国和平,于是,汉朝初期并没有什么战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
刘邦死后,刘盈继位,即汉惠帝,但是在此期间,实际是吕后称制。
吕后尊刘邦遗嘱用曹参为丞相,萧规曹随,沿用汉高祖刘邦的黄老政治的政策,到达了“政不出房户,天下晏然”的效果,为史家所称道,但吕后同时又任用外戚,压制功臣,酿成“诸吕之乱”。
3、文景之治
吕后死后,诸吕之乱被以周勃为领袖的大臣铲除,众臣迎立汉文帝刘恒。
在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的影响下文帝和儿子汉景帝刘启即位期间,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
虽然汉景帝刘启时期(前154年)发生了此时期唯一的动乱—“七国之乱”,但是仅经历10个月即为周亚夫、栾布所平定,并未对汉朝带来实质影响。
这段时期,匈奴虽然几次入寇中原,但大多数时刻里处于相对和平的状态。
汉朝方面则不断积蓄国力,透过马复力等措施来用心备战。
这一时期史称文景之治,是中国成为大一统时代以来,第一次被传统历史学家称羡的治世时代。
4、汉武盛世
汉景帝刘启死后,其子刘彻即位,是为汉武帝。
刘彻在位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锐意进取,使得汉朝的政治、经济、军事变得更为强大。
在政治上,汉武帝刘彻加强皇权,首创年号,采纳主父偃的推荐,施行推恩令,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从此,诸侯王的势力不再能够对中央构成威胁;
后又以诸侯献上的黄金成色不纯为由,取消了百余位列侯的爵位,即史书上所称的“酎金失侯”事件。
经此二次事件后,中央集权得到了大大的加强。
文化上,废除了汉朝以“黄老学说、无为而治”治国的思想,用心治国;
并采纳董仲舒的推荐,开始重用儒术。
尽管刘彻时期兼用儒、法、道、阴阳、纵横等各家人才,汉朝也一向“霸王道杂之”,但汉武帝刘彻时期对儒家的采用,使得儒家思想得到重视,并在以后逐渐成为中国历经二千年的主流思想。
军事上,用心对付汉朝的最大外患—匈奴。
据记载,汉代边防军的最低工资是每月600钱,而军区司令级则高达每月16000钱。
按物价折算,其军饷相当于这天的月薪4800元到12。
8万元。
薪水之外还有补贴:
刘彻巡视北方时,一次犒赏边防军就达100万匹丝绸和200万钱。
大幅提高军人的待遇,在这期间,汉朝先后出现了卫青、霍去病等天才将领,最后击败匈奴单于,使得“漠南无王庭”。
又收复南越国和朝鲜,征服中亚大宛国,西域臣服,使中国成为亚洲第一霸主,世界第一大帝国。
外交上,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并先后以两位翁主刘细君,刘解忧和亲西域乌孙,而到达了离间西域和匈奴,进而控制西域的目的,并开通了长安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汉武帝时期,开疆拓土,奠定了这天中国的版图,是汉朝疆域最大的时期,也是汉朝的极盛时期。
5、昭宣中兴
刘彻晚年,发生了著名的“巫蛊之祸”,太子刘据因此被害。
汉朝经历多年战争,对经济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汉朝国力衰弱,前朝积蓄被挥霍殆尽。
为此,汉武帝刘彻晚年曾发表著名的轮台之诏,期望不再穷兵黩武,使汉朝不至于败亡。
为抢救经济,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曾采取一系列政策,将铸币、盐铁收归中央管理,加强农业生产,实行和籴法,开凿白渠,并创立均输、平准政策,稳定物价,加强国家在经济中扮演的主角。
刘彻死后,年仅7岁的刘弗陵即位,是为汉昭帝。
汉昭帝刘弗陵登基之初,由上官桀、金日磾、田千秋、桑弘羊和霍光5人共同辅政。
但是在元凤元年(前80年),爆发元凤政变,汉昭帝刘弗陵清醒地诛杀了上官桀等一批阴谋权臣,避免了霍光被冤杀。
霍光从此继续辅佐汉昭帝刘弗陵治国。
刘弗陵遵循汉武帝晚年的政策,对内继续休养生息,以至于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清平。
汉昭帝刘弗陵死后,汉武帝刘彻孙昌邑王刘贺即位(史称汉废帝)。
他行为放纵,密谋除掉霍光,但反被霍光废掉。
之后霍光又迎立汉宣帝刘询(又名刘病己,汉武帝曾孙)即位,是为汉中宗。
本始元年(前73年),霍光还政于汉宣帝刘询。
地节二年,霍光去世。
但霍氏一门逐渐腐败黑暗。
汉宣帝刘询将腐败的霍氏集团一网打尽。
汉宣帝刘询治国摒弃不切实际的儒学,采取道法结合的治国方针,在整顿吏治上沿用汉昭帝刘弗陵,劝民农桑,抑制兼并,降低豪强在国家中的主角。
经过了汉武帝刘彻、汉昭帝刘弗陵、汉宣帝刘询的治理,国家经济明显恢复,人口疆域都到达了汉朝的极盛时期,四夷宾服、万国来朝,使汉朝再度迎来了盛世,这就是著名的武昭宣盛世。
汉宣帝刘询已时期即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汉宣帝时期,匈奴进一步衰落和分裂,南匈奴臣服于汉朝,汉元帝时期,躲在中亚康居国北匈奴单于被陈汤斩杀,外患完全解除。
6、新莽篡汉
汉宣帝刘询死后,汉元帝刘奭即位,西汉开始走向衰败。
汉元帝刘奭,柔仁好儒,导致皇权旁落,外戚与宦官势力兴起。
汉元帝死后,汉成帝刘骜即位。
汉成帝好女色,先后宠爱许皇后、班婕妤和赵氏姐妹(赵飞燕、赵合德),由于赵氏姐妹不能生育,汉成帝与其他妃嫔的子女均为赵飞燕姐妹残害杀死,史称“燕啄皇孙”。
由于“酒色侵骨”,汉成帝刘骜最后竟死在温柔乡中。
汉成帝不理朝政,为外戚王氏集团的兴起带给了条件,皇太后王政君权力急剧膨胀。
汉成帝刘骜死后,刘欣即位,是为汉哀帝。
汉哀帝有断袖之癖,终日与宠男董贤厮混玩耍不理朝政。
外戚王氏的权力进一步膨胀。
国家已经呈现一片末世之象,民间“再受命”说法四起。
公元前1年8月15日,汉哀帝刘欣去世。
8月17日,太皇太后王政君派王莽接替董贤成为大司马,并迎接汉平帝刘衎。
10月17日,刘衎即位,是为汉孝平皇帝。
但是,汉平帝已经沦为王莽的傀儡。
公元6年2月3日,年仅14岁的汉平帝刘衎病死,王莽仅仅立刘婴为皇太子,自己任“摄皇帝”。
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废除孺子婴的皇太子之位,建立新朝,西汉灭亡,王莽就是新始祖,也称新太祖高皇帝、新朝建兴帝,简称为新帝。
7、光武中兴
公元23年王莽政权在赤眉、绿林民变下覆灭。
绿林军拥立汉宗室刘玄作皇帝,恢复汉朝国号,史称玄汉,改元更始,刘玄即汉延宗更始帝。
公元25年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沿袭汉朝国号,史称赤眉汉,建元建世,刘盆子即汉昌宗建世帝,随后击败绿林军。
其后,原本服从更始帝的汉宗室刘秀在鄗县之南称帝,并诛杀刘玄,是为汉光武帝,沿用汉朝国号,称建武元年,都洛阳,史称东汉。
东汉于公元27年灭刘盆子赤眉汉,公元36年灭隗嚣、公孙述等割据势力,实现了全国统一。
光武帝废王莽弊政,大兴儒学,使得东汉成为风化最美,儒学最盛的朝代。
时年社会安定,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戚严加限制,史称光武中兴。
8、明章之治
汉明帝和汉章帝在位期间,东汉进入全盛时期,史称“明章之治”。
期间,窦固以班超出使西域,班超在西域长驻三十多年,不仅仅善于使用武力威慑各国,更善于运用外交手段去联络距离较远的国家。
但匈奴人亦同样在开展类似的行动,推翻各国亲汉的政权,再与新政权结盟。
双方不断地反复攻防,一向到20年后,班超之子班勇才完全掌控西域。
章和二年(88年)十月,车骑将军窦宪领军出塞,击破北匈奴,登燕然山,令班固作铭命,史称燕然勒石。
二年后,永元三年(91年)窦宪派兵再次出击,出塞五千里进攻金微山,大破北匈奴单于主力,斩名王以下五千余人,俘虏北单于皇太后,北单于仓皇逃窜不知所终,从此扫除数百年来匈奴对汉朝北方边境的威胁,汉朝国势也再一次到达汉武帝时期的鼎盛;
佛教也在此时传入中国。
但是在章帝后期,外戚窦氏日益跋扈,揭开东汉后期外戚与宦官两股势力争斗的序曲。
在位于今云南、缅甸北部一带的古哀牢国。
公元69年(汉明帝永平十二年)。
哀牢归汉,初步奠定了以后历代中原王朝对云南西部版图的管辖范围,使古哀牢境内的各民族从此汇入了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也促进了古哀牢境内的各少数民族与汉民族融合地区的经济文化的发展。
明、章两帝共统治三十一年(公元57年—公元88年),秉承光武帝遗规,对外戚勋臣严加防范;
屡下诏招抚流民,赈济鳏寡孤独和贫民前后凡九次;
修治汴渠完成,消除西汉平帝以来河汴决坏;
经营西域,再断匈奴右臂,复置西域都护府和戊己校尉。
史载“天下安平,百姓殷富”,号称“明章之治”。
9、外戚宦官
公元88年,31岁的汉章帝突然驾崩。
年仅十岁的太子刘肇即位,是为汉和帝。
但实际上是窦太后操纵朝政,国家政治日益腐败。
窦氏的跋扈引发和帝的不满,不久,年仅14岁的和帝就抓捕外戚窦宪,外戚势力开始衰弱。
但是之后和帝信用宦官,从此东汉的政治沦为外戚和宦官两股势力的争斗。
但是,和帝仍然在政事上十分勤奋,不失为英明之主。
元兴元年(公元105年)冬12月,年仅二十七岁的和帝病逝。
出生仅百日的少子刘隆即位,是为殇帝。
汉殇帝仅在位8个月就驾崩了。
接替即位的是清河王刘庆之子汉安帝刘祜。
他即位早期由太后邓绥临朝理政。
邓太后勤俭节约,任用贤良,同时对自己家族的势力有所限制,却也对宦官势力纵容。
建光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逝世,安帝亲政,灭邓氏家族。
安帝依靠外戚宋氏和阎氏以及宦官的力量,听信奸臣,肆意妄为,朝政昏庸不堪。
东汉快速衰败下去。
延光四年三月,汉安帝在南巡途中死在叶城。
外戚阎氏秘不发丧,拥立汉章帝之孙济北王刘寿之子刘懿,史称汉前少帝,但其在位仅200余日就病死了。
少帝死后,阎氏家族密谋再立傀儡,但被中常侍孙程击破,阎氏家族被诛杀。
孙程迎立济阴王刘保,是为汉顺帝。
在顺帝执政早期,宦官势力膨胀,却引发社会各界的反弹。
阳嘉元年(132年),贵人梁妠立为皇后,从此梁氏外戚势力开始崛起,梁妠的兄弟梁冀被任命为大将军。
汉安二年(143年)八月,顺帝病死,太子刘炳即位,年仅2岁,由梁太后执政。
永嘉元年,汉冲帝驾崩,年仅三岁。
正月二十五日,梁冀拥立刘缵即位,是为汉质帝。
质帝十分聪颖,称梁冀为“跋扈将军”,因此质帝不久就被杀害,年仅八岁。
汉章帝之孙刘志即位,是为汉桓帝。
桓帝年少,因此继续由梁太后临朝执政。
桓帝即位之初,梁冀势力几无边界,他残害忠良,公饱私囊,无恶不作。
桓帝对他暗中也颇为不满,延熹二年八月初十,桓帝派兵士包围梁宅,梁冀与妻子双双自杀,梁氏外戚势力土崩瓦解。
宦官成为新的权力中心。
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被封为县侯;
单超食邑两万户,后又封为车骑将军,其他四人各一万户,世称五侯。
10、走向灭亡
永康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汉桓帝驾崩。
桓帝无子嗣,由河间王刘开曾孙刘宏继位,是为汉灵帝,引发了以窦太后、窦武为首的外戚势力和以曹节、王甫为首的宦官势力的激烈权力斗争。
永康元年九月初七,宦官发动政变,外戚势力被削弱。
宦官则在永康二年(164年)制造第二次党锢之祸。
而灵帝本人骄奢淫逸,为填补财政公开卖官职,朝政腐败到了极点。
导致了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虽然不久便平定了此叛乱,但是汉朝政府经此一役已国力大减。
且中央政府为顺利平叛,又将军权下放给各地州官。
各地豪强大族从此开始慢慢拥兵自重,加以其原本已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最终演变成东汉末年袁绍、袁术、曹操、孙坚、董卓等众豪强军阀割据一方、群雄逐鹿的局面。
汉灵帝死后,外戚大将军何进和宦官双双火并而亡,最后结束戚宦之争。
董卓掌权,废后汉少帝刘辩为弘农王,改立汉献帝刘协。
董卓被吕布诛杀后,军阀割据完全表面化,出现了把持中央的曹操;
位于河北的袁绍;
位于淮南的袁术;
位于江东的孙权;
位于荆州的刘表;
位于益州的刘璋等势力。
其中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汉朝丞相的名义讨伐各路军阀,在官渡之战中消灭了最大的敌人袁绍军的主力,但同时架空汉室权力,全权代理皇帝处理朝政,汉朝皇帝此时已经是空有名分而无实际了。
前期曹操虽连战得胜却在赤壁之战中被孙刘联军击败。
三分之势逐渐构成。
曹操死后,子曹丕袭曹操爵位,于220年逼迫献帝让位,改国号为魏,东汉灭亡。
而曹丕篡汉建立魏后,刘备随即在蜀地宣布继承汉朝法统,建立了沿用汉国号的政权,史称蜀汉。
江东孙权虽向魏称臣,内政外交皆自主,几年后孙权亦称帝,国号吴。
11、蜀汉时期
蜀汉章武元年,即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以汉室宗亲的身份重新建立汉朝,继续汉之大统,年号“章武”,汉朝又一次被复兴。
但是在此前,也就是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镇守荆州的名将关羽北伐曹魏,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东吴孙权怕刘备势力威胁到自己,于是派遣吕蒙偷袭荆州(主要是南郡、公安),关羽功败垂成,兵败身亡,关羽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导致之后的蜀汉又缺乏统一天下的一个条件。
在刘备刚刚称帝后,夏被吴将陆逊在彝陵之战中打败,最终撤退到白帝城。
刘备于章武三年(223年)四月逝世,谥昭烈帝。
建兴三年(225年),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乱,并利用怀柔政策降服了南中少数民族部落势力,解决蜀汉的后方问题。
蜀汉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北伐曹魏,陆续夺取郡县,却在马谡在关键的街亭战役中失败,迫使诸葛亮撤军。
之后依法处斩对此负有重大职责的参军马谡。
之后诸葛亮继续北伐,但多次因补给线太长粮草不济被迫撤军,致使北伐始终无法获得重大成效,但是仍然长期进占了原来曹魏的武都、阴平两个郡。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中病死在五丈原,之后由蒋琬、费祎、董允等接手执掌朝政,蜀汉因而仍持续政治清廉。
到蒋琬、费祎、董允死后,刘禅开始自摄国政,但因宠信宦官黄皓和陈祗,令朝政开始变坏,而大将姜维在247年至262年不断的北伐,使得蜀汉政治压力加剧,宫中政事无人处理,力量日渐消耗。
内廷逐渐为宦官黄皓把持,使得前方战事不为刘禅所知,最终导致邓艾偷袭成都成功、刘禅举国而降。
之后姜维“诈降”,意图借助钟会之力复国,但是计划失败被杀,汉朝国祚告终。
三、汉朝疆域
1、领土范围
汉朝建立初期,各地叛乱不断,高祖连征叛乱而无暇顾及边防。
河南地复为匈奴所有。
南越,闽越,黔中地区趁机与汉朝脱离,之后文帝派人说服南越王和各国归顺,又恢复了一统的局面。
但不久南越就正因荆州两湘地方不肯开关通商而肆起发动进攻。
此时恰值汉武大帝时期,汉朝的文治武功已到极盛,遂彻底剿灭了南越王政权,南越也首次直接归中央管理。
西元前127年,卫青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陇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
云中、雁门二郡的北界也向外扩展。
西汉的北部疆界至此推到河套,阴山以北。
前121年,汉将霍去病出陇西击灭居于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设酒泉郡。
后又分割为张掖、敦煌、武威三郡。
连同在湟水流域设置的金城郡,合城河西五郡。
前138年,东瓯王迫于闽越王的威胁,举国内迁到今江淮流域。
前110年,汉朝又灭亡了闽越国。
前111年,汉朝平南越,又占有了海南岛,在该地设十郡。
在西南地区,汉朝征服了诸国,边界推移到云南哀牢山和高贡黎山。
东北地区灭亡了卫满朝鲜,设置了东北四郡。
大汉帝国的国土已基本成型。
而在西域设郡也加强了对西域的控制。
新莽末年,疆域萎缩。
东北撤销真番、临屯二郡。
西南地区由七郡变成五郡,并且放下海南岛上的珠崖、儋耳二郡。
光武中兴后形势得到改观,版图基本恢复。
东汉末期,中原战乱不断。
曹操放下定襄、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北地六郡。
河套、陕北、晋西北、河北北部地方先后放下。
高句丽与林邑两国蚕食东北及南方国土。
只有西南地区扩展至大盈江一带,其中益州郡、牂牁郡、永昌郡,与西南滇王(前278年—115年)、夜郎王(直至前27年)、哀牢王(直至76年)及钩町王共同并存。
汉朝初期,刘邦封异姓王七人。
但因各地叛乱不断遂而消清大部分异姓王,仅留长沙王吴芮。
同时大封同姓诸侯,这些王国“大者或五六郡,连城数十,置百官宫观,谮于天子”。
地方王国势力的强大导致中央政府所实际控制的区域萎缩。
吕后时期,增加外戚诸侯王。
到文帝时期又纷纷铲除,增加刘氏诸侯王。
但是地方王国势力的膨胀已经对中央政府构成严重威胁。
文帝理解贾谊的推荐,用分地的方法削弱诸侯的势力。
景帝即位后采纳晁错的推荐,直接缩减王国的封地,引发诸侯王的强烈反弹,导致吴楚七国之乱爆发,但未几就宣告失败。
景帝借此缩小各王国的辖地。
武帝时期则采纳主父偃的推荐,推行推恩令,规定诸侯王位由嫡子即位,而余子皆分一县或一乡的土地。
因此王国不断缩小,汉郡不断扩大,加上边郡的开扩,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力日益加强。
同时,政府将超多面积较大郡予以分割。
到平帝元始二年,共有郡国103个,辖县、侯国、邑、道等县级政区1587个。
蜀汉时期的领土范围大致为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虽然昭烈帝刘备以前大举伐吴,诸葛亮、姜维屡次北伐,但是终究未曾大规模地改变蜀汉的领土面积。
2、行政区划
州作为行政区划,在西汉时期萌芽发展,到东汉宣告构成。
自元封五年,始在郡之上1又设了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
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好处上的行政区。
东汉末年,地方多事。
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
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
十三个州为:
司隶(治雒阳)、徐州(治剡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
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
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
四、汉朝政治
汉朝官制实行三公九卿制,宰丞相具有较大的权利。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称三公,丞相管行政,是文官首长;
太尉管军事,是武官首长;
御史大夫掌监察,辅助丞相掌管政治事物。
而在汉朝,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即务必做御史大夫后才能做丞相。
而在御史大夫之下,还设有御史中丞,掌管宫内事务。
九卿则是太常(掌祭祀鬼神)、光禄勋(掌门房)、卫尉(掌卫兵)、太仆(掌车马)、廷尉(掌法律)、大鸿胪(掌礼宾)、宗正(掌皇帝族谱)、大司农(掌全国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总结 范文 汉朝 历史 多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