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 121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0779653
- 上传时间:2023-01-25
- 格式:DOCX
- 页数:52
- 大小:77.48KB
生物化学复习 121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生物化学复习 121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复习 1217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5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9.直链淀粉遇碘呈蓝色,支链淀粉遇碘呈紫色。
20.植物体内淀粉彻底水解为葡萄糖需要四种酶协同,分别是:
α-淀粉酶、β-淀粉酶、R酶和麦芽糖酶。
21.糖分解时单糖活化以磷酸化为主,其次是酰基化(活性醋酸)。
22.纤维素分子是由β-D-葡萄糖残基以β-1,4-糖苷键连接组成的不分支的直链葡聚糖,是植物中最广泛存在的骨架多糖。
23.EMP、HMP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进行。
24.一般认为,EMP途径的终产物是乳酸,产生2ATP,三个关键酶分别是磷酸果糖激酶(最关键的限速酶)、丙酮酸激酶(次重要的调节酶)、己糖激酶(第三重要的调节酶)。
25.EMP中第一个耗能的步骤是:
葡萄糖激酶(或称已糖激酶)催化G→G-6-P。
26.EMP调节中磷酸果糖激酶是最重要的限速酶,该酶受1,6-二磷酸果糖的激活,为正反馈调节,ATP是该酶的变构抑制剂。
27.EMP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PEP。
28.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包括5种辅因子,分别是TPP、硫辛酸、CoA、FAD和NAD+。
29.在PEP转化生成丙酮酸代谢步骤中经过底物水平磷酸化产生了ATP。
但在有氧条件下EMP代谢途径的终产物是丙酮酸,共产生8ATP;
由于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其能量几乎全由EMP提供。
30.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包括三种酶、5种辅因子(TPP、硫辛酸、辅酶A、FAD、NAD+),NAD+是底物脱下的2H的最终受体。
31.EMP-TCA途径中的氢受体主要是NAD+和FAD,磷酸戊塘途径的氢受体主要是NADP+;
在肌肉、神经组织中,通过EMP产生的NADH通过甘油-α-磷酸穿梭作用转化形成线粒体内的FADH2进入而进人琥珀酸氧化呼吸链,故这些组织中1mol葡萄糖产生36ATP;
其他组织中通过EMP产生的NADH通过苹果酸穿梭作用转化为线粒体内的NADH而进人NADH呼吸链,故这些组织中1mol葡萄糖产生38ATP。
32.EMP中产生的NADH的去路是使丙酮酸还原为乳酸,但有氧条件下则经甘油α-磷酸穿梭或苹果酸穿梭进入线粒体氧化。
33.EMP中醛缩酶催化6C糖1,6-二磷酸果糖转化为3C糖3-磷酸甘油醛,是典型的分解反应。
34.琥珀酸脱氢酶催化以下:
琥珀酸+FAD=延胡索酸+FADH2,丙二酸是该酶的竞争性抑制剂。
35.TCA循环中共发生4次脱氢反应,生成3molNADH和1molFADH2,但不能直接产生ATP。
36.成熟红细胞缺乏全部细胞器,其能量来源主要依靠血糖(每天25克左右)进行糖酵解获得。
37.发酵可以在活细胞外进行。
38.磷酸戊糖途径中存在两种脱氢酶,它们分别是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和6-磷酸葡萄糖酸脱氢酶。
39.UDPG、ADPG是多糖(糖原、淀粉)合成时葡萄糖活化的主要方式,二核苷酸化是糖的合成代谢中单糖活化的主要方式。
40.糖异生作用是指由非糖物质(乳酸、甘油、丙酮酸及某些氨基酸等)转化为糖的过程,需克服EMP三个关键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其他反应步骤则是EMP的逆过程,仅发生在动物体内。
41.糖异生途径的特异酶分别是丙酮酸羧化酶、PEP羧激酶、果糖-1,6-二磷酸酶、磷酸酯酶。
42.糖异生过程中由丙酮酸羧化酶和PEP羧激酶催化的代谢历程称为丙酮酸羧化支路,该支路所需的主要辅因子是生物素(携带CO2进行羧化作用)。
43.联系糖原异生作用与三羧酸循环的酶是丙酮酸羧化酶。
44.在EMP和糖异生中都发挥作用的酶是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45.由2丙酮酸或2乳酸合成1G共消耗6ATP(其中4ATP,2GTP)。
46.利用乳酸合成糖原,每增加1个葡糖单位,需消耗8ATP:
2丙酮酸→2草酰乙酸消耗2ATP;
2草酰乙酸→2PEP消耗2GTP
2甘油酸-3-P→2甘油酸-1,3-2P消耗2ATP;
G-1-P→UDPG消耗2ATP
47.利用丙酮酸合成糖原,每增加1个葡糖单位,需消耗8ATP和2NADH:
48.EMP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共同具有的呼吸途径,催化第1个氧化-还原反应步骤的巯基酶是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碘乙酸是该酶的不可逆抑制剂。
49.合成糖原和蔗糖时葡糖供体是UDPG,合成淀粉时葡糖供体是ADPG。
50.EMP中第1个消耗ATP的步骤是由葡糖激酶(或称为己糖激酶)催化G转化为G-6-P;
第2个消耗ATP的步骤是由果糖磷酸激酶催化F-6-P转化生成F-1,6-2P。
51.EMP中提供高能磷酸基团,使ADP磷酸化成ATP的高能化合物是1,3-二磷酸甘油酸和PEP。
52.TCA循环(即柠檬酸循环)是分解与合成的两用途径;
是糖、脂、蛋白质彻底分解的共同途径,TCA中循环催化氧化脱羧的酶是异柠檬酸脱氢酶和a-酮戊二酸脱氢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的是GTP。
53.催化葡萄糖或丙酮酸进行有氧分解的酶系中,需要硫辛酸作为辅酶的酶系有丙酮酸脱氢酶系和α-酮戊二酸脱氢酶系。
54.一分子葡萄糖有氧分解可净获得36分子(甘油-a-磷酸穿梭作用)和38分子(苹果酸穿梭作用)ATP,与乙醇发酵净得ATP数量之比接近18:
1。
55.乙醛酸循环的2个关键酶分别是异柠檬酸裂解酶(催化异柠檬酸裂解为乙醛酸和琥珀酸)和苹果酸合成酶(催化乙醛酸与乙酰辅酶A合成苹果酸)。
56.糖代谢HMP途径中发生了三碳、六碳、七碳糖之间互变。
脂肪化学
57.按电荷性质,脂质可分为中性脂质和极性脂质(包括负电性脂质和正电性脂质);
脂肪是中性或非极性脂,磷脂是极性脂。
58.磷脂是生物膜中最常见的极性脂,它又可分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两类。
59.磷脂中脂酸碳链的缩短可增加细胞膜的流动性。
60.并非所有的脂类都含有脂酰基,动物细胞膜上的糖脂属于神经节苷脂,分别由鞘氨醇、脂酸、糖、唾液酸组成。
61.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终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62.肪肪(包括植物油和动物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和脂肪酸的反应称为皂化反应。
63.生物体中的脂肪酸绝大多数是偶数碳原子脂肪酸。
64.常见脂肪酸16:
0、18:
0、20:
0分别称为软脂酸、硬脂酸和花生酸;
16:
1、18:
2、18:
3分别称为软脂油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
65.哺乳动物自身不能合成亚油酸和亚麻酸,因此这二种脂肪酸被称为必需脂肪酸。
66.自然界中常见的不饱和脂酸多具有顺式结构。
67.含有胆碱的甘油磷脂称为卵磷脂,其分子的亲水端为磷酸胆碱,疏水端为脂肪酸。
68.含有乙醇胺的甘油磷脂称为脑磷脂,其分子的亲水端为磷酸乙醇胺,疏水端为脂肪酸。
69.甘油磷脂的磷酸基亲水,其余的部分亲脂。
70.构成生物膜的三类主要膜脂为磷脂、糖脂、固醇。
71.脂肪酸氧化分解主要途径是β-氧化,β-氧化需辅因子NAD+、FAD、CoA等。
72.20碳或22碳脂肪酸在过氧化酶体内氧化,其酰基载体为辅酶A。
73.脂酰CoA的β-氧化过程顺序是:
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74.脂肪酸的β-氧化主要发生在线粒体内。
有几点需要说明:
(1)细菌脂酸的β-氧化系统是诱导产生的,在脂酸缺乏时,该系统不存在;
在细菌中该系统是可溶性的;
在大肠杆菌(E.coli)中,烯脂酰CoA水合酶、L-β-羟脂酰CoA脱氢酶、β-酮脂酰硫解酶位于同一蛋白质上,分子量270000;
(2)植物中含高脂肪的、正在发芽的β-氧化系统出现在乙醛酸循环体(特化的过氧化物酶体),但含低脂肪的种子和叶细胞中,β-氧化系统位于过氧化物酶体;
(3)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动物体内长链脂酸(20碳或22碳以上)在过氧化物酶体的β-氧化系统中缩短,然后进入线粒体氧化系统被完全降解。
75.肉碱的功能是:
参与转移酶催化的酰基反应
76.生物对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主要有三条途径:
β-氧化、α-氧化、ω-氧化。
77.乙酰CoA羧化酶是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的限速酶,该酶为别构酶,柠檬酸是该酶的别构激活剂,只有别构部位结合柠檬酸后,该酶才有活性。
细胞质中柠檬酸浓度是脂肪酸合成的最重要的调节物。
78.肝细胞线粒体中产生的乙酰COA主要有四条去路,即:
进入TCA,合成脂肪酸,合成固醇类和合成酮体。
79.偶数碳脂肪酸和奇数碳脂肪酸都可进行β-氧化,每次脱去2个碳原子,脂肪酸活化以脂酰CoA形式为主。
80.参与脂肪酸β-氧化的因子有ATP、FAD、HSCoA、NAD+等。
81.脂肪酸的β-氧化和α-氧化都是从羧基端开始,-氧化从甲基端开始。
82.多不饱和脂酸的β-氧化比饱和脂酸的β-氧化多需2种酶,即Δ3顺、Δ2-反烯脂酰CoA异构酶,表异构酶(即β-羟脂酰辅酶A立体异构酶)。
83.细胞质是(饱和)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场所(主要是合成16碳软脂酸),乙酰CoA是合成脂肪酸的原料;
高于16碳的脂酸合成在内质网进行,其酰基载体为辅酶A。
84.脂肪酸从头合成的C2供体是乙酰CoA,活化的C2供体是丙二酸单酰CoA。
85.合成脂肪酸的原料是乙酰CoA,它需经柠檬酸穿梭(丙酮酸-柠檬酸循环)从线粒体内带到细胞质中;
故脂肪酸合成需要柠檬酸。
86.脂肪酸生物合成的“从头合成”途径中丙二酰CoA是中间产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是限速酶,该酶需辅因子生物素。
87.脂肪“从头合成”合成所需原料为乙酰CoA、NADPH、ATP、CO2及ACP(酰基载体蛋白),其中需要柠檬酸裂解来提供乙酰CoA。
88.超过16C的脂酸生物合成主要通过内质网、线粒体的酶系参与碳链的延长。
89.脂肪酸生物合成延长途径在线粒体中进行时以乙酰CoA为二碳供体(这是原料1;
还需要NADPH作为还原性物质,这是原料2),在内质网和微粒体中以丙二酰CoA为二碳供体。
90.以乙酰CoA为原料在肝脏中合成的胆固醇是胆酸、性激素、VD等生物合成的前体。
91.乙酰CoA是脂类物质生物合成的起始物,也是合成酮体的原料。
92.脂肪酸氧化在线粒体基质经过中β-氧化进行,其产物乙酰CoA可经过“丙酮酸-柠檬酸循环”转运至细胞质中作为脂肪酸“从头合成”途径的合成原料。
93.肝脏细胞线粒体是合成酮体(即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的主要场所,合成酮体的底物是乙酰辅酶A。
94.肝脏不能利用酮体,酮体氧化利用主要在肝外组织的细胞线粒体内。
95.甾体类物质(如胆固醇)合成的共同中间物为异戊烯基焦磷酸(IPP)。
96.胆固醇的核心结构是环戊烷多氢菲。
97.酮体和胆固醇合成中,都有β-羟-β-甲-戊二酰CoA中间产物的产生。
98.磷脂(双亲分子)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等。
磷脂不足,细胞膜结构受影响,会遗漏传递信息,加速人的老化。
保证充足的磷脂供应,可以有效加深大脑记忆,提高智力,防止脑功能衰退。
卵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为胆碱,疏水端为脂肪酸,在动植物中分布最广,由于蛋黄中含量最多,因而得名。
卵磷脂对于神经信息传递,改善脂肪代谢,以及预防心血管疾病都具有重要作用。
脑磷脂分子的亲水端为乙醇胺,疏水端为脂肪酸,主要是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对改善脑功能有一定效用,还有加速血液凝固的作用。
99.前列腺素、白三烯等是由花生四烯酸转变而来的。
100.脊椎动物的类固醇激素有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性激素两大类。
101.固醇类化合物结构的特点是含环戊烷多氢菲。
蛋白质化学
102.自然界中有D-型和L-型氨基酸,但构成天然蛋白质的氨基酸均为L-α-氨基酸。
103.蛋白质的特征元素为氮元素,蛋白质平均含氮量16%,即1g氮相当于6.25g蛋白质;
6.25又被称为蛋白质系数;
20种基本氨基酸中含氮量最高的氨基酸为Aarg。
104.天然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共有20种;
天然氨基酸并不都是编码氨基酸。
105.20种基本氨基酸中,生酮氨基酸是Leu和Lys,Pro是亚氨基酸,Val、Leu、Ile是分支氨基酸,His是杂环氨基酸,Lys、Arg、His是碱性氨基酸,Asp、Glu是酸性氨基酸,Ser、Thr是羟基氨基酸。
106.20种基本氨基酸中,除Gly外,其它氨基酸至少含有一个不对称碳原子(即手性碳)
107.蛋白质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处,这是由芳香族氨基酸(Trp,Tyr,Phe)引起的,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的氨基酸是色氨酸(Trp)。
108.酶蛋白荧光主要是来自Trp和Tyr两种氨基酸。
蛋白质中含有荧光生色团的氨基酸有Trp,Tyr,Phe,Trp的荧光强度最大,Tyr次之,Phe最小。
109.无遗传密码,但在蛋白质中发现的修饰氨基酸有多种,如胱氨酸(由2Cys的-SH氧化形成)、5-羟脯氨酸、5-羟赖氨酸。
110.不组成蛋白质、但有生理功能的氨基酸如谷氨酸、S-腺苷甲硫氨酸、组胺、瓜氨酸、鸟氨酸、多巴胺、甲状腺素等。
111.虽然氨基酸的带电状况和解离度与溶液的pH有关,但氨基酸的pI不受溶液pH影响。
112.能形成二硫键的氨基酸是Cys,分子量最小的氨基酸是Gly,环状亚氨基酸是Pro,含硫氨基酸有Cys和Met,带有羟基的氨基酸有Ser、Thr、Tyr。
113.人体不能合成8种氨基酸:
Thr,Val,Leu,Ile,Phe,Trp,Lys,Met,又称为必需氨基酸。
114.植物、微生物由Cys合成Met,动物由Met合成Cys。
115.目前蛋白质测序的主要原理是Edman反应。
116.线性多肽肽分子中,尽管它的α-氨基和α-羧基之间相互连接,但在其一端仍有自由氨基存在,此端被称为氨基末端或N-端;
另一端被称为羧基末端或C-端。
。
117.稳定蛋白质溶液的两大因素是电荷和水化膜。
(一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可带相同电荷颗粒之间相互排斥不易聚集沉淀,也可以起稳定颗粒的作用;
二是蛋白质颗粒表面大多为亲水基团,可吸引水分子,使颗粒表面形成一层水化膜,从而阻断蛋白质颗粒的相互聚集,防止溶液中蛋白质的沉淀析出。
若去除蛋白质颗粒这两个稳定因素,蛋白质极易从溶液中沉淀。
)
118.环境pH小于某种氨基酸或蛋白质的pI时,该氨基酸或蛋白质带正电荷,为阳离子,在电场中向负极移动;
环境pH大于其pI时,则带负电荷,为阴离子,在电场中向正极移动;
环境pH等于其pI时,则对外不显静电荷,在电场中不移动,易沉淀,此时所带的电荷最对。
119.电泳和等电聚焦都是根据蛋白质的电荷不同,即酸碱性质不同分离蛋白质混合物的两种方法。
120.蛋白质空间结构在表现其生物学功能时可变。
121.肽键的特点:
(1)氮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羰基具有明显的共轭作用;
(2)肽键中的C-N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不能自由旋转,C=O双键具有部分单键的性质;
(3)组成肽键的原子-CO-NH处于同一平面,构成刚性平面;
(4)C-N键长(0.132nm)比一般C-N键(0.147nm)短,而比C=N(0.127nm)长;
(5)多数情况下H和O以反式结构存在。
122.消化液中的蛋白酶主要作用于必需氨基酸形成的肽键。
123.蛋白质一级结构中较多的二硫键可增加其结构稳定性。
124.α-角蛋白的超二级结构为“三右→左”式;
胶原蛋白是“三左→右”式结构。
125.球状蛋白中亲水氨基酸常在外侧,疏水氨基酸常在中心或内部。
126.结构域有空间结构域和一级结构域两类。
127.酰胺平面又称为肽平面、肽单位、肽基,是肽链主链上的重复结构,所含的原子数是6。
128.在一个肽平面中,不能自由旋转的价键共有3个:
肽平面中的-C-N-单键(含有40%双键的性质)、-C=O-双键(含有40%单键的性质)及-N-H-单键;
而N-Cα和C-Cα键则可自由旋转。
129.蛋白质、核酸的主干链单调重复,前者为“-C-C-N”(以肽平面为单位)或“-N-C-C-”(以氨基酸残基为单位),后者为“核糖-磷酸”,蛋白质构象的结构单元是肽平面。
130.蛋白质的一级结构的化学键主要包括肽键和二硫键。
131.典型的蛋白质α-螺旋是3.613。
132.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稳定的主要力量是次级键(非共价键),但在某些蛋白质中也存在二硫键(共价键)。
133.使蛋白质立体结构稳定的次级键中疏水作用(疏水键)是主要的。
134.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特征是:
含有二条或二条以上肽链,这些肽链称为亚基,亚基之间非共价结合,单独存在的亚基无生物学活性,蛋白质变性时其四级结构受到破坏。
135.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破坏,功能丢失。
136.蛋白质变性后溶解度降低是因为有些原来在分子内部的疏水基团由于结构松散而暴露出来,分子的不对称性增加,因此粘度增加,扩散系数降低。
137.肌红蛋白分子具有球状三级结构,其稳定性主要依靠疏水键。
138.蛋白质分子二级和三级结构之间经常存在两种结构组合体称为超二极结构和结构域,它们都可充当三级结构的的组合配件。
139.天然蛋白质分子的α-螺旋多数为右手螺旋,其结构靠氢键维持,每转一圈上升3.6个氨基酸残基。
140.氢键既存在于蛋白质、核酸的空间结构,又是核酸转录、翻译中碱基配比的化学键。
141.目前的蛋白质测序技术主要是从N端进行的。
142.Sanger试剂是2,4-二硝基氟苯;
Edman试剂是异硫氰酸苯酯;
143.角蛋白中富含较多的氨基酸是胱氨酸,胶原蛋白中含Gly较多。
144.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主要是利用蛋白质分子的净电荷、分子大小和形状、溶解性和亲和力的不同。
145.蛋白质电泳的方向、速度主要取决于其所带电荷的正负性、所带电荷的多少及分子颗粒大小。
146.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GE)迁移率主要与蛋白质分子量有关,与其所带电荷和分子形状无关。
147.沉降速度法使用的速度大于沉降平衡法,前者利用了不同的离心速度进行,后者利用了离心力和扩散力的平衡。
148.离子交换是同种电荷离子之间的交换,阳离子交换树脂与阳离子进行交换。
149.利用颜色反应测定氨基酸含量时,常用的试剂是茚三酮。
150.动物体内氨的储存及运输的主要形式之一是Gln,植物体内是Asn。
151.胰蛋白酶可专一性的水解由碱性氨基酸组成的肽键,特别是对Lys、Arg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具有专一性的水解作用。
152.氨基酸分解代谢可经过氧化脱氨基、联合脱氨基和转氨基途径脱去氨基生成酮酸和NH4+,其中联合脱氨基途径中-酮戊二酸的作用是递氨体;
也可在脱羧酶催化下脱羧生成伯胺和CO2,其脱羧酶的辅酶为磷酸吡哆醛。
153.人和哺乳动物体内的氨,主要在肝脏细胞内通过尿素循环形成尿素排除体外,其分子中的两个N分别来自氨甲酰磷酸和Asp,即形成一分子尿素可清除二分子氨和一分子CO2。
154.尿素循环(又称鸟氨酸循环)分别发生在线粒体和细胞质,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CPS-I)存在于线粒体,CPS-I是一种变构酶,N-乙酰谷氨酸(AGA)是此酶的变构激活剂。
精氨酸酶存在于细胞质中,其中间产物瓜氨酸在线粒体内形成。
由精氨酸裂解生成尿素和鸟氨酸。
155.尿素合成的调节:
(1)食物:
高蛋白质膳食时尿素合成加快,反之低蛋白质膳食时尿素的合成速度减慢;
(2)AGA是氨甲酰磷酸合成酶I的变构激活剂,Arg促进AGA的合成,故Arg浓度高时尿素合成加速;
(3)尿素合成酶系的调节:
所有参与反应的酶中,精氨琥珀酸合成酶活性最低,是尿素合成的限速酶。
156.尿素循环的中间产物瓜氨酸、鸟氨酸不能合成蛋白质。
157.原核生物蛋白质生物合成第一个加入的氨基酸为fMet(甲酰甲硫氨酸)。
158.mRNA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其原因是由于mRNA含有密码子;
mRNA中的密码子与tRNA分子中的反密码子是反平行配对的。
159.核糖体是肽和蛋白质生物合成的主要场所,但不是唯一场所。
160.rRNA是细胞中含量最丰富的一类RNA。
161.氨基酸有61组密码子,终止密码子有3个。
162.遗传密码子的第三位碱基可变性较大;
线粒体、叶绿体的遗传密码与通用密码有差异。
163.mRNA分子中阅读框的方向是:
5´
端到3´
端。
164.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通常以AUG作为起始密码子,以UAA,UAG和UGA作为终止密码子。
165.真核和原核细胞的核糖体均由rRNA和多种蛋白质组成,其沉降系数分别是80S和70S。
166.核糖体活性中心的A位主要在大亚基上,P位多在小亚基上。
167.为蛋白质生物合成中肽链延伸提供能量的是GTP.
168.原核生物染色体和质粒、真核生物的细胞器DNA都是环状双链分子。
169.原核生物DNA复制起点一个并与细胞膜相结合,复制为双向,复制方式为θ复制,真核细胞DNA复制在核膜上开始。
170.氯霉素、四环素、链霉素与核糖体结合抑制原核生物DNA的翻译,亚胺环己酮只抑制真核细胞的翻译。
171.DNA双链中,可作模板转录生成RNA的一股单链称为模版链,其对应的另一股单链称为编码链。
172.原核细胞中具有起始功能的肽链合成的起始复合物是70s复合物。
173.L-谷氨酸脱氢酶是生物体内分布最广、活性最强的氨基酸氧化脱氢酶,主要催化α-酮戊二酸和NH3生成相应含氮化合物。
174.生物氨的排泄方式有尿素、尿酸、氨、酰胺、鸟嘌呤和氧化三甲胺等,人和脊椎动物以排泄尿酸为主。
175.生物体中活性蛋氨酸是S-腺苷蛋氨酸,它是甲基的供应者。
176.动物体内生酮氨基酸指的是亮氨酸和赖氨酸。
177.一碳单位的载体主要是FH4,CO2不是一碳单位。
178.黑色素是酪氨酸转化的产物之一。
179.植物芳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复习 1217 生物化学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