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docx
- 文档编号:20880359
- 上传时间:2023-01-26
- 格式:DOCX
- 页数:5
- 大小:23.62KB
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docx
《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特色产业发展研究Word格式.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另外,生态环境的好坏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特色产业的确定一定要有利于县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近几年来,河北省县域经济逐渐趋强趋优,但与先进省份相比,仍存在经济基础偏弱、经济发展开放程度低、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在2009年公布的全国贫困县名单中,河北省有39个贫困县上榜;
2011年河北省有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52个,贫困人口和低收入人口462万。
这些县自然条件差,资源禀赋不足,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因此,依据“木桶理论”,要想提升全省的整体经济实力,帮助这些欠发达地区尽快走出困境是重中之中。
近几年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在脱贫致富中有些典型的成功经验。
二、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经验
(一)行唐县以“龙型经济”突破贫困县发展瓶颈行唐县隶属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是河北省扶贫开发重点联系县。
2007年,该县确立了以五大支柱产业(培育食品饮料、化工、机械加工及铸造、建材及矿产品和高新科技五大产业集群)为龙头,以煤炭物流、一村一品、劳务输出为龙身的龙型经济发展思路,打破贫困县发展瓶颈,为农民增收打开了新路。
行唐县是河北省粮食、油料重点生产地之一,畜牧养殖业兴旺发达。
该县系中国大枣之乡,全县种植大枣树80万亩,年产优质红枣1亿公斤;
建有红薯制品专业市场,是华北地区最大的红薯制品集散地;
奶牛养殖业已逐步走向规模化、良种化、产业化,2008年底奶牛存栏10万头,居全国排行第三。
该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紧紧围绕特色发展产业,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
目前,全县330个行政村已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41个,专业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944元。
朔黄铁路西煤东运,为行唐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依托纵横交错的铁路网交通优势,组建行唐煤炭营销集团(由神运、泰华、众城等煤炭购销公司联合经营),打造石家庄北部晋煤东运的煤炭物流基地。
目前,全县煤炭年吞吐量900万吨,交易额36.2亿元,从事煤炭营运货车2000多辆,并初步形成了以煤炭营运业为主的物流货运行业,从业人员万余人。
行唐还通过整理规划万亩荒坡荒滩、搭建工业园区等创新招商方式留住大项目。
2009年以来,该县续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超过80亿元。
行唐县的发展历程让人们走出了“贫困县上不了大项目,落后地区引不来高科技项目”的认识误区。
2005-2010年五年是行唐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五年,也是财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实现跨越发展的五年。
财政收支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全县全部财政收入由“十五”期末2005年的1.31亿元增加到2.48亿元,五年累计10.49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94倍,年均递增13.5%。
2011年,全县全部财政收入安排2.90亿元,比上年完成增加0.42亿元,增长17%。
(二)滦平县活用区域战略迅猛发展滦平县位于承德市西南部,2001年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
在这之前,该县财政增长缓慢、经济总量小、人民生活水平低、综合实力处在全市下游。
2002年以来,滦平的经济逐渐由起步走向了发展的快车道,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在“环京津贫困带”的众多县区中屹然崛起。
究其原因,是滦平紧紧抓住国家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重要有利契机,运用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科学指导县域经济发展,并且从发展的实践中提炼出了“三区一中心”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即建设东北部的冶金矿产工业区、西部的生态经济和畜禽养殖区、南部的设施农业和旅游观光区、县城及辐射周边的商贸中心。
建设东北部的冶金矿产工业区,打造适合本地区发展的产业链条。
充分发挥矿产资源和初加工企业聚集及邻近承钢等比较优势,集中区域整体力量,着力建设钒钛钢铁初、中级产品加工基地。
随着冶金矿产业的发展壮大,经济基础较好,资源优势明显的乡镇率先突破,形成了领跑全县经济的块状经济带。
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积聚项目的重要平台。
加快中小企业园建设,创新发展路径,与大企业联姻“筑巢引凤”上项目,实现项目、产业、土地集约化。
扎实推进10大矿业集团整合工作,全面提升矿产资源规模开发效益;
开工建设投资千万元以上各类重点项目132个,累计完成投资67.3亿元。
滦平县南部交通便利,由于地理位置优越,发展设施农业的市场前景广阔,于是把设施蔬菜视为重点扶持项目,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
在把种植业放在重要位置的同时,结合当地人文自然环境,大力开发当地旅游业,以服务型第三产业的发展,拉动当地财政收入的有效增幅,逐渐形成了旅游产业带。
有数据显示:
滦平县财政收入在2000年的时候是0.47亿元;
到了2003年提高到了0.88亿元;
到2006年,突破了6亿元;
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跻身全省50强。
2008年,滦平县财政收入达到15.5亿元;
是2007年全部财政收入的1.62倍;
2010年完成全部财政收入12.06亿元。
(三)灵寿县凭借特色农、畜、渔打造精品县城灵寿县地处河北省中西部太行山东麓,隶属石家庄市,是国家级贫困县。
改革开放以来,灵寿县紧紧围绕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把关注民生民计作为首要任务,统筹城乡发展,全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
农业资源丰富。
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量13.7万吨,农业总产值3.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77元。
按照标准化、系统化、产业化要求,着力培育了以食用菌为主的绿色无公害蔬菜、茶叶、烟叶等七条龙型经济,拓宽了山区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成为河北的独特产业。
县委、县政府在积极推进畜牧业标准化的基础上,发展无公害畜产品,走优质高效发展之路。
该县年均产可饲用秸秆19.4万吨,丰富的饲料饲草资源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物资保障,为发展优质安全畜牧畜禽养殖提供了优越条件。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38%,河北省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企业16家,农业部农产品认证企业6家,为提升畜产品质量奠定了基础。
近年来,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管理的实施使水产品的养殖效益年年提高。
灵寿县现有各类型的水产养殖面积4万亩,其中包括大中小型水库28座,坑塘、塘坝不计其数。
2008年全县水产品产量10500吨,渔业产值10120万元,占全县大农业产值的4%,渔民收入明显提高。
2008年,灵寿县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41亿元,增长20.5%。
2010年全部财政收入完成2.52亿元,同比增收1137万元,增长4.7%,比“十五”末增长1.20亿元,年均增长13.8%,圆满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
灵寿县预计今后五年继续保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到2015年县财政收入力争达到6亿元,年均递增15%。
(四)平山县借“扩权强县”激活县域经济平山县隶属石家庄市,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河北省首批“扩权”试点县。
2000年,全县生产总值30.5亿元,财政收入1.24亿元。
平山县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基础。
近年依托资源优势,以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突破口,先后建成了种植、林果、畜禽、水产品基地。
肉蛋奶产量逐步提高。
平山县工业独具特色,借助“扩权强县”契机,用足用活上级赋予的64项权限,激活了县域经济。
目前已经形成以建材、冶金、陶瓷等产业为主体,布局比较合理的综合性工业结构,各类工业品达到200多种。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县乡个体工业企业发展到了400多家。
平山县名胜古迹众多,旅游资源丰富。
按照“做精景区、做靓品牌、做优环境、拉长产业链”的思路,形成了旅游四大体系。
2008年接待游客26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3亿元,成功入围“中国旅游强县”。
此外,住房、餐饮、娱乐等服务业蓬勃发展,促进了社会消费的较快增长,全县服务业完成增加值26.6亿元,比上年增长15.6%。
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1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4%;
财政收入稳中有增,达到14.6亿元。
2010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5.29亿元,同比增收2.69亿元,增长21.37%。
三、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河北省的县域特色产业基础薄弱。
产业的竞争优势大多体现为成本和价格优势,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优势。
短期内可以依靠低成本、低价格取得一定的市场份额,而长期来看,很难在市场中生存。
河北县域中小企业不发达,农业产业化水平亟待提高,主要表现是数量少、规模小、多为传统特色或新兴特色产业、特色产品尚未建立起严格的等级标准、专业化水平低、工艺和管理落后、技术含量低、知名品牌少、行业壁垒不高、同质化严重、缺乏竞争力,使得县域经济发展缺少强有力的工业支撑。
缺乏农业主导产业和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在粮食生产上,邢台的任县、保定的涞源、承德的平泉区位商最高,但因缺乏规模化的优质高效高产商品生产基地,尚未形成主导产业;
而张家口多数县的粮食区位商最低,说明传统区位资源条件严重限制了其粮食产业发展。
第二,特色产业集群的规模还不大。
在河北省特色产业集群中,年营业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只有4个。
与浙江相比,在规模上还相差很远。
县域经济之间的相互衔接、协调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县域经济发展各自为战,以县为界,条块分割。
产业转移、扩张和升级往往独立行动,缺乏县域间的产业协作,导致产业经济发展缺乏“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
由于各县域间的联系多是同类项的简单集聚,缺乏大的产业集群效应,限制了区域经济的同步增长。
第三,分工及产业链不完善。
以纺织服装类集群为例,成熟的纺织服装产业链条可以很长,分工可以很细致,如可以包括展览业、模特业、设计业、面料辅料业、贸易业、信息咨询业、出版业等,而目前河北省产业集群内,大量“小而全”的企业在同一个集群中,尽管行业特色明显,但行业内部却缺乏细致的分工,制约了产业集群效应的发挥。
第四,自主创新能力弱。
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基本是“凭借优势,发挥特长,一县一业”的比较优势思路。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区位经济思想虽便于操作和执行,但它可能忽视经济发展中的创造力,滋养产品创新、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的惰性。
企业竞争和开放意识弱化,受小规模和本地化的思想支配很难走出去;
小农意识依然存在,甚至有些地方还很严重;
政策选择上,不能及时抓住并充分利用发展机遇,缺乏远见和创造性,致使经济缺乏内在活力;
在财政体制、管理权限设置、市场监管等方面上,有时限制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河北省欠发达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存量大,但科技文化素质低,初级和中级教育为主,缺乏必要的职业技术教育。
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流向大城市,使得河北省的县域人力资源质量下降。
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导致农村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不足,严重影响着县域农业的发展。
第五,特色产业集群缺乏名优品牌。
虽然大部分县域越来越注重品牌所带来的市场效应,并出现了一些知名企业,但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创建的区位品牌尚未形成。
大部分产业集群是因生产、购销相对集中及量多、价低而知名,真正靠质量、品牌而知名的还很少。
河北省民营企业仅有10多个国家名牌,而广东省却拥有108个中国名牌产品。
河北省有些产品虽然也出口海外,但多为代理商提供初级加工,这样就大大压缩了利润空间。
四、河北省欠发达县特产化发展政策建议第一,培育具有比较优势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
不同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基础不一样,发展条件各异,因而发展模式也各不相同,但有一条原则是必须坚持的,即必须与本地的历史地理、资源禀赋、人文环境等重要因素紧密结合起来综合考虑、统筹安排。
从以上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来看,县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其实有许多路径可选择:
立足自身优势,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宜旅游则旅游,选择某些具有主导意义的产业领域,通过有关政策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支持,逐渐形成特色经济的发展格局。
资源比较丰富的县,可借鉴行唐的“龙行经济”模式。
通过强有力的政策手段,充分发掘资源潜力,壮大支柱产业,把资源优势变成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走出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特色经济之路,推动产业化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
区位优势明显的县,可借鉴滦平县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以区域为立足点,围绕专业市场、依托现有企业确定特色产业,建立在综合优势中成长起来的、在市场竞争中具有独特竞争潜力的经济体系,并挖掘潜在优势,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有独特自然地理优势的县,可借鉴灵寿发展农、渔、畜产品及精深加工的模式,有效地拉长产业链,大力调整农业生产和品质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使大批优质农畜产品脱颖而出;
参与“扩权强县”运动的县,可借鉴平山的发展经验。
抓住契机,用足用活下放的权限,清除阻碍县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提供独具特色的公共产品(税收优惠、土地使用许可等)、设计经济发展战略、创造开放条件及理想的投资环境等,以摆脱资源的区位限制,吸引和留住资金、技术以及其他互补性要素。
第二,充分利用县域区位优势。
近年来,河北省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实施得最富有成效的是“两环开放带动战略”。
县域经济发展要积极落实河北省的这一总体战略部署,要把统筹城乡经济和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作为战略重点,要抓住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契机,利用优越的交通、通信和市场基础设施平台,建设自己的县域经济发展终端。
发展机遇特别给予了唐山、廊坊、秦皇岛、保定、张家口、承德、沧州等环京津的22个县(市)。
同样,处于环渤海经济圈的县(市、区)具有参与沿海开发和发展海洋经济的明显优势。
沿海开发可以带动周边县域经济加入港口经济建设,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业和沿海城镇化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
打破县行政区划界限,发挥曹妃甸开发区的龙头带动作用,统筹唐、秦、承、沧等沿海各县建设冀东经济区。
随着“铁、公、机、港”基础设施建设,物流运输能力提高,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必将为沿海各县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经济增长点。
第三,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群。
对于大中城市的郊区或科技基础较好的县区,可以依托某个高科技实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形成高新技术产业群。
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重点要解决好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好融资方式问题。
大力培育资本市场,分散市场风险,满足高新技术产业对投资的需求。
二是解决好人力资本问题。
培养大量的技术创新者,并赋予他们一定的产权。
三是解决好政府对科研的支持和对产权的保护问题。
加大对科研创新的政策、资金、服务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政府对县域特色产业的扶持政策,在工商、税收、金融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
制定产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建立产业园区,引导企业走集约经营的道路,扩大产业规模。
同时保护好知识产权,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第四,提升产业发展的创新意识,充分利用人才资源。
一个产业集群的形成,离不开一批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小企业经营者,而河北省正是缺少这样一批企业家群体。
一方面,政府或行业协会要加强对经营者的培训,不断提高经营能力;
另一方面,可利用优惠政策吸引外部经营者加入,带动本地人开展创业活动。
大规模地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普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培养选拔大学生村官,推动一村一名大学生教育;
发展劳务经济,引导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要提高农民对无公害生产的认识程度和准确把握现代生产技术的能力,缩小产品品种数量、上市时令和产品内在营养成分上与消费需求存在的差距。
造就一大批能够提高县域科技管理水平与经济管理水平的新型农民队伍,以满足提升县域经济核心竞争能力的人才需求。
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企业真正成为创新的主体。
首先要增加对科技研发和人才引进的投入,提高企业产学研开发度,为企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其次要提升企业技术装备水平,通过技术培训,使企业员工熟练掌握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品的比重。
最后要营造企业创新文化氛围,采用各种激励政策培养、留住人才。
第五,积极打造区域品牌,提升产品价值。
区域品牌不仅包括企业的产品品牌,还包括企业品牌、产业品牌及共有品牌,共有品牌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同时,还要鼓励和扶持本地具有一定规模和技术创新实力的企业不断开发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
此外,企业在建立知名品牌的同时,还要不断增加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对于河北省的县域来说,要积极研究产业发展规律和当地优势资源,对于重点培养的特色产业有清醒的认识,依托当地优势,融入京津冀区域经济合作与和谐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参考文献:
1.樊清.农业主导县政府经济职能的角色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4).2.宋效中,贾谋,骆宏伟.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三大模式[j].河北学刊.2010(3).3.周航.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区域经济,2009(3).*本文属河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计划(sd2010043);
河北省科技研究与发展计划(11457201d-67);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20110501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河北省 达县 经济 特色产业 发展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