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测量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 文档编号:21119677
- 上传时间:2023-01-27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4.66KB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测量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测量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程测量规范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000地形图式图式》。
GB/T17160-1997国家技术监督局1997年12月颁布《1:
500、1:
1000、1:
2000地形图数字化规范》。
CH/T1004-2005国家测绘局2005年12月颁布的《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1001-2005国家测绘局2005年12月颁布《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
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CH1002-95国家测绘局1995年8月颁布《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
CH1003-95国家测绘局1995年8月颁布《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GB/T18316-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2001年3月颁布《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
黔国土资发[2004]108号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及技术要求》的通知。
GBxxxxx__201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
(草案)
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
3.主要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使用本规程:
3.11954年北京坐标系BeijingGeodeticCoordinateSystem1954北京54坐标系为参心大地坐标系,大地上的一点可用经度L54,纬度M54,和大地高H54定位,它是以克拉索夫斯基椭球为基础,经局部平差后产生的坐标系。
当年,为满足大地测量和测图工作,我国采用了前苏联的克拉索夫斯基椭球参数,并与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进行联测,通过计算建立了我国大地坐标系,定名为1954年北京坐标系。
1954年北京坐标系可以认为是前苏联1942年坐标系的延伸。
它的原点不在北京而是在前苏联的普尔科沃。
3.2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HuanghaiVerticalDatum1956:
以山东省青岛验潮站根据1950年-1956年的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据以计算地面点高程的系统。
3.31980西安坐标系XianGeodeticCoordinateSystem19801978年4月在西安召开全国天文大地网平差会议,确定重新定位,建立我国新的坐标系。
为此有了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
198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采用地球椭球基本参数为1975年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联合会第十六屈大会推荐的数据。
该坐标系的大地原点设在我国中部的陕西省泾阳县永乐镇,位于西安市西北方向约60千米。
故称1980西安坐标系,又简称西安大地原点。
3.41985国家高程基准NationalVerticalDatum19851987年颁布命名的,以山东省青岛验潮站1952年-1979年验潮资料计算确定的平均海面作为基准面的高程基准。
3.5参考椭球ReferenceEllipsoid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处理测量成果而采用的一种与地球大小,形状最接近并具有一定参数的地球椭球。
3.6高斯---克吕格投影GaussKruegerProjection一种等角模切椭圆柱投影,其投影带中央子午线投影成直线且长度不变,赤道投影也为直线,并与中央子午线正交。
3.7国家标准StateStandard由国家标准化主管机构批准、发布,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标准。
3.8国家基本图NationalBasicmap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所确定的一种(或几种)比例尺的具有通用性、基础性的地图。
3.9专题地图Thematicmap着重表示自然或社会现象中的某一种或几种要素,即集中表现某种(土地开发等)主题内容的地图。
3.10独立坐标系IndependentCoordinateSystem任意选定原点和坐标轴的直角坐标系。
3.11术语和定义及符号还有很多,可参照以上各种规程中的术语和定义及符号,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
4.坐标和高程系统及图幅分幅
4.1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54年北京坐标系统或1980年西安坐标系统。
4.2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若施测地区确无85高程基准,可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4.3起始点数据:
没有特殊情况,起始点数据按规程施测。
根据黔发[2004]108号《贵州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测绘管理及技术要求》的通知文件3.3项要求,当测区附近10千米内无国家等级控制点,联测工作有一定困难时,经同意后可采用近似北京坐标系(1:
10000地形图上图解坐标点并磁北方向定向)。
对于地形图实用价值的相对精度是达到要求的。
4.4图幅分幅、比例尺、等高距:
可采用50*50厘米标准分幅,根据工作需要和方便可采用自由分幅。
土地开发整理的地形图测量比例尺一般为1:
2000。
1:
1000等高距为1米,1:
2000考虑贵州山地、高山地、图幅载重量建议等高距为2米。
5.现状地形图测量程序
5.1测区踏勘报告的主要内容:
接收某一项任务以后,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踏勘报告可包括以下内容。
5.1.1作业区的行政区划,经济水平,踏勘的时间,人员的组成以及分工,踏勘的路线及范围。
5.1.2作业区的自然地理情况:
山脉、水系、主要地貌类型和特征,平均概略高程,一
般比高,地貌自然坡度,通视程度。
5.1.3根据外业测绘任务的具体情况,说明对测区作业有影响的作业区气象气候情况(如风、雨、雪、雾、气温、气压、能见度等)以及冻土深度,高杆作物季节,每年可作业月份,月平均作业天数。
5.1.4作业区交通情况。
5.1.5居民的风俗习惯和语言情况,居民地的分布情况及地名规律以及作业组住地建议。
5.1.6测区主要交通、水系、山体、居民地、管线和境界等的结合图。
5.1.7土壤、土质、沼泽地等情况。
5.1.8植被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5.1.9作业区供应情况:
生活用品、粮食、饮水、燃料的供应情况,木材、水泥、沙、
石等就地取材的可能性和价格,消耗品、材料、工具的采购地点。
5.1.10请用劳动力、向导、翻译等情况和工资标准。
5.1.11作业区治安情况、卫生情况及预防措施。
5.1.12作业区已有成果成图及其质量情况,测量标志完好情况,对利用这些资料的初
步分析和意见,这是踏勘报告的重点。
5.1.13典型地物、地貌样片调绘及摄影资料。
5.1.14根据地貌特征、经济水平和技术方法的作业难度,划分作业区困难类别和具体
图幅困难类别。
5.1.15其他需补充说明的作业区信息。
5.1.16对今后技术设计方案和作业的建议。
5.2编写测绘技术设计:
将顾客(业主)或社会对测绘成果的需求(即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转换为测绘成果(或产品),测绘生产过程或测绘生产体糸规定的特性或规范的一组过程。
测绘技术设计输出主要包括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以及相应的技术设计更改等。
5.2.1项目设计书的内容:
属国家重点大规模范围,略,需要参照CH/T1004-2005
《测绘技术设计规定》相关章节。
5.2.2专业技术设计书的内容:
具体要求见附录1中的:
平面、高程控制测量、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普通地图和专业地图、工程测量、施工测量、竣工测量。
5.2.2.1概述:
主要说明任务的来源、目的、任务量,作业范图和作业内容、行政隶属
以及完成期限等任务基本情况。
5.2.2.2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等已有资料情况。
5.2.2.2.1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
应根据不同专业测绘任务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根据需要说明测绘作业有关的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内容可包括:
a.作业区的地形概况、地貌特征、居民地、道路、水系、植被等要素分布点主要特征,地形类别,困难类别、海拔高度相对高差等。
b.作业区的气候情况:
气候特征,风雨季节等。
c.测区需要说明的其他情况,如测区有关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情况,以及测区经济发达情况等。
5.2.2.2.2已有资料情况
主要说明已有资料的数量、形式、主要质量情况(包括已有资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等)和评价。
说明已有资料利用的可能性和利用方案等。
5.2.2.2.3引用文件
说明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过程中所引用的标准、规范或其他技术文件。
文件一经引用,便构成专业技术设计书设计内容的一部分。
5.2.2.2.4成果(或产品),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
根据具体成果(或产品),规定其主要技术指标和规格,一般可包括成果(或产品)类型及形式,坐标系统、高程基准、重力基准、时间系统。
比例尺、分带、投影方法,分幅编号及其空间单元。
数据基本内容、数据格式、数据精度以及其他技术指标等。
5.2.2.5设计方案
具体内容应根据各专业测绘活动的内容和特点确定。
设计方案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软、硬件环境及其要求:
——规定作业所需的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要求,规定对作所需的数据处理、存储、传输等设备的要求。
——规定对专业应用软件的要求和其他软、硬件配量方面需特别规定要求。
b.作业的技术路线或流程。
c.各工序的作业方法、技术指标和要求。
d.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环节和产品质量检查的重要要求。
e.数据安全、备份或其他特殊的技术要求。
f.上交的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g.有关附录,包括设计附图、附录和其他有关问题。
5.2.3专业技术设计书编写完成以后,由上一级主管部门进行评审、验证、审批才能
生效、使用。
5.2.4专业技术设计书的更改:
技术设计文件一经批准,不得随意更改。
当确需更改或补充有关的技术规定时,应按有关设计评审、验证、审批的规定更改或补充内容进行评审、验证、和审批后,方才实施。
5.3根据审批专业技术设计书,各种规程,图式要求,进行各种专题图的施测工作。
5.3.1布网、选点、埋石应满足以下要求:
5.3.1.1项目区首级控制,应用GPS测量,RTK测量,导线测量时,应布设成环形网,且
宜联测2个已知方向。
5.3.1.2所有各种施测方法,加密的各种网可采用单一附合导线和结点导线网及RTK测量等级控制点构网形式。
5.3.1.3结点间或结点与己知点间的导线段布设成直伸形状,相邻边长不宜相距过大,
网内不同环节上的点也不宜相距过近。
5.3.1.4点位的选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5.3.1.4.1导线网的选点、埋石:
1.点位应选在土质坚定,稳定可靠,便于保存的地方,视野应相对开阔,便于加密、扩展和寻找。
2.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其视线距障碍物的距离不宜小于1.5米,确保便于观测,以便不受折光的影响为原则。
3.当采用电磁波测距时,相邻点之间视线应避开烟囱、散热塔、散热池等发热体及强电磁场。
4.相邻两点之间的视线倾角不宜过大。
5.充分利用旧有控制点。
6.导线点的埋石应符合规程要求,并绘控制点点之记。
5.3.1.4.2GPS测量,RTK首级控制点的选定、埋石:
1)选点:
由于GPS测量观测站及RTK基站和移动站之间无需相互通视,而且网的图形结构也比较灵活,所以选点工作远较经典控制测量的选点工作简便。
选点工作通常应遵守的原则是:
1.观测站(即接收天线安置点)应远离大功率的无线电发射台和高压输电线,以避免周围磁场对GPS卫星信号的干扰。
接收机天线与其距离一般不得小于200米;
2.观测站附近不应有大面积的水域或对电磁波反射(或吸收)强烈的物体,以减弱.多路径效应影响;
3.观测站应设在易于安置接收设备的地方,且视野开阔。
在视场内周围障碍物的高度角,一般应小于10°
-15°
;
4.观测站应选在交通方便的地方,并且便于用其他测量手段联测和扩展;
5.对于基线较长的GPS网,还应考虑观测站附近具有良好的通讯设施(电话、邮电)和电力供应,以供观测站之间联络和设备用电;
6.点位选定后(包括方位点),均应按规定绘制点位注记(点之记),其主要内容应包括点位及点位略图,点位的交通情况以及选点情况等。
2)埋石:
在GPS测量和RTK测量控制点中,网点一般应设置在具有中心标志的标石,以精确标志点位。
具体标石设置可参照有关规范,对于一般的控制网,只需要采用普通的标石,或在岩层,水泥地,建筑物上做标志。
5.3.2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5.3.2.1GPS平面、高程控制测量:
GPS测量分为静态和动态。
从接收机选用、观测、外业成果记录、数据处理、成果验收与上交资料五个部分均按相关各种规范执行;
5.3.2.2GPS实时动态RTK平面、高程测量:
从仪器设备要求一般规定,RTK平面控制测量,RTK高程控制测量、资料提交和成果验收五个部分均按相关各种规范执行;
5.3.2.3导线平面、高程测量:
从一般规定,卫星定位(GPS)测量,寻线测量,三角形网测量,水准测量,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GPS拟合高程测量七个部分均按相关各种规范执行。
5.3.3地形测量
5.3.3.1利用全站仪、平板仪等仪器进行地形测量:
从一般规定,图根控制测量,全站仪测图三个部分均按相关各种规范执行。
5.3.3.2RTK地形测量:
从一般规定,主要技术指标,RTK图根点测量,RTK碎步点测量,成果数据处理与检查,五个部分均按相关规范执行。
5.3.4数字地形图的编辑处理(内业):
利用各测绘仪器公司数字化成图软件,对原始野外采集的碎部测量数据进行分类、排错、解码、碎部点坐标计算等处理,形成碎部点文件,根据点文件信息,将属于同一地物的各个测点按照一定的格式进行排列和处理,形成图形文件,借助图形编辑功能在计算机屏幕上对显示图形进行图形编辑、修改、注记等,最后形成正式的碎部点文件和图形文件。
在图形文件中,数据应按各测绘公司数字化测图软件要求分层存放。
将点、线、面的属性数据和几何数据等组成统一的格式文件,即图形数据文件。
图形数据文件以块图为单位进行数据信息存储。
文件名应按各测图软件标准统一存放。
点线面要素按规定的图层进行分开存储,要求点状(实体点,标识点)要素必须有确定坐标的点,线状(线段、折线、孤段)要素必须用PLINE线绘制,面状要素必须用闭合PLINE线绘制,块图分幅图的图层名称必须一致。
当控制点注记(或其他注记)压住道路线,等高线,房屋线等时,电脑资料内不能切断道路线、房屋线等。
在绘制分幅图时,可按制图要求采用软件遮掩功能处理。
利用各测绘仪器公司软件数据检查功能,检查地形图上所有地物是否完整一致,对所有地形数据应用进行逐层处理,直至达到要求。
图层、文件命名规则、格式、按各测绘仪器公司数字化成图软件规定执行。
5.3.4专业技术总结(报告)的主要内容:
5.3.4.1概述
a.专业测绘项目的名称,任务的来源:
专业测绘任务的内容、任务量和目标,产品交付接收情况等。
b.计划与实际完成情况、作业率的统计。
c.作业区概况和已有资料的利用情况。
5.3.4.2技术设计执行情况
a.说明专业活动所依据的技术性文件、内容包括:
——专业技术设计书及其有关的技术设计更改文件,必要时也包括本测绘项目的项目设计书及其设计更改文件;
——有关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b.说明和评价专业技术活动过程中,专业技术设计文件的执行情况,并重点说明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专业设计书的更改情况(包括专业技术设计更改内容,原因的说明等)。
c.描述专业测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处理方法,特殊情况的处理及其达到的效果等。
d.当作业过程中采用新技术、新方法、新材料时,应详细描述和总结其应用情况。
e.总结专业测绘生产中的经验、教训(包括重大的缺陷和失败)和遗留问题,并对今后生产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5.3.4.3测绘成果(或产品)质量情况
说明和评价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情况(包括必要的精度统计),产品达到的技术指标,并说明测绘成果(或产品)的质量检查报告的名称和编号。
5.3.4.4上交测绘成果(或产品)和资料清单:
a.测绘成果(或产品):
说明其名称、数量、类型等,当上交成果的数量或范围有变化时需附上交成果分布图。
b.文档资料:
专业技术设计文件,专业技术总结,检查报告,必要的文档簿(图历簿)以及其他作业过程中形成的重要记录。
c.其它须上交和归档资料。
5.3.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和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5.3.5.1测绘产品检查验收:
为了保证数字化地形测量成果质量,每个环节都要实行严格的检查,作业组对所完成的测量成果进行认真的自查自检。
小组责任人对小组自检修改后的成果进行全面检查,然后上级主管部门对上交成果资料进行最终检查和验收。
各级检查的检查工作必须踏踏实实的进行,并对所检查的内容进行记录,亲笔签名。
对提交的各种观测记录,计算资料,成果表及图件,必须按各自内业检查,野外检查的比例进行检查。
除此之外,还应注意对计算机内的数据文件、图形文件、格式、图层以及点、线、面状要素进行全面检查,保证所提交的数据文件和图形文件满足业主要求,达到各测绘公司数字化测图软件标准的图形交换文件和数据交换文件格式,详情按CH1002-95《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执行。
5.3.5.2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
主管部门按CH1003-95《测绘产品质量评定标准》和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执行。
5.3.6测绘产品上交资料
1.项目区踏勘报告。
2.项目区专业技术设计书。
3.平面、高程控制外业记录。
(含首级控制仪器输出到计算机原始记录)
4.控制平差计算资料(含联测略图)
5.控制点转换参数和54、80坐标系统成果表,各级平差表。
6.1:
500~1;
2000数字地形图纸图和数据光盘(含软件生成所有原始资料),最终成图数据格式为DWG格式。
7.项目区技术总结报告。
8.项目区检查、验收报告。
9.仪器当年鉴定资料。
6.图例
6.1土地开发复垦工程测量图列;
执行GB/T20257.1-2007《国家技术比例尺地图图式第一部分:
2000地形图图式》。
6.2土地开发复垦工程测量补充图例:
施测地形图中,现实的地物,地貌及土地规划中等图例中没有,可以自己设计象征性
符号,附简要文字说明作为本项目区地形图的补充图例。
附件:
F.1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
F.1.1平面控制测量
a.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GPS接收机或其他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示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机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和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确定观测网的精度等级和其他技术指标等;
——规定观测作业各过程的方法和技术要求;
——规定观测成果记录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数据处理的内容和要求:
外业成果检查(或检验)、整理、预处理的内容和要求,基线向量解算方案和数据质量检核的要求,必要时需确定平差方案,高程计算方案等。
——规定补测与重测的条件和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
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3)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4)有关附录。
b.三角测量和导线测量。
设计方案内容主要包括:
1)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计算机、软件及其他配置。
2)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说明所确定的锁、网(或导线)的名称、等级、图形、点的密度,已知点的利用和起始控制情况;
——规定觇标类型和高度,标石的类型;
——水平角和导线边的测定方法和限差要求;
——三角点、导线点高程的测量方法,新旧点的联测方案等;
——数据的质量核检、预处理及其他要求;
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讯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F.1.2高程控制测量
a.规定测量仪器的类型、数量、精度指标以及对仪器校准或检定的要求,规定测量和计算所需的专业应用软件及其他配置。
b.规定作业的主要过程、各工序作业方法和精度质量要求:
——规定测站设置基本要求:
——规定观测、联测、检测及跨越障碍的测量方法,观测的时间、气象条件及其他要求等;
——规定测量记录的方法和成果整饰要求;
——说明需要联测的气象站、水文站、验潮站和其他水准点;
——规定外业成果计算、核检的质量要求;
——规定成果重测和取舍要求;
——必要时,规定成果的平差计算方法、采用软件和高差改正等技术要求;
——其他特殊要求:
拟定所需的交通工具、主要物资及其供应方式、通信联络方式以及其他特殊情况下的应对措施。
c.上交和归档成果及其资料的内容和要求。
d.有关附录。
F.2野外地形数据采集及成图
F.2.1任务概述
说明任务来源、测区范围、地理位置、政区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土地 开发 整理 复垦 工程 测量 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