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北京市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365135
- 上传时间:2023-01-30
- 格式:DOCX
- 页数:22
- 大小:75.21KB
最新北京市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Word文件下载.docx
《最新北京市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北京市各区一模试题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3Word文件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表面上写行路的艰难,实际上是表明人生旅途上的艰险。
他的豁达胸怀,类似庄子,把生死置之度外;
他借酒销愁,抒发情怀,类似陶渊明。
陶渊明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对李白有很大影响。
李白说“与尔同销万古愁”,销愁之后干什么?
还是要“效英才”啊。
总之,李白的志气,是他生活的底气;
豪气,是他生活的风度;
骨气,是他生活的气概。
这三种气质构成了李白的人格魅力。
(有删改)
21.根据文意,将下面三个短语分别填入【甲】【乙】【丙】处(只填序号)(3分)
⑴积极奋进⑵果敢叛逆⑶坚信不疑
22.本文大量引用了李白的诗句,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体会这句诗在文中的作用。
(3分)
23文章第③段中杜甫“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诗句的意思是:
,。
(2分)
24.作者对李白人格魅力的概述是否恰当?
写出你的判断和依据。
(4分)
参考答案:
21.答案:
【甲】⑶【乙】⑴【丙】⑵
评分:
共3分。
每空1分。
22.示例:
文章的第②段引用李白“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秋”的诗句,意在表明李白曾经立志要像孔子那样总结论述一代政教文化,辉映千载。
这种志向的表白,恰当地表现了李白人格魅力中的志气。
引用1分,理解2分。
23.要点:
写李白笔落生花,⑴连风雨为之感到惊讶。
⑵连鬼神也为之感到哭泣。
共2分。
每个要点1分。
24.示例:
(一)我认为作者对李白人格魅力的概括是十分恰当的,李白的确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他的著名诗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恰当地表现了他人格魅力中的骨气。
(二)我认为作者对李白人格魅力的概括不够恰当,浪漫主义情怀是他人格魅力的主要特点,他的许多诗句都表现出这一特点。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白发三千丈”等,都表现出伟大的浪漫主义情怀。
共4分。
判断和依据各占2分。
【西城】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5~17题。
(共11分)
①美食、睡到自然醒、朋友的温暖祝福……这些生活中微小而确切的幸福,被称为“小确幸”。
近年来,“小确幸”很受年轻人追捧,他们常常是在梦想遇挫之后,发热的头脑或者如火的热情开始降温,便开始慢慢学会享受“小确幸”。
②最初,“小确幸”是被各方肯定的。
毕竟关注确切的幸福,意味着珍惜当下,不再躁动不安,不再好高骛远,没什么不好。
不过,最早流行“小确幸”的台湾,今年以来却传出不少批评的声音。
有人认为,很多年轻人最大的梦想就是开一间咖啡店,没有远大的目标。
如果年轻人耽于“小确幸”,不思进取,将损及台湾未来的竞争力。
③当然,担忧者都是有一定年纪的老先生。
他们担心,理想遇挫的年轻人,是通过生活细节寻找自我存在感,从而迷上“小确幸”;
他们担心,如果最具活力和激情的年轻人,都失去朝气,安于现状,个人的“小确幸”将演变成社会之“大不幸”。
而年轻人大都不认同老先生们,他们认为“小确幸”不过是闻到雨后草香的片刻欢愉,享受几秒整理干净衣服的惬意宁静,哪能产生那么大的毒副作用?
④这场对话不仅有隔着“代沟”的误解,也有对“小确幸”本身的误会。
同样是开咖啡店,有的是消沉后的归隐,有的却可能充满朝气和创意。
追根溯源,“小确幸”一词来源于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作品,但享受生活中简单的快乐,却并非自村上始。
数十年前,林语堂提倡闲适生活,便很有“小确幸”的味道。
林语堂说,自己最幸福的时候就是躺在床上的那一刻。
他还喜欢边吃花生,边写作。
这些经典镜头无疑都是“小确幸”。
可是,这位文学大师却从不颓废,晚年也笔耕不辍,77岁高龄时还完成了一部《当代汉英词典》。
“小确幸”本身没有所谓对与错,重点在于它装点的是什么样的人生。
⑤梁漱溟在《朝话》中,谈到人生的三种态度。
一是“逐求”,追求名利以及一切物质享受;
二是“厌离”,厌离人世;
三是“郑重”,“自觉地听其生命之自然流行”,“将全副精神照顾当下”。
按照这种区分,逐名求利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与其他动物没有差别。
如果处于“厌离”状态,理想遇挫,心灰意冷,“小确幸”则只是精神麻醉剂,以点滴小欢愉,忘记人生的无聊和痛苦,那么老先生们将不幸言中。
但是,“小确幸”也可以是“郑重”的。
“郑重”两字用得极好,既有认真珍视当下、抓住一切机会之意,也有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之心。
怀着一颗“郑重”的心享受“小确幸”,既自觉、踏实地去工作生活,又懂得体会日常的小幸福,开间咖啡店又何妨?
⑥倘能进入这样的人生状态,不仅青春无悔,遭遇的所有挫折也都是值得的了。
(选自2014年8月5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15.从“点滴小欢愉,生活小确幸”“个人小确幸,社会大不幸”“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三个语句中,选择你认为最适合作为本文题目的一个语句,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答题卡的田字格内。
16.请简要分析第⑤段的议论思路。
17.阅读下面两则材料,任选其中一则,结合上面选文的内容,谈谈你对所选材料中的“小确幸”的看法。
【材料一】
某日,小李情绪低落时,突然在宿舍的转角,见到一朵向日葵正金灿灿地迎着太阳开放,他的心情豁然开朗。
所以至今,小李都很喜欢向日葵,每次看到向日葵,都会驻足欣赏一会儿,享受心里的“小确幸”,再启程的时候总会觉得自己又充满了力量。
【材料二】
现实生活中,小王常常失败,也没什么可以交心的朋友,很偶然的在一次网络游戏里,他遇上了几位网友,跟他们一起玩游戏给小王带来很多快乐。
为了这份难得的“小确幸”,小王废寝忘食地沉浸在网络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已经忘却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15.郑重看人生,何妨小确幸评分标准:
共3分,选对2分,书写1分(写错别字、涂改、不清楚,没有书写分)。
16.示例一:
①作者首先引梁漱溟的话阐释人生的三种态度。
②然后论述逐求的“小确幸”只能让人“颠倒迷离于苦乐之中”,厌离的“小确幸”只是精神麻醉剂。
之后论述郑重的“小确幸”值得肯定。
③最后回应前文,表明自己的看法,心怀郑重,不妨享受“小确幸”。
示例二:
②然后将这三种态度分别与“小确幸”加以联系,否定了逐求和厌离的“小确幸”,肯定了郑重的“小确幸”。
评分标准:
共4分,①③各1分,②2分。
17.示例一:
我认为小李的“小确幸”是积极的。
因为小李在情绪低落时,驻足欣赏一会儿向日葵,享受这“小确幸”,然后就能充满力量地回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去,这是一种郑重的人生态度。
我认为小王的“小确幸”是消极的。
因为小王在失败之后,沉迷于网络带来的“小确幸”,这仅仅是为了逃避现实,他不能在现实中努力面对困难,这是“逐求”“厌离”的人生态度。
共4分,有自己的观点1分,结合文章内容1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2分。
【海淀】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7-19题。
(共10分)
①虚构对历史或新闻来说,可能是一场灾难,但对文学却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灵丹妙药。
②文学通过虚构重组现实,获得比现实本身更具吸引力的艺术世界,引发对现实的新感受。
作家可以放纵自己的想象,虚构一段妙趣横生的际遇,虚构一片清风徐来、暗香浮动的诗意……但大多数时候,文学作品中的一切只是零星地散见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是作家通过虚构加以重组,才把它们解放出来,组合成一个富有魅力的新整体。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用虚构把现在、过去、未来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获得了动人心魄的美丽意境。
鲁迅小说中的人物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都是“拼凑”起来的角色,但鲁迅的“拼凑”却犹如放大镜,照出了国人固有的阿Q式的自我安慰,闰土式的麻木。
显然,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决不是照相机式的,而是通过作家的虚构,通过对现实的增删改造,创作了富有魅力的文学作品,带给读者审美愉悦的同时,让他们对现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或更新鲜的认识。
③文学通过虚构创造理想境界,表达人们对现实的不满及内心隐秘的欲望。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作品就是作家的白日梦。
戏剧中的理想人物,诗词中的良辰美景,小说中的乌托邦,无不如此。
经典文学作品中,陶渊明在战乱频仍的东晋,虚构了《桃花源记》,。
通俗小说中,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言情小说的才子佳人,网络文学的“穿越”“玄幻”小说,其内在构成无不是满足虚构的白日梦。
在这些作品中,善恶有报,两情长久,弱者变身英雄,常人化为贵族。
创造、阅读这样的作品,作家和读者都可以编织白日梦,获得暂时性的情感宣泄和欲望满足。
④文学虚构未知的世界,开启人类对未知或未来的想象,这一点在科幻小说中尤为突出。
19世纪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中,尼莫不用离开他豪华舒适的潜艇,就可以在海洋深处展开奇异旅行,他需要的一切都能利用海洋资源制作。
《水晶蛋》里的普通店主通过一枚水晶蛋获得了不可思议的视线,他能看到火星上的房屋和飞来飞去的火星人。
在这里,文学借助虚构的先进技术或神奇物件,表达探索未知世界的冲动与渴望。
作家还通过虚构思索人类社会的未来走向。
《时间机器》讲述了主人公乘坐时间机器去到公元802701年,发现人类社会在那时已演化为生活在地上、地下的两个不同种族的故事,作者威尔斯其实是借达尔文的进化论,探索由资产阶级和产业工人组成的英国社会未来的走向。
⑤文学的虚构当然离不开现实,是真实孕育了虚构,但也是虚构拯救了真实;
因为文学不仅可以通过虚构重组现实、理想化现实,揭示已知世界的“真”,更可以通过虚构开启对未知或未来世界的想象,探索未知世界的“真”,这就是文学虚构的魅力。
(根据南帆《虚构的力量》改写)
17.请在下面的两个选项中选择一个作为标题,并用正楷字书写在田字格内。
A.文学的虚构B.虚构与未来
(1)我选()
(2)
18.请在第③段画线处填写一句话,阐明《桃花源记》与该段分论点之间的联系。
19.请仔细阅读第①段文字,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为什么虚构对文学“是化腐朽为神奇的灵丹妙药”。
17.
(1)A(1分)
(2)略(2分。
书写“文学的虚构”或“虚构与未来”均可,要求书写正确,字迹工整。
)(本小题共3分。
(1)1分;
(2)2分,)
18.要点:
①通过桃花源人的生活,②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的不满,③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
(共3分。
共3点,每点1分。
)
19.要点:
①文学用虚构重组现实,使读者对现实有更深入的理解。
②文学可用虚构创造理想境界,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内心的欲望。
③文学虚构未知的世界,开启人类的想象。
(共4分。
共3点,3点答全满分,缺1点扣1分。
【朝阳】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20-22题。
①最近,有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不足一成的人还自认为读书很多。
更多的人不仅读书不多,而且恐怕也已经不拿读书多当作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了。
②读书很多的人,叫做饱学之士,在汉语中曾经有不少美好的形容,比如博学之儒、学富五车、腹笥丰赡等等,这样的词汇,如今日见稀少。
稀少的原因不但是饱学之士已经成为稀有物种,而且词汇本身是否还受社会钟爱也值得怀疑。
当VIP、身价、富豪、点击率成为社会的评价标准和追捧目标时,谁还会在乎“饱读”呢?
③“饱读”需要社会的支撑。
过去的那些个年代,文盲虽然占很大的比例,但崇尚读书是社会风气,一个人或许目不识丁,却能对读书心存一份温情与敬意。
白居易的诗“老妪能解”,不仅仅是他的诗通俗易懂,更在于。
今天是个文盲与饱学之士同样稀少的时代,人人都能阅读,为什么却不以“饱读”为荣呢?
其实,只要你比较一下,在机场候机楼里的大众座椅中埋首阅读受人尊敬,还是昂首挺胸走进贵宾休息室更受注目?
是挤在地铁车厢里捧一本书有意义,还是开辆宝马更具吸引力?
你就可以看出个大概。
④“饱读”是做学问的基石。
读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你能知道这是遍阅隋唐史料、反复考证的结果;
读黄仁宇的明史研究著述,你可以发现这是仔细翻阅《明实录》后的一份厚重心得。
通读“前四史”是从前文人读书的基本,没有这样的根基就别做什么学问。
可是现实中,发表文章的数量、每年出书的数字才是成功的标准,而这些的背后与“饱读”又多半无关,涉嫌抄袭还是一大景观。
⑤“饱读”讲究的是潜心,“饱读”追求的是境界,这只是对个人而言,但对社会来讲,应该提倡和鼓励人们更多地阅读。
因为,只有“饱读”才有后劲,只有“饱读”才能创新和发展。
⑥无论采取什么样的阅读方式,阅读内容是第一位的,但如今的网络在线阅读和手机阅读的内容最多的是信息和娱乐。
十多年前乘飞机,聊天和打牌的比较多,如今进了一大步,读报纸和时尚杂志的比较普遍,但在很多国家,飞机上、地铁里、休息室中,读书的更多一些。
读信息、看娱乐与读书的结果根本不同,对人的精神培育完全不一样。
⑦历朝历代的饱学之士,曾经是我们文化的一种宝贵财富,“饱读”也曾经是我们人生追求的目标。
今天,阅读的内容尽管可以改变,阅读的方式也不妨更新,但“饱读”仍然不能被遗弃。
事实上,在当今世界的许多国家里,阅读的多寡依然是多数人对生活质量的评判标准和人生境界的衡量尺度。
有一年,我在厦门鼓浪屿游览,游客们或在海边嬉戏,或在餐馆享受美味,但就在一栋小房子前面的花园里,却坐着两位异国的男孩,十七八岁的模样,一人捧着一本书,沐浴着海风,静静阅读,那情景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20.作者为什么说现代的人“已经不拿读书多当作什么值得夸耀的事了”(2分)
21.根据文意,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那是个有社会支撑的时代B.那是个崇尚诗歌的时代
C.那个时代崇尚读书文盲稀少D.那个时代充满温情与敬意
22.这篇文章,作者围绕“饱读”进行论述,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23.作者在第⑥段提出“读信息、看娱乐与读书的结果根本不同,对人的精神培育完全不一样”。
你是否同意?
请结合具体事例进行阐释。
20.现代人大多崇尚名利。
(2分。
意思对即可)
21.B(2分)
22.告诉读者,在当今社会,“饱读”仍然不能被遗弃。
(呼吁在当今社会,应该提倡和鼓励人们更多地阅读)(4分。
23.略(共4分。
事例2分,阐释2分)
【丰台】
(二)阅读《谈家风》,完成第14-16题。
谈家风
①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其后流行,它指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
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特色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延传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性和风貌,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就是家风的表现。
家风是一种特定的传统,凝聚着这个家庭一辈又一辈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又因子孙后代的认同传承而持久存在。
②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
这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
所以,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无形的财富。
一个家庭如果家风好,那么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好的影响。
因家风清廉质朴而进取有为、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
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正直坦荡,为官俭廉,在他的教育下,司马康潜心读书,修身自律,后来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在为人、治学方面酷似其父。
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把梅家严谨谦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③同时,良好的家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我们祖先父辈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往往体现在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之中。
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
在家风的代代传承中,忠孝节义、善良诚信、谦逊有礼、克己节俭等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信仰。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
④良好的家风能够汇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
家风连着民风,影响到社会风尚,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代际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社会人际交往中发挥着辐射作用。
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
因此,好的家风能持续促成好的社会风气,使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获得无尽的能量。
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
小小家风传承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小小家风汇集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因此,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建设好的家风,维持好的家风,延续好的家风,让良好的风尚得以弘扬,让中华文明世代传承。
14.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传承、建设良好的家风有哪些重要意义?
15.上文第二段中说,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请联系《母亲的哲学》第⑩⑪段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6.读过《母亲的哲学》和《谈家风》两篇文章后,你是否产生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联想?
下面是两位网友在“家风家教”主题贴吧中的帖子,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跟帖。
(不超过150字)(5分)
网友麦逢:
一直以来,我家都有一个特殊的、不成文的传统。
我们常常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饭,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我父亲便会在吃饭前将同一盘菜里混合的肉和素菜分别拨开,方便贪吃的孩子们和眼花的长辈食用。
等最需要营养的老幼两代都饱食之后,父亲才会心满意足地用筷子尖夹起仅剩的一丁点肉来。
网友默默家:
打小姥姥姥爷就教育我们,什么都不能浪费。
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家的大人小孩都有储物的习惯。
我的办公室里就有一个小盒子,放着捡来的扣子、钉子等小零碎,同事都觉得挺可笑。
一天,办公室的门坏了,修理工找不到合适的钉子,我赶紧把小盒子递上去,结果真从里边找到了一颗!
真庆幸我有这个好习惯,节约在小处,利用在大处。
14.(3分)要点:
①良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无形的财富;
②良好的家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
③良好的家风能够汇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
评分说明:
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15.(4分)示例:
“润物细无声”是说,一个家庭如果家风好,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好的影响,特别是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子女也会效仿。
正如《母亲的哲学》一文中的母亲,在以瓜菜代粮的艰难年月,充分发挥生活智慧,变着花样改“膳”,给孩子们带来欢乐;
又告诫子女“人要实心,火要空心”、“烙饼如同为人做事,要懂得分寸”,语言质朴却富于启发性。
母亲的勤劳、朴实、乐观、智慧,无形之中影响着全家人,让“我”在多年后仍然回味、受益。
语句理解1分,结合《母亲的哲学》的文段内容简要分析2分,语言通顺1分。
16.(5分)示例:
小时候,爷爷经常劝导我们要爱惜粮食。
吃饭时只要有掉落的饭粒,爷爷一定会用筷子夹起送进嘴里,说:
“种田人讲颗粒归仓,一粒粮食一粒汗。
”受爷爷的影响,全家人都很珍惜粮食,稻子收割后,妈妈会带着我们再回到田里拾稻穗;
家里晒稻谷,再难够着的一粒稻谷也要设法拢进谷仓。
长大后,我们兄弟俩没人提醒也从不剩饭。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现出家庭教育的作用4分,语言通顺1分。
【房山】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9—21题(共10分)
略谈孝文化
叶小文
①孝文化一度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构成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根基,浸染于华夏儿女的心灵深处。
②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
鲁迅说,封建礼教只剩下“吃人”的狰狞面目。
③孝文化精华与糟粕混杂,应对其有扬有弃,革除传统孝道中“三纲五常”的封建杂质和“埋儿奉母”的愚昧成分,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精华——孔子提倡的“仁、孝、悌”,孟子提倡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其天下太平。
”只有这样,才能安身立命齐家治国。
④继承弘扬孝文化之精华是我们安身立命的根本。
⑤安身立命即“生命的安立”,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
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也是今天现代化的动力;
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
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
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
于是,出现了“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近利远亲、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甚至“要钱不要命”的道德失范现象。
⑥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合理内核,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这条约定。
孝的本质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
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
⑦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合理内核,有助于找回敬畏生命这条约定。
。
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
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孝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
如果说金钱、利益可以洗刷和消解人伦道德,诱使民德“变薄”,那么,“慎终追远则民德归厚矣”。
⑧这样看来,继承弘扬孝文化之精华还能使我们在个人“生命安立”的基础上齐家治国。
如果家庭成员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那么婆媳和睦、翁婿和谐;
如果家中兄友弟悌,手足亲睦,那么妯娌相亲,兄弟姐妹相亲相爱,家庭就不愁兴旺发达。
人人都能做到将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由敬畏自己的祖先延伸到敬畏中华民族的祖先,社会何来不和谐?
国家哪会不发展进步?
《礼记·
大学》中有这样的论述:
“孝者,所以事君也;
弟者,所以事长也;
慈者,所以使众也。
”在当今社会如果人人都能做到国家民族忠诚,对长辈、上级恭敬有礼,对晚辈、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最新 北京市 各区 试题 分类 汇编 现代文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