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文学概说Word文件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1767695
- 上传时间:2023-02-01
- 格式:DOCX
- 页数:25
- 大小:44.58KB
宋代文学概说Word文件下载.docx
《宋代文学概说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代文学概说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至情语以一气挥写,可谓深情如水,行气如虹矣。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藉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
垂下帘拢,双燕归来细雨中。
像一幅典型的中国画,尽管有惊心动魄的残红,但整体感觉清空隽永。
作者感觉细腻,感慨深沉。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俞陛云《宋词选释》:
“唐宋人诗词中,送别怀人者,或从居者着想,或从行者着想,能言情婉挚,便称佳构。
此词则两面兼写。
前半首言征人驻马回头,愈行愈远,如春水迢迢,却望长亭,已隔万重云树。
后半首为送行者设想,倚阑凝睇,心倒肠回,望青山无际,遥想斜日鞭丝,当已出青山之外,如鸳鸯之烟岛分飞,互相回首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清·
王又华《古今词论》引毛先舒云:
“永叔词云: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此可谓层深而浑成(层层深入又浑然一体)。
何也?
因花而有泪,此一层意也;
因泪而问花,此一层意也;
花竟不语,此一层意也;
不但不语,且又乱落,飞过秋千,此一层意也。
人愈伤心,花愈恼人,语愈浅而意愈入,又绝无刻画费力之迹,谓非层深而浑成耶?
”
冯煦《宋六十一家词选·
例言》(蒿庵论词):
“宋至文忠,文始复古,天下翕然师尊之,风尚为之一变。
即以词而论,亦疏隽开子瞻,深婉开少游。
第二节开拓词境的尝试
一、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
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卒谥文正。
《渔家傲》
边塞词。
整首词尽管境界苍凉,但基调悲壮,胸襟阔大,突破了五代的香软词风,为宋词开拓了新境界。
苏幕遮
梁江淹《休上人怨别》:
“日暮碧云合,佳人殊未来。
晁端礼《蓦山溪》:
“碧云辞,红叶字,曾仗东风寄。
刘克庄《沁园春》:
“恨佳人未来,碧云冉冉;
王孙去后,芳草萋萋。
芳草:
一喻离情,见注。
二,与女性有关。
五代牛希济《生查子》:
“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三,代指家乡。
《楚辞》:
“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
苏轼《渔家傲》:
“望断碧云空日暮。
无寻处,梦回芳草生春浦。
范仲淹《御街行》:
“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
《寂寞是因为思念谁》:
你知不知道思念一个人的滋味,就像喝了一杯冰冷的水,然后用很长很长的时间,一颗一颗流成热泪。
二、张先
1、创造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
2、创作了许多慢词;
3、缘题赋词,今存165首词中,题序的有70多首;
4、大量用词来赠别酬唱。
《天仙子》
1、这首词乃是临老伤春,是词人年过半百之后在暮春落花时节的无限感慨。
2、上片写暮春时节词人的伤感情绪。
下片通过写景,暗示伤春原因,烘托心情。
张炎《词源》云:
“最是过片不要断了曲意,须要承上接下。
3、名句解读
“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明杨慎《词品》:
“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37记载:
有客谓子野曰:
“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
”公曰:
“何不目之为‘张三影’?
”客不晓。
公曰:
“‘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余平生所得意也。
第三节柳永的新变
一、才子词人,双重人格
柳永是个本色的词人和才子,个性浪漫,真率狂傲。
柳永的人格结构不是我们常见的儒
道互补,穷则独善,达则兼济;
而是儒家的入世精神和市民的享乐意识的互补,是进则
庙堂,退则青楼,达则兼济,穷则享乐。
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去便,争不恣狂荡?
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二、创体创调,发展慢词
北宋创调最多的词人。
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调。
其中绝大多数是他首创或首次使用。
今存87调120余首慢词,并将赋法移植于词,以铺陈叙事和白描写景,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建立了慢词的体制,从而根本改变了唐五代以来小令一统天下的格局。
三、开拓词境,雅俗纷陈
他的艳情词面向青楼市井,更具有市民文艺的色彩。
他以都市繁华和风景、风俗为内容的风物词,数量虽不多,却是对宋词内容境界的一大开拓。
他的羁旅行役词,生动展现了“升平”时代一位落魄文士既渴望博取功名又渴望官能享受而二者不可兼得的苦闷心态,雅俗共赏。
《望海潮》
1、据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载:
"
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
“
2、开头三句,入手擒题,交代杭州的三大特点:
形胜、都会、繁华。
下面便围绕这三点层层展开。
下片则重点写杭州西湖的美好以及官民的幸福生活。
最后两句总括全词,并表达作者的美好祝愿。
3、这首词用白描、铺叙手法,多方面展示了杭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结构完美,层次感强。
激情饱满,笔调夸张,很有感染力。
据说金主亮闻之有渡江南侵之意。
北宋范镇:
仁宗四十二年太平,镇在翰苑十余载,不能出一语咏歌,乃于耆卿词见之"
(祝穆《方舆胜览》引)。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水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领字句是词特有的句式。
领字是在词句的开头,一个或两个、三个在语气上起停顿作用但又不点断句子的字,在句中起着领起下文主句的作用。
领字常用虚词(连词、副词),如:
正单衣试酒;
但、甚、还又、那堪、更能消、最无端等,还有动词,如:
念、看、想、观、当等。
领字句又分领一句、领两句、领三句甚至领四句。
其中,以单字为领字的句式,其领字又称一字逗。
《高斋诗话》:
少游自会稽入都,见东坡。
东坡曰:
“不意别后,公却学柳七作词。
”少游曰:
“某虽无学,亦不如是。
”东坡曰:
“‘销魂,当此际’,非柳七语乎?
层次分明,善用领字,结构严谨,开合有致。
通篇白描,不用典故,浅显通俗。
平淡中见功力,质朴中现风神,浑朴中出韶秀。
五、王安石(1021—1086)
字介甫,号半山,临川人。
有词集《临川先生歌曲》。
刘熙载《艺概》:
“王半山词瘦削雅素,一洗五代旧习。
《桂枝香》
1、怀古词。
通过怀古谴责六朝君主,他们“繁华竞逐”,不修政事,武备衰弛,导致亡国悲剧不断上演。
实有借历史警诫当朝之意。
2、结构和内容:
本篇大体是上片写风景,层层表现“故国晚秋”的胜景。
下片转入怀古,感叹六朝皆因荒乐而相继覆亡,并寓警世伤时之意。
3、意境壮阔高远,笔力遒劲,含义深广。
第二章北宋中后期词
一、苏轼词
(一)生平与性格
(1037~1101,农历1036年12月19日,公历1037年1月8日),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州人。
1、历尽升沉的一生
变法前,名震京师,初入仕途,初陈政见。
变法时出离中央,历任四州,乌台诗案,贬谪黄州。
元佑更化时,重回中央,历任要职,旧党分裂,连放外任。
哲宗亲政,新党复起,贬至岭南海南,徽宗时被赦北归
2、宏博通达的坡仙性格
苏轼一生博览群书,出入儒道,濡染佛禅,杂取各家,并将三家的相通之处融于一身,各有所用,故思想性格宏博开放,灵活通脱。
宋代儒道佛三教并存的状况在他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
在政治态度和任职时期上多取儒家,在人生修养和贬谪时期多取佛道。
既“奋厉有当世志,”又能在失意时随缘自适,随遇而安,追求自我完善。
谢冕:
“愈是复杂的诗人,就愈是有魅力。
因为他把人生的全部复杂性作了诗意的提炼,我们从中不仅窥见自己,而且也窥见社会。
”(徐志摩诗集《云游》序)
二、“自是一家”的学士词
苏轼对词的最大贡献就是“以诗为词”。
就是用写诗的方法写词,把诗的题材、形象、意境、创作方法尽情入词,使词‘诗’化,成为新的独立词体。
具体表现为:
1、开拓词境。
2、提高词的品格。
3、风格多样,尤以清雄旷达、奔放豪迈为其独创。
王灼云:
“东坡先生非醉心于音律者,偶而作歌,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振。
”(《碧鸡漫志》)
晃补之:
“居士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
”(《鸡胁编》)
江城子密州出猎
1、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年)冬。
是公认的苏轼第一首豪放词。
时苏轼知密州。
据《东坡纪年录》:
“乙卯冬,祭常山回,与同官习射放鹰作。
2、首句为全词总纲。
上阕写其“狂”举,下阕写其“狂”志。
前写打猎的场面,有声有色。
后从打猎引出“射天狼”,表现了作者的报国热情。
全篇充满了豪迈的气概。
3、全词一气贯注,激情奔放,气势之豪迈,意境之壮阔,音节之响亮,节奏之有力,前所未有,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狂放情志和用世热情,也为词体文学增添了一种新的风格和美感类型。
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
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
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
1、次韵咏物词。
杨花:
指柳絮,柳树的种子。
杨树的花也称杨花,与柳絮相似。
杨、柳同科不同属。
隋代无名氏《送别》: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苏轼《再次韵曾仲锡荔支》:
“杨花著水万浮萍”。
苏轼自注云:
“柳至易成,飞絮落水中,经宿即为浮萍”。
章质夫原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柳花飘坠。
轻飞乱舞,点画青林,全无才思。
闲趁游丝,静临深院,日长门闭。
傍珠帘散漫,垂垂欲下,依前被、风扶起。
兰帐玉人睡觉,怪春衣,雪沾琼缀。
绣床渐满,香球无数,才圆却碎。
时见蜂儿,仰黏轻粉,鱼吞池水。
望章台路杳,金鞍游荡,有盈盈泪。
2、上阕写杨花的飘忽不定的际遇,以花喻人,遗貌取神。
下阕写杨花的归宿,借以寄托惜春怨别的情绪。
联想丰富,情调幽怨,婉约缠绵。
诗难于咏物,词为尤难。
体认稍真,则拘而不畅;
模写差远,则晦而不明。
清代沈祥龙《论词随笔》亦云:
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
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
3、名句: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以杨花代表春色,如今杨花纷纷飘落,三分春色,都随杨花,二分落在路旁尘土上,一分落在水中央,说明春已归去。
3、章质夫原词
燕忙莺懒芳残,正堤上杨花飘坠。
3、集评
王国维:
“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
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人间词话》)
吴世昌:
“静安以为东坡‘杨花词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
’此说甚谬。
东坡和作拟人太过分,遂成荒谬。
杨花非花,即使是花,何至拟以柔肠娇眼,有梦有思有情,又去寻郎。
试问杨花之‘郎’为谁?
末句最乏味,果如是则桃花可为离人血,梨花为离人发,黄花可为离人脸,可至无穷。
此词开宋——乃至后世——无数咏物恶例。
但历来评者一味吹捧,各本皆选入,人云亦云,不肯独立思考。
”(《词林新话》)
唐圭璋:
此首咏杨花,遗貌取神,压倒古今。
起处,“似花还似非花”两句,咏杨花确切,不得移咏他花。
人皆惜花,谁复惜扬花者?
全篇皆从一“惜”字生发。
“家”三句,承“坠”字,写杨花之态,惜其飘落无归也。
“萦损”三句,摹写杨花之神,惜其忽飞忽坠也。
“梦随风”三句。
摄出杨花之魂,惜其忽往忽还也。
以上写杨花飞舞之正面已毕。
下片,更申言杨花之归宿,“惜”意愈深。
“不恨”两句,从“飞尽”说起,惜春事已了也。
“晓来”二句,惜杨花之经雨也。
“春色”三句,惜杨花之沾泥落水也。
“细看来”两句,更点出杨花是泪来,将全篇提醒。
《唐宋词简释》
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据王兆鹏《唐宋词史论》119页统计,苏词中,《念奴娇》被宋金元人追和最多,达31首;
其次就是《卜算子》,追和16首。
1、主旨:
通过野外途中遇雨这一生活小事,表现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
2、上阕写冒雨徐行的心境;
下阕写雨晴后的景色和感受。
3、艺术特色:
写眼前景,寓心中事;
因自然现象,谈人生哲理。
写景叙事抒情与人生哲理相统一。
二、情韵兼胜秦少游
秦观(1049—1100),字太虚,改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
学者称淮海先生。
元丰八年(1085)登进士第。
绍圣元年(1094),被贬出京。
元符三年五月(1100),北归至藤州时长逝,年五十二岁。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观诗格不及苏黄,而词则情韵兼胜,在苏黄之上。
他的词大多写恋情、艳情、身世之情、贬谪之情、怀才不遇之情,都是文人最普遍和最典型的情感。
后期词善于把“艳情”和身世之感交织在一起,则“变凄惨为凄厉也”。
江城子
西城杨柳弄春愁,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
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钩。
满庭方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
多少蓬莱旧时,空回首,烟霭纷纷。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鹊桥仙
1、调题一致。
2、立意新。
上片写相逢可贵,下片言别也无妨,从正反两个方面突出牛、女相会的精神质量,尽翻前人定势。
3、议论美。
上下两片均以议论作结,叙议结合,流畅精警,有水到渠成、画龙点睛之妙。
踏莎行
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
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
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
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1、宋哲宗绍圣初年,秦观先被贬为杭州通判,最后被徙郴州。
词人深感理想破灭,前途渺茫。
这首词形象地刻画了作者被贬郴州时的孤独处境和屡遭贬滴而产生的不满之情。
2、上片写谪居中孤独的处境;
下片写被贬谪的不满心情。
结片于极度愁闷中忽发奇想,埋怨江水无情,益见沉痛。
3、巧用象征,寓情于景;
语言清新洗炼,风格婉转含蓄;
4、名句解读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三、贺铸
风格多样:
1、豪放处直承苏轼。
如《六洲歌头》,声情慷慨激越,行文气势流贯,用典自然流畅。
2、绮丽处有似花间。
故薛砺若《宋词通论》即其归入“艳冶”一派。
3、伤情处几近秦观。
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称其“儿女英雄兼而有之”。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上片交代闲愁产生的原因。
下阕闲愁带来的愁苦之状。
2、名句赏析
“试问”:
1)以景结情,化抽象为具体,写出闲愁之无边无际、纷繁杂乱、永无尽期。
2)比喻新巧,避熟就生。
3)博喻。
4)紧扣季节特点。
四、周邦彦
(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
1083年,进《汴都赋》,被神宗提拔为太学正。
1087年,任庐州教授。
1093任溧水县令。
1098年,任秘书省正字。
徽宗时,任大晟府提举。
有《片玉词》。
周邦彦是北宋后期最优秀的词人,也是北宋文人词的集大成者。
少年游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
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悲欢离合的艳词,凄怨愁苦的羁旅词,清疏明快的写景词,富艳精工的咏物词。
周邦彦词所涉及的题材,几乎都在传统范围之内。
艺术上他继柳永、苏轼之后,从歌词内部之声律音韵、结构方式、艺术手法等方面改造词体,为南宋词人创作建立起一套可供寻觅的创作程式。
创体创调,调美律严;
善于铺叙,结构繁复,章法多变;
体物细腻,善于点化。
《苏幕遮》
1、上片写京华雨后新荷的动人,下片写由此引发的思乡和归梦。
全词洗尽铅华,仅用素描,风格清新淡远。
2、名句解读: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花神理者”。
1)荷叶的特点。
2)夏日的特点。
3)风中荷叶的特点。
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云:
“着一‘举’字,荷叶亭亭出水的姿态如画。
六丑
周邦彦的自度曲。
作于蔷薇落后,写词人暮春时节的惜花心情,借以抒发词人伤春自伤的落寞情怀。
上片写花谢。
惊心动魄的落花场面,都是词人单衣试酒之际的想象;
下片写谢后。
词人东园凭吊,花恋人,人惜花,两情相依,难舍难分。
摹写入神,曲尽其妙。
笔致婉转,情浓意远。
艺术上极尽铺陈,又极尽转折。
黄蓼园《蓼园词选》评曰:
“自叹年老远宦,意境落寞,借花起兴。
此下是花、是自己,已比兴无端,指与物化,奇情四溢,不可方物,人巧极而天工生矣!
结处意尤缠绵无已,耐人寻绎。
第三章南宋词
一、李清照
1、蚌病成珠——清照的身世
李清照(1084-1151?
),自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山东济南市)人。
父亲李格非,字文叔,是当时著名的学者,“以文章受知于苏轼”,母亲王氏,是仁宗朝重臣状元王拱臣的孙女,“亦善文”。
2、闺情绝调——易安词的内容特色
“却把青梅嗅”的少女形象
“人比黄花瘦”的思妇情怀
“欲语泪先流”的孀妇心声
3、别是一家——易安词的艺术特色
“别是一家”是清照在其《词论》中提出的词学概念。
独特的词学理念决定了易安词自成一家之词风,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
(1)个性化的抒情方式。
具备含蓄、婉转、轻灵、细柔的女性美。
(2)清新素雅的语言风格
善于用平常言语来表现不寻常的意思。
从南宋以来,就不断有人模仿李清照的艺术风格而作词,号称“效易安体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
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
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1、叙述作者晚年在临安的一段生活,反映了作者在历尽沧桑以后的晚年的悲凉心境。
2、词的上片写元宵佳节寓居异乡的悲凉心情,下片以南渡前在汴京过元宵佳节的欢乐心情,来同当前的凄凉景象作对比,透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
3、名句解读:
落日融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
《醉花阴》
据黄墨谷《重辑李清照集》,此词当作于宣和二年(1120),时明诚出守莱州,而清照居青州。
1、闺怨词。
写重阳佳节相思离别的孤寂烦闷心情。
3、“莫道不消魂”三句,以人比花,以西风、黄花衬托相思,取喻巧妙,新奇传神,言情含蓄蕴藉。
伊世珍《琅嬛记》卷中:
“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
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
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十五阕。
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
‘只三句绝佳。
’明诚诘之。
答曰: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似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
《诗经·
伯兮》:
“自伯之东,道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柳永《凤栖梧》: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不憔悴。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1、写别后相思。
伊士珍《瑯嬛记》:
易安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
易安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
2、“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玉簟秋”写室内之物,点染秋景,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为全词定下幽美的抒情基调。
“云中”三句为倒装。
“花自飘零水自流”承上启下,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此景既呼应开头,又象喻着人生、年华、爱情、离别,深化离别的无奈之恨。
3、语言浅俗、清新,多用偶句,如“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等等,既是对偶句,又浅白易懂,读之琅琅上口,声韵和谐。
《声声慢》
1、李清照晚年流落南方江浙一带。
此词抒发主人公国破家亡、丈夫去世、晚景凄凉及孤苦无依的生活和内心几近绝望的哀伤。
2、起下十四字叠字,总言心情之悲伤。
中心无定,如有所失,故曰“寻寻觅觅”。
房栊寂静,空床无人,故曰“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六字,更深一层,写孤独之苦况,愈难为怀。
以下分三层申言可伤之情景。
“乍暖”两句,言气候寒暖不定之可伤。
“三杯”两句,言秋风逼人之可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宋代 文学 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