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282845
- 上传时间:2022-10-28
- 格式:DOCX
- 页数:9
- 大小:23.34KB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docx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练习及答案
1.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大量稻谷,还有翻土工具骨耜、木耜,收割工具骨镰和脱壳工具木杵等。
这说明河姆渡人()
A.非常聪明和勤劳B.已从事原始农业
C.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D.开始制造工具
2.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即从人类出现到青铜器出现,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年至4000年。
由此可知,考古学划定石器时代的主要依据是()
A.氏族公社取代原始人群B.贫富分化是否已经出现
C.生产工具及其制作水平D.古人类所处的地域环境
3.古代文献中关于夏朝的记载主要集中在《尚书》《诗经》《史记》中,有些还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
A.该遗址的考古发现证明关于夏的传说都是真实的
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对应
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
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在国内外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4、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追溯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把本族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并自认是黄帝的后裔。
这反映出当时()
A.黄帝地位得到不断强化
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
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
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5.在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多种有一定规律的刻画符号。
类似的符号还普遍出现在河北、甘肃等地。
这些符号()
A.具有记事、传递信息的作用B.表明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
C.是商周甲骨文的范式D.是原始人类无意义的涂鸦
6、夏、商、周三代,六畜逐渐齐备。
猪、狗、鸡与农业生产方式有关;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
这表明夏、商、周时期()
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
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
7.2019年7月6日,中国良渚古城遗址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距今约5000年的良渚聚落群中既有普通建筑,也有大型宫殿式建筑;既有埋葬一般人的墓地,也有贵族专用墓地。
这表明当时()
A.农业生产的水平较高B.正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C.已形成君主专制国家D.已存在社会不平等现象
8、据现有考古资料所知,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
这些早期先民的文化区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它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
这体现出中华文明()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9、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中,有的随葬品数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没有,但其都处于共同的公共墓地里。
这反映了()
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当时仍处于母系氏族社会
C.当时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文明的出现指日可待
10、《礼记》记载:
“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
”这一记载反映了()
A.分封制开始出现B.阶级矛盾尖锐
C.社会贫富分化严重D.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11.夏朝时,天下万国,夏王为“诸侯之长(盟主)”,到了周朝,“天下一家",周天子“作民父母,以为天下王”。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各部族文化融合的加强
B.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
C.政治制度的宗法伦理化杜州并林神仓即彩电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12.西周时,周王授予诸侯管治封地内土著邦族的权力,包括组织城防、分派劳役、划定田亩等具体内容;各邦族多保留其原有的宗族组织,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践行周礼。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
A.儒家礼乐文明推动文化认同
B.中央政府实现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C.分封制有利于促进族群交融
D.土著邦族作为新兴力量的兴起
13.据记载,西周厉王实行“专利”,将山林川泽全部收归国有,导致“国人谤王”,厉王派人“监谤者”,“以告,则杀之”,终于引发了国人暴动。
这反映出当时()
A.周厉王改制触动了贵族利益B.井田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C.贵族和平民的矛盾十分尖锐D.中央集权制度不符合时代潮流
14.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形成了不同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文明起源于龙山文化和仰韶文化时期;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国正式进入文明时代是在夏代;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国文明起源进程开始于龙山文化时期而完成于夏商周三代初期。
这种学术分歧的产生是因为()
A.学者个人学术水平的差异B.学者对传世文献的理解不一
C.学者所见考古资料的差异D.学者对文明标准的看法不一
15.在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时间较早的遗址内除了大型房舍外,鲜少有其他类型的建筑。
但是,时间较晚的遗址内除了大型房舍外,还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时间越晚,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
这种变化出现的原因是()
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财产制萌芽
C.族长权威萎缩D.财产公有制强化
16.陶寺遗址是中国黄河中游地区以龙山文化陶寺米型为主的遗址,时间约为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1900年。
遗址中有宫殿建筑、天文建筑以及各种礼器。
根据发掘的成果来看,陶寺社会贫富分化悬殊,形成了特权阶层。
据此可知,当时()
A.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B.社会开始产生贫富差别
C.进人奴隶社会鼎盛时期D.传统农耕经济相对发达
17.据记载,夏朝中央官吏有六卿、水官等,地方官吏有“九牧”。
“夏有乱政而作《禹刑》”,监狱称为“夏台”。
上述材料表明()
A.夏朝已经有了国家权力机构B.夏朝已出现了中央集权制度
C.夏朝已出现分封制和宗法制D.夏朝已经实行嫡长子继承制
18.据记载,夏朝初年,夏王令九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
先派人把各州的名山大川形胜之地、奇异之物画成图册,然后派工匠将这些画仿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
从此,九鼎象征着九州,夏王亦顺应“天命”,成为天下共主,九州也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这表明()
A.九鼎象征王权高度集中B.夏王拥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C.夏王权威渐趋强化D.夏朝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
19.现今存世的有关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甲骨文资料大多是向上天祈祷和祭祀的卜辞。
许多古籍对此的评价是“商人尚鬼”“先鬼而后礼”。
以上材料表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B.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C.神权和王权相结合D.统治者对神权和礼制同等重视
20.商代实行内外服制,内服是商王直辖区,外服是一些附属国等,外服与商王之间的联系较为松散。
西周在直辖区外分封诸侯,各诸侯定期向周天子朝贡,并随从作战。
这表明西周()
A.废除商代制度而推行分封制B.继承和发展了商代政治制度
C.最高统治集团权力高度集中D.实现了对诸侯国的直接管理
21.“王”本为一方君长的尊称,商代的侯、伯有时亦称王。
周王称“天子”,是“天下共主”,形成“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
这表明西周()
A.王权与神权开始结合B.王权较商代有所加强
C.地方诸侯的离心力消除D.依靠血缘关系难以维系统治
22.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时期()
A.实现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权力集中
B.“家天下”开始取代“公天下”
C.政治具有血缘关系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特点
D.开创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
23.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及至厉王,以恶闻其过,公卿惧诛而祸作,厉王遂奔于彘,乱自京师始”“召公、周公二相行政,号日‘共和’”。
材料主要说明()
A.司马迁真实记录了当时的事件
B.贵族共同协商执政以应对危局
C.“周召共和”成为共和制的开端
D.贵族干预政治表明分封制崩溃
24.距今约5000年前,长江下游、黄河流域、辽河流域分别出现了良渚文化、龙山文化和红山文化。
它们各具特色,又有一定的共性,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
这反映出()
A.中华文明早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明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B.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C.中华文明起源的时期是夏商周时期
D.当时出现玉礼器为代表的礼乐制度
25.西周的职官名目繁多。
据统计,仅西周铜器铭文中提到的各类职官就有200多种。
周王室的官僚机构分为两大系统,即卿事寮和太史寮。
此外,周王室还设有掌管周王衣食住行的宫廷内官。
这反映了西周()
A.官僚政治的形成B.国家机器逐步完备
C.分封制逐渐成熟D.宗法制度渐趋完备
26.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
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这表明()
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
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
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
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
27.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将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
其中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专制王权披上神权外衣B.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C.思想统一促进政治统一D.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28.周王授土授民给诸侯叫作“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作“立家”,时人便称宗“家”,意为与“国”相对立的团体,因而宗族成员常常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这表明分封制()
A.利于维系周王朝的统治B.隐含着分裂割据的因素
C.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D.是一种行政制度的创新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每一件青铜礼器都是随着贵族地位而来的权力象征性的微章与道具。
青铜礼器上大量狰狞的纹饰,为王公贵族附上莫须有的神力,成为王权的守护者。
青铜礼器与兵器是国王赐予他们的象征性的礼物的一部分,然后等到地方上的宗族再进一步分枝时,它们又成为沿着贵族线路传递下去的礼物的一部分。
青铜礼器获得这等意义,是因为它们与贵族政治中的祖先崇拜祭仪有关,也因为它们是控制了大规模的技术与政治机构的人才能获得的珍贵物品。
说到底,青铜礼器只与地位高贵的人相联合。
材料二我国大约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利用铜。
到了商代,青铜冶炼技术已臻于成熟,春秋战国时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人们可以从出土的大量精美的先秦青铜器上看到当时青钢冶铸技术所达到的高超境界。
商周时期还总结出有一定合理性的青铜合金配比规律,即按照青铜器的不同用途,配置不同比例的青铜合金。
摘编自金秋鹏、蒙谷《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材料三
甲骨文是中国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一种成系统的文字。
甲骨卜辞的内容,绝大部分与殷商王室有关。
小至殷王的耳鸣、牙疼,大至年成、祭祀、征伐,无不以殷王或王室为中心,其他非卜辞的刻辞也是如此。
因此,认定它是殷代王室的档案,是可信的。
甲骨卜辞的文句都很短,而西周出现了上百字的铭文,其内容的丰富多彩,及其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和广度,都不是甲骨文能比拟的。
金文又多讲求押韵。
西周较长的铭文都比较注意纪时显然更有利于仔细地记录历史事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青铜礼器成为“权
力象征性的徽章与道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代和西周的代表性文字,并说明它们的历史价值。
参考答案
1.B由材料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大最稻谷和农具,这说明河姆
渡人已从事原始农业,故选B项。
A项说法正确,但并非材料的主旨,排除。
“男耕女织”与材料时间信息不符,排除C项。
D项中“开
始”说法错误,排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高中历史 必修 第一 单元 中华文明 起源 早期 国家 练习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