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40真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 文档编号:22840357
- 上传时间:2023-02-05
- 格式:DOCX
- 页数:61
- 大小:58.84KB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40真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40真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课外阅读练习题40真题带答案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镇静
(2)苍茫;
凛冽刺骨;
可怜;
孤寂荒凉
(3)“这一切”指的是凛冽刺骨的寒风和可怕的暴风雪。
“敌人”指的是恶劣的环境。
(4)从它死去时的姿势及在它身下发现的蛋可以推测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冻死的。
(5)因为野鸭这种伟大的母爱让作者感动,所以作者把它们包起来,并把它们埋了起来。
表达了作者对野鸭的敬佩、赞美之情。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对近义词的辨析能力。
近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带有“静”字近义词。
答案合理即可,不唯一。
(2)词语搭配就是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得当,能将意思表达得更好,更准确。
这道题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应按照语言习惯合理搭配或结合短文找到答案。
(3)这是考查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感知文本内容,从文章中提炼和概括信息,结合语言环境,联系上下文,找出称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
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
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范围(2、3自然段),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回答此题结合上下文,紧扣文章主题中心进行理解概括。
意思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
(1)安静、镇静
(2)苍茫、凛冽刺骨、可怜、孤寂荒凉(3)“这一切”指的是凛冽刺骨的寒风和可怕的暴风雪。
(4)从它死去时的姿势及在它身下发现的蛋可以推测出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而冻死的。
(5)因为野鸭这种伟大的母爱让作者感动,所以作者把它们包起来,并把它们埋了起来。
【点评】
(1)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词语的搭配的能力,在于平时的词语积累。
这些词语都是课文中的,只要对课文内容熟练掌握,做起来就不难。
(3)此题考查对指代性词语指代的内容的把握。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解答此题要结合语境理解句意,有利于对文章中心主题的把握。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脚比路长
①古老的阿拉比国坐落在大漠深处,多年的风沙肆虐,使城堡变得满目疮痍,国王对四个王子说,他打算将国都迁往据说A(
)的卡伦。
②卡伦距这里很远很远,要翻过许多崇山峻岭,要穿过草地、沼泽,还要涉过很多的江河,但究竟有多远,没有人知道。
③于是,国王决定让四个儿子分头前往探路。
④大王子乘车走了七天,翻过三座大山,来到一望无际的草地边。
一问当地人,得知过了草地,还要过沼泽,还要过大河、雪山……便调转马头往回走。
⑤二王子策马穿过了一片沼泽后,被那条宽阔的大河挡了回来。
⑥三王子漂过了两条大河,却被又一片辽阔的大漠吓退返回。
⑦一个月后,三个王子B(
)回到了国王那里,将各自沿途所见报告给国王,并都再三特别强调,他们在路上问过很多人,都告诉他们去卡伦的路很远很远。
⑧又过了五天,小王子C(
)地回来了,兴奋地报告父亲——到卡伦只需十八天的路程。
⑨国王满意地笑了:
“孩子,你说得很对,其实我早就去过卡伦。
”
⑩几个王子不解地望着国王——“那为什么还要派我们去探要乐?
⑪国王一脸郑重道:
“那是因为我只想告诉你们四个字——脚比路长。
⑫是的,脚比路长,远方无论多远j只怕没有追寻的双足抵达。
人生亦是如此,我们不怕目标的高远,只怕没有追寻的勇气、热情、执着……只要心头时时燃烧着坚定的信念,D(
)地行进下去,就回惊讶地发现——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1)文中A、B、C、D四处的括号里,选用哪个词语最适合?
写在括号里。
一往无前
风尘仆仆
陆陆续续
美丽而富饶
(2)国王让儿子们探路,其用意何在?
(3)四个王子的探路过程,你认为有何不同?
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前三个儿子是________;
小儿子是________;
写作手法是________
(4)读了短文,你明白了“脚比路长”的意思吗?
(5)“很多所谓的远方,其实真的并不遥远。
"
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________
(1)A美丽而富饶;
B陆陆续续;
C风尘仆仆;
D一往无前
(2)考验儿子,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脚比路长”的道理。
(3)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
;
脚踏实地,坚持到底;
对比
(4)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5)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对困难、目标作出过高的估计,致使人们在做事的时候总是信心不足,畏首畏尾,以至给自己留下遗憾的借口,追悔莫及。
(1)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应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选词填空,使句中表达更准确。
(2)、(3)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4)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
(1)A美丽而富饶;
(2)验儿子,并借机对他们进行教育,使他们明白“脚比路长”的道理。
(3)前三个王子均畏首畏尾、没有善始善终、半途而废;
对比。
(4)本文告诉人们:
生活中做任何事都要有勇气、信心、热情和执着的积极态度,面对现实,远方并不遥远,前途无限光明。
【点评】
(1)要正确使用词语,要从意义和使用习惯两方面准确理解,这也是积累的重要内容之一。
(2)、(3)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5)此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3.课外阅读
植物也要睡眠
①人和动物都要睡觉,以补充体力和精力。
但是你知道吗?
植物也要睡眠。
如果你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有的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②比如公园中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在明媚的阳光下,舒展而又平坦。
可一到夜幕降临时,那无数小羽片就成对地折合关闭,好像被手碰撞过的含羞草叶子,全部合拢起来,这就是植物睡眼的典型现象。
花生也是一种爱睡觉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向上闭合,表示白天已经过去,它要睡觉了。
有的时候,我们在野外还可以看见一种开紫色小花、长三片小叶的红三叶草,它在白天有阳光时,每个叶柄上的三片小叶舒展在空中,但到了傍晚,三片小叶就闭合在一起,垂下头来准备睡觉。
以上仅仅是一些常见的例子,会睡觉的植物还有很多很多,如酢浆草、白屈菜、含羞草、羊角豆等。
③植物的花也有睡眠的要求。
花儿的睡眼,时间有早有晚,有长有短。
太阳花就是一个贪睡的小家伙,它在上午10点钟才刚刚醒来,绽放开五颜六色的花。
可是,一过中午,它就闭合起来睡觉了。
碰到阴天,它似乎很贪玩,要到傍晚才进入“梦乡”。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
蒲公英在入睡时,所有的花都向上竖起来闭合,看上去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
胡萝ト的花,垂下头来,则像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1)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三叶草的________睡眠现象。
(2)第③段从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方面写植物的花的睡眠。
(3)什么是植物的“睡眠运动”?
(4)判断正误。
①花生要睡觉的时候,它的叶子会慢慢向上闭合。
②太阳花每天中午准备睡觉。
③这篇文章是按“总一分一总”的结构顺序来写的。
(1)拟人;
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
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科学家把植物的这种现象叫“睡眠运动”。
(4)正确;
错误;
正确
(1)文中画线句子把“三叶草”当作人来写,赋予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是拟人。
(2)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③植物的花……进入“梦乡”。
”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时间。
“各种各样的花儿睡眠,姿态也各不相同……小老头。
”写出了植物的花睡眠姿态。
(3)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在第一自然段找到答案。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①正确;
②错误;
③正确。
(1)拟人、昼开夜合
(2)睡眠时间、睡眠姿态
(3)植物的叶子、花儿会昼开夜合,有的夜开昼闭。
(4)正确;
正确
(1)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3)此题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4.阅读
到月球上织网(节选)
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一轮明月高挂在天幕上,晚风送来一阵阵醉人的花香。
当人们踏着银色的月光,品尝着美味的月饼,在花前月下漫步之时,抬头仰望那轮明月,有人会突发奇想:
未来人类能够到月球上去上因特网吗?
目前,因特网已经把整个地球都包罗在内了。
然而,未来人类在月球上建成人类基地之时,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
月球上的网络能和地球上的因特网连接吗?
这的确是有趣的问题。
据欧洲宇航局的预测报告显示,月球的引力小,并且月球上的矿藏很丰富,很有开采价值,因此,月球在未来的200年内将成为太阳系的科学研究中心和工业中心。
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进行科学试验,准备在2030年建成月球人类基地。
为此,通信学家们也正在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以便在将来月球人类基地建成之时,月球网络能够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的“月——地通信”的重任。
(1)根据文章内容填空。
①文中的“奇想”是指:
________
②“到月球上织网”中的“网”指的是________,它的作用是________
(2)下列说法符合文章意思的一项是(
)
A.为建立未来的月球电脑网络而进行各种准备工作的还有通信学家们。
B.目前,美国和日本等国家的科学家正在为未来向月球移民和开发月球而进行科学试验,并成功地建成了月球人类基地。
(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
月球电脑网络;
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
月一地通信”的重任。
(2)A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1)1、月球上也能建立电脑网络吗?
2、月球电脑网络3、肩负起月球通信以及月球与地球之间"
(2)A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2)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5.课外阅读。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
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
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的董颖吓坏了。
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
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
同舱的几名男子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
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
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
一个男子倾尽全身之力把她顶上救生筏。
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
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
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
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
董颖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
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
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
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
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1)“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________的情况。
(2)第一段中的加点的“居然”表示________。
用在这里的作用是________。
作者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原因是________。
(3)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是什么?
(1)比喻;
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出乎意料;
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
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3)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1)把“筏子”比作“秋千”是比喻,写出了当时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的情况。
(2)第一空词语理解的考查。
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第二空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同第二题的第二空。
(1)1、比喻2、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2)1、出乎意料2、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3、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
(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
(2)第一空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第二空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6.课外阅读。
炊烟(节选)
在我看来,走进乡村最触动人心的莫过于那随处可见的炊烟。
我钟爱炊烟,一如我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
我是一个习惯于早起的人,可是乡村的炊烟比我更早的醒来,温柔地升起在这宁静而祥和的村庄上。
乡村的生活是极有规律的,就如这炊烟,一天便能三次见它升起。
早晨,天色往往最见清淡,这时的炊烟在我看来是最彻底的。
在清淡的天空下,伴着清凉的晨风,你会看见炊烟婀娜的身姿,看见它缓缓地升起然后渐渐地淡去。
我想,这样的炊烟是最让人惬意的。
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这个时候你若想看见炊烟非得仔细才行。
乡村里的炊烟不比城里那么张扬,它总是丝丝缕缕,却让人打心眼里喜欢。
这时的炊烟应该是最随意的。
而到了黄昏,炊烟的升起总会让人有很多的感慨。
如果你出门在外,或是外出劳作了一整天,看见乡间四起的炊烟,心中涌起的应该是一种温暖的感觉,亦或是一种归心似箭的急切。
傍晚的炊烟,总是被人们赋予了很多很多。
(1)“归心似箭”的意思是________。
这个词语中含有________的修辞手法,像这样的词语还有________。
(2)从文中找出一个拟人句,并仿写一句。
示例:
傍晚的阳光很温柔。
(3)短文是按照________顺序来描写炊烟的:
清晨的炊烟是________的,中午的炊烟是________的,黄昏的炊烟总会让人________。
(4)短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
比喻;
泪如雨下
(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3)时间;
惬意;
随意;
有很多的感慨
(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1)词语理解的考查。
(2)此题意在明白拟人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
所谓“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使“物”具有人的情感与行为,从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目的。
(3)第一空主要考查写作顺序。
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语,由“清晨、中午、黄昏”可知,作者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第二、三、四空解答时要带着问题细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就能找到答案。
(4)把握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整体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语句分析作答。
(1)想回家的心情像射出的箭一样急。
形容回家心切;
比喻;
(2)一到中午,阳光逐渐变得霸道。
(3)时间;
(4)短文表达了作者钟爱炊烟,钟爱这朴实的乡村生活的感情。
(1)本题考查学生对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考查学生对拟人修辞手法的掌握。
(3)第一空此题主要考查对写作顺序的把握能力。
第二、三、四空考查在理解短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4)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7.课外阅读。
窗
①我喜欢窗,它可以把我引往有花鸟林木的地方,有蓝天白云的地方,有繁星明月的地方。
②透过那方方的窗格,你也许看到对面人家围墙上有早起的牵牛花,那娴雅紫色的花瓣带着被露水滋润过的清新;
你也许看到电线那儿有一两只麻雀在跳上跳下,也许是三四只,恰像一小串轻盈俏皮的音符;
你也许看到一株芭蕉舒展着它肥大的绿叶,悠闲地在微风中轻荡,或者是一株朴实的木瓜树,那直直的树干把大片大片的叶子高高地举向天空。
也许,你看到的只是一段淡灰色的围墙,下面是深红或浅绿油漆的门顶,而那淡蓝色匀净的天空,就轻轻地填满了剩余的空间。
③不论你看到的是什么,你都会觉得这是一幅生动而又宁静的画,而那均匀的窗格就是当初构图时所画的虚线。
④有风的时候,那拂动的枝、抖颤的叶,加上那飒飒的声音,那不只是一幅画,而是一首歌。
⑤下雨的时候,你可以欣赏窗外那斜斜的雨丝、淡淡的雨雾,以及那朵朵的花、片片的叶,都怎样由于雨水的湿润而加深了颜色。
⑥每一扇窗都有它不同的画面,每一扇不同画面的窗在不同的时刻、不同的天气,都有它不同的姿态。
(1)整体感知。
作者描写了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不同________的窗,表达了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第②自然段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在作者眼里,窗是“一幅生动而又宁静的画”。
下列选项中,(
)不是作者描绘的事物。
A.牵牛花
B.燕子
C.芭蕉
D.木瓜树
(4)从第②自然段作者描绘的画面中,你看到的色彩有________。
(5)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选项(
)。
A.当外面条件发生变化时,看到的窗外的景致也不相同。
B.无论何时,你都会发现眼前的一切永远是美好的。
C.暗含了对窗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1)画面;
时刻;
天气;
喜欢窗、热爱生活
(2)排比;
拟人
(3)B
(4)紫色、绿色、淡灰色、深红、浅绿、淡蓝色
(5)A,C
(1)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短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确定一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时,先要掌握修辞手法类型:
比喻、拟人、反问、排比等。
再细读每句话,看符合哪种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作出判断。
把“麻雀”比作“音符”是比喻;
连用三个以上(也许……)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是排比。
把“音符、芭蕉、木瓜树”当做人来描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3)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4)考查对文中表示颜色的词语的掌握。
寻找文句中的表示颜色的词语相对简单,从文中挑出来即可。
(5)理解句子含义题,一是要抓住关键词语,二是要联系课文内容来理解。
(1)画面;
天气;
(2)排比、比喻、拟人
(3)B
(4)紫色、绿色、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人教部编版 四年级 语文 下册 课外阅读 练习题 40 真题带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