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 文档编号:24093121
- 上传时间:2023-05-24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439.04KB
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
《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专项训练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1.西气东输二线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天然气资源的战略通道工程,是目前世界上线路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天然气管道。
读下图,回答下面两题。
(1)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天然气主要从境外输入,下列国家或地区最有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
A.中亚B.俄罗斯C.西亚D.乌克兰
(2)建设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目的有()
①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②促进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③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④利用广州港的优势增强我国天然气的出口能力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2.近十多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西气东输工程的实施以及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我国天然气生产与消费增长迅猛。
下图是2000—2014年我国居民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路径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是()
A.长江三角洲B.重庆、四川C.珠江三角洲D.新疆、陕西
(2)明显反映西气东输工程引起天然气消费重心迁移的时段是()
A.2002—2005年B.2005—2008年C.2008—2011年D.2011—2014年
3.川气东送项目,被列为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中国第五大工程,主干线从四川普光至上海。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都有上海,其主要原因是()
A.天然气具有高效、安全、清洁的特点
B.省级政府之间有良好的合作关系
C.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
D.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和国际市场接轨
(2)下列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中,有利于改善输入区大气质量的有()
①西气东输
②北煤南运
③南水北调
④西电东送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下图为我国天然气资源生产与消费的空间迁移情况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从2000年~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2)从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 )
A.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B.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开发
C.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D.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
(3)生产与消费重心的空间距离变化将会( )
A.解决东部严重的雾霾问题B.促进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
C.阻碍西部高技术产业发展D.西北荒漠化问题得以缓解
5.读下图“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地区调配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箭头①和③的运输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 )
A.管道运输B.高压输电
C.水陆联运D.利用地势的自然落差自行输送
(2)有专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
有关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 沿途有些地区潜水面较低,河水渗漏补给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区土壤中的盐分有逐渐向地表积聚的可能
③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
④沿途地区主要地处半湿润地区,非雨季时段,蒸发量大于降水量
⑤沿途地区有大量海水的侵入
A.①②④B.①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
(3)②工程对于我国能源开发与利用的意义是( )
A.缓解我国由于能源消费以石油为主所带来的环境压力
B.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以气代煤
C.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
D.解决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能源供应紧张问题
6.读“我国西气东输一线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影响西气东输主干管线走向的主要经济因素是( )
A.地形类型B.城市分布C.资源状况D.人口数量
(2)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积极推动新疆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B.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缓解其能源紧张状况
C.该管线东西跨距大,沿线各自然带大致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D.可有效改善我国东部城市的大气污染状况,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3)为保证稳定的气源,国家计划在新疆建设“煤制气”(即将煤转化成燃气)工程,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疆"煤制气"运输成本低B."煤制气"生产成本低,储量大
C.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储量有限D.提高新疆煤炭资源转化速度
7.2019年3月,引黄入京工程建成,黄河水从山西万家寨大坝经河北调入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首次开启了跨流域生态补水。
如图为引黄入京工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万家寨引水工程对山西的作用是( )
A.抑制土地荒漠化扩张B.解决黄土高原水资源短缺问题
C.解决灌溉用水紧张状况D.为生产生活提供水源
(2)引黄入京工程建设的主要目的是( )
A.抑制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扩大B.缓解北京市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状况
C.修复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D.改善永定河通航条件,发展观光旅游
(3)下列永定河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措施,合理的是( )
A.上游高原山区植树造林B.上游进行梯级开发,开发水电
C.中游疏通河道发展航运D.下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扩大水稻种植面积
8.如图是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造成我国南北方水资源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河网密度B.距海远近C.雨季长短D.太阳辐射
(2)据图可知,我国()
A.粮食主产区主要分布在南方B.北方地区应积极发展节水农业
C.南方不存在水资源短缺现象D.北方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南方
(3)我国修建南水北调工程的根本原因是()
A.水资源的时空差异B.南方洪涝灾害严重
C.科技水平的提高D.水资源与经济水平不匹配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
(1)图中四条曲线中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B.ⅡC.ⅢD.Ⅳ
(2)下列地区中,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②西北地区③青藏地区④西南地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下列关于南水北调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线工程从杭州取水,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北京
B.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的大部分都将调往北方地区
C.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
D.西线工程线路最短,工程量最小,是最经济有效的调水方案
10.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有关专家提出,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可以把“调水”变为“调电”,即把川、渝电网和西北电网相连,把川、渝地区丰富的电力引到西北,减少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从而变“水从地上流”为“水从空中走”。
(1)川、渝有丰富电力的主要原因是( )
A.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B.太阳能资源丰富
C.煤炭资源丰富D.水能资源丰富
(2)若“调水”变为“调电”的方案实施,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调节黄河中下游的径流最,减少下游断流天数
B.大幅减少黄河的泥沙含量
C.增加黄河上游蒸发量,减少冬春季节径流量
D.大大增加黄河流域的总水量
(3)计划中的南水北调西线与东线、中线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工程量小,建设周期短
B.取水河段水量大,可自流输水到华北地区
C.工程路线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
D.工程地点经济基础好,沿线需水量大
11.读我国“西电东送”工程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西电东送”工程三线目的地大量输入能源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2)据图分析,“西电东送”工程三条路线的电力构成有何差异?
(3)“西电东送”工程对能源输出地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
(1)A;
(2)B
解析:
(1)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能成为主要气源地的是中亚,中亚油气资源丰富。
(2)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调配的资源是天然气,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可优化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减轻大气污染,加强东部地区供气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①③正确;天然气对沿线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②错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调配的天然气主要依靠进口,不可能调配到广州又出口,④错误。
2.答案:
(1)D;
(2)B
解析:
(1)图示2000—2003年天然气消费重心向西北大幅移动,说明西北地区增长快,则D正确。
(2)西气东输工程使东南部天然气消费增加,受其影响,天然气消费重心应向东南移动;图示2005—2008年,消费重心向东南移动幅度最大,故B正确。
其他时段重心移动距离小,或移动方向与西气东输方向不一致。
3.答案:
(1)C;
(2)D
解析:
(1)上海常规能源缺乏,社会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是导致上海成为川气东送和西气东输的目标市场的主要原因。
(2)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工程分别向东部地区输入天然气和电能,可减少输入区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4.答案:
(1)A;
(2)B;(3)B
解析:
(1)本题考查区域定位。
2000年.我国天然气资源的生产重心接近(3(3)5°N.107.5°E),这个位置接近我国的四川盆地。
所以A正确。
(2)本题考查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
2000—2011年,我国天然气生产重心迁移的原因是天然气资源开发地区的变化,2000年以后我国对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加大了开发力度.B正确;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还未枯竭,A错误;中东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枯竭也不符合实际,C错误:
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大规模向东部输送.这是消费重心迁移的原因,D错误
(3)本题考查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重心的变化带来的影响。
生产重心向西部地区迁移.减少了对东部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开发.同时消费重心向东部地区迁移.促进了东部产业结构的改变,B正确;东部地区雾霾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与天然气开采关系小,A错误;天然气的生产转移至西部.不会阻碍西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C错误;工程建设可能加剧西北荒漠化,D错误。
5.答案:
(1)B;
(2)A; (3)C
解析:
(1)图中箭头①表示西电东送的北部通道,③表示西电东送的南部通道,运输方式都是高压输电,B正确。
(2)④工程是南水北调的东线工程,沿途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会引起水污染而不会引起土壤盐碱化;沿途地区不会有海水侵入,A正确。
(3)②是西气东输工程,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是以煤为主;可改善我国的能源结构,但并不能完全以气代煤:
为提高我国能源供应安全性发挥重要作用,C正确;可缓解沿线地区及长三角能源供应紧张问题,但不会彻底解决。
6.答案:
(1)B;
(2)C;(3)D
解析:
(1)注意关键词“经济因素”,排除AC;图中西气东输线路连接了沿线的主要城市,可为沿线城市供气,B正确;D选项可用“因果法”排除(因为沿线人口数量多,所以该线路如此走向。
事实上,该线路中西段沿线人口密度小,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城市分布),D错。
(2)该管线东西跨度大,沿线各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C错,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故选C。
(3)新疆地区的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但距离东部消费市场较远,实行“煤制气”,一方面加快新疆地区的煤炭资源转化,另一方面也能保证稳定的气源,D正确;新理深居内陆,运输成本较高,因此我国将新疆“煤制气”作为补充气源地的原因并不是新疆煤制气/运输成本低,A错;B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比如该线路沿线经过的陕北、山西等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也很丰富,但是却没有被选择”煤制气”的补充气源地,B错;中亚地区的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且C选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C。
综上所述,故选D。
7.答案:
(1)D;
(2)C;(3)A
解析:
(1)万家寨引水工程把黄河水引入山西北部,可为当地生产生活提供水源,故D正确。
该工程只能缓解水资源短缺问题,但不能解决;山西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并不是土地荒漠化。
(2)由材料可知,引黄入京工程主要是为了进行跨流域生态补水,修复永定河流域生态环境,故C正确。
该工程无法抑制华北平原地下漏斗区的扩大,A错误;该工程的目的是生态补水,而非提供生产生活用水,故B错误;引黄入京工程不是为了改善永定河通航条件,发展观光旅游,故D错误。
(3)永定河是北京的“母亲河”,是北京西部生态走廊的—部分,上游主要为高原山区,应该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故A正确。
上游落差不大,不能进行梯级开发,故B错误。
中游地区河流水量少,航运不发达,C错误;下游主要为北京提供水源,不能大力发展灌溉农业,故D错误。
8.答案:
(1)C;
(2)B;(3)D
解析:
(1)造成我国水资源南北方分布不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季风气候的影响,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南方地区雨季长,北方地区雨季短。
(2)图示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比重对比图,由图可知北方耕地资源多,粮食主产区应为北方,A错;北方耕地多水少,应发展节水农业,B对;南方水资源多,但季节分布不均,有可能存在季节性缺水,C错;从此图中看不出人口自然增长率,D错。
(3)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受降水的影响,季节分配夏秋多、冬春少,空间上分布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我国华北、西北地区缺水严重,尤其是华北地区,工农业的用水需求量大。
9.答案:
(1)C;
(2)D;(3)C
解析:
(1)读图,我国中部地区经济水平低,但能源资源丰富,能源自给率最高,Ⅰ曲线是中部地带。
东部地带经济发展水平最高,能源需求量大,储量不足,自给率最低,且逐渐减少,Ⅳ曲线应代表东部地带。
随着我国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实施,西部地区能源自给率状况总体提高,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实施了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Ⅲ曲线最可能是西部地带。
Ⅱ曲线应代表我国能源自给率。
故选C。
(2)东北地区是老工业区,以重工业为主,能源资源消耗量大,供应紧张,不会大量调出,①错误;结合上题分析,西北地区是能源输出地区,②正确;青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合大规模开发,③错误;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丰富,可实施西电东送,④正确。
故选D。
(3)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扬州取水,沿京杭大运河输水到北京,A错误;南水北调工程全部完工后,长江水调往北方地区的水量相当于黄河的水量,仅占长江水量的
(1)5%,B错误;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取水,水位较高可自流输水,C正确;西线工程线路最短,但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最大,是对下游影响最大但最有效的调水方案,D错误。
故选C。
10.答案:
(1)D;
(2)A;(3)C
解析:
(1)川、渝地区地势起伏大,河流流量大,具有丰富的水电资源。
故选D。
(2)西线工程把“调水”变为“调电”,黄河上游水电站发电量减少,水库的主要用途变为调节下游的径流量,故使下游断流天数减少,但不会使黄河流域的总水量增加太多。
故选A。
(3)西线调水线路虽工程难度大,但线路短,并可利用黄河河道输水至西北和华北,故选C。
11.答案:
(1)常规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水能)缺乏;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
(2)北线由火电和水电构成(以火电为主);中线由水电构成;南线由火电和水电构成(以水电为主)。
(3)促进能源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促进西部大开发,缩小东、西部差距;
增加就业;
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解析:
(1)“西电东送”工程三线目的地是我国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三大工业基地,能源需求量大但常规能源短缺。
(2)北线电力由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等能源基地火电构成;中线电力主要由长江上游水电构成;南线电力由珠江上游水电和西南火电构成。
(3)“西电东送”工程对能源输出地影响主要在于经济意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考 地理 专项 训练 12 资源 跨区 调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