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4407893
- 上传时间:2023-05-27
- 格式:DOCX
- 页数:102
- 大小:544.25KB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docx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题(全套,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练习
一、选择题
1.孔子的教学内容,可称之为“六艺”。
其中“礼”谓天地阴阳之秩序,“乐”谓取得和谐。
后人学者曾评论:
在孔子的哲学中,道德与音乐居于同等地位。
这表明孔子的教学特点是
A.强调道德教化的功能B.注重维护等级制度
C.主张严格遵守礼法D.教学与音乐相结合
2.面对乱世,孔子周游列国,希望以他超越时代的思想和智慧来影响春秋诸国的历史进程,但其政治理念最终破灭于现实面前,对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表述最准确的是
A.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礼崩乐坏B.当时各国忙于争霸,无暇接待孔子
C.孔子的儒学思想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D.孔子及其弟子都是没有实权的文人
3.孔子作为伟大的教育家,所提出的“有教无类”思想的进步意义在于
A.打破了贵族对教育的垄断B.推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C.肯定了私学的合法性D.增加了学生成才的可能性
4.2015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孔子第78代嫡孙孔维克提案建议将教师节改期到孔子诞辰日,即9月28日。
下列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是
A.民贵君轻B.无为而治C.因材施教D.兼爱非攻
5.《论语•雍也第六》载:
子曰: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段记载反映了孔子教育的基本思想是
A.启发诱导B.循序渐进C.因材施教D.有教无类
6.美国物理学家卡泼勒曾将老子的哲学思想与现代物理学进行过比较,他认为“‘道’暗示着‘场’的概念,‘气’的概念与量子‘场’的概念也有惊人的类似”。
对卡泼勒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老子的思想为现代物理学提供了哲学框架
B.老子的“道”的观点蕴含了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
C.老子的哲学思想与量子论有相同的科学价值
D.老子的思想是现代物理学发展的理论源泉
7.孔子所追求的理想社会可称为“仁—礼社会”,其中“礼”的作用是
A.缓和阶级矛盾B.维护等级秩序C.建立新的社会秩序D.维护地主阶级利益
8.孔子主张人在修养的过程中,来自内部的自由、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由、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的。
孔子主张的“他律”指的是
A.君主意志B.“爱人”之心C.内心自省D.礼乐制度
9.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中国历史上一场
A.政治运动B.启蒙运动
C.思想文化运动D.思想解放运动
10.孔子看到鲁国季氏用了天子的乐舞,便愤然谴责道:
“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则材料反映出孔子的思想之一是
A.仁者爱人B.忠恕之道
C.克己复礼D.中庸之道
11.据说冉雍的父亲是个“贱而恶”的人,但孔子仍收冉雍为其弟子,这体现了
A.因材施教的原则
B.有教无类的思想
C.没有贵贱之分的思想
D.循循善诱的说教
12.家中的老人时常教育后代说:
“为人处世不可有贪心,衣能遮体,食能果腹,足矣”,“遇事要冷静,做到以静制动”。
显然,老人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
A.道家思想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D.法家思想
13.美国前副总统戈尔因关心环保议题,拍摄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记录地球生态所将面临的浩劫,而获得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
面对地球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你认为中国哪一思想学派最能回应此议题
A.道家B.墨家
C.儒家D.法家
14.墨子主张“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反对“骨肉之亲无故富贵”。
这表达了手工业者
A.怀念“小国寡民”的社会
B.要求提高政治地位的愿望
C.要求建立政令统一的中央政权
D.要求为新兴地主阶级选拔人才
15.“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
与材料观点相符的学派是
A.墨家B.道家
C.儒家D.法家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面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言论: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材料二 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
……自贵且智者为政乎愚且贱者则治,自愚且贱者为政乎贵且智者则乱,是以尚贤之为政本也。
材料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大道废,存仁义……法令滋章,盗贼多有。
故圣人云: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材料四 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
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吾以是明仁义爱惠之不足,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
——《中国通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以上言论都围绕着什么中心问题?
各则材料所提主张的核心是什么?
(2)为什么在同一问题上,当时社会出现各种不同的主张?
(3)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当时的影响最大?
原因是什么?
上面的主张哪种对后世影响最大?
参考答案
1-5ACACC6-10BBDDC11-15BAABB
16.
(1)围绕的中心问题:
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
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重罚。
(2)社会大变革时期;代表不同阶层的士人提出不同主张。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
因为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一的主张。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练习
一、选择题
1.汉武帝时期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下列与此相关事件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
B.大一统的文化体制形成
C.民间私人办学蔚然成风
D.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想是( )
A.墨家思想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D.儒家思想
3.董仲舒“一生最大的努力,是将先秦的各种不同学派糅合成一个相当庞大的学术系统,所有的先秦学术在他手上成为一个综合体。
”材料中的“不同学派”包括( )
①儒家 ②法家 ③道家 ④兵家 ⑤阴阳五行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
4.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开始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 )
A.道家“无为”思想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B.汉武帝急需从“无为”转向“有为”
C.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儒家思想有利于汉武帝的“大一统”
5.西汉时灾异频发。
每当灾害发生,皇帝常下“罪己诏”。
据黄仁宇先生统计,《汉书》中记载皇帝颁布“罪己诏”多达三十三次。
分析皇帝颁布“罪己诏”受哪一学说或主张的影响( )
A.“天人感应”学说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C.“大一统”的主张
D.“三纲五常”学说
6.董仲舒在论证“人性与教化”的关系时写道:
“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
”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之于( )
A.圣人B.儒者C.官吏D.帝王
7.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
按照当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
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
董仲舒认为:
“父子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意,应该无罪释放。
”该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开始推行判例审判制
D.废除了原始社会同态复仇原则
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
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
“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指的是( )
A.“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B.法家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核心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全面吸收
9.史载:
“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欲而不扰乱。
”它反映出汉初的统治思想是( )
A.儒家主张B.墨家主张
C.道家主张D.法家主张
10.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
这种文化政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A.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从立国安邦到皇权专制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C.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D.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1.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
“王者配天,谓其道。
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
”这句话反映的是( )
A.“大一统”理论B.“罢黜百家”
C.“天人感应”D.“仁政”思想
12.有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继承了儒家的“仁政”思想。
这一观点主要是看到了董仲舒( )
A.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C.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地位不可动摇
D.认为人君要爱护百姓,如果残暴,天将降灾祸于他
13.董仲舒说: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君为臣纲B.天人感应
C.君权神授D.君臣共主
14.“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
”董仲舒的这一思想主张( )
A.意在规劝皇帝实行仁政
B.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
C.认为天人是相互感应的
D.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15.“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 )
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皇权神化的理论依据
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
世界上很多看过《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材料二 “抛弃传统文化是逆潮流的,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传统美德——仁义礼智信。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李汉秋教授在全国“两会”发言的重要内容。
李汉秋建议教育部门应将“仁义礼智信”纳入学校教学内容,逐步实现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并落实到精神文明建设中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故事的起源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念有关?
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2)首先提出“仁义礼智信”的为人处世道德标准的是谁?
政协委员建议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你认为是否合理?
说出你的理由。
参考答案
1-5CCDDA6-10DBACB11-15CDADC
16.
(1)“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2)董仲舒。
有一定的合理性。
“仁义礼智信”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最基本的道德规范,具有永恒的意义和普遍价值。
在今天,将“仁义礼智信”纳入教材,吸取其精华内容,一方面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又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3课《宋明理学》练习
一、选择题
1.葛兆光在《中国思想史》中曾说:
“朱熹最重要也是在后世影响最广泛的著作是《家礼》。
”“朱熹对于自己提倡理学原则如何进入生活世界是相当注意的,他反复强调这种原则在生活中的实现。
”对于朱熹的作用,作者认为
A.实现了儒学的世俗化和普及化B.实现了儒学的政治化
C.实现了儒学的道德化和宗教化D.实现了儒学的哲学化
2.在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
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
……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
”(《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
“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A.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B.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C.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3.“官僚阶层过去为豪门大族所垄断,至此而改变为与绅士阶层相表里。
军队中的将领逐渐失去了左右政治的力量,文官政治确立为统治帝国的原则……儒家单独的伦理性格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需要,而必须掺和理智上的新因素,才能适应于新的环境。
”材料所阐述历史阶段是
A.战国B.秦朝
C.唐宋D.明清
4.“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而清人戴震指出: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礼杀人”。
这说明封建思想文化
A.都是为中央集权服务的B.对社会实践具有反作用
C.能推动社会发展的进步D.对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5.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天人感应”学说D.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6.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A.汉代学者B.唐代学者C.宋代学者D.明清学者
7.“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
‘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
”文中的“他”是指
A.王守仁B.朱熹C.董仲舒D.陆九渊
8.“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
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这句话应出自
A.董仲舒B.朱熹C.王守仁D.李贽
9.编于唐初的《百行章》写道:
“人虽有貌,不学无以成人。
但是百行之源,凭学而立,禄亦在其中矣……温故知新,可以师矣。
若不广学,安能知也?
未游边远,宁知四海之宽?
不涉丘门,岂知孝者为重乎?
”该材料无法体现
A.孔子教育主张的影响B.儒家伦理的观念
C.“学而优则仕”的思想D.理学思想的熏陶
10.“其为学,大抵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竭其精力,以研穷圣贤之经训。
所著书有《大学中庸章句》、《论语孟子集注》。
”以上思想及活动
A.更新了儒学的理论体系B.使儒学取得正统地位
C.奠定了儒家学派的基础D.开一代朴实学风先河
11.朱熹在《漳州劝农文》中说:
“请诸父老,常为解说,使后生弟子,知所遵守,去恶从善,取是舍非,爱惜体肤,保守家业……又今出榜散行晓谕外,更请父老各以此意劝率乡闾,教戒子弟,务令通晓,毋致违犯。
”此则“乡约”有利于
A.规劝乡民“存天理,灭人欲”B.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C.推动儒学的普及化、通俗化D.强化政府对百姓管理
12.朱熹在《白鹿洞书院揭示》中说:
“熹窃观古昔圣贤所以教人为学之意,莫非使之讲明义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务记览,为词章,以钓声名,取利禄而已也。
”材料表明
A.教育的功能是使人成为圣贤B.希望人们放弃声名利禄
C.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完善道德D.明确学生最高学术目标
13.宋明理学家大多倡导“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
其目的是
①巩固封建统治②培养社会责任感
③维护社会稳定④禁绝个人欲望
A.①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14.“一棵树生长出来,它的基本特性,在此树前早已存在。
所以,一事物必须是合乎某种理才能出现,比如马生牛,断无此理。
”这段文字所体现的思想是
A.“理在事先”B.“发明本心”
C.“万物皆生于两”D.“理在气中”
15.二十四史中,元代之前每部正史收录的妇女最多不过60人,元代开始数量大幅增加,《元史》收入了187人,《明史》则收入了308人,而且基本上都是“贞、孝、节、烈”的典型。
这反映了
A.官方史学受理学影响B.妇女地位较大改善
C.主流文化思想发生质变D.蒙古政权迅速汉化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百世之下,使百世以上之大道昭如日月,沛若江河,微朱子,孰与归!
故曰:
朱子者,孔孟后一人也。
朱子之道,既上接孔孟,下轶周程,则朱子者,天下之朱子也,万世之朱子也!
——摘编自《婺源县志》卷六十六
材料二我们需要把朱熹真正从“圣”再还原为人,让他重新回到多维文化视野中。
朱熹的历史功绩不过是完成了一次文化超越,使整个民族完成了一次理性的文化超越,在长达几个世纪的发展中,他的文化思想积淀成为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潜移默化着民族的思维模式、心理习惯、性格气质、生活方式。
……孔子建立的仁学,强调了人的群体价值,而忽视了人的认知价值,朱熹发展了这种仁学,也就同时承袭了这两个缺陷。
——摘编子束景南《朱子大传》
(1)据材料一回答,作者对朱熹持何种态度?
试结合朱熹的主张分析作者持该种态度的原因。
(2)材料二中,作者对朱熹本人和朱熹的主张分别是如何评价的?
参考答案
1-5AACBD6-10CDCDA11-15CCBAA
16.
(1)高度赞扬并神化。
朱熹主张“存天理,灭人欲”,符合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统治的需要,故作者站在统治阶级的立场上大肆宣扬。
(2)对朱熹的评价:
仅从文化角度对朱熹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对其主张的评价:
认为朱熹传承了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朱熹继承了孔子主张中的部分弱点,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1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练习
一、选择题
1.柳宗元在《封建论》中指出,秦始皇建立帝国,以郡县取代封建,固然出自“一己之私”,却成就了“天下之公”。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批评皇帝是“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以满足君主“一己之私”。
以下对其二人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有( )
①柳宗元的目的是肯定帝制的合理性
②黄宗羲对帝制的批判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
③二人所处时代不同,评论的对象不同,但都有其合理性
④两种观点都批判了中央集权制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
2.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人对中国两千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
在当时万马齐喑的文化专制时代,可以说是出现了一缕民主的曙光。
黄宗羲、顾炎武思想主张的相同之处在于( )
A.大力批判君主专制制度
B.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提出国家应重视“法治”的主张
D.认为国家是君主个人的产业
3.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绝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材料主要反映出
A.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剧烈B.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
C.周末社会风俗发生了巨大变化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发展趋势
4.黄宗羲在他所著的《学校》里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其非是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
这说明他
①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
②主张推翻君主专制
③主张学校拥有对执政者的监督权
④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
5.道学家满口仁义道德,实际上是借道学这块敲门砖,“以欺世获利”,为自己谋取高官厚禄,他们“口谈道德而心存高官,志在巨富”。
此言论最有可能出自
A.李贽B.黄宗羲C.顾炎武D.王夫之
6.《传习录》记载:
“古人所以既说一个知,又说一个行者,只为世间有一种人,懵懵懂懂的任意去做.全不解思惟(维)省察,也只是个冥行妄作,所以必说个知,方才行得是。
”材料表述的是
A.格物致知B.致良知C.发明本心D.知行合一
7.明末李贽说:
“夫天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
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材料表明李贽
A.主张学以致用B.维护封建礼教
C.反对迷信崇拜D.倡导自由平等
8.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认为:
“盖亭林论学,本悬二的:
一曰明道,一曰救世。
其为《日知录》,又分三部:
曰经术,治道,博闻”。
梁启超认为此人的学术思想具有以下特点
A.救亡图存B.内圣外王C.格物致知D.推故致新
9.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原因,除了封建制度日趋没落之外,还在于( )
A.“民贵君轻”思想的影响B.启蒙思想的传入
C.商品经济的发展D.农耕经济的高度发展
10.明末清初学者唐甄在《潜书》中说:
“二千年来皇帝皆盗贼。
”与唐甄这种政治思想相似的思想家是( )
A.顾炎武B.黄宗羲
C.王夫之D.魏源
11.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具有民主启蒙思想色彩的是( )
A.养浩然之气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12.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提倡“实学”,强调把学术研究和现实的政治联系起来,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B.工商皆本
C.经世致用D.民主科学
13.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实质上是( )
A.儒家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活跃
B.宋明理学的深化和发展
C.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复兴
D.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兴起
14.王夫之说:
“夫唯通市以无所隐,而视敌国之民犹吾民也,敌国之财皆吾财也。
”这里反映了王夫之的主要思想是( )
A.主张工商皆本B.主张以战争促生产
C.主张进行社会变革D.主张发展国际贸易
15.李贽指责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这一主张( )
A.成为理学和心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B.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要求
C.扭转了明清时期不切实际的学风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论语》
“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
——《韩非子》
“民乏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
——《道德经》
材料二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
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
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
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
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1)概述材料一中的思想主张。
(2)材料二如何评价黄宗羲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黄宗羲思想“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CAACA6-10DCBCB11-15DCADB
16.
(1)思想:
为政以德;法治;无为而治。
(2)猛烈抨击专制制度;没有冲破君主专制政体,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原因:
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压制进步思想;程朱理学(或答儒家学说)占统治地位。
人教版历史必修3第2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练习
一、选择题
1.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师徒关系,以下关于他们两人的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人文主义思想家B.都注重对人类自身的研究
C.都属于智者学派D.后者对前者非常尊重,但不盲从
2.古希腊的某一思想家认为,“一切别的东西都系于灵魂,而灵魂本身的东西,如果它要成为善,就都系于智慧”。
该思想家()
A.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高中历史 必修 同步 练习题 全套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