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下期第二次考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4575778
- 上传时间:2023-05-29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34.01KB
级下期第二次考试题.docx
《级下期第二次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级下期第二次考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级下期第二次考试题
2017级高职班2015年下期第二次考试题
(9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摩擦力供认不悔对称(chèn)穷源朔(shuò)流
B.一拉罐转弯抹角隽(jùn)永令人发(fà)指
C.纪传体多难兴邦叨(tāo)扰一气呵(hē)成
D.化装品整齐划一倾轧(zhà)囤(tún)积居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鸿鹄之志如愿以偿以偏概全归纳演译
B.冥思苦想自行其事风姿潇洒烟波浩荡
C.气喘吁吁相辅相成匪夷所思安分守己
D.蛊惑人心一愁莫展鼎力相助面容安详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他们到底扶持起了多少畜牧企业没有人记得清,只记得他们所到之处,大量畜牧企业脱颖而出。
B.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更需要不断超越的勇气。
C.她扮演的众多角色尽管各不相同,但都有一种共同的东西,那就是舍我其谁的傲气和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豪气。
D.这次来美国参加国际会议,要积极参加活动,既能向各国的同行学习,又能走马观花的感受美国的生活。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语文课堂其实就是微缩的社会言语交际场,学生在这里学习将来步入广阔社会所需要的言语交际本领与素养。
B.王夫人丧子后好不容易再次得子,无论从母性本能还是从自身权益出发,王夫人对宝玉都弥足珍贵。
C.几天前,他刚接待过包括省委书记在内的一批省市领导来到县里,专门调研返乡农民工问题。
D.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研究领域不断拓展;科学无禁区,不过并非没有科学伦理的规范。
5、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从南方到北京求学,毕业后能在北京工作 好,回家乡也不错。
②在总统选举投票现场门外, 着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
这些记者都在等待接受"缉查犬"的检查,以探明是否携带武器。
③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④今年春节期间,山西某地发生了一起 的假酒案。
A、固然 聚集 品味 骇人听闻
B、虽然 云集 品位 耸人听闻
C、固然 云集 品位 骇人听闻
D、虽然 聚集 品味 耸人听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中国传统文化的形成有两个重要的基础:
一是小农自然经济的生产方式;二是国家一体,即由国及国的宗法社会政治结构。
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必然是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文化价值体系。
因为家族宗法血缘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伦关系,这种关系的扩展就形成了社会伦理关系。
家族本位的特点,一方面使得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安身立命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在家国一体社会政治结构中,整个社会的组织系统是家族——村落——国家,文化精神的生长路向是家族——宗族——民族。
家族的中心地位使得伦理在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中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传统社会中,人们的社会生活是严格按照伦理的秩序进行的,服式举止,洒扫应对,人际交往,都限制在“礼”的范围内,否则便是对“伦理”的僭越。
这种伦理秩序的扩充,便上升为中国封建社会政治体制的基础——家长制。
家长制的实质就是用家族伦理的机制来进行政治统治,是一种伦理政治。
与此相适应,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便处于中心地位。
中国哲学是伦理型的,哲学体系的核心是伦理道德学说,宇宙的本体是伦理道德的形而上的实体,哲学的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因此人们才说,西方哲学家具有哲人的风度,中国哲学家则具有贤人的风度。
中国的文学艺术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
“文以载道”,美善合一,是中国文化审美性格的特征。
即使在科学技术中,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中国传统科技的价值观是以“正德”即有利于德性的提升为第一目标,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因此,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是强调真、善、美统一,而以善为核心。
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
而人之所以能为“万物之灵”,就是因为有道德,因而中国文化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
老子曾从本体论的高度说明“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的道理。
“尊道贵德”的基本精神,就是强调人兽之分,以德性作为人兽区分的根本,突显人格尊严。
孔子说: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因而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早在孔子前,鲁国大夫叔孙豹就提出过“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在此基础上,一种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具有坚定节操的文化人格就逐渐形成了。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优道不优贫”,为追求仁道,虽箪饭陋巷,不改其乐,这是一种道德至上的价值取向和文化精神。
(选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有删改)
6、与“家族”有关的内容,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家族是宗法社会政治结构中社会组织系统形成的基础。
B.家族是中国传统社会中文化精神的生长道路上的起点。
C.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D.家族伦理成为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安神立命的重要基础。
7、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基础入手,论述了源于家族宗法血缘关系的伦理关系对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B.第二段以中国的哲学、文学艺术、传统科技为例,论证伦理道德学说在各种文化形态中处于中心地位,最后强调中国文化价值体系是以善为核心的。
C.第三段首先强调人与兽之分在于有无德性,再论述中国人的文化人格是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在此基础上指出成德建业、厚德载物是中国人的理想。
D.全文首先阐述伦理在社会生活和政治结构中的重要性,再论述各种文化形态中伦理道德学说所处的地位,最后引古代哲人之语论述人格尊严问题。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价值系统,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国家一体社会政治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
B.西方哲学具有哲人的风度,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其哲学理性是道德化的实践理性。
C.中国的文学艺术与中国的传统科技一样,也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然后才考虑“利用、厚生”的问题。
D.按照中国文化的普遍信念是“人为万物之灵”的认识,人必须有道德,因而中国人一贯坚持道德至上的文化精神。
三、(6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
“臣与将军戮力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
“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枣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
“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
“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
“诺。
”项庄拔剑起舞。
(2)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选自司马迁《鸿门宴》)
9、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将军与臣有郤郤:
通“隙”,隔阂,嫌怨
B.范增数目项王目:
眼睛
C.君王为人不忍不忍:
心不狠
D.若入前为寿若:
你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请以剑舞”中的“以”字相同的一项是()
A.不然,籍何以至此B.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C.常以身翼蔽沛公D.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四、(34分)
11.把以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3分)
(2)(3分)
1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共8分)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注桥不复回,
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
不管风波去又来。
【注】将:
行,流过。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
(2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填写横线上所空缺的内容(每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①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荀子《劝学》)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周敦颐《爱莲说》)
③________________,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已亥杂诗》)
④_______________,绕船月明江水寒。
(白居易《琵琶行》)
⑤日月之行,若出其中;________________,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__________。
(荀子《劝学》)
爱其子,,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韩愈《师说》)
但我不能放歌,。
(徐志摩《再别康桥》)
根,紧握在地下, 。
(苏婷《致橡树》)
小时候,乡愁是 。
(余光中《乡愁》)
五、(24分)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完成14-17题。
母亲的中药铺
甘典江
(1)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
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2)母亲当过赤脚医生。
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3)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
一间开处方和打针,另一间,是药铺。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
一天到晚,她们就做三件事:
抓药,打针,织毛衣。
除此之外,便是无休无止的聊天。
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
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
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个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4)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
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兴奋不已:
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
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不由得使我产生了相关的联想:
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
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
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意气用事的东西吗?
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5)其中,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
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
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
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
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
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6)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
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
人参太贵,吃不起。
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
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7)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
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
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
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
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8)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她的家庭主妇。
赚钱的任务,彻底由父亲负责。
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
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
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于等同于诗人。
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
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
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也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帮我发热而痊愈,至少,我心已暖。
(9)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
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
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担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
生病不正常吗?
不正证明了人在活着?
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
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
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
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的种种伤害。
(本文有删节)
14、简析第三段中的“抓药”细节。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第四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12分)
18.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
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
不要张扬。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6分)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
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
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校班级姓名考号
--------------------------------密-------------------------------------------------------------封------------------------------------------------------------线-------------------------------------------------
2017级高职班2015年下期第二次考试
语文试卷答题卡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四、(共34分)
11、(每句3分,共6分)
(1)、答:
(2)、答:
12、(每小题4分,共8分)
(1)、答:
(2)、答:
13、(每小题2分,共20分)
(1)、
(2)、
(3)、(4)、
(5)、(6)、
(7)、(8)、
(9)、(10)、
五、(共24分)
14、(6分)答:
15、(6分)答:
16、(6分)答:
17、(6分)答:
六、(12分)
18、(6分)答:
19、(6分)答:
-----
2017级高职班2015年下期语文第二次考试参考答案
一、(15分,每小题3分)
1、C(A项“供认不悔”中“悔”应为“讳”B项“一拉罐”中的“一”应为“易”;“隽永”中的“隽”应读“juàn”;D项“化装品”中的“装”应为“妆”;“倾轧”中的“轧”应读“yà”)
2、C(A."归纳演译"应该是"归纳演绎"B."自行其事"应该是"自行其是"D."一愁莫展"应该是"一筹莫展"本题还涉及到两种情况需要注意:
一是同义异形词,B项中"丰姿潇洒"也可写作"风姿潇洒";二是音近形异词,A项中的"归纳演译(绎)",B中的"各行其事(是)",D项中的"一愁(筹)莫展"。
注意到这两点就可越过命题陷阱作出正确的选择。
)
3.C(C项“舍我其谁”说的是自视甚高,自认极重,与“傲气”搭配。
A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现出来,不用于物。
B项“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很容易打垮。
D项“走马观花”比喻粗略地观察事物,含有贬义。
)
4.D(A项“学习”与“素养”搭配不当。
B项“王夫人”、“宝玉”主客颠倒。
C项“一批省市领导”歧义。
)
5、C(“虽然”只表示下文转折,“固然”表示先承认某个事实,再引起下文转折。
“云集”比喻许多人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
“品味”指物品的品质风味,“品位”指文学艺术作品所达到的水平。
“骇人听闻”使听的人十分吃惊害怕,多指社会上产生的风气令人感到害怕;“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
二、(9分,每小题3分)
6.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解答概念题,要特别注意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本题主要错在概念的外延上。
“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课题”而不是C项所说“家族伦理关系的调节构成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全部内容”。
7.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思路和梳理文章结构的能力。
A项应为论述的是伦理通过家族对社会生活秩序的建构和调节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C项应为“中国人都以成德建业、厚德载物为理想”。
在“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思想基础上,形成以道德为首要取向的将先后顺序搞错了。
D项全文首先阐述家族伦理,然后中国文化价值系统的特点,最后中国人的理想和道德追求。
8.A【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项是因为西方哲学体系是形而上学的,说法有误。
C项中国的文学艺术是以善为价值取向的,中国的传统科技是以伦理道德也是首要的价值取向。
D项“人为万物之灵”是因为人有“道”。
三、(6分,每小题3分)
9、B(“目”:
使眼色)
10、C(A、为;B、表目的的连词,来。
D、介词,把)
四(34分)
11、
(1)不这样的话,你们都将被俘虏。
(“且”:
将;“为”:
被,以上2词各1分,其余1分)(3分)
(2)项伯也拔剑起舞,常常张开双臂像鸟儿张开翅膀那样用身体掩护刘邦,项庄无法刺杀。
(“翼”:
像鸟张开翅膀一样;“蔽”:
掩护,其余1分)(3分)
12.
(1)交情(交情得似山溪渡)(2分)
(2)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4分)
13.(每小题2分,共20分)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濯清涟而不妖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去来江口守空船⑤星汉灿烂
用心一也
择师而教之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叶,相触在云里。
一枚小小的邮票
五、(24分)
14.(6分)解析:
题目考查了人物形象塑造中的动作描写,整个“抓药”的细节只用了几个传神的动作就刻画出三个阿姨抓药的娴熟。
答案示例:
①用白描手法,通过“瞟”、“抓”、“称”、“添”、“减”、“包”、“扎”等一系列动作,表现了她们娴熟的抓药技艺与细致、耐心的工作态度。
(3分)②用质朴的语言真实地再现人物及相关场景。
(3分)
15.(6分)解析:
引发的联想或者是引用等等的用意多从内容、结构和表达上来解答。
答案示例:
①点明药名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2分)
②表现“我”对中药的好奇心与亲近感(2分)。
③丰富文章的内容。
(2分)
16.(6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写作意图,多从上下文的联系以及作品的主题来考虑答案。
答案示例:
①“我”的姓氏关联着甘草,与甘草有渊源。
(1分)
②“我”嚼着甘草长大,对甘草有特殊的感情。
(1分)
③甘草具有“甜味”,是处于那个年代的“我”充实、幸福的写照。
(2分)
④甘草使“我”悟出了人生的真谛。
(2分)
17(6分).解析:
本题考查的内容包括文章的主旨、结构上的技巧以及句子的多重内涵。
答案示例:
①母亲这味“中药”,为“我”抵御世间的伤害。
(1分)
②如同中药的药理,母亲的爱与美德,慰藉“我”的心灵,成为“我”无价的精神财富。
(1分)
③形象地表达“我”对母亲的真挚情感。
(2分)
④呼应标题,深化题旨。
(2分)
六、(12分)
18.(6分)【方法点拨】作答本题注意要求,要选用一个对象,使用到拟人修辞,句式和原句相同。
在仿写时注意拟人要用词贴切,体现出拟人的特点,内容上要合理通顺,所选话题要相关。
【答案示例】蚂蚁用弱小身躯扛起生命的重量,那是在启迪我们:
弱小并不可怕。
蜜蜂在风吹雨淋中勤奋采蜜,那是在告诉我们:
人生需要勤奋。
19、(6分)
【答案示例】:
时间是砂石,孕育着大厦,只要你建造;
时间是水滴,孕育着大海,只要你流淌;
时间是绿叶,孕育着森林,只要你成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下期 第二次 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