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美文阅读欣赏.docx
- 文档编号:25061482
- 上传时间:2023-06-04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61.43KB
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美文阅读欣赏.docx
《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美文阅读欣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美文阅读欣赏.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美文阅读欣赏
美文阅读
1.甜甜的泥土
黄飞
西北风呼啸着,残雪在马路上翻卷。
虽已立春了,天还是很冷。
她,倚着学校门口的一棵杨树,一动不动,宛如一座雪雕。
一阵电铃的急响。
她黯淡的眼神里,射出热切的光。
一群唱着歌儿的孩子,跨出了校门,没有她的儿子;又一群说说笑笑的孩子,踏上了马路,也没有她的儿子……人影稀疏了,零落了,没有了。
吱呀呀的大铁门,锁住了沉寂的校园。
她一阵晕眩,几乎站立不住,跌跌撞撞地扑过去,双手紧抓铁栏使劲地摇着。
“干什么?
”传达室的老头面带愠色走了出来。
“亮!
我的小亮!
”像喘息,又似哭泣。
“都放学了。
”
“知……道……”她目光呆滞地低声喃喃着,无力地垂下脑袋,慢慢松开手,从大襟棉袄口袋里,掏出一包裹得很紧的、还带着体温的糖:
“大伯,麻烦……给孩子。
”
“叫什么?
”
“王小亮。
”
“几年级几班?
”
“今天,刚过,八个生日。
”
“我是问几年级几班!
”老头显然有点不耐烦了。
“哦……大概……”她又惶然地摇摇头。
老头奇怪地打量着这神经质的女人:
“你到底是什么人?
”
回答他的是夺眶而出的泪水和踉跄而去的背影。
老头在疑惑中叹了口气,似乎明白了什么。
下午,这包糖终于传到了二年级二班王小亮手中。
孩子惊喜极了,这最喜欢吃的奶糖好久没尝过了。
他那双小手在衣服上来回蹭着,微微思考了一下,笑眯眯地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颗,给要好的伙伴发两颗,又恭恭敬敬地给了老师五颗。
“吃呀!
”他快活地叫着、跳着,连那只张了嘴的破鞋都甩掉了。
同学们在嘻嘻哈哈的笑声中和他一起分享着欢乐,只有老师悄悄背过了身……
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朝家中走去。
蓦地,他站住了,摸摸口袋里还剩下的舍不得吃的糖,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
他好像又看到:
现在的妈妈扬起细眉在爸爸的耳边嘀咕什么,爸爸抓起一根柴棍,气势汹汹地向他走来。
他愣怔着,不知如何办才好。
他使劲拍拍口袋,不行,咋瞧都是鼓囊囊的。
他低下小脑袋,吮着指头,想了许久,瞅瞅四周无人,迅速将糖埋入路边的雪堆中,还特地插上一根小棒棒。
这一夜,小亮睡得特别香,特别甜。
他梦见过去的妈妈笑着回来了,现在的妈妈垂着头走了,真高兴。
第二天,小亮起得特别早。
他照例先把全家的便盆倒掉、涮净,再淘米、添水、捅火、坐锅,然后才背上书包拿块冷馍悄悄溜出门。
他要赶紧去挖他的糖。
不想,一夜之间地温回升,冰雪消融了,糖浆和雪水混在一起,渗入大地。
潮湿的地面上,歪躺着几张皱巴巴的糖纸和那根作为标记的小棒棒。
小亮眨巴眨巴眼睛,忍不住滚下泪来。
他伤心地蹲在地上,呆呆地凝视着。
一会儿,又情不自禁地伸出冻裂的小手指,抠起一点泥土放在舌尖上——
他,又笑了:
那泥土,甜丝丝的。
【赏析】
小说以一包奶糖为线索,送糖、分糖、埋糖、找糖,全文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文章通过一包奶糖化为“甜甜的泥土”的故事,表达了离异家庭的孩子渴望得到母爱的强烈愿望,也告诉人们人间的至亲至爱犹如宽广厚实的大地,无所不在,无处不有。
这个故事按理是一个悲剧,但作者却别出心裁,在结尾安排了一个戏剧性的结局。
奶糖融入泥土,变成了“甜甜的泥土”,这一新奇的结尾,不仅使人拍案惊奇,而且有诗情画意,含义无穷,从而大大提高了小说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
1.本文以“糖”为线索展开故事,请以简洁的语言概述各主要情节。
送糖→→→
2.请从文中找出有关描写“她”神态的词句,并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
3.品味文中的画线句,按要求回答问题。
(1)糖传到王小亮手中,他为什么“惊喜极了”?
(2)王小亮摸着舍不得吃的糖,为什么有“一股恐惧感袭上心头”?
(3)由“惊喜”到“恐惧”的变化,表现了王小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小亮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请从文中找出句子回答。
2.祈求
林敬钧
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
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白布上泼墨挥毫。
长城上的风扬起老人的白发,鼓动每一个人的衣襟。
他展开那面墨汁未干的鹰旗,雄鹰起伏振翅,直欲破空而上。
阳光照在大地上,也照在猎猎作响的鹰旗上。
一瞬间,我忽然感觉到一种热血冲破冰层的眩晕,一种沉淀压抑已久的力量的猛烈爆发:
天空、阳光、长城、老人、长风、鹰。
那不是我第一次见到鹰,却是我第一次为鹰震撼。
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峭壁上看到了鹰的巢穴。
那只是一个粗陋的石坑随便地搭上几根粗树枝,其余一无所有。
它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我看到南方一种色彩艳丽的织鸟精致而温暖安全的巢时,我想到了北方的鹰。
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鹰的身上有一种冷峻而直入人心的力量。
我明白鹰不需要巢穴。
它从不躲避风雨。
它是天地间飞翔的精灵,高傲、敏锐、凶猛、无畏,永不留恋巢穴的温暖与安乐。
我带一身风尘回到家乡,听说公园里来了个动物展览团。
我想起了鹰,于是我去了。
从羽毛的颜色和体形可以看出:
那是一只已经苍老的鹰和一只年轻的鹰。
鹰架距我不到三米。
那只苍老的鹰的羽毛零乱而支棱突兀,腿上有一根粗大的铁链,它埋头翅间。
那只年轻的鹰目光迟滞,仿佛在看什么,又什么也没看到。
一个小孩,忽然放肆地把手中的香蕉皮扔向那只埋头的鹰。
他一定不知道他干了一件多么愚蠢的事,因为他还在得意地笑。
那只鹰猛地昂起了头,有力的颈部弯曲成了一个矫健而凶猛的弧度。
我看到它眼中凌厉地闪过什么,它闪电般地直掠下来。
然而那长不足一米的铁链狠狠拽住了它,它猛然回坠,被倒吊在高高的鹰架上,晃来晃去,那只年轻的鹰展了展翅以便站稳,它冷漠地看了看脚下的同伴,又把茫然的目光投向远方。
那个被吓呆的小孩这时才清醒过来,悻悻地抓起一把泥沙朝那倒吊着的鹰狠狠扔去,又嘿嘿地笑起来,一边捡石块,一边大声地骂。
那只苍老的鹰耸着翅,挣扎着,发出一串低沉的鸣音。
它的声音在颤抖。
我分明地感到一种苍白而强烈的悲怆冷冷地漫上心头。
我拦住那个小孩,叫他滚。
鹰渐渐停止了挣扎,静静地倒挂在高高的鹰架下。
利爪笔直地伸向天空——那里曾是它的家园、梦想、荣耀和骄傲。
四下沉闷,天地间只有蝉在不停地叫。
我不知道鹰是否会流泪。
那夜我在山顶坐了很久。
天上有月,月旁有星;山上有风,山下有楼。
我在山顶大梦一场,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到清晨我再去看那两只鹰的时候,苍老的鹰依然倒吊着,只是刚刚死去。
喂鹰的人说,野生的鹰是没法养活的——它不吃东西。
他告诉我那只年轻的鹰是人工孵化的。
天空是蓝色的,一切都很安静。
我想起北方的天空、阳光和鼓动衣襟的长风,想起伤痕累累的长城上那面猎猎的鹰旗。
我不知道那只年轻的鹰在寻找什么,但我想那一定是一只被束缚的鹰对祖先血脉相承的东西的渴求——它一生未曾飞翔。
我知道鹰的灵魂在天上。
我祈求世上善良的人们,给鹰一颗奔驰的心,让高飞的灵魂永不沉沦。
(选自《美丽如初——10年精短散文100篇》,有改动)
【赏析】
文章通过三个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经历的人对鹰的不同态度的对比,表现不同的人生感悟。
两只鹰的遭际显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历程,两种不同的人生价值。
活如“苍老的鹰”,有梦想、追求,一生的磨难,炼就独立的个性、不屈的品行、高尚的灵魂。
活如“年轻的鹰”,一生安适、无忧,顺从别人的意志,听从命运的摆布,屈从世俗的权势,仰人鼻息。
冷漠、茫然,丧失人格尊严,无法品味做人的滋味,空有人的躯壳。
文章高妙之处在于通过对两只鹰的对比描写,表现了生命自由的可贵、生命尊严的可敬、灵魂将逝的可悲。
呼唤尊重生命,增强生命意识,透视出一种人生哲理。
文章还展示出一幅幅悲壮的画面,善于营造情感氛围。
无论古朴长城的猎猎鹰旗,还是危崖峭壁上的粗枝陋巢,抑或苍鹰为了尊严的苦苦挣扎,都能激发读者的心灵感悟,或生敬仰之情,或生悲怜之情。
在这情感的起伏变化中极大地满足阅读快感。
1.第三段说作者不是“第一次见到鹰”,为什么在这里“第一次为鹰震撼”?
2.作者为什么会梦到“一颗泪珠从天上落到我的手上”?
3.文中“年轻的鹰”有哪些特点?
作者借它表达了什么意思?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写南方织鸟精致而安全的巢,是为了与鹰的巢穴形成对比,反衬鹰的生存能力强。
B.作者用年轻鹰的茫然冷漠衬托苍老鹰的高傲暴烈,意在表明,离开天空鹰就失去了灵魂。
C.作者描写遭到戏弄后鹰的动作、神态、声音,使其内在的心理和性格得到了充分展现。
D.作品通过对小孩无知行为的描写,对人类残害动物、虐待人才的行为给予了有力的批判。
E.文章用象征手法,通过对苍鹰性格及命运的叙写,表达了对志在高远的奋飞精神的渴望。
3.青虫之爱
毕淑敏
我有一位好友,从小怕虫子。
不论什么虫子都怕。
大家不止一次地想办法治她这毛病,那么大的人了,看到一条小小虫子,大呼小叫的,多丢人啊!
一次,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
她翻开书,眼皮一翻,身子一软,就悄无声息地瘫到桌子底下了。
从此再不敢锻炼她。
许多年过去了,各自都成了家,有了孩子。
一天,她到我家做客,我下厨,她在一旁帮忙。
择青椒的时候,我突然看见一条青虫从一只青椒蒂旁钻出,胖如蚕豆,背上还长着簇簇黑刺,好一条险恶的虫子。
我下意识地将那个青椒扔出老远。
回头寻她,只见她神态自若地看着我,淡淡地说,一条小虫,何必如此慌张。
我比刚才看到虫子还愕然地说,你居然不怕虫子了?
那你又是怎样重塑金身的呢?
我追问。
女友说,听我慢慢道来。
有一天,我抱着刚学讲话的女儿上公园,我们在林阴路上走着,突然她说,妈妈……头上……有……她说着,把一缕东西从我的发上摘下,托在手里,邀功般地给我看。
我定睛一看,魂飞天外,一条五彩斑斓的虫子,在女儿的小手内,显得狰狞万分。
我第一个反应是要像以往一样昏倒,但是我不能倒下去,因为我抱着我的孩子。
我不但不曾昏过去,神志也是从没有过的清醒。
第二个反应是想撕肝裂胆地大叫一声。
但我立即想到,万万叫不得,一叫,就会吓坏了孩子。
于是我硬把喷到舌尖的喊叫咽了下去。
现在,一条虫子近在咫尺。
我的女儿用手指抚摸着它,好像那是一块冷冷的斑斓宝石。
我的脑海迅速地搅动着。
如果我害怕,把虫子丢在地上,女儿从此一定会种下虫子可怕的印象。
在她的眼中,妈妈是无所不能、无所畏惧的,如果有什么东西把妈妈吓成这个样子,那这东西一定是极其可怕的。
我颤颤巍巍地伸出手,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还假装很开心地咧着嘴,因为女儿正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呢!
女友继续说,那一刻,真比百年还难熬。
女儿清澈无瑕的目光笼罩着我,在她面前,我是一个神。
我不能有丝毫的退缩,我不能把我病态的恐惧传给她……
不知过了多久,我把虫子轻轻地放在地上。
我对女儿说,这是虫子。
虫子没什么可怕的。
有的虫子有毒,你别用手去摸。
不过,大多数虫子是可以摸的……我抱着女儿,半天一步都没有走动,衣服早已被粘粘的汗浸湿。
女友说完,好久好久,厨房里寂静无声。
【赏析】
为了让孩子拥有一颗勇敢的心,即使自己多年来害怕虫子,当时也十分畏惧,但是,还是抚摸着女儿手心的虫子,对她微笑,不禁让人肃然起敬。
这对别的父母来说也许是小菜一碟,可对她——一位从小见着虫子就昏过去的母亲来说,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深深的爱做动力,是不可能做到的。
青虫之爱,要告诉我们的是伟大的母爱。
1.“男生把一条青虫偷偷夹在她的书页里”,其目的是什么?
2.加点的“重塑金身”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
3.“第一次把一条活的虫子捏在手心”时,“女友”的内心是恐惧的。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女友”的恐惧?
4.文中的“女友”改变了对虫子恐惧的心理,原因是什么?
4.青木瓜之味
肖复兴
①大约是2000年初春的一个星期天下午,我去邮局发信。
就在快到邮局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女子和我擦肩而过。
忽然,她停住脚步,回头看了我一眼。
那眼神很亲切,也有些意外的惊奇,仿佛认出了一个熟人而与之意外相逢。
那眼神闹得我以为真的碰见了什么认识的人,便也禁不住停住脚步,看了她一眼:
年龄不大,也就二十出头,模样清爽,中等身材,瘦瘦的。
看她的装扮,初春时节还穿着一件臃肿的棉衣,就猜得出是一个外地人,大概是打工妹。
我仔细地想了想,从来没有见过这么个人,她肯定是认错了人。
于是,我暗笑自己的自作多情,向邮局走去。
②我走了没几步,她从后面跑了过来,跑到我面前,这让我很吃惊,不知碰见了什么人。
只听见她用南方人那种软绵的声音仔细而小心翼翼地问我:
“你是不是肖复兴老师?
”我越发惊讶,她居然叫出了我的名字,木讷地站在那里,近乎机械地点了点头。
她一下子显得很兴奋,接着说:
“刚才你迎面向我走来,我看着你就像。
我读中学时就看过你写的书,你和书上的照片很像。
真没有想到怎么这么巧,今天我在这里遇见了你!
”
③原来是一位读者,大概她这番热情的话,很能够满足我的虚荣心,尤其是听她说她喜欢我写的一些东西,特别是说她读中学的时候读我写的东西对她有帮助,一直忘不了……我就像小学生爱听表扬似的,立刻有些发晕,找不着北了,站在街头和她聊了起来,一任身边车水马龙,喧嚣不已。
④从她那话语中,我渐渐地听明白了,她从小在南方农村长大,中学毕业,没有考上大学,家里生活困难,就跟着乡亲来到北京打工,住的地方离我家不算太远,要走半个小时左右,今天星期天休息,她是刚刚到邮局给家里寄钱,并发了一封平安家信。
虽是萍水相逢,只是些家常话,却让我感到她像是在掏心窝子,一下子竟有些感动,没有想到只是写了一些平常的东西,能够让心拉近,距离缩短,心里想也应该说是如今没什么用处的文学的一点特殊功能吧。
于是,我进一步犯晕,沿着斜坡继续顺溜地下滑,不知对她的热情如何回报似的,竟然指着马路对面我家住的楼对她说:
“我家就住在那里,你有空,欢迎你到我家做客。
”说着把地址写给了她。
她高兴地说:
“太好了,我一定去。
”
⑤回到家后,我就把这件事当作喜帖子,向家人讲了,不想立刻遭到全家一盆冷水浇头,纷纷说我:
“你以为你遇到了知己呢?
别是个骗子吧?
”“可不是,现在骗子可多着呢,你可别忘了狐狸说几句赞扬的话,是为了骗乌鸭嘴里的肉。
”“什么?
你还把咱家的地址告诉了人家?
你傻不傻呀?
你就等着人家上门找到你头上来骗你吧!
”“要真是找上门来,骗几个钱倒没什么,可别出别的事……”
⑥一下子,说得我发懵。
一再回忆街头和那个年轻女子的相遇和交谈,不像是个狐狸似的骗子呀,再说,她肯定是读过我写的书,要不也说不出书名;并且能对照着书上的照片认出我来呀。
但家里的人说得也没有错,谁也不会把骗子两字写在脑门上,高明的骗子越来越多,防不胜防。
这么一想,心里连连后悔,而且不禁有些发虚。
一连好几天,都有些提心吊胆。
⑦好在一连好多天过去了,都平安无事。
时间一长,这件事渐渐淡忘了。
⑧将近一年过去了,春节过后的一天,我们全家从天津孩子的姥姥家过完年回家,刚上电梯,开电梯的老太太对我说:
“你先等我一会儿,前两天有个年轻女子来找你,你没在家,把带来的东西放在我那儿了。
”不一会儿,就拿来一包用废报纸包着的东西。
回家打开包一看,是两个青青的木瓜。
木瓜的旁边有一张小纸条,上面写着几行小字,落款是“你的一个读者”。
⑨全家都愣在那里,谁都说不出一句话来。
⑩这件事虽已过去四年,但我怎么也忘不了这个年轻而真诚的女子,忘不了这件事情,忘不了这两个木瓜。
总记得切开木瓜时的样子,别看皮那样青,里面却是红红的,格外鲜艳,特别是那独有的清香味道,在房间里飘荡着,好多天没有散去。
(选自《读者》2004年第6期,有改动)
【赏析】
文章情节不算复杂,作品除了悬念的设置外没有太过张扬的渲染,如果从这个角度说,此文算不得好作品,但作品的高妙之处恰恰在于平中见奇、常处见新,在于作者借这件通俗的事,来表达他对这个道德缺失的时代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一点思考和消弭这种危机的祈望。
《青木瓜之味》让我们再次聆听了一位有着强烈道德忧患意识的作家心灵深处的声音。
1.请你在文章第①段前加几句话,另写一个开头,使新的开头与结尾照应。
2.“我”在与年轻女子交往的过程中,感情发生了多次变化。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我”在不同时间、地点的感情变化。
(1)在邮局前与年轻女子交谈时:
(2)回家受到家人埋怨后:
(3)收到木瓜后:
3.文章第⑤段写“我”向家人讲了“我”与年轻女子相遇并留下地址的情况后,受到家人的埋怨。
你认为家人的话有无道理?
说一说你的看法。
4.文章的题目与结尾都提到了青木瓜之“味”,你认为青木瓜有哪些“味”?
请简要地谈谈你的理解。
5.读了本文后,你认为哪个地方写得最有特色?
试就此作一点简要的评价。
5.人格——最高的学位
白岩松
①很多年以前,有一位学大提琴的年轻人向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讨教:
我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②卡萨尔斯面对雄心勃勃的年轻人,意味深长地回答:
先成为优秀而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而大写的音乐人,最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
③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我还年少,老人回答时所透露的含义我还理解不多,然而随着采访中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这个回答在我脑海中越印越深。
④在采访北大教授季羡林的时候,我听到一个关于他的真实的故事。
有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
这时正好一位老人走来,年轻学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则轻装去办理手续。
老人爽快地答应了。
近一个小时过去了,学子归来,老人还在尽职尽责地看守。
谢过老人,两人分别。
⑤几天后是北大的开学典礼,这位年轻的学子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⑥我不知道这位学子当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但我听到这个故事之后却强烈地感觉到:
人格才是最高的学位。
⑦这之后,我又在医院里采访了世纪老人冰心。
我问先生,您现在最关心的是什么?
⑧老人的回答简单而感人:
是年老病人的状况。
⑨当时的冰心已接近自己人生的终点,而这位在80年前的“五四”运动爆发那一天开始走上文学创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对芸芸众生的关爱之情,历经近80年的岁月而仍未老。
这又该是怎样的一种传统!
⑩冰心的身躯并不强壮,即使年轻时也少有飒爽英姿的模样,然而她这一生却是用自己当笔,拿岁月当稿纸,写成的一篇关于爱是一种力量的文章。
她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⑪世纪老人在陆续地离去,他们留下的爱国心和高深的学问却一直在我们心中不老。
但在今天,我还想加上一条,这些世纪老人所独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该作为一种传统由我们向后延续?
⑫前几天我在北大听到一个故事,清新而感人。
⑬一批刚走进校园的年轻人,相约去看季羡林先生。
走到门口,却开始犹豫,他们怕冒失地打扰了先生。
最后决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门口的土地上留下问候的话语,然后才满意地离去。
⑭这该是怎样美丽的一幅画面!
离季老家不远,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门口的问候语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
只是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
⑮于是,我也更加理解了卡萨尔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呢?
心中有个声音在回答:
先成为一个优秀的人,然后成为一个优秀的新闻人,最后自然地成为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
⑯我知道,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
[注]白岩松: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
【赏析】
本文叙述了四个故事,故事中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物,故事所承载的也是平常生活中的小事,但每个故事都是作者为了表达自己“人格是最高的学位”这一独到而深刻的见解而精心选择的,做到了小中见大,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寓于几个平凡人物的故事之中。
每个故事之后作者都作了简明而精当的议论,第一个故事之后的议论为后面故事的陈述及议论做铺垫,定基调。
第二个故事后的议论点题,揭示了演讲的主旨。
第三个故事之后的议论,将历史与传统巧妙连接。
第四个故事之后的议论,既有作者对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学子心中留下投影的赞叹,也有对“在生活中,这样的人格投影在我们的心中还是太少”的些许遗憾。
文章叙议结合,特别是最后几段的议论更是画龙点睛,升华主旨,引人深思。
1.这篇文章叙写了季羡林先生和冰心老人各一件事,请分别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每句话不超过15个字)
季羡林先生:
冰心老人:
2.第⑩段中,作者为什么说,冰心在离去之后给我们留下了“伟大的背影”?
(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
3.第⑭段中,写“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是为了衬托什么?
4.文章结尾说“这条路很长,但我将执着地前行”,请结合第⑮段回答:
这条很长的路指的是怎样的路?
(用原文语句回答)
5.阅读课文《幽径悲剧》中季羡林先生的心灵独白,回答问题。
世界上像我这样没有出息的人,大概是不多的。
古藤的哭泣声恐怕只有我一个能听到。
在浩茫无际的大千世界上,在林林总总的植物中,燕园的这一棵古藤,实在渺小得不能再渺小了。
你倘若问一个燕园中人,决不会有任何人注意到这一棵古藤的存在的,决不会有任何人关心它的死亡的,决不会有任何人为之伤心的。
偏偏出了我这样一个人,偏偏让我住到这个地方,偏偏让我走这一条幽径,偏偏又发生了这样一个小小的悲剧;所有这一些偶然性都集中在一起,压到了我的身上。
我自己的性格制造的这一个十字架,只有我自己来背了。
奈何,奈何!
但是,我愿意把这个十字架背下去,永远永远地背下去。
季先生关注的是一棵“渺小得不能再渺小”的古藤,并为之而背上了“十字架”。
联系选文中有关季羡林先生的事例,你认为他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
6.世纪老人冰心曾谆谆告诫:
“青年人,珍重的描写罢,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
”结合选文回答:
你打算怎样在自己的人生书页上“着笔”?
6.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①每个人都想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
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
所以我说:
不完满才是人生。
②关于这一点,古今的民间谚语,文人诗句,说到的很多很多。
最常见的比如苏东坡的词: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南宋方岳诗句:
“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都是我们常引用的,脍炙人口的。
类似的例子还能够举出成百上千来。
③这种说法适用于一切人,旧社会的皇帝老爷子也包括在里面。
他们君临天下,“率土之滨,莫非王土”,可以为所欲为,杀人灭族,小事一桩。
按理说,他们不应该有什么不如意的事。
然而,实际上,王位继承,宫廷斗争,比民间残酷万倍。
他们威仪俨然地坐在宝座上,如坐针毡。
虽然捏造了“龙御上宾”这种神话,他们自己也并不相信。
他们想方设法以求得长生不老,最怕“一旦魂断,宫车晚出”。
连英主如汉武帝、唐太宗之辈也不能“免俗”。
汉武帝造承露金盘,妄想饮仙露以长生;唐太宗服印度婆罗门的灵药,期望借此以不死。
结果,事与愿违,仍然是“龙御上宾”,呜呼哀哉了。
④这些皇帝手下的大臣们,权力极大,骄纵恣肆,贪赃枉法,无所不至。
在这一类人中,好的大概极少,否则包公和海瑞等决不会流芳千古,久垂宇宙了。
可这些人到了皇帝跟前,只是一个奴才,常言道:
伴君如伴虎,可见他们的日子并不好过。
据说明朝的大臣上朝时在笏板上夹带一点鹤顶红,一旦皇恩浩荡,钦赐极刑,连忙用舌头舔一点鹤顶红,立即涅槃,落得一个全尸。
可见这一批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谈不到什么完满的人生。
⑤至于我辈平头老百姓,日子就更难过了。
建国前后,不能说没有区别,可是一直到今天仍然是“不如意事常八九”。
早晨在早市上被小贩“宰”了一刀;在公共汽车上被扒手割了包,踩了人一下,或者被人踩了一下,根本不会说“对不起”了,代之以对骂,或者甚至演出全武行;到了商店,难免买到假冒伪劣的商品,又得生一肚子气……谁能说,我们的人生都是完满的呢?
⑥再说到我们这一批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
在历史上,一生中就难得过上几天好日子。
只一个“考”字就能让你谈“考”色变。
“考”者,考试也。
在旧社会科举时代,“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要上进,只有科举一途,你只需读一读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就能淋漓尽致地了解到科举的情况。
以周进和范进为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美文阅读欣赏 精编 人教版 语文 年级 上册 美文 阅读 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