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考期末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229564
- 上传时间:2023-06-06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421.30KB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考期末试题.docx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考期末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考期末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考期末试题
高二地理第一次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一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区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有明确的界限B.不受人为因素影响
C.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D.内部的特定性质绝对一致
2.当代世界经济的两大发展趋势是:
()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②经济全球化③世界政治多极化④地缘合作与冲突并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3.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比较高 B、拥有较多的高等院校,科学教育水平高
C、对外开放程度高,外资企业比重大 D、矿产资源、水力资源丰富,经济相对发达
右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
根据你学过的对区域农业发展的分析方法,结合自然地理知识,判断
4.从该结构图可以判断该区可能位于()
A.山东丘陵B.两广丘陵C.辽东丘陵D.太行山区
材料1:
专家认为:
我国能源供应紧张,实际上就是电力供应紧张,由此,才导致了煤炭和石油的连锁反应。
在未来2~3年时间内,中国将出现电力紧张状况。
浙江、江苏和上海将是缺电的重点地区。
材料2:
我国的天然气资源分布、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及西电东送示意图。
结合材料1.2回答5---7题
5.不属于缓解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区能源短缺的重大工程的是( )
A.南水北调B.西电东送
C.三峡工程D.西气东输
6.由于沿线城市可用清洁燃料取代部分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煤炭,这将主要降低城市环境污染中哪种污染的程度( )
A.水体B.固体废弃物
C.大气D.噪声
7.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解决我国( )
A.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衡的问题B.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
C.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不协调的问题D.木材短缺的问题
右图表示某产业部门从20世纪80~90年代的布局变化。
(图中箭头
表示该产业部门转移方向)据图完成8---9题。
8.该产业部门属于:
A.技术密集型产业B.劳动密集型产业C.资金密集型产业D.资源密集型产业
9.这种产业转移的原因是
A.向该产业生产条件具有优势的区域转移B.①国家出经济衰退
C.②③④地区经济发展超过①国家D.占领更多国家的市场,扩大产品出口
10.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①距海洋远②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③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隆起对水汽的阻隔作用④纬度位置偏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11.关于区域空间分布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农业表现为面状 ②城市和工业表现为岛状
③交通运输线表现为线状和网络状④城市群和工业区表现为点状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读图1“七个省级行政单位某种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的比例图”,回答12--13题:
12.该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B.苔原
C.硬叶林D.针叶林
13.该植被分布区最普遍的环境问题是
A.酸雨B.固体废弃物污染
C.土地沙化D.臭氧层破坏
14.下列关于湿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湿地属于土地类型,不包含浅海区
B.河流、湖泊属于陆地水体,不属于湿地
C.湿地是指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D.稻田是人们引水灌溉形成的,不属于湿地
15.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①保护生物多样性,提高环境质量 ②消纳一切来自自然和人为的污染
③吸收阳光中的紫外线 ④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治理前的田纳西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①长期的过度垦殖 ②大面积森林被砍伐
③经常性的大暴雨 ④质地疏松的黄土层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据此回答17--18题。
17.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气候变暖
18.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D.干旱和大风现象
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
据此完成19--21题。
19.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
A.泥沙淤积河、湖,洪水排泄不畅,致使洪涝灾害频繁B.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C.气候恶化,导致全球变暖D.河流径流的季节变化减小
20.根据长江流域地理特征可以推知,三次锄草中,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A.四月、七月B.四月C.七月D.十一月
21.茶园“消瘦”的主要原因是
A.缺乏分解者B.缺少枯枝落叶
C.土壤中有机质被微生物分解D.表层土壤被大量冲走
读“东北地区中、西部的草业—畜牧—加工业耦合发展模式图”,回答22--23题。
22.为实现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今后东北西部草原地区农业发展的方向是( )
A.以增强抗衡国外农产品进入国内市场能力为重点,建设绿色食品基地
B.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做好生态建设和增加农民收入工作
C.强化人工草地建设,发展草业经济,可减缓退耕、退牧工业的实施
D.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和特产品配套加工业
23.关于此耦合发展模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有效保护西部草原的生态环境
B.发挥内部不同区域的优势,各自独立,发展专业化生产
C.反映了西部草原区与中部产粮区之间的一种竞争关系
D.这种发展模式不利于各自优势的充分发挥
24.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临港澳位置、国家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A外向型 B内销型 C辅助型 D内向型
图示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唐和辽中南四地区城市数量的变化过程。
据图,回答25--26题。
25.图中代表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量变化曲线的是()
A.①B.②C.③D.④
26.从上述城市群的发展过程看,影响城市化进程的
主要因素是()
A.经济发展B.自然条件
C.人口数量D.人口迁移
GIS将不同类型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同的图层上。
叠加不同的图层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关系。
回答27--28题。
27.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可以
A.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分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
C.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为商业网点选址
28.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图层进行分析,能够
A.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
C.了解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
29.在野外考察旅行时,只要拥有手机大小的GPS信号接收机,你就能随时知道
A.自己所在的季节B.自己所在地的天气
C.自己所在地的地理坐标D.自己所在地的气候
30.“数字地球”是
A.指用数字表示地球的大小
B.把整个地球信息数字化后由计算机网络来管理的技术系统
C.用经纬网的数据来表示地理事物的位置
D.用GPS数据来表示地球上各种地理事物的位置
31.关于我国湿地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类型多样②面积居世界第一位③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山到平原均有分布④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无湿地分布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32.下列关于湿地的功能或用途,说法正确的是()
A三江平原多荒地,为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B鄱阳湖、洞庭湖面积广,为长江径流的调节系统
C崇明东滩地处土地紧缺的上海,为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D湛江红树林,可成为当地木材的供应地
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
读图完成33----34题。
33.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④地势平坦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
34.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①劳动力充足②机械化程度高③市场广大④复种指数高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B②④⑤C②③⑤D①②⑤
35.结合农业所学知识可知,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是()
A扩大耕地面积B加大劳动力的投入C加大科技的投入D加大农业机械的投入
36.图示表示某产业在亚太地区的转移过程,其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阶段
阶段
阶段
A.玩具制造B.汽车工业C.石化工业D.钢铁工业
37.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劳动力因素②国际援助③内部交易成本(如投资环境)④市场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③④
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
读图回答38~41题。
38.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B.热量C.水分D.土壤
39.甲、乙两地共有的地理现象是
A.广泛种植水稻B.雨热同期C.冬季河流结冰D.水运发达
40.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河流流向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盛行风向
41.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分别是
A.旱涝盐碱危害、水土流失严重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较严重
据报载,我国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红色荒漠”,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地区,土壤遭受严重侵蚀,基岩裸露,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
据此,回答42~44题。
42.“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风化作用B.风蚀作用C.水蚀作用D.沉积作用
43.“红色荒漠”形成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A.滥伐森林B.过度放牧C.开山取石D.环境污染
44.根据“红色荒漠”的特点,对其进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开荒种田,保持植物覆盖率B.加强农业生产综合开发
C.发展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D.彻底退耕还林
黄土高原地区开发历史悠久,在全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
据此回答45~46题。
45.黄土高原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A.荒漠化B.水土流失C.酸雨D.气候变暖
46.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A.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B.土壤疏松,降水变率大
C.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D.干旱和大风现象
47.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建设巨大航运网B.保护环境,发展旅游业
C.发展林业,改善气候D.兴建众多大坝,疏通河道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回答48~50题。
48.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
A.北部地区B.南部地区C.中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
49.图5是我国四个不同地区区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苏省的是
A.
B.
C.
D.
50.近年来,外商的投资逐步从珠三角地区转移到江苏省。
对比珠三角地区,江苏省具有的优势条件是
A.丰富的矿产资源B.较高的科技水平
C.国家对外开放政策D.海外华侨的大规模投资
51.汶川地震后我国无人驾驶飞机迅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主要运用了
A.遥感技术B.地理信息技术C.全球定位技术D.计算机技术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
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回答52—53题。
52.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A.环境污染严重B.产业结构单一C.失业人率高D.城市化速度过快
53.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
据此完成54~55题。
54.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消费市场扩大B.原料供应充足C.劳动力廉价D.技术水平较高
55.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环境污染加剧B.就业压力增加C.人口向内地集中D.产业升级加快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56—57题。
56.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丰富的铁矿B.丰富的煤矿C.充足的的水源D.便利的水陆交通
57.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B.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消除污染,美化环境D.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图示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
读图完成58—60题。
58.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甲B.乙 C.丙 D.丁
59.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B.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D.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60.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B.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D.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综合题(40分)
36、结合材料和图表,完成下题(24分)
资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工业区之一。
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资料二:
见右图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煤炭、钢铁工业能够得到发展的区位因素是什么?
(8分)
(2)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
。
(4分)
(3)德国鲁尔区衰落的主要原因中,不属于世界工业发展形势影响的是( )(2分)
A.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冲击B.钢铁生产总量过剩
C.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D.生产结构较为单一
(4)德国鲁尔区进行综合整治的措施(10分)
37.读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6分)
(1)①与③调出的能源分别是、。
③终点是我国的____________工业基地。
,该地的工业生产已由传统的________向______密集型工业转化。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的_______附近取水,以________________为主要输水渠道,利用现有湖泊、河道、水利设施向北方调水
(3)②的主体工程调出的资源主要来自盆地和陕甘宁地区,铺设管线到上海市。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D
B
A
C
C
B
D
C
D
A
C
C
D
A
B
C
A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D
B
A
A
A
A
D
C
C
B
C
B
D
C
C
A
D
B
B
C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D
C
A
D
B
C
D
B
C
B
A
D
B
A
D
A
D
B
B
D
31.10分
(1)2分自然环境:
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社会环境:
世界对钢铁需求量大(每条1分)
(2)5分趋势:
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1分)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上升。
(1分)原因:
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煤炭开采成本的升高,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求量减少,环境污染严重、政策的支持等。
(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
(3)3分环境恶化政策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城市规划)科技进步
32.10分
(1)3分天然气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平衡天然气对环境污染小
(2)2分AB
(3)2分环境质量改善生态良性发展
(4)3分调入、调出区的资源分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加以分析
做到资源和经济优势互补在工程实施中注意环境保护、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湘教版 地理 必修 考期 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