奖罚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docx
- 文档编号:25421831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39.51KB
奖罚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docx
《奖罚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奖罚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奖罚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奖罚制度)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
第壹章总则
第壹条(立法目的)为规范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以下称“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称“著作权法”)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2)条
第二条(执法主体)国家版权局以及地方人民政府享有著作权行政执法权的有关部门(以下称“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于法定职权范围内就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实施行政处罚。
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条(违法行为)本办法所称的违法行为是指:
(壹)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列举的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
(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列举的侵权行为,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
(三)其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应予行政处罚的著作权违法行为。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国务院行政法规库
(1)条国务院部委规章库
(1)条
第四条(处罚种类)对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能够依法给予下列种类的行政处罚:
(壹)责令停止侵权行为;
(二)没收违法所得;
(三)没收侵权复制品;
(四)罚款;
(五)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
(六)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
第二章管辖和适用
第五条(地域管辖)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由侵权行为实施地、侵权结果发生地、侵权复制品储藏地或者依法查封扣押地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
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六条(级别管辖)国家版权局能够查处于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违法行为,以及认为应当由其查处的其他违法行为。
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本辖区发生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管辖争议和指定管辖)俩个之上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同壹违法行为均有管辖权时,由先立案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查处该违法行为。
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因管辖权发生争议或者管辖不明时,由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报请共同的上壹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管辖,其共同的上壹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能够直接指定管辖。
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于必要时,能够处理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管辖的有重大影响的案件,也能够将自己管辖的案件交由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认为其管辖的案件案情重大、复杂,需要由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的,能够报请上壹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处理。
第八条(移送)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发现查处的违法行为,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应当由该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务院《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规定》将案件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国务院行政法规库
(1)条
第九条(时效)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对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的时效为俩年,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
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了之日起计算。
侵权复制品仍于发行的,视为违法行为仍于继续。
违法行为于俩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
第三章处罚程序
第十条(壹般程序)除行政处罚法规定适用简易程序的情况外,著作权行政处罚适用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壹般程序。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
第十壹条(立案)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适用壹般程序查处违法行为,应当立案。
对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能够自行决定立案查处,或者根据有关部门移送的材料决定立案查处,也能够根据被侵权人、利害关系人或者其他知情人的投诉或者举报决定立案查处。
第十二条(投诉)投诉人就本办法列举的违法行为申请立案查处的,应当提交申请书、权利证明、被侵权作品(或者制品)以及其他证据。
申请书应当说明当事人的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申请查处所根据的主要事实、理由。
投诉人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的,应当由代理人出示委托书。
关联法规: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
(1)条
第十三条(受理)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于收到所有投诉材料之日起十五日内,决定是否受理且通知投诉人。
不予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理由。
第十四条(承办)立案时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同时附上投诉或者举报材料、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移送案件的材料、执法人员的检查方案等有关材料,由本部门负责人批准立案且指定俩名之上办案人员进行调查处理。
办案人员和案件有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没有回避的,当事人能够申请其回避。
办案人员的回避,由本部门负责人批准。
负责人的回避,由本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五条(紧急措施)执法人员于执法过程中,发现违法行为正于实施,情况紧急来不及立案的,能够采取下列措施:
(壹)对违法行为予以制止或者纠正;
(二)对侵权复制品和主要用于违法行为的材料、工具、设备等依法先行登记保存;
(三)收集、调取其他有关证据。
执法人员应当及时将有关情况和材料报所于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且办理立案手续。
第十六条(取证)立案后,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进行调查,且要求法定举证责任人于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期限内举证。
办案人员取证时能够采取下列手段收集、调取有关证据:
(壹)查阅、复制和涉嫌违法行为有关的文件档案、账簿和其他书面材料;
(二)对涉嫌侵权复制品进行抽样取证;
(三)对涉嫌侵权复制品先行登记保存。
第十七条(出示执法证件)办案人员于执法中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由国家版权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制发的行政执法证件。
第十八条(证据种类)办案时收集的证据包括:
(壹)书证;
(二)物证;
(三)证人证言;
(四)视听资料;
(五)当事人陈述;
(六)鉴定结论;
(七)检查、勘验笔录。
第十九条(当事人提供证据)当事人提供的涉及著作权的底稿、原件、合法出版物、著作权登记证书、认证机构出具的证明、取得权利的合同,以及当事人自行或者委托他人以定购、现场交易等方式购买侵权复制品而取得的实物、发票等,能够作为证据。
第二十条(制作清单)办案人员抽样取证、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有当事人于场。
对有关物品应当当场制作清单壹式二份,由办案人员和当事人签名、盖章后,分别交由当事人和办案人员所于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保存。
当事人不于场或者拒绝签名、盖章的,由现场俩名之上办案人员注明情况。
第二十壹条(先行登记保存程序)办案人员先行登记保存有关证据,应当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且向当事人交付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
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于证据保存期间不得转移、损毁有关证据。
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加封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先行登记保存封条,由当事人就地保存。
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确需移至他处的,能够移至适当的场所保存。
情况紧急来不及办理本条规定的手续时,办案人员能够先行采取措施,事后及时补办手续。
第二十二条(先行登记保存后续措施)对先行登记保存的证据,应当于交付证据先行登记保存通知书后七日内作出下列处理决定:
(壹)需要鉴定的,送交鉴定;
(二)违法事实成立,应当予以没收的,依照法定程序予以没收;
(三)应当移送有关部门处理的,将案件连同证据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四)违法事实不成立,或者依法不应予以没收的,解除登记保存措施;
(五)其他有关法定措施。
第二十三条(委托调查)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于查处案件过程中,委托其他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代为调查的,须出具委托书。
受委托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积极予以协助。
第二十四条(专业鉴定)对查处案件中的专业性问题,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能够委托专门机构或者聘请专业人员进行鉴定。
第二十五条(调查方案)调查终结后,办案人员应当提交案件调查方案,说明有关行为是否违法,提出处理意见及有关事实、理由和依据,且附上全部证据材料。
第二十六条(告知当事人)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应当由本部门负责人签发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告知当事人拟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且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和其他权利。
行政处罚事先告知书应当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应当于送达回执上签名、盖章。
当事人拒绝签收的,由送达人员注明情况,且方案本部门负责人。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也能够采取邮寄送达方式告知当事人。
无法找到当事人时,能够以公告形式告知。
第二十七条(当事人陈述、申辩期限)当事人要求陈述、申辩的,应当于被告知后七日内,或者自发布公告之日起三十日内,向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出陈述、申辩意见以及相应的事实、理由和证据。
当事人于此期间未行使陈述权、申辩权的,视为放弃权利。
采取直接送达方式告知的,以当事人签收之日为被告知日期;采取邮寄送达方式告知的,以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被告知日期。
第二十八条(复核)办案人员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进行复核,且提交复核方案。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因当事人的申辩加重处罚。
第二十九条(处理决定)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对案件调查方案及复核方案进行审查,且根据审查结果分别作出下列处理决定:
(壹)确属应当予以行政处罚的违法行为的,根据侵权人的过错程度、侵权时间长短、侵权范围大小及损害后果等情节,予以行政处罚;
(二)违法行为轻微的,能够不予行政处罚;
(三)违法事实不成立的,不予行政处罚;
(四)违法行为涉嫌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部门处理。
对情节复杂或者重大的违法行为给予较重的行政处罚,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
第三十条(罚款)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罚款决定时,罚款数额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确定。
关联法规:
国务院行政法规库
(2)条
第三十壹条(情节严重的处罚)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能够没收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
前款所称“情节严重”,是指:
(壹)个人违法所得数额(即获利数额)于五千元之上,单位违法所得数额于三万元之上的;
(二)个人非法运营数额于三万元之上,单位非法运营数额于十万元之上的;
(三)个人运营侵权复制品俩千册(张或盒)之上,单位运营侵权复制品五千册(张或盒)之上的;
(四)因侵犯著作权曾经被追究法律责任,又侵犯著作权的;
(五)造成其他重大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二条(壹事不再罚)对当事人的同壹违法行为,其他行政机关已经予以罚款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再予罚款,但仍能够视具体情况予以本办法第四条所规定的其他种类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三条(听证标准)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较大数额罚款决定或者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听证的其他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
前款所称“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对个人处以俩万元之上、对单位处以十万元之上的罚款。
地方性法规、规章对听证要求另有规定的,依照地方性法规、规章办理。
第三十四条(听证)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照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程序组织听证。
当事人不承担组织听证的费用。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
第三十五条(法律文书)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予以行政处罚的,应当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决定不予行政处罚,违法行为轻微的,应当制作不予行政处罚通知书,说明不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且送达当事人;违法事实不成立的,应当制作调查结果通知书,且送达当事人。
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决定移送司法部门处理的案件,应当制作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书,且连同有关材料和证据及时移送有管辖权的司法部门。
第三十六条(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由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于宣告后当场交付当事人。
当事人不于场的,应当于七日内送达当事人。
第三十七条(申请行政复议和提起行政诉讼)当事人对国家版权局的行政处罚不服的,能够向国家版权局申请行政复议;当事人对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不服的,能够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或者其上壹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能够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章执行程序
第三十八条(履行处罚决定)当事人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后,应当于行政处罚决定书规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
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三十九条(处置没收物)没收的侵权复制品应当销毁,或者经被侵权人同意后以其他适当方式处理。
销毁侵权复制品时,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指派俩名之上执法人员监督销毁过程,核查销毁结果,且制作销毁记录。
对没收的主要用于制作侵权复制品的材料、工具、设备等,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公开拍卖或者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四十条(代执行)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能够委托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代为执行。
代为执行的下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执行结果方案该上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
第五章附则
第四十壹条(行政处罚统计)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统计法规建立著作权行政处罚统计制度,每年向上壹级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提交壹次著作权行政处罚统计方案。
关联法规:
全国人大法律
(1)条
第四十二条(立卷归档)行政处罚决定或者复议决定执行完毕后,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将案件材料立卷归档。
立卷归档的材料主要包括:
行政处罚决定书、立案审批表、案件调查方案、复核方案、复议决定书、听证笔录、听证方案、证据材料、财物处理单据以及其他有关材料。
第四十三条(法律文书制作)本办法涉及的有关法律文书,应当参照国家版权局确定的有关文书格式制作。
第四十四条(实施)本办法自2003年9月1日起施行。
国家版权局1997年1月28日发布的《著作权行政处罚实施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施行前发布的其他有关规定和本办法相抵触的,依照本办法执行。
关联法规:
国务院部委规章库
(1)条
版权所有:
北京中高盛软件科技XX公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奖罚 制度 著作权 行政处罚 实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