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二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 文档编号:25446119
- 上传时间:2023-06-08
- 格式:DOCX
- 页数:26
- 大小:141.83KB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二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二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二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系列语文试题金卷二十二卷四川省成都市龙泉第二中学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解析版
本卷分第I和第II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一律在答题纸上作答。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每题3分,共9分)
西汉和东汉各历时约两百年,中间经过新莽中断15年,如果视为一个朝代,则它连亘4个多世纪,为上承秦始皇下迄满清两千年来帝祚最长的一个朝代。
中国的人口,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至汉亡时仲长统的估计,应逾千万户。
则两汉在正常状态下,人口总数应当是5000万到6000万之间,公元前及公元后并无显著的差别。
以疆域及兵力威势之所及而言,则两汉间的变动亦少。
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也能大概维持。
汉武帝还要竭全国之力伐匈奴。
这游牧民族在王莽后永远的分为南北,给东汉窦宪一个绝好的机会。
他在公元89年的北征,出塞三千里,他的部下更追逐五千里,以致于北单于“不知所终”。
西汉既有张骞之通西域,东汉则有班超打破他的纪录。
只是东汉有一个边疆问题,其棘手的程度,为西汉所无,此即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
这些藏族游牧民族,没有统一的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
草原地带既无法占领,东汉的移民实边也极耗费。
招羌人内属不仅无实效且有后患,汉亡之前董卓的拥兵自重,即靠羌人编成的部队撑腰。
在当时人看来,两汉实际上只是一个朝代。
光武帝刘秀,出自汉文景帝的苗裔,也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
他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
因为对光武讲,其后各帝均为同辈和晚辈。
光武更将篡权吕后的灵位撤去,而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主。
因之他自己更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最近几十年来的考古所得,已给我们一个体会汉朝日常生活的机会。
汉朝一般人的思想,认为生与死没有绝大的差别。
阴冥虽有蛇鬼妖孽,生人也要对死者祭祀供献,却用不着洗罪感恩皈依超度。
因为如此,所以汉代坟墓里缺乏我们今日认为有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却有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的镌刻。
可以说汉朝四百多年内,文化生活已有长足的进步。
在多方面讲,中等以上住户的生活,较之近世纪,已无显著差别。
中外学者一致将这成就归功于两汉的重农政策。
看来,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不是完全没有好处。
同时在这种原始的重农政策之下,东汉与西汉,也确实有承前接后的联系。
若非如此,则其人口与版图,就甚难如此互相凑合。
从现代的眼光看来,西汉帝国仍在草创时代,各种统治办法离不开一种试验性质。
东汉则在帝国的粗胚胎稳定之后,由于立法不能展开,因而也没有创制机会。
君权既要保持各地方的对称与均衡,就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
这情形曾引起仲长统说,三公都是虚设,到头仍是寡头政治。
同时官僚机构的组织,由上至下,只用刑法做主宰,没有民法的支持。
法律既不能相次展开,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政府在技能上无力处理社会所产生之各种繁复问题。
严格讲来,东汉或后汉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此即光武帝刘秀的“中兴”,明帝刘庄的用严刑峻法巩固其帝国与章帝刘坦的重申儒家宗旨。
这样看来,东汉的历史没有写得好,也不足为怪。
一个国家的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的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只好说是时势所必然。
(节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1.下列理解中,不能说明两汉基本上可以视为一个朝代的一项是( )
A.东汉有一个棘手的边疆问题,青海草原地区的羌人过着游牧的生活,无统一组织,各部落时合时分,该地区无法占领,也难以移民。
B.经过东汉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渐渐恢复到西汉原状。
虽然官方的统计,常有讹漏,但是据仲长统的估计,汉亡时人口应逾千万户。
C.汉武帝在朝鲜半岛开拓的立足点,东汉能够大概维持,而东汉与匈奴的关系与西汉变化不大,仍需武力讨伐和出使西域。
D.东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重建太庙之后,只奉祀西汉的君主到元帝为止,而将吕后的灵位撤去,代之以文帝生母薄太后的灵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羌人区域无法占领也不易移民实边的情况下,汉朝招羌人内属,也会带来后患,董卓就曾依靠羌人拥兵自重,威胁汉朝的生存。
B.仲长统认为,三公都是虚设,国家仍是寡头政治,这是他根据当时君权无从分割、也不能根据实况合理化而得出的结论。
C.汉代坟墓里缺乏宗教性的标帜与装潢,是因为当时一般人虽然也相信阴间地府之类的说法,但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
D.两汉法制逾400年没有实质改进,其行政不能表现活跃与生机,表现在东汉就是只有起首的三个君主有所作为,这是时势所必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出身和他在太庙的奉祀情况来看,他是公元前建国以来从父系母系上讲都是名正言顺一脉相传的继承人。
B.由于东汉法律只重刑法,没有民法的支持,当民间经济发达到某种程度、社会产生各种繁复问题时,政府在技能上就无力处理。
C.中国的初期统一,以淳朴雷同的法制加于广大的地区,两汉的重农政策既体现出这一特点,也促进了许多住户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东汉曾击退匈奴数千里,致北单于“不知所终”,出使西域也曾有过破纪录的表现,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答案】
1.A
2.C
3.D
【解析】
1.
试题分析:
A这个问题“为西汉所无”。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
试题分析:
C“没有罪恶感,所以不需要举行宗教式的仪式”没有依据。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
试题分析:
D无法说明“东汉的整体实力强于西汉”。
考点: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现代文阅读
(二)(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
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
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
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
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
为什么感恩呢?
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
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
”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
”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
“不!
”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
”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
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
“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
”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
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
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
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
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珊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
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
”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
”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
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
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
“那你怎么办呢?
”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
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
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
”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
”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
“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
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
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
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
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
”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
”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
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
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
“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
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
”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
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
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改)
4.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3分)
A.不幸的遭遇使店员懂得了生命中“荆棘”的价值,于是她开始售卖荆棘花束。
为招揽生意,她决定第一年向顾客免费赠送。
B.珊德拉遭遇了一场交通事故,失去了自己的孩子,她的丈夫也失去了工作。
因此,她到花店买花,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
C.尽管店员一直向珊德拉推荐这种感恩节“特别奉献”的荆棘花束,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经历也证明了花束的意义,但珊德拉始终将信将疑。
D.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E.“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
文中类似的语句不止一处。
5.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6.有人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珊德拉,也有人认为是店员。
你同意哪一种看法?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5分)
【答案】
4.E给3分,D给2分,A给1分;答B.C不给分。
5.①乐于助人(真诚善良)。
热情主动地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不仅仅是为了赚钱;②勇敢坚强。
面对人生中的不幸,不抱怨,不逃避,乐观面对生活;③懂得感恩。
不仅为生活中的美好感恩,更为生活中的不幸而感恩;④思想深刻。
饱受苦难之后,拥有对生命深刻的领悟,富有哲理。
6.参考示例1:
我认为主人公是店员。
①店员是联系小说其他三个人物的纽带;②她对自己人生遭遇的思考以及对别人的帮助,最能体现小说的主题;③情节方面,正是店员的帮助,才使珊德拉等人走出了人生的困境;④她别出心裁地用带刺的玫瑰花枝来抚慰遭遇不幸的人,还有她富于哲理性的语言,是小说的亮点。
参考示例2:
我认为主人公是珊德拉。
①珊德拉这一人物贯穿小说始终;②小说是从珊德拉的视角来叙述故事,展开情节;③她的遭遇及心理变化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小说的主题;④小说对珊德拉的正面描写尤其是心理描写特别突出。
【解析】
4.
试题分析:
A招揽生意并非店员的主要目的,她是想要帮助别人治好内心的伤口。
B“想要使自己的心情好起来”无中生有。
C“一直向珊德拉推荐”错;“始终将信将疑”不准确,结尾处珊德拉已经不再怀疑。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
试题分析:
题干问的是“小说在刻画店员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这是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可根据人物身份、气质等从整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然后再根据其言行举止及议论性评价性的语句,加以概括作答。
比如帮助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体现她的乐于助人;对待人生中的不幸,体现出她的勇敢坚强;对待生活中的美好和不幸,说明她懂得感恩。
考点:
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6.
考点: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现代文阅读(三)(14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小题。
(14分)
屠呦呦:
获诺贝尔奖的“青蒿素之母”
2019年10月5日,中国药学家屠呦呦与另外两名海外科学家分享了2019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
屠呦呦1930年12月生于浙江宁波,1951年考入当时的北京医学院药学系。
大学毕业后,她被分配到卫生部直属的中医研究院(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工作。
屠呦呦在1970年代参与了一个大规模的研究项目,该项目主要是源于当时战争的需要。
越南战争期间。
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比战伤减员高出四五倍,这使得军队战斗力严重受挫。
越南方面求助于我国。
在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的关心之下,1967年5月23日,解放军总后勤部商请国家科委,并会同卫生部等部门召开了“疟疾防治药物研究工作协作会议”,此后,“523”就用以指代此次疟疾防治研究项目。
按照当时的部署,“523”项目分了几个研究组,其中临床研究组赴疟疾疫区,观察先期研发出的疟疾预防药的效果;中医药组一方面查阅文献,一方面深入民间,寻找治疗疟疾的秘方和验方,采集中草药样品,有时还在疫区就地试用观察;还有化学合成药组,与药厂合作,进行合成、筛选新药的工作。
1970年,在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任实习研究员的屠呦呦加入了中医药组。
她与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一同查阅历代医药记载,挑选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抗疟疾药方,并实验这些药方的效果。
根据她2009年出版的《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一书记载,当时他们共筛选了两百多种中药,并终于在1971年10月从中药青蒿中获得具有100%疟原虫抑制率的提取物,取得中药青蒿抗疟的突破。
后来又经去粗取精,于1972年11月8日得到抗疟单体——青蒿素。
1973年,青蒿素的抗疟功效在云南地区得到证实。
后来,山东中医药研究所、云南省药物研究所等单位也从黄蒿中获得了青蒿素结晶。
同年,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和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等单位开始着手青蒿素化学结构的确定工作。
1975年底,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确定了青蒿素的确切结构,后又在1978年确定了青蒿素的绝对构型。
1977年的《科学通报》介绍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1979年在《化学学报》发表的《青蒿素的结构和反应》又更详细地介绍了青蒿素的相关化学反应。
人们一度认为,抗疟药物的结构中必须有含氮元素的环才能有效,但青蒿素却完全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这种新结构的抗疟药,解决了长期困扰医学界的对喹啉类药物产生耐药性疟疾的治疗问题,并在过去30年里挽救了无数疟疾患者的生命。
在非洲,由屠呦呦主持研发的新一代抗疟药双氢青蒿素(商品名“科泰新”),广泛用于抗疟治疗,被誉为“神药”。
有人甚至将自己刚出生的孩子起名叫“科泰新”。
当时在大多数学术权威都被打倒的情况下,38岁的屠呦呦被委任为组长,负责重点进行中草药抗疟疾的研究。
她虽身患结核等慢性疾病,还曾经因为在条件较差的实验室工作,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仍坚持工作,无论到野外采集标本,还是在室内进行实验研究,都积极主动地完成。
当年的科研人员们的献身精神,在屠呦呦和她团队人员身上等到了充分的体现。
为了确定药物对人类的有效性,屠呦呦和研究组的成员甚至充当了第一批志愿者,“以身试药”。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极有可能对自己的肝肾功能造成伤害,但是她们依然义无反顾。
“我们需要尽可能快地证明这种好不容易发现的治疟药物的临床效果。
”回忆起当年的行为,屠呦呦说。
疟疾是世界性传染病,每年感染数亿人,并导致几百万人死亡。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科研条件极为艰苦的环境下,屠呦呦团队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并从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世界数亿人因此受益。
“青蒿素是传统中医药送给世界人民的礼物,对防治疟疾等传染性疾病、维护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药的成功范例,由此获奖是中国科学事业、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个荣誉。
”这是刚刚摘取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时,屠呦呦通过前往看望她的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向外界表达的获奖感言。
(取材自林晓娜同名报道)
7.下面各项对文本的解说符合原文意思的两项是(3分)()()
A.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这是中国古代医学对世界的重要贡献。
B.科学研究只有基于现实的直接需要才会有价值,青蒿素等的研制就证明了这种说法。
C.青蒿素解决了以往抗疟药的耐药性问题,是因为青蒿素有不同以往药物的化学结构。
D.以身试药虽然危险,但在科研人员看来这却是比较有效的直接验证临床药效的手段。
E.在屠呦呦看来,自己获得诺奖才能证明中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可。
8.总结屠呦呦取得成就的几条原因。
(6分)
9.屠呦呦女士曾被戏称为“三无院士”,即无博士学位、无留洋背景和无院士头衔,对此社会各界有不同看法。
请简要阐释你的看法。
(5分)
【答案】
7.CD
8.①党和国家的重视与关怀②中国传统医药思想丰富③屠呦呦团队正确的研制思路
④屠呦呦团队的奉献精神。
一点两分,意思对即可。
9.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7.
试题分析:
A.“青蒿素的研制完全依靠中国传统医学的智慧”说法过于绝对。
B.科学研究不是只有基于现实的需要才会有研究的价值,青蒿素的研制也不能证明这种说法。
E.中医中药的伟大意义能为世界各国人民认可并不只靠屠呦呦获得诺奖才能证明。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
试题分析:
这是一道概括内容要点题,要结合文本的所有内容筛选概括,找出相应区间,分点概括,要准确、全面。
归纳内容要点的方法:
①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
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②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这是为了防止内容要点的遗漏。
③提取精要,独立归纳,这是要求考生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考点:
归纳内容要点,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
试题分析:
这解答此类题目,有三个要求,一是正确解读文本内容并能够加以分析,二是要联系社会现实,做出自己的评价,三是要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合理规范阐述,必须对这些认识进行综合提炼整合,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观点必须正确,之后,必须援引文本里的事实、细节对传主与传者的立场态度进行有条理的解读,然后再把这些解读的结论与自己所能联系的事实结合起来分析即可。
考点:
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能力层级为探究F。
四、古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以舅龙图阁学士郑向任,为分宁主簿。
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
邑人惊曰:
“老吏不如也”。
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
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辨,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
“如此尚可仕乎!
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
”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
“吾欲读书,何如?
”敦颐曰:
“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二年果有得,徙如南昌,南昌人皆曰:
“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富家大姓、黠吏恶少,惴惴焉不独以得罪于令为忧,而又以污秽善政为耻。
历合州判官,事不经手,吏不敢决,虽下之,民不肯从。
部使者赵抃惑于谮口,临之甚威,敦颐处之超然,通判虔州,抃守虔,熟视其所为,乃大悟,执其手曰:
“吾几失君矣,今而后乃知周茂叔也。
”
熙宁初,知郴州,用抃及吕公著荐,为广东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洗冤泽物为己任,行部不惮劳苦,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以疾求知南康军。
因家庐山莲花峰下,前有溪,合于湓江,取营道①所居濂溪以名之。
抃再镇蜀,将奏用之,未及而卒,年五十七。
黄庭坚称其“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廉于取名而锐于求志,薄于徼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嫠②,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
”
注:
①营道:
指的是周敦颐的老家营道。
②茕嫠:
孤寡。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治:
惩办
B.吾几失君矣几:
差点儿
C.亦缓视徐按按:
安抚
D.用抃及吕公著荐用:
因为
11.下列全都说明周敦颐为官正直、勤政的一组是()(3分)
①敦颐至,一讯立辨②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③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
④敦颐处之超然⑤以洗冤泽物为己任⑥虽瘴疠险远,亦缓视徐按
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敦颐担任分宁主簿时,面对一件拖了好久不能判决的疑案,只审讯一次就立即弄清楚了,深得群众信赖。
B.周敦颐担任南昌县令时,百姓十分敬畏,富家大姓、黠吏恶少都惴惴不安,不仅担忧被县令判罪,而且又以玷污政治清廉为耻辱。
C.上司赵抃听信谮言,用不友善的态度对待周敦颐,但周敦颐却处之泰然,这使赵抃深受感动,从此以后算是了解他了。
D.周敦颐的品行就像他自己所写的《爱莲说》中的莲花一样高洁,难怪黄庭坚高度评价:
周敦颐人品高尚、胸怀洒脱,像雨后日出时的风,万里晴空中的月。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
①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3分)
②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3分)
③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分)
【答案】
10.C
11.B
12.C
13.
①这是能弄清分宁县那件疑案的人,我们有机会申诉了。
(判断句1分,“吾属”1分,“诉”1分)
②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疾”、“为之辞”、句子意思各1份)
③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谨”、句式、句子意思各1分)
【解析】
10.
试题分析:
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答题时把实词放回到原文中进行结合具体语境和上下文来理解。
按:
巡视。
推断文言实词的方法: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
(2)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
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
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
考点: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
试题分析:
①才能,③助人,④宽厚;①③④不能入选。
考点: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2.
试题分析:
C消除误解的原因是赵抃通过长期接触,仔细观察周敦颐的所作所为后了解了真相,而非周敦颐“超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系列 语文试题 金卷二 十二 四川省 成都市 龙泉 第二 中学 届高三 上学 期中考试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