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 文档编号:25590667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16
- 大小:1,010.45KB
广东省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
《广东省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届高三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广东省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12月阶段性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长∶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海南岛黄花梨气味芬香,木质纹路变化多端,如行云流水,是上好的家具原料。
黄花梨在海南岛东西部均有出产,但二者品质悬殊:
东部地区木质稀疏;而西部地区花纹细腻。
据植物学家考证“上好香木出岛西据此回答1〜2题。
1.海南岛东西部黄花梨品质悬殊的直接影响因素是
A.热量B.水分C.土壤D.风力
2.因历史上过度采伐,海南野生黄花梨被列为濒危树种,下列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有
①其他地区适当引种黄花梨②城乡绿化选种黄花梨
③禁止采伐黄花梨④加强苗木育种⑤发展林下经济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旱扇是由暂时性河流形成的冲积扇,主要物源由洪水带来,洪水的规模和搬运能力决定了旱扇的大小。
我国中西部地区高大山脉的山麓地带,能形成庞大的旱扇群和旱扇平原,如天山、昆仑山。
图1是旱扇示意图。
据此回答3~4题。
3.我国西北地区旱扇发育的活跃期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4.我国中西部地区的低山丘陵地区,旱扇的形成主要依靠
A.大气降水B.冰川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D.地下水
"棕地"是被遗弃、闲置或不再使用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及设施,对其最好的利用方式是加以改造,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英国剑桥地区,长期以来吸引了大量企业入驻,有"硅沼"之称。
过去十几年来,包括亚马尘室制造工厂,用于生产半导体芯片。
据此回答5~6题
5.多家企业的研发中心聚集于"硅沼",主要目的是
A.降低产品运输费用B.共同利用基础设施
C.加强技术交流协作D.及时掌握市场信息
6.华为选择在英国"棕地"建设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成本B.治理环境D.拓展市场C.增加就业
青海省位于中国大陆西部,境内气候复杂多样。
图2示意青海省夏季夜雨率(20时至次日8时降雨量占日降雨量的百分比)分布情况。
据此回答7~8题。
7.造成西宁市夏季夜雨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B.大气环流C.海陆位置D.植被覆盖率
8.夏季夜雨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A.使农作物的生物循环更旺盛B.削弱光照,减弱植物光合作用
C.有利于农作物有机物的积累D.易对农作物造成冻害进而减产
人口数量持续增长是困扰超大型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适度人口为研究城市资源合理分配提供了思路。
图3示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以下简称北上广深)4座超大型城市截止到2034年的人口趋势(含预测),表1为结合政府规划数据得出的北上广深2035年人口相关数据预测(单位∶万人)。
据此回答9~10题。
9.对北上广深四城人口规模判断合理的是
A.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规模已经达到上限B.未来5年广州、深圳的环境人口压力较小
C.未来5年北上的人口增长幅度大于广深D.北京和上海的人口增长正趋于平稳发展态势
10.结合图表,对北上广深四城推断合理的有
①至2035年,四城常住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适度人口规模
②影响常住人口规模的因素有经济、生态以及社会生活设施
③广州和深圳人口增长受落户政策和就业机会影响较大
④2035年适度人口规模上海最大,因其生态环境状况最好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河流的发育与地形地貌、气候变迁、人类活动有着深刻的联系。
其中,河流入海口是海洋和河流交互作用非常强烈的地区,地貌形态演变迅速。
经研究,长江三角洲几千年前是河口湾(喇叭口状),但随着历史演变,后来河道中沙岛与分汉众多,最终形成了现在的三角洲地貌。
图4为长江河口位置变化示意图。
据此回答11-12题。
11.经研究发现,6000年前长江入海口在扬州段,并在此发现了众多海蚀遗迹。
其形成原因是该时段长江流域
A.气候较冷,海平面上升B.气候变暖,流水侵蚀强
C.气候变冷,海平面下降D.气候较暖,潮流上溯强
12.自东晋以来,先民为发展农业在长江中下游修筑沿江堤防,此举产生的影响是
A.入海口流量加大,加速三角洲冲蚀B.利于两岸冲积平原发育,农业发达
C.加大输沙量,利于河口三角洲发育D.利于河道裁弯取直,河床侵蚀加剧
波兹鲁兹岛曾为中亚咸海中面积最大的湖心岛,在近一百年中,岛屿面积扩大了11倍(如图5)。
1984年,苏联军方在此建立了生化研究基地,1990年撤离后岛上还留存着大量用于实验测试的病原体。
据此回答13—14题。
13.苏联当时选择在波兹鲁兹岛建设生化研究基地,主要是因为该地
A.水源充足B.位置封闭C.地质稳定D.气候干旱
14.波兹鲁兹岛面积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A.蒸发旺盛B.填海造陆C,泥沙堆积增多D.入湖水量减少
无瓣海桑属高大乔木,为红树林先锋植物,种植三年即可郁闭成林,林内光照垂直梯度变化大,温差小,湿度大且稳定。
淇澳岛(22°25'N,113°38'E)位于珠江入海口,滩涂广阔,1985年引入无瓣海桑并大规模成林。
随后又对岛内无瓣海桑纯林进行改造试验,引入木榄、红海榄等多种红树科灌木,最终形成混交林。
图6为该岛试验区内不同年龄木榄平均密度和高度示意图。
据此回答15-16题。
15.后期纯林改造时,淇澳岛引进的海南红海榄在次年开春后幼苗大面积死亡。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滩涂地下水位高,影响根系呼吸B.珠江入海口,海水盐度低
C.淤泥质海岸,土质黏重D.纬度较高,冬季气温较低
16.木榄和无瓣海桑混交后,不同年龄木榄生长状况差异较大,推测其原因是
A.木榄争水争肥能力强B.相互侵占生存空间
C.无瓣海桑林下光照条件差D.无瓣海桑林下热量条件差
二、非选择题:
共52分。
第17-18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2分。
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分)
甘蔗为喜温、喜光作物,年积温需5500°C-8500°C,无霜期330天以上,年降水量要求800-1200mm,日照时数在1195小时以上。
云南巧家县地处云贵高原东北部,金沙江河谷深切地带(图7)。
这里有许多热带植物,甘蔗多沿河谷呈带状或念珠状延伸,比较分散,且多种在缓坡沙土地上,在10-20cm厚的沙土层下是砾石层。
用来做红糖的甘蔗多种植在海拔800-1500m的半坡地带,而河滩地带的甘蔗含糖量较低,多用来制作白砂糖。
巧家小碗红糖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见图8),为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自晚清以来,在国内市场久享盛誉。
随着我国第二大水电站白鹤滩水电站的修建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该地甘蔗种植面临诸多问题。
为改善红糖产业松散经营模式,当地政府积极对其进行重点帮扶,将医学知识与小碗红糖非遗技艺结合,推出"姨妈糖'月子红糖"等创新产品,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
(1)分析云南巧家县在半坡沙土地种植甘蔗的优势条件。
(8分)
(2)简述当地红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6分)
(3)结合材料,为云南巧家红糖产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6分)
1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
"潮汐树"由发育在海滩上的潮沟组成,潮沟类似河流的坡面冲沟,其形状如树,主干朝向海洋,树枝状分杈朝向陆地,潮汐树的寿命和形态差异较大。
在江苏盐城条子泥沙洲上,生长着耐盐植被的盐沼和纯泥沙光滩并存,形成了一片多变的“潮汐森林“潮汐森林"的发育程度与潮滩面积、坡度、潮沟体系的级数(即从大到小的分叉次数)密切相关。
条子泥沙洲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潮间带湿地和海底沙脊群。
辐射沙洲潮间带湿地,贝类资源丰富,植被群落演替层次分明,由海向陆依次分为光滩、米草沼泽、碱蓬沼泽、獐毛草滩、白茅草滩或芦苇沼泽。
这里每年大量候鸟来此越冬,2019年盐城滨海地带的候鸟栖息地成为中国第一个与海洋相关的世界自然遗产。
图9为潮沟形态示意图,图10为盐城条子泥示意图。
⑴简述“潮汐树”的形成过程。
(6分)
⑵推断盐沼和光滩潮汐树的寿命差异,并说明理由。
(4分)
⑶分析条子泥成为“潮汐森林”大本营的原因。
(8分)
(4)有人建议盐城借助世界自然遗产的东风积极发展旅游业,你是否同意?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二)选考题:
共10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任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9.【选修2:
海洋地理】(10分)
蓝洞被形象地称为“大海蓝色的眼睛",可分为海洋蓝洞和内陆蓝洞,前者直接开口于海洋环境,通常有潮汐流的海水;后者出露于陆地表面,有受潮汐影响的海水、淡水和两者混合的水。
研究人员采集世界各地的蓝洞信息,分析发现:
有的蓝洞构造类似于喀斯特溶洞顶部坍塌之后形成的天坑,被称为天坑型蓝洞。
图11为世界著名蓝洞的分布示意图。
据图说出世界著名蓝洞的分布规律,并推测天坑型蓝洞的形成原因及过程
20.【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在长江主河道采砂行为于2000年全面禁止之后,受房产建筑行业的砂石需求驱动,大量采砂船转移到鄱阳湖采砂。
图12为2000—2010年鄱阳湖丰水期采砂船分布图。
鄱阳湖湿地洪水期被淹没,枯水期广泛出露,具有丰富的陆生与水生植物资源,是生物多样性丰富的自然生态系统,也是迁徙水鸟极为重要的越冬栖息地,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据图描述2000—2010年鄱阳湖采砂船的变化情况,并说明鄱阳湖采砂对生物的影响。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据植物学家考证,气候干燥、光照充足的海南西部昌化江流域是海南黄花梨的最佳生长环境。
海南岛西部的降水量与蒸发量反差极大,干燥度远大于同纬度的海南岛其他地区。
东部地区雨水充沛,树木生长快,木质疏松;而西部地区温热干燥,树木生长慢,花纹细腻。
2、【答案】D
【解析】我国的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地区,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海南岛、云南西双版纳海拔800m以下的低丘区域适宜种植黄花梨;北回归线以南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如广西南宁至玉林以南地区、广东湛江、茂名、阳江、汕尾、云南的普洱等地区,年均温19℃以上,短时间极端最低气温-3℃以上,年降水量1100mm以上,年均空气湿度70%以上的区域也可以发展海南黄花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部分区域的小气候环境基本适宜于海南黄花梨生长,如福建的漳州、莆田,四川的攀枝花、安岳,贵州的罗甸等地区的部分区域,可以适当种植海南黄花梨;城乡园林绿化可充分利用当地环境和周边的土地资源,种植海南黄花梨,更突出个性化绿化地带,使小区与城市空间有着良好的过渡。
良好的植物群集景观,创造优美的绿色环境,使得住宅园林景观环境同时兼备观赏性和绿色经济价值;海南黄花梨属于经济价值较高的珍贵树种,可以通过合理的措施发展壮大黄花梨产业经济;可以在海南黄花梨经济林内选择合适条件,加强黄花梨幼苗的培育,引种至其他地区;海南黄花梨种植成活后经过长达20多年才能真正成材。
农民经营海南黄花梨林场,可利用林地放养家禽,采集部分海南黄花梨叶子喂鸡,生产黄花梨鸡。
黄花梨鸡为高档品牌鸡,经济收益好,林下经济达到“以短养长”的可持续经营。
同时,鸡粪沤熟后成为有机肥施于林木,能实现就地取肥和循环利用。
3、【答案】B
【解析】我国西北地区常年积雪的高山地区冰川广布,夏季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流量大、规模大、搬运能力强,能形成规模庞大的旱扇群和旱扇平原。
4、【答案】A
【解析】我国中西部低山丘陵地区无冰川融水,降水基本集中在夏季。
因此,夏季是“旱扇”发育的活跃期,而冬季基本属于休眠期。
5、【答案】C
【解析】多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中心聚集于“硅沼”,属于工业集聚现象,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交流与技术协作。
6、【答案】D
【解析】华为选择在英国“棕地”建设芯片工厂,是因为在英国建厂更加适合华为开拓整个欧洲市场,并且在英国建厂并通过质检关卡之后,所有关于芯片不安全的质疑之声自然就会不攻自破。
在这些优势之下,选择在英国建厂自然更加有利于华为开拓全球市场。
相比之下建设成本对高科技企业来说并不是考虑的主要因素。
治理环境和提供就业机会为建厂之后对英国本地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
7、【答案】A
【解析】西宁位于湟水谷地,夏季夜间谷地内部蓄积较多热量,温度较高,空气做上升运动,水汽凝结,易成云致雨。
8、【答案】C
【解析】当地夏季昼晴夜雨,有利于作物白天光合作用;夜间降雨,气温降低,抑制农作物呼吸作用,最终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9、【答案】D
【解析】北上广深四城的人口规模未来依然上涨,且人口上限随着经济、技术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发展而不断变动;未来5年广州、深圳人口虽然有一定幅度上涨,但目前两城的环境人口压力已经很大;由图可知,未来5年广深的人口增长幅度大于京沪;未来一段时间内,京沪两城的人口增长缓慢,处在平稳发展中。
10、【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四城常住人口规模>政府规划红线>适度人口规模,故①正确;影响人口规模的因素有经济水平、资源供给、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设施,故②正确,④错误;近些年,广州深圳比北京上海的落户政策宽松,就业机会较多,故③正确。
11、【答案】D
【解析】现代地质学和水文学已经证实,在距今6000年前后的冰后期,气候转暖,海平面上升,海侵达到了最大限度,长江在扬州、镇江一带入海,当地的地貌形态和沉积物特征至今仍有海侵的痕迹。
12、【答案】C
【解析】长江流域的开发(历史时期主要表现为农业开垦),一方面加剧了长江干支流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为了保护已开垦的农田,先民们开始沿江修筑堤防,长江中下游的主要自然功能营造两岸泛滥平原逐渐丧失,向下游的输沙量加大。
科学家对扬州附近古长江沉积物进行分析,估算出距今2000年前长江口年输沙量约为2.4亿吨。
而经过两千年的农业开
发后,长江口的泥沙量在1950-1960年达到了峰值,最高位6.47亿吨(1964年)。
人类活动改变了长江向下游的输沙量,扭转了长江口泥沙淤积与海潮侵蚀的对比关系,河口拦门沙不断扩张,河口位置向海推进。
13、【答案】B
【解析】波兹鲁兹岛是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岛,远离人类聚落,难以到达,在这里建设生化研究基地可避免污染。
14、【答案】D
【解析】锡尔河和阿姆河注入咸海,近百年来,河流两岸因人类活动用水过度,造成入湖水量减少,成为造成咸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湖心岛面积缓慢扩大。
蒸发在中亚地区虽然重要,但并不是近百年来咸海水位下降的主要原因。
15、【答案】D
【解析】广东珠海淇澳岛的纬度比海南岛高,且冬季受冷空气影响程度大,引种后的红海榄难以适应冬季低温,故次年开春后幼苗大面积死亡。
16、【答案】C
【解析】木榄和无瓣海桑混交10年后,林下土壤有机物得到改善,但林冠郁闭度高导致地
面光线减少,木榄作为林下灌木,其10年树龄生长情况差于1年生和5年生的混交林。
二、非选择题
17、
(1)【答案】半坡地带,海拔较高,光照更强,利于甘蔗光合作用;(2分)坡地沙土下渗强,不易存水,甘蔗含糖量高;(2分)半坡沙土地比热容小,昼夜温差大,利于甘蔗糖分积累;(2分)半坡地势较高,受金沙江水患灾害影响小;(2分)缓坡沙土地在雨季接纳来自山上的腐殖质,自带营养功能。
(2分)(共8分,前3点为必答点)
【解析】云南巧家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光热充足。
半坡沙土地带排水条件好,土壤含水量低,有利于糖分浓度的提升,且沙土比热容小,增大地表层昼夜温差,有利于糖分积累。
而缓坡地带,在雨季接纳来自山上的腐殖质,有利于增加肥力。
当地为季风气候,降水
变率大,河流水位变化大,半坡地势高,受金沙江水患灾害影响小。
(2)【答案】甘蔗种植经济效益较低,年轻劳动力外迁,甘蔗种植劳动力短缺;(2分)种植面积小且分散,水电站修建淹没甘蔗田,原料减少;(2分)经营模式松散,产品竞争力弱;(2分)工业化生产红糖的冲击;(2分)地形崎岖,交通不便。
(2分)(共6分,任答3点满分)
【解析】云南巧家县经济落后,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较多,且甘蔗种植经济效益较低,甘蔗种植劳动力短缺;种植面积小且分散,水电站修建淹没甘蔗田,原料减少;工业化生产红糖生产效率高,对传统红糖产业形成冲击;该地区地形崎岖,交通不便,产品外销难度大。
(3)【答案】整合传统小作坊,提升规模效益;(2分)培训制糖工人,加强工艺传承;
(2分)加强品牌营销,提高知名度;(2分)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2分)开拓市场,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2分)(共6分,任答3点满分)
【解析】针对云南巧家红糖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整合传统小作坊,提升规模效益,提升产品竞争力;培训制糖工人,加强工艺传承;加强品牌营销,提高知名度;加强产品研发,提升产品竞争力;开拓市场,拓宽市场营销渠道。
18、(22分)
(1)【答案】在潮间带,往复的潮汐、滩涂汇水冲击侵蚀滩面,形成冲沟;(2分)在落潮时,滩面水向低洼处流动,汇合成线流,不断加深沟槽;(2分)溯源侵蚀,汇流面积扩大,树枝状分叉逐渐形成“潮汐树”。
(2分)
【解析】潮汐树的形成过程为:
在潮间带,往复的潮汐、滩涂汇水冲击侵蚀滩面,形成冲沟;在落潮时,滩面水向低洼处流动,汇合成线流,不断加深沟槽;溯源侵蚀,汇流面积扩大,树枝状分叉逐渐形成“潮汐树”。
(2)【答案】差异:
盐沼地带的潮汐树寿命长,光滩区的潮汐树寿命短。
(2分)
理由:
盐沼地带比光滩区植被多,根系固定泥沙能力强,使之不易被冲蚀,潮沟相对稳定,故盐沼潮汐树寿命长。
(2分)
【解析】盐沼地区,植被根系有固定作用,寿命长(规模大)。
光滩地区易受外力侵蚀,如潮水(台风、风暴潮等)的冲刷,易摆动,寿命短。
(3)【答案】潮间带地形平坦,坡度小;(2分)河流、海流带来巨量泥沙,(1分)且滩涂面积巨大;(1分)涨落潮时进出滩面潮水量大,侵蚀能力强;(2分)沙洲边缘有巨大的光滩区,潮汐树数量多且多变,形成潮汐森林。
(2分)
【解析】潮汐森林是大片的潮汐树,要突出潮汐树的规模大、数量多。
据材料,潮汐森林的发育程度与潮滩面积、坡度、潮沟体系的级数密切相关,本题要从条子泥的环境特点,潮汐森林形成的物质条件、环境特点、动力条件、比一般河口规模大的原因等方面来回答。
(4)【答案】
同意。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发展科普旅游,开展宣传教育,树立环保意识;(2分)当地旅游资源独特,对游客的吸引力强;(2分)发展旅游可以为当地带来收入,提供就业机会等。
(2分)(共4分,任答2点满分,只答观点不答理由不得分)
不同意。
潮汐森林环境脆弱,游客增多可能带来环境污染;(2分)当地是候鸟栖息地,发展旅游业可能会给鸟类带来干扰;(2分)发展旅游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会破坏潮汐森林自然景观。
(2分)(共4分,任答2点满分,只答观点不答理由不得分)
【解析】表明态度。
回答同意的,可从旅游为这个地区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等角度来回答。
回答不同意的,可从旅游带来的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等角度来回答。
19、(10分)
【答案】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大陆架的海洋中或岛屿附近。
(2分)
形成原因:
蓝洞是向地表开放的大型石灰岩溶洞。
(2分)形成过程:
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
石灰岩受到溶蚀作用,(2分)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空洞(溶洞),空洞变大后,顶部塌陷会形成一个边缘陡峭的大洞(落水洞);(2分)当冰川期结束之后,海平面上升,海水重新灌入这个落水洞,形成蓝洞。
(2分)
【解析】由图可总结出,蓝洞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大陆架的海洋中或岛屿附近。
形成原因:
蓝洞是向地表开放的大型石灰岩溶洞。
形成过程。
冰川时期因海平面降低,石灰岩出露于地表,受到溶蚀作用,在下部发育成为大型的空洞(类似溶洞),空洞变大后,顶部塌陷会形成一个边缘陡峭的大洞(落水洞);当冰川期结束之后,海平面上升,海水再次灌入落水洞,形成蓝洞。
20、(10分)
【答案】变化情况:
采砂船数量增多,(1分)且采砂区域扩大,显著南移,扩张到鄱阳湖中部。
(1分)
危害:
湖底的泥沙、腐烂植物被采挖,破坏水生植物群落;采砂与噪音影响鱼类繁殖场所和生存环境,同时破坏其饵料资源;采砂降低水体透光性,影响生物的光合作用;破坏候鸟活动场所。
(每点2分,共8分))
【解析】描述采砂船的变化,要从数量和空间分布变化来描述,图中显示采砂船的点明显增多和南移。
采砂带来的危害要从对鄱阳湖水生和陆生生物各自的影响角度来回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广东省 届高三 第一 学期 阶段性 质量 检测 地理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