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贸商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 文档编号:25617747
- 上传时间:2023-06-10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207.42KB
集贸商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集贸商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贸商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集贸商场改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集贸商场改扩建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附表:
1、建设投资估算法
2、流动资金估算表
3、项目总投资使用计划与资金筹措表
4、出租收入和税估算表
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6、外购水费、电费估算表
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8、无形资产和其它资产摊销估算表
9、工资及福利费估算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11、项目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2、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13、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4、资产负债表
15、盈亏平衡表
附图:
1、项目区域位置图
2、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示意图
3、xx寨集贸商场平面图
附件:
1、关于同意xx村民小组扩建农贸市场的批复
一、项目概述
1.1项目名称
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集贸商场改扩建
1.2承担单位
某省某傣族自治州某市xx村民小组
1.3项目建设地点及方式
建设地点:
某省西镇曼沙村。
建设方式:
根据某市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及目标,对原小型市场进行改扩建,建成景栋囡寨集贸商场。
1.4可研编制单位:
某某技术经济咨询有限公司
某某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1.5可研编制依据
1、《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某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
3、《中共某市委某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
4、某市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及目标
5、相关政府网站上的资料
6、xx村民小组提供的相关资料
7、国家、地方相关法律法规
1.6项目内容、建设规模
1.6.1项目内容:
建成xx寨集贸商场,含商铺、民用住宅及配套设施,其中:
商场30间、商铺32间、套间48套、摊位40个,主要面向的是本地和外地投资者,以出租或出售的方式销售,经营饮食、酒吧、茶室等旅游配套服务等,形成一个初具规模的相对集中的旅游服务圈。
1.6.2项目建设规模:
建成占地5亩,总建筑面积7644.64平方米的xx寨集贸商场。
名称
规格
层数
总面积(平方米)
占地面积(平方米)
商场
50x15
4
3000
750
商铺
54.24x8.04
2
1161.16
942.6
36x8.04
1
套间
54.24x8.04
2
3483.48
36x8.04
3
合计
7644.64
1692.6
1.7项目综合指标
序号
名称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用地面积
亩
5
2
建设面积
平方米
7644.64
其中:
商场
平方米
3000
商铺
平方米
1161.16
套间
平方米
3483.48
3
建筑占地面积
平方米
1692.6
4
商场
间
30
5
商铺
间
32
6
套间
套
48
7
摊位
个
40
8
就业人员
人
100
9
项目总投资
万元
452.85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439.77
流动资金
万元
13.08
10
资金筹措
万元
452.85
其中:
建设投资
万元
439.77
自筹
流动资金
万元
9.15
银行贷款
流动资金
万元
3.93
自筹
11
每年总收入
万元
89.5
12
总成本
万元
38.84
13
年上缴税
万元
5.37
14
财务内部收益率
所得税前
%
11.10%
所得税后
%
7.73%
15
资财务净现值(i=5%)
所得税前
万元
189.08万元
所得税后
万元
82.03万元
16
投资回收期
所得税前
年
8.27年
所得税后
年
10.13年
17
资本金净利润率
%
10.21%
18
总投资收益率
%
10.00%
二、项目建设背景
2.1某自然状况
某傣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位于某省最南端,全州总面积19112.5平方公里,下辖某市、勐海县、勐腊县。
辖区内有10个县级国营家场,6个中、省属科研单位。
全州有傣、哈尼、拉祜、布朗、彝、瑶、基诺、苗、佤、汉等13个民族,共99万人口,其中傣族占总人口的34%,汉族占25%,其他少数民族占41%。
其中基诺族是某独有的少数民族。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和神秘的热带雨林景观,构筑了版纳绚丽的旅游文化。
八十年代中期,旅游业作为某的一项新兴产业迅速崛起,经过迅速发展,带动了第三产业全面发展,已成为全州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综合效益最显著的新兴产业,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
2006年到某的海外旅游者达3万人次,国内旅游者357万人次。
今天的某,正以它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旖旎神奇的自然景光、浓郁多彩的民俗风情、璀璨悠久的民族文化、便捷的跨境出国通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外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一、自然环境优越某地处热带北部边缘,横断山脉南端。
受印度洋、太平洋季风气候影响,具有大陆性和海洋性兼优的热带雨林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多雨,静风少寒,干湿季分明。
年均气温18°C至21°C,降雨1100mm至1900mm,全年日照时数1700到2300小时。
整个地势由北向南全倾斜迭降,两侧高,中间低,形成深度切割的高原地貌形态。
州内最高海拔2429米,最低海拔477米,具有山区和坝区的明显区别。
全州面积2868.7万亩,其中山地面积占95%,坝区面积占4%,水域面积占1%。
万亩以上面积的坝区23个。
有耕地163.4万亩,占总面积的5.7%。
二、区位优势独特某西南面与缅甸、老挝接壤,国境线长达966.3公里。
其中中缅段288.5公里,中老段667.8公里。
与泰国、越南相邻。
有6条公里通往老挝、缅甸,被誉为“东方多瑙河”的澜沧江——湄公河从某出境,经老、缅、泰、柬、越流入南海。
目前州内有三个国家级口岸和一个省级口岸,初步形成水、陆、空出入境交通立体网络。
三、热带资源丰富全州森林覆盖率达63.2%,有800多万亩热带雨林,其中国家级和省级保护区402万亩,是地球上北回归线附近保存最为完好的一片热带雨林。
州内植物和动物种类分别占全国的1/5和1/4,素有“动物王国”、“植物王国”、“物种基因库存”之美称,已列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圈。
2.2某经济状况
2006年,全州生产总值90.4亿元,比上年增长1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4亿元,增长1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9亿元,增长5.0%;对外贸易总额3.2亿美元,增长2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425元,增加551元,增长7.0%;农民人均纯收入2412元,增加240元,增长11.0%;地方财政收入5.06亿元,增长32.6%;接待国内外旅客359.7万人次,增长27.3%;旅游业总收入27.3亿元,增长11.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9%,城镇登记失业率4.0%。
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6:
23:
41调整为34:
26:
40。
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了以粮食、橡胶、蔗糖、茶叶、旅游服务业和矿业、电力等支柱产业。
年粮食产量近35万吨,干胶产量20万吨,已发展成我国第一大天然橡胶基地,蔗糖产量13万吨,年产普洱茶2万吨以上,年开采铁矿石原矿量达400余万吨。
在收入不断增加的同时,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加大了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力度,开展了缴枪禁猎和城乡环境治理工作,为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某是普洱茶原产地,拥有1700多年的茶叶生产发展历史,也是普洱茶主产区。
在国外,某普洱茶被誉为“减肥茶”、“窈窕茶”、“美容茶”、“益寿茶”等等,成为国内外人们普遍喜爱的保健饮料。
普洱茶蜚声中外,古往今来,均为人们所赞赏。
各族人民在植茶、采茶、制茶、饮茶、用茶、运茶、卖茶等茶事活动中,创造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茶文化,积累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
茶叶不仅是某传统的特色产业,而且已成为我州地方财政收入、出口创汇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2.3xx寨概况
xx村是嘎洒政府所在地,位于某省某州某市嘎洒镇曼沙村,地处某省南部边陲,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
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具有独特的热带风观,长夏无冬,明媚的阳光、最纯净的空气、清澈的湖水、优美自然生态环境,丰富的热区生物、水能、矿产资源。
聚居着某特有的少数民族—傣族,形成了特有的傣民族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及投资者。
现有耕地71.18亩,林地366.6亩。
总人口140余人,其中农业人口121人。
现有28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驻村。
村域经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
村内有个体工商户1户。
改革开放以来,xx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获得的收入稳定增长,2006年,全村生产总值达4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3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00元,贫困人口1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
xx寨农业资源丰富,是国家热区开发的重点地区之一,被国家和省列为滇西南综合农业开发区给予扶持建设。
经过多年努力,农业商品基地基本建成,农民收入稳步增长。
全村种植橡胶370亩。
围绕热区农业,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及香蕉种植业相关产业,初步形成了农耕产业,经济作物种植业为主体的地方农产品种植外销的产业体系。
2.4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二十字指导方针,结合村情实际,建设工贸性旅游村庄。
规划坚持实事求是,结合实际,高点起步,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以解决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为切入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加大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改善边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高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边境地区与内地的协调发展,加快边境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富民、兴边、强国、睦邻。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20字发展战略,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任务。
某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兴边富民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贯彻党中央“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维护稳定”的战略方针,加快我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广大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农村发展规律和特点,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从实际和现在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的原则,今年中央发出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迈出重大步伐的关键时期,是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取得突破进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加速推进的关键时期。
在全面落实“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同时,兼顾“身心健康,安泰幸福”,全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结合xx村实际实施新农村建设。
旅游业已经被中央政府确定为国民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它在扩大开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就业和区域经济平衡发展以及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素质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准备开发建设的一个综合的集生态、旅游、民族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无疑是适时而上,具有一定的建设必要性,一方面尽可能的提供给市场高品质的民族旅游产品,满足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产生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xx寨位于某省某州某市嘎洒镇曼沙村,地处某省南部边陲,与缅甸接壤,紧邻老挝、泰国。
因其所在地属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所以有着独特的热带风观,丰富的热区生物、水能、矿产资源。
xx寨为曼沙村委会范围。
属某坝子过渡地段,交通便利、气候宜人、风光绮丽、苍翠葱郁,区内地形特点为:
有山山势舒缓不峻,有水水脉宽缓不深。
居住着某特有的少数民族—傣族,形成了特有的傣民族文化。
这里长夏无冬,有最明媚的阳光、最纯净的空气、最清澈的湖水、自然生态环境在世界首屈一指。
以上这些,都使每年的游客及投资者不断增加,所以建设一个综合的集生态、旅游、民族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已成为当务之急,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贯彻党中央“巩固边防、睦邻友好、兴边富民、维护稳定”的战略方针,全面落实某市委市政府提出实施“兴边富民工程”的科学发展观,加快我省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决策。
推进城镇化进程,是加快城乡协调、统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的重要举措,是从根本上消除城乡差别、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必由之路,更可为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3.1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及目标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余、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要求,推进“兴边富民工程”的实施,广大工作人员深入调研,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农村发展规律和特点,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坚持从实际和现在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把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出发点和落足点,从农民生产生活中最紧迫的实际问题入手,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的原则,建设新农村,关键是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的家园,培育新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环节。
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这就必须要求加快农民知识化进程。
结合xx村实际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
3.1.1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
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定位:
是某省某市嘎洒镇曼沙村集生态、旅游、民族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广场、商住楼、商场、酒店和傣式寺庙等众多建筑和多层次立体的绿化。
产业发展规划:
针对xx村情况,结合本村经济实力、人才资源、产业发展现况及趋势,xx村的产业发展要加大科技投入,优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发展思路,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今后15年的主导产业以农产品加工业,旅游、餐饮服务业和农业服务业为主。
村庄建设规划:
针对xx寨小组的特殊地理位置,依托现有基础条件,村庄建设以整合资源改善人居环境,突出民族特色,建设民族生态旅游村为目标,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建立科学的新村规划管理体制,把规划建设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实行宅基地报批制、新建房屋报批制,规模性建设村民大会表决制,围绕村民生产、生活所需财力所能,先易后难开展建设。
3.1.2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重点解决边境地区发展和边民生产生活面临的特殊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促进经济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明显进步、人民生活水平较大提高。
具体目标:
产业建设:
加大科技投入,培植支柱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巩固粮食生产,确保粮食自给有余,建立集体经济。
达到生产稳步发展、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集体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收入翻一番,达150万元,年均增长7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保持在8%以上,到2020达到5000元以上。
村集体经济收入年均达4万元以上。
村庄建设:
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工程,努力建设村容整洁、生产生活条件良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村。
达到村内道路面硬化、主要道路亮化,村庄“四旁”绿化;公共服务体系健全;水、电、广播电视、电话户户通,50%农户通电脑宽带网络;水源林、风景林得到保护,绿色围墙代替砖木围墙,村容整洁,村寨居住环境优美。
精神文明建设:
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和社会建设工程,努力建设文化繁荣、乡风文明、保障体系健全、生活方式科学健康的和谐文明村。
达到35岁以下劳动力平均受教育9年以上,力求每个青壮年农民至少掌握一门农业实用技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制度、净化人居环境,努力建设组织有力、管理民主、安定有序的和谐村,达到无偷盗、吸毒、赌博、打架斗殴、虐待老人妇女和儿童等违法行为,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能友好相处;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基本达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生活方式科学健康。
3.2xx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任务
3.2.1产业发展建设主要任务
产业现状:
2006年,xx村经济总收入42万元,农民人均收入3000元。
经济收入以农产业收入为主,二、三产业发展滞后,无村组集体经济,是该村产业现状和特点。
--第一产业(农业):
现有耕地71.18亩,橡胶366.6亩,2006年家禽出栏30只,鱼塘养殖面积10亩。
2006年农业农村总收42万元,其中又以粮食种植业为主,牧业和渔业生产只能自给,随着城镇化发展,耕地面积将逐渐减少,第一产业比重业将降低。
--第二产业(工业):
发展极为落后,目前没有小型手工作坊,工艺店或小型机修店等。
第二产业发展目前处低级滞后状态。
--第三产业(服务业):
有大型农机2辆,耕地71.16余亩。
收入较低,发展较为落后。
发展目标:
加大科技投入,巩固第一产业、发展二三产业,培植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支柱产业,发展有民族特色的旅游餐饮业,如建立傣味餐厅,傣族民族游,农家乐,建立村小组经济实体。
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平均增长12万元,到2020年达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00元,2020年达6000元。
发展计划:
实施新型农民培训:
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使每一位劳动者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普及农民电脑知识,村政府组织销售渠道让产品外销。
每年对劳动力开展3-4次农业实用技术、市场营销、企业管理、法律法规等培训。
对30岁以下青年进行电脑培训,选送2-4名初中以上文化的青年到职业中学接受两年以上的企业管理、电脑知识、农业科技等系统培训;
--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农业:
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在保证粮食自给基础上调整结构,发展橡胶林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和城镇绿化产业。
牧业和渔业以自给生产为主,随着城镇化发展逐步减少或消除;
--建立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培养支柱产业:
将现有的橡胶产业与农机服务队伍组织起来,建立以经济作物加工为主的合作组织,解决产品的产量提高与运输问题,注册自己的品牌,开拓市场,与当前科技信息平台建立联系,进行生产--加工--市场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生产;
--发展旅游业:
立足城郊优势和自然环境优势,抓住某州实施旅游开发机遇,把发展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大举措,引进先进的科技管理理念和技术,打牢基础,突出民族、生态、文化特色,开发民族手工艺品、创建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之成为本村的第二支柱产业;
--建立集体经济实体:
建立以傣味饮食为主的傣味饮食区,作为村集体经济实体。
3.2.2村庄建设主要任务
建设计划:
经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围绕公益设施建设、村容村貌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共提出以下建设项目。
——曼沙村危房拆迁:
危房拆迁改造势在必行,目前xx村的居民住房大多属于老式傣家建筑,但由于年久失修,人为难以修缮,有很多房屋都趋于老化,对此应在不破坏周边生态的前提下进行拆迁改造工作
——文化广场建设:
总投资20万元,农民出工出劳、自筹资金80%,申请政府支持20%。
2015年前完工。
——公厕、垃圾收集点建设:
新建公厕2座,每座4——6个蹲位,按无公害化标准建设,同时全部消除露天式厕所,推广户厕,户厕改造资金由农户自筹;建垃圾收集池2个,道路两边设垃圾收集桶,对垃圾进行定点收集处理。
投资2.4万元。
——停车场建设:
新建停车场一个,为村寨物资出进口重要转运场所,有利于规范停车及加速农村现代化。
投资30万元。
——宣传栏建制:
建一组集村务公开、科普宣传、荣辱榜为一体的宣传栏。
定期进行村务、政务公开,进行科普宣传,对村民生产生活中的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对伤风败俗、有辱大体的行为进行批评。
投资1.5万元。
——村道扩建:
结合农户住宅拆旧建新,在原基础上将村道扩宽达4.5m,总长2000m,水泥路面设计,达到路面硬化路边绿化。
投资70万元。
——排水沟管建设:
排水沟、管属地下工程,按永久工程标准建设。
主体部分拟建为暗管,次沟为毛石支砌加盖板。
结合道路扩建实施。
投资50万元。
——池塘景观建设:
新建池塘3处,主要用于美化环境,净化空气。
池塘内养殖无公害绿色水产品,结合科技产业,交通优势,旅游产业做好外销,为餐饮业供应水产品。
投资15万元
——村口大型商场建设:
建设商场一个,拉动村民消费杠杆。
投资45万元。
——会场建设:
建设会场一个,用于政府机关开会,农民骨干培训,农产品交流会所,科技知识展览等。
投资70万元。
——村庄绿化、围墙拆除及绿色围墙替代建设:
逐步拆除现有的砖石围墙,以绿色植物(榕树)替代,对村中“四旁”(村旁、宅旁、路旁、水旁)统一进行绿化,把村庄绿化和发展庭院经济结合起来,实现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40%以上,投资14万元。
——住房结构和特色的规范:
新建住房必须为传统栏杆式结构,建筑材料不限,实行统一规划居民点,避免分散凌乱。
——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风景林保护:
对现有的特色民居、古树、大树和风景林进行保护。
——电线、广播电视、电话线规范架设:
对架设杂乱,不合理的电线、广播电视、电话线进行规范改造。
——实施亮化工程:
村内主要道路及活动场所建设亮化设施。
投资2万元。
——综合服务区建设:
结合某市区的发展,建成具有购物、餐饮服务、文化娱乐、农技服务、医疗保健、信息服务的综合服务区。
投资90万元。
——规划的主要特色:
①以自然山体为背景,形成疏密有致的网状规划结构;②规划区内绿色空间的营造与实体环境营造并重,在自然绿色地景基质上有机地镶嵌建筑斑块、绿色廊道的生态景观;③创造富有意境的空间层次④构筑网络化智能化有安全保证的高效运行管理的先进系统;⑤重视可持续发展,注重近期使用与远期利用,留有余地;⑥空间特征、层次、序列主次分明,整体性强,场所感强,品位风格的定位符合时代特征;⑦社区意象特色。
——景观规划特色:
景观隔离带:
主要以园林绿化植物建成,要求植被茂密、四季常青的景观绿化植物和草坪,园林设计美观。
东西两旁的植被种类则要求不高,四季常青、植被茂盛。
景观隔离带的建设是景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第一阶段项目开发的重要部分。
重点是核心区公路两旁区域,一次性完成且是直接用成年植物移植成林,日常加强维护。
公路两旁的景观隔离带主要是为核心区服务,能隔离公路的车辆噪音,灰尘和人工化太重的公路工程,让进入村寨游览内的游客感觉不到是在公路旁边,提高景区的私密性,美化视觉景观和公路带绿化。
——建筑特色:
设计有灵活性以适应不同的需求的未来的变化,适应山地地形,使用对人体无害的材料,室内有充足的通风、换气次数,良好的光线及日照。
按照规划区保护环境的要求,设计现代先进的节能建筑。
以上建设项目,必须充分考虑财力与物力问题,同时从群众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问题入手,先易后难,条件成熟,一件实施一件,能一次性到位的尽量一次性到位,不能一次性到位的要严格按照整体规划实施。
如砖石围墙拆除、绿色围墙替代、道路扩建、排水管网等建设,应在征得村民同意的情况下结合农户住宅拆旧建新,把围墙拆除、道路拓宽等按整体规划逐年进行。
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集贸 商场 扩建 项目 可行性研究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