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
- 文档编号:25725566
- 上传时间:2023-06-11
- 格式:DOCX
- 页数:10
- 大小:19.18KB
XX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
《XX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XX二年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教学内容:
课本P8页,例1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
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孙悟空?
今天孙悟空从天宫给你们带来了一些桃子给花果山的小猴子吃,请同学们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桃子?
几只猴子?
(2)出示(6个桃子,2只猴子)
(3)提问:
把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可以怎么分?
聪明的你能帮帮孙悟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动手操作,感知平均分
老师把6个桃子图片贴在黑板上。
师:
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吗?
用圆片代替桃子,港口行动,分一分
学生分好后,全班交流。
2.全班交流,认识平均分
预设1:
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3个,另一只猴子也分3个。
预设2:
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2个,另一只猴子也分4个。
预设1:
6个桃子分给2只猴子,一只猴子分1个,另一只猴子也分5个。
师:
这几种分法中那种方法让两只猴子都是比较满意的?
引出:
像这样的分法,每份都分得同样多,我们就叫平均分。
板书:
同样多----平均分
学生之间互相说一说平均分。
小结:
同学们通过自己动手分一分,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
2只猴子都很开心。
3.移多补少理解平均分
师:
黑板上的另外两种不是平均分,你能把他们变成平均分?
学生动手移一移。
4.语言描述,内化平均分
师:
假如孙悟空带来8个桃子要平均分给2只猴子改怎么样分?
请同学们再用圆片代替桃子分一分。
学生动手将8个圆片平均分,同桌交流分法。
集体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样分的,再让学生用格式化的语言“一共有()个桃子,每()个一份,一共分成了()份”来描述分的结果。
5.联系生活,说说平均分
想一想我们身边的哪些物体是平均分的呢?
三.应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理解平均分完成练习三第1题。
并说说理由。
2.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
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3.12块糖果,每()块一份,分成了()份。
四、体验成功,回味平均分。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板书
平均分
同样多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教学内容:
课本P9页,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学生动手操作知道平均分的含义,能按要求对物体进行平均分,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让学生理解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平均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充分形成平均分的表现,建立平均分的概念,为认识除法打好基础。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巩固平均分
.我们已经知道了平均分,谁来说一说,什么是平均分?
2.下面平均分的分法对吗?
请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教学例2,出示教材第9页的主题图。
把18个桃子平均分长6分,每份几个?
分一分
学生动手操作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学生分,教师参与到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预设1:
一个一个地平均分放到6个盘子里,每盘分3个。
预设2:
每个盘子放拿2个,再放一个。
预设3:
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预设4:
每次放3个,在放3个。
预设5:
想到乘法口诀3×6=18
预设6:
想到除法18除以6等于3.
刚才的分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是最好的,同桌之间互相议一议,然后把你的想法分享给大家。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
如果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回归生活,拓展应用
.联系实际,练习体验。
教材第9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小组交流后汇报。
2.开动脑筋,拓展练习。
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4题。
知道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不知道的可以用学具来摆一摆。
学生汇报教师演示。
演示又来了一只猴子。
师:
又来了一只猴子,咱们要重新分这24根香蕉了。
学生讨论。
演示又来了2只猴子。
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演示猴子越来越多了,又来了2只猴子。
每只猴子分几根香蕉?
师:
通过刚才的猴子分桃子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发现和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
3.一题多解,开放练习。
教材练习二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完成后同桌互相交流,然后请有代表性的同学分享成果。
四、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布置。
.练习二第3、6题。
2.我们班有多少人?
你能平均分一分么?
板书设计:
平均分
把18个桔子平均分成6份
每份(3)个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9页例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
教科书第8~9页跷跷板乐园情境放大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
2.出示跷跷板乐园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教师适当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玩跷跷板?
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利用跷跷板场景插图。
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
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
图中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
图中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
(2)4×3=12(人)
12+7=19(人) 12+7=19(人)
(3)……
5.观察比较解题方法的联系。
明确解题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玩跷跷板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提问:
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6+7
(2)4×3+7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巩固应用
.第9页的做一做,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1、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
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
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板书设计
(1)2×6=12(人)
(2)4×3=12(人)
2+7=19(人) 12+7=19(人)
2×6+7=19(人) 4×3+7=19(人)
3.整理复习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平均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1页2、3、5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科书第10~11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
同学们,看看第10页第2题中小白兔们在干什么?
你最喜欢说什么?
2.出示情境图,谈话:
“我们看看画面中的小白兔们在做什么?
”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利用木偶戏场景插图。
谈话:
看到这个画面,你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自由发言。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交流:
你是怎么想的?
4.小结。
三、巩固应用
.说说生活中你了解的哪些事与这几节课的内容相似,把它编成一道应用题。
2.请学生尝试解决第5题。
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
四、全课总结
.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
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小学数学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表内除法
(一)
《除法》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第
周
第
节
教学内容
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
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发现法,问题教学法,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等方法。
情感与态度
.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课本插图。
教学内容12页—14页例1、例2
做一做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势力和活动情境,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让学生探索平均分的方法,会平均分,提高动手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平均分的概念,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
学具准备
每个小组12块糖.每个学生实物卡片.三角形.圆形学具若干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
最近我们五小二年级一班要组织一次春游活动,我们帮他们分一分春游需要的物品,好吗?
请小组长来领要分的物品,
请学生试着分一分,要求要分得大家都满意。
学生先在小组中分,再请学生到前面展示分的结果。
多请几个小组,说说自己分的结果,预计都是每人分得3块糖.
教师:
这样分大家都满意吗?
为什么?
教师揭示课题:
像这样把物品分成几份,每份分地同样多,就叫做平均分。
(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索:
(一)分一分
.每个小组8张面包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2.每个小组4张桔子的实物卡片,学生用卡片在小组里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3.每个同学用自己手中的学具分一分,(要求平均分)分完后请学生展示分的过程,说说分的结果。
(二)找一找
想想生活中什么时候要平均分?
是怎样分的?
先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说。
(三)连一连、圈一圈
把10条鱼平均分在2个渔缸里,请学生连一连或圈一圈,
说说分的结果。
三、做一做
.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说说你怎样分的。
2.练习三1~3
第1题:
给每个花瓶里插上花,应该怎么插?
如果要求每个花瓶里插上同样多的花,又应该怎么插?
插几枝?
四、总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XX 数学 下册 第二 单元 教材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