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docx
- 文档编号:25882391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42
- 大小:40.28KB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docx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18个文言虚词用法意义例句+练习题【含答案】
以
一、用法归纳
介词
表工具、方法等
王好战,请以战喻。
《寡人之于国也》
奚以知其然也。
《逍遥游》
余船以次俱进。
《赤壁之战》
用、拿、凭借、依据、按照、用(凭)什么身份等
表提宾
秦亦不以城予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把
表原因
且吾以捕蛇独存。
《捕蛇者说》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烛之武退秦师》
因、由于
表时间、处所,同“于”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苏武牧羊》
在、从
表对象,同“与”
今以长沙豫章往,水道多绝,难行。
《汉书》
(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信陵君窃符救赵》
和、跟、率领、带领
连词
表并列或递进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而、又、而且、并且
表承接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而、或省去
表目的
作《师说》以贻之。
《师说》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过秦论》
而、来、用来、以致
表因果
古人……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游褒禅山记》
因为
表修饰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归去来兮辞》
地
动词
皆以美于徐公。
《邹忌讽齐王纳谏》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九章》
认为、以为
任用
复音虚词
以是、是以
无以、有以
足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臣恐天下有识之士,闻之有以窥陛下也。
(就能够窥测出您的深浅啦) 奚足以语文事?
(哪里够得上议论文章的事)
因此、无法、有机会、够得上
注:
所谓“提宾”句,就是宾语前置句,在介词提宾句里,宾语必须置于动词之前(宾语前常用“以”(译为“把”“对”)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各句中“以”的意义以及用法。
1、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2、自以寿不得长
3、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4、忠不必用矣,贤不必以
5、宫之奇以其族行 6、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7、农民以鬻子者 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不赂者以赂者丧 10、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11、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12、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13、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14、请其矢,盛以锦囊
15、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16、余船以次进
1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8、高祖以圣武定鼎
19、以资政殿学士行 20、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21、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22、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23、木欣欣以向荣 24、作《师说》以贻之
25、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26、背晋以归梁
27、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 28、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二)下列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赵亦盛设兵以待 B.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C.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余与四人拥火以人
E.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F.是时以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G.今以钟馨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H.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为
一、用法归纳
介词
用作介词,除表被动外,一般wèi
表动作、行为的对象
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向、对
表动作、行为的替代
公为我献之。
《鸿门宴》
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同上
替、给
表动作、行为的时间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晏子使楚》
当、等到
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货殖列传序》
为着、为了
表动作、行为的原因
视为止,行为迟。
《庖丁解牛》
因为、由于
表被动关系
读wéi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赤壁之战》
被
语气助词
疑问句末,表诘问
读wéi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鸿门宴》)
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逍遥游》
动词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陈涉世家》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鸿门宴》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谁为汝多智乎?
《两小儿辨日》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琵琶行》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过秦论》
根据具体情况翻译:
修建、变成、作、表判断、认为、创作等
注:
1、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等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
(用土)筑台,并(在台上)宣誓,用那两个军官的头祭祀天。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各句中“为”的意义以及用法。
1、君家妇难为。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能以经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
4、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5、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6、古人以俭为美德。
7、霓为衣兮风为马。
8、君既为府吏。
9、十七为君妇。
10、自名为鸳鸯。
11、冥有鱼,其名为鲲。
1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13、非为织作迟。
14、为秦宫人。
15、为仲卿母所遣。
16、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7、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18、公为我献之。
19、阿母为汝求。
20、慎勿为妇死。
21、如姬为公子泣。
22、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23、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为”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不足为外人道也 D.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
E.为赋新词强说愁 F.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G.不者,若属且皆为所虏
其
一、用法归纳
代词
第三人称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
《过秦论》
他(们)
他的(他们的)
第一人称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游褒禅山记》
我,自己
远指代词
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那
指示代词
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石钟山记》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
其中的
副词
测度
其皆出于此乎?
《师说》
大概、或许
反诘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难道
婉商
吾其还也。
《殽之战》 汝其勿悲。
《与妻书》
还是
期望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伶官传序》
可要
助词
补足
音节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游褒禅山记》
不译
连词
表选择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马说》
是……还是……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5、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6、独其为文犹可识 7、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8、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9、距其院东五里
10、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11、其皆出于此乎?
12、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3、国无主,其能久乎?
14、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15、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16、吾其还也 17、北方其凉,雨雪其雱
1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19、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20、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21、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之
一、用法归纳
结构助词
表修饰
多于南亩之农夫。
《阿房宫赋》
的
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岳阳楼记》
不译
取消句子独立性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
《捕蛇者说》
不译
宾语前置的标志
何陋之有?
《陋室铭》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师说》
不译
音节助词
形容词、副词尾
顷之,执一象笏至。
《项脊轩志》
不译
调整音节
月出于东山之上。
《赤壁赋》
无义
代词
代人、代物、代事
徐公来,孰视之。
《邹忌讽齐王纳谏》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鸿门宴》
他(们)、它(们)
指示代词
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这、那
动词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
往,到……去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之”字的意义和用法
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2、辍耕之陇上。
3、奉之弥繁。
4、汝识之乎?
5、子孙视之不甚惜。
6、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7、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8、余之力尚足以入。
9、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10、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1、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1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13、顷之,烟炎张天。
14、蚓无爪牙之利。
15、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1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8、夫晋,何厌之有。
19、杳不知其所之也 20、壮士!
——赐之卮酒
2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
二、下列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C.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E.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F.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
而
一、用法归纳
连词
关系
例句
译
并列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
《过秦论》
又
递进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
而且、并且
承接
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就、接着,或不译
转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劝学》
但是、却
假设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如果、假如
修饰
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连接状语,可不译
代词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你的、你
你的
复音
虚词
而已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限止语气,罢了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7、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8、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9、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0、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2、徐而察之
13、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14、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15、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16、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17、既而儿醒,大啼 18、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19、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 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 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于
一、用法归纳
介词
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方面、原因
得复见将军于此。
《鸿门宴》
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进学解》
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
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隆中对》
在、在…方面、在…中、向、到、自、从、跟、同、对、对于、给、由于
表比较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劝学》
良曰:
“长于臣。
”《鸿门宴》
比、胜过
表被动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拘于时。
《师说》
被
复
音
虚 词
于是
表前后句的承接或因果
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
于是
谓语之前、后作状语或补语
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捕蛇者说》
在这、从这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于”字的意义和用法
①乃设九宾礼于庭。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前一个“于”)
③荆国有余地而不足于民。
④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悔。
⑤业精于勤、荒于嬉。
⑥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⑦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 ⑧君幸于赵王。
⑨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⑩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⑾燕王欲结于君。
⑿孔子曰:
“苛政猛于虎也。
”
⒀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后一个“于”) (14)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15)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二)下列加点的“于”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C.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D.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所
一、用法归纳
助词
在动词前,组成所字结构,是名词性短语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送东阳马生序》
所……的人(事、物、情况)
“所”和动词结合,后面再有名词性结构,则“所”字结构起定语的作用。
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信陵君窃符救赵》
我拜访的屠户朱亥,这人是个贤人
夜则以兵围所寓舍。
《<指南录>后序》
晚上就派士兵包围其所住的地方
“为……所”结构,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为仲卿母所遣。
《孔雀东南飞》
被
名词
表地点
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处所、地方
复音虚词
所以,表原因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师说》
……的原因
所以,表手段或凭借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
用…的、…的根据、…的方法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所”字的意义和用法
1、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2、某所,而母立于兹
3、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5、余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 6、则以兵围所寓舍
7、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 8、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9、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10、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1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2、所以遣将守关者
1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4、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15、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 16、离宫别馆,三十六所
17、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二)下列加点的“所”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B.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C.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D.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且
一、用法归纳
连词
并列
河水清且浅。
《迢迢牵牛星》 河水清且涟漪。
《伐檀》
又、并
递进
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赤壁之战》
如太行王屋何?
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而且
况且
让步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鸿门宴》
尚且
转折
固不如也,且如之奈何?
《鸿门宴》
然而、可
助词
用于句首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
《过秦论》
副词
不出,火且尽。
《游褒禅山记》
将、将要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暂且、姑且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11、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12、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1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14、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 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F.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
则
一、 用法归纳
连词
表承接
项王曰:
“壮士!
赐之卮酒。
”则与斗卮酒。
”《鸿门宴》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石钟山记》
就、便、原来是
表假设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捕蛇者说》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师说》
就
表转折、让步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师说》
可是、却
表选择
非死则徙耳《捕蛇者说》
就、或
副词
表强调或确认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是、就是
表限制
及日中,则如盘盂。
《两小儿辨日》
只、仅
表推测
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
《廉颇蔺相如列传》
或许、也许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则”字的意义和用法
1、合散消息,安有常则。
2、《坤》作地势,高下九则。
3、以身作则 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5、此则寡人之罪也。
8、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9、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0、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12、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13、入则孝,出则悌。
14、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5、欲速则不达。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则”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项王曰:
“赐之彘肩。
”则与之一生彘肩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D.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E.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乎
一、用法归纳
语气助词
疑问或反问语气
儿寒乎?
欲食乎?
《项脊轩志》
吗、呢
测度语气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庄暴见孟子》
吧
感叹语气
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捕蛇者说》
啊、呀
词尾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逍遥游》
……的样子
介词
相当于“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对、对于、比、向、跟
二、练习巩固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儿寒乎?
欲食乎?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5、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
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岳阳楼记》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18 文言 虚词 用法 意义 例句 练习题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