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究方法集合.docx
- 文档编号:25961368
- 上传时间:2023-06-16
- 格式:DOCX
- 页数:48
- 大小:199.54KB
课题研究方法集合.docx
《课题研究方法集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研究方法集合.docx(4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题研究方法集合
课题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是一种适应小范围内教育改革的探索性的研究方法,其目的不在于建立理论、归纳规律,而是针对教育活动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在行动研究中不断地探索、改进改进工作,解决教育实际问题。
行动研究将改革行动与研究工作相结合,与教育实践的具体改革行动紧密相连。
(特点是边执行、边评价、边修改)。
基本模式是:
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即总结评价)。
教师个体比较适用。
另一种模式:
预诊——搜集资料初步研究——拟订总体计划——制订具体计划——行动——总结评价。
从上述行动研究法的几个步骤中可以发现三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具有动态性,所有的设想、计划、,都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系统中,都是可修改的;
二是较强的联合性与参与性,研究者、教师、行政人员的全体小组成员参与行动研究法实施的全过程。
三是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贯穿于行动研究法工作流程的始终。
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应用的范围也很广泛。
它不仅应用于社会学科领域,也应用于自然学科领域,如生物学研究、地理学研究(研究地球的历史)等。
只要是追根求源,追溯事物发展的轨迹,探究发展轨迹中某些规律性的东西,就属于历史研究的范围,也就不可避免地要运用历史研究法。
简而言之,历史研究就是以过去为中心的研究,它通过对已存在的资料的深人研究,寻找事实,然后利用这些信息去描述、分析和解释过去的过程,同时揭示当前关注的一些问题,或对未来进行预测。
经验总结法
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所谓经验,是指在实践活动中取得的知识或技能。
由于这种知识或技能往往凭借个人或团体的特定条件与机遇而获得的,带有偶然性和特殊性的一面,因此,经验并非一定是科学的。
它需要理论研究者和实践者做一番总结、验证、提炼加工工作。
总结经验一般在实践中取得良好效果后进行。
在总结经验时,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对典型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进行分析判断,分清正确与错误、现象与本质、必然与偶然。
经验一定要观点鲜明、正确,既有先进性、科学性,又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
文献研究法
分类阅读有关文献(包括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理论价值和资料价值的材料),得出一般性结论或者发现问题,寻找新的思路。
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以个别案例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而深入地研究的一种研究方法,其任务是揭示研究对象形成、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影响个案发展变化的各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个人如学困生、优秀教师、心理偏差者、智力超常者、品行缺陷者等,也可以是个别团体、组织如先进班集体、优秀学校、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典型单位等,还可以是某一个别事例如中学生犯罪、某学校评选差生(反映出该学校贯彻教育方针的偏颇),等等。
案例研究法
中外学者尚无普遍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一般认为,案例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具体现象的客观描述。
教育案例是对教育活动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能够反映教育某些内在规律或某些教学思想、原理的具体教学事件的描述、总结分析,它通常是课堂内真实的故事,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惑的真实记录。
对这些“真实记录”进行分析研究,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进而寻求解决问题或改进工作的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案例法的研究中,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观察研究法
从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观察中获取所需信息,将其归纳整理并进行分析研究,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这就是观察研究法。
实验法
通俗地说,这是一种先想后做的研究方法(相对来说)——“想”:
从已有的理论和经验出发,形成某种教育思想和理论构想,即“假说”(亦可称假设");——“做”:
就是将形成的假说在积极主动有计划有控制的教育实践中加以验证。
通过对实验对象变化、发展状况的观察,确立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有效的验证和完善假说。
测验法
是想描述某些行为的状况,或推论某些行为的状况(包括:
能力与成就,个性、兴趣、动机、态度、观念及心理需要等);从而考虑改建的策略或方案,或进一步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在教育学和心理学中,测量被用作定量研究的重要方法。
主要功能是评估、诊断和预测。
(举例,如有一位老师所做的“学生自学能力测验(试验)”,就是为了了解处于某个学段学生的自学能力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
所谓测量,就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测验法是教育和心理学测量的一项主要内容和形式。
测验的客观性是关于测验系统化过程好坏程度的指标。
调查法
同样是为了了解事实情况,分析事实情况,得出结论,证实某种问题,以便改进工作(包括改进研究方法)或形成新的研究课题。
包括问卷调查、访问调查等.。
了解事实情况、分析情况、认真研究,得出结论,寻找解决办法或进一步研究的方案。
统计分析研究方法
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和数字打交道。
这些数字是你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者调查收集而来的,它们将是你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分析、研究的依据,所以被称作数据,也叫观测值。
这些数据对于你的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得到原始数据以后,还要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分析和推论。
经过统计分析,把隐藏在一大堆看来杂乱无章的数字中的信息集中、萃取、提炼出来,加以研究,找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内在规律。
这就是统计分析研究方法。
个案研究法
毕节一中 胡高志
◆参与观察
◆详细描述
◆历史追溯
◆深层探讨
◆背景分析
假如,现在你要研究某少数民族比如苗族的传统伦理道德,而你的课题组人力有限,目前也还不打算在较大范围内对多个苗族村寨进行考察,那么建议你采用个案研究法。
一、什么是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是一种从整体上对一个研究对象进行深入考察,以了解其详细状况及发展过程的方法。
这一研究对象就称为个案。
"个案"一词,源出医学。
医学上的个案研究是指对个别病例作详尽的临床检查和病史考察,以判断其病理和诊断过程中的变化。
个案研究作为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在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在社会学研究中,常通过对个案的调查来了解这一个案所属的整类个体的情况。
个案研究法以一个社会单位为研究对象,如个人、家庭组织、社会群体、社区、村寨,等等。
社区研究法、群体研究法是个案研究常用的形式。
个案研究的内容包括对研究对象的历史、现状、发展过程的考察,包括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及其动机和社会文化背景的理解、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的分析。
个案研究的主要价值在于从个案的详细描述与分析中,发现重要的变量,提供有用的概括和认识,以帮助形成假设。
个案研究法具有不少优点,主要的是:
可以对研究对象做深入的质的研究,彻底把握对象的全貌,并且具有抽样方式无法做到的社会实在性,对于深入了解一个社区或群体的形成、发展、现状及特殊的文化特别有利;但你也要注意,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研究资料往往缺乏代表性,你不能以对个案的分析去推论总体和预测社会。
二、怎样做个案研究?
进行个案研究一般要经历以下步骤:
选取个案、制订计划、搜集资料、分析研究。
选取个案
个案研究只有一个研究对象(社会单位),因而你对个案的选取显得十分重要。
个案是否合适决定着研究的成与败,必须精心挑选。
在研究工作开始之前,要先对几个可供挑选的个案进行"预扫描",即通过实地踏看,调查询问,查阅资料等方式,粗略地了解个案的有关情况,从中挑选合适的确有研究价值的个案,应当提醒你注意的是,还要综合考虑时间、路程、经费等因素。
制订计划
进行个案研究,往往需要一个较长时期才能完成。
所以在制订计划时,既要有长期规划,把整个研究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并确定每个阶段的中心任务;也要有短期安排,把每项活动安排具体落实,使整个研究工作有条不紊。
搜集资料
个案研究一般采用参与观察、直接访问和文献研究的方法来搜集资料。
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观察,要求更加完整系统、细致入微,因此,一般都要求采用参与观察的方法。
你必须与研究对象有较长时期的直接接触,并且有意识地参与对象的活动,深入地观察对象的特征,了解他们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全面考察事物的形成过程、发展历史及其特殊文化背景。
这样的观察,要求研究者身临其境,参与其间,所以被人戏称为"田野工作"。
这样的"田野工作"需要研究者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社会活动能力,在这样的研究活动中,你一定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有时候你所研究的村庄、社区或者工厂会有一些活动要进行,如果事先有人通知你,你就不会错过难得的机会。
所以,与你的研究对象建立联系是必要的,可以使你随时了解事情的变化,及时获得信息。
直接访问个案研究中,进行访问调查,不要采用间接方式,应该是直接访问,使你获得对研究对象的真切了解和真正的第一手资料。
对研究对象的行为动机及其当时当事所处的社会背景,只有亲身前往,直接访问,才能触及本质。
文献研究要考察研究对象的形成过程、发展历史和文化背景,往往也需要查阅与个案相关的文献资料。
分析研究
对个案的分析研究,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详细描述对研究对象进行具体、详细的描述,使他人通过你的描述,看到有血有肉的人,生动实在的事,从而相信你是亲身经历,亲眼所见,对你的研究结果感到真实可信。
历史追溯注重对研究对象形成过程、发展历史的追溯和探讨,彻底弄清问题的来龙去脉。
深层探讨对人物的行为表现要作具体生动的描述,更要进行行为动机的分析和探讨,使人既看到表象又看到深处的东西。
背景分析任何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无不反映特殊的社会文化背景,并且总与其所处社会环境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为个案研究,要特别对你所考察的社会单位与整个社会环境之间的复杂联系,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合乎逻辑的推理,使他人通过你的分析和推理,看到一个社会单位所发生的广阔的社会联系,感受到作为研究对象的人身后深刻的文化背景。
这正是社会学的个案研究的目的。
统计分析研究法
毕节一中 胡高志
◆收集数据
◆统计分类
◆统计描述
◆统计推断
◆统计预测
进行科学研究,离不开和数字打交道。
这些数字是你通过观察、实验、测量或者调查收集而来的,它们将是你对研究对象进行描述、分析、研究的依据,所以被称作数据,也叫观测值。
这些数据对于你的课题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得到原始数据以后,还要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它们进行处理、分析和推论。
经过统计分析,把隐藏在一大堆看来杂乱无章的数字中的信息集中、萃取、提炼出来,加以研究,找出研究对象的特征和内在规律。
这就是统计分析研究方法。
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分为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
描述性统计是对现象及其特征的一种定量的描述,是调查类课题常用的一种对调查对象的描述手段。
而推断性统计则是根据对样本特征的描述统计分析去估计、推论总体特征;或者利用描述性统计取得的信息,对现在发生的现象进行分析,并根据这个分析去预测将来的情况。
统计分析研究的一般步骤是:
数据收集,统计分类,统计描述,统计推断和预测。
一、怎样收集数据
数据收集是你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的基础。
数据的质量对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将产生重要影响。
数据应是客观的,不要带有主观色彩;应具备较好的代表性,尽量避免极端孤立的特殊的例证;还应该尽可能地注意数据的完整性和系统性,防止片面性。
收集数据常用以下三种方法。
全面观测又叫做普查,就是对所研究总体的每个个体都进行观测,测定所需要的指标值。
当总体中个体的个数不是很多,条件也许可的时候,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比如你要考察某几个班的同学采用新学习方法后的学习状况,就可以采用全面观测方法。
因为考察对象不是很多,你能做到。
抽样观测也叫做抽查,一般是指随机抽样,从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测定其有关的指标值。
例如在全国人口中抽取十分之一作某项调查。
当总体中个体的个数很多,不可能做到全面观测,或者虽可做到但无此必要,从省钱省力省时间考虑,可以采用随机抽样观测方法。
为使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在总体中具有尽可能大的代表性,对抽样方法要作适当安排。
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
总体中的每一个个体被抽出的机会要同等。
抽样观测的随机性表现在:
样本中包含哪些个体,是出自机会,而不是在抽样前预定。
有时候有些抽样者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抽取他认为合适的若干个体来测定指标值,这叫做判断性抽样,也称典型抽样。
安排特定实验有时候还需要安排特定的实验以收集数据。
这种方法在实验研究法中被广泛采用,在统计分析研究法中则是为了某种特别的需要而安排的。
收集到足够的数据以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筛选,把那些与课题无关的数据放到一边,而把有用的数据依一定的思路按顺序排列归档,这样你在研究时会感到方便。
二、怎样做统计分类
你在观察、实验、查阅文献或者社会调查中获得了大量的数据。
现在的工作是要将它们列成系统,分类统计,制成统计表或者统计图。
这已经是一种对数据的粗略的、直观的概括。
所谓统计分类,就是对被测对象的特征进行区分,然后根据这种区分将所有数据划分到各个类别中去。
统计分类所依据的特征,称为分类的标志。
分类的标志有性质的和数量的两种,因而分类的类别可分为性质类别和数量类别。
统计表依据统计分类的类别及其所包含的数据可制成统计表,下面是一张统计表:
表1 某班学生视力状况统计表
深度近视
轻微近视
正常
男
5
11
12
女
4
8
8
总计
9
19
20
表中性别的"男、女"和状况的"深度近视、轻微近视、正常"是性质标志,"人数"是数量标志,每个数字都反映性别特征和近视状况特征。
统计表应有表题,写在表的上方居中位置,表的边框或顶边和底边应采用粗线,表内分栏用细线。
表的标题、说明项或统计数字所未能表明的意义,以及表内资料的来源应加表注说明,表注标在表的底线下方。
统计图统计图是对数据的一种非常直观的描述。
常见的统计图有条形图、频数分布图、频数直方图等。
下面的直方图和折线图直观地显示了甲、乙两个商场在一年中四个季度的营业额比较和变化情况:
图1甲、乙两商场营业额比较
图2甲、乙两商场营业额
直方图的特点是两个统计对象对比突出,稍有差异都能显示出来,因而便于对两个统计对象进行比较。
而折线图则便于分析比较统计对象的波动情况。
如果要展示的是一个整体内部各部分之间的比例或者各部分在整体中所占的百分数,那么你可以选择采用圆形图或称饼图。
例如:
图3生物细胞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
你看,经过这一步工作,你面前那许许多多的数字就不再那么杂乱无章了,变得有序了,也就方便你下一步的分析和研究了。
三、怎样作统计描述
要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还必须根据数据计算出一些量数,用来对统计对象类别进行描述,或者对数据的全貌及分布特征进行描述,都叫做统计描述。
1.对统计对象做类别描述
通常用来对统计对象进行类别描述的量数有:
比例、百分比和比率。
对于比例、百分比和比率的计算,你并不陌生。
例如,C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7%,而氧元素为73%。
这两个百分数清楚地说明了两种元素在CO2中所占的比例,可以表示为27:
73,也可以约简近似表示为1:
2.7。
在社会问题研究中,人们常用比例、百分比和比率来区分描述类别不同的统计对象。
例如,你从下表中的百分比很容易就了解到从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我国出口商品构成的变化。
表2我国出口商品额构成(摘录)(%)
年份
工矿产品
农副产品
加工品
农副产品
1952
17.9
22.8
59.3
1965
30.9
36.0
33.1
1975
39.3
31.1
29.6
1983
57.4
26.7
15.9
表2中的百分数都以出口商品总额即三类商品额之和为分母,每一类商品额为分子,在一个年份里显示三类商品额之间的比例,用百分比表示。
每个年份的三个百分比之和都等于1(100%)。
你从表2还可以看到一个统计对象自身的纵向对比,例如工矿类商品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百分数,从1952年的17.9%上升到1983年的57.4%。
而下面的表4却告诉你一组互不干涉的统计对象之间的横向对比。
表31999年中央部委所属高校毕业生一次就业状况(根据《中国青年报》)
专业
毕业生数
就业方案
落实人数
初次就业率
哲学类
421
315
74.82%
经济学类
16810
10989
65.37%
法学类
10029
6171
61.53%
教育学类
2804
2129
75.93%
文学类
12285
9087
73.97%
历史学类
1073
807
75.21%
理学类
15598
13151
84.31%
工学类
92433
80581
87.18%
农学类
4529
2411
53.23%
医学类
7800
5931
76.04%
管理学类
24128
17411
72.16%
利用表3你自己不难将各个统计对象按百分率大小排队,从而了解到哪些专业类初次就业率较高,哪些较低。
在这里百分率显示了不同统计对象之间的横向对比。
表3中的百分率分别以各类专业毕业生数为分母,相应就业方案落实人数为分子,表示的是同一类统计对象中的一部分在整体中占几分之几,这与表2中的百分比不同,要注意区别。
2.对数据的分布情况做特征描述
极差也称全距,是全部数据中两端之差。
它告诉你全部数据的变动范围有多大,可以粗略地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
极差越大,表明数据越是分散,差异程度也大;极差越小,表明数据越是集中,差异程度也小。
极差的优点是计算容易,意义明了,常被用在收入、消费、贫富等问题的研究中。
例如:
某地区最高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为17721元,最低收入户的年人均收入为106元,则这个地区的人均收入极差为17721-106=17615(元)。
用极差来表示离散程度是很粗糙的,因为它往往受到最大值与最小值的较大影响,尤其当最大值或者最小值远远脱离绝大部分数据而孤独地存在的时候,由极差所表达的离散程度并不真实地反映数据的分布状况。
这时候最大值或者最小值所反映的事实可能只是极个别情况。
频数和频率为了考察数据的分布情况,可以将数据按一定规则划分为若干小组,落在各个小组内的数据的个数就叫做频数,每一小组的频数与数据总数的比值叫做频率。
从频数或者频率的大小可以知道每个小范围内数据出现次数的多少,这就是频数分布或频率分布。
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就能全面掌握样本和总体的情况。
例如,为了考察某服务行业推广普通话的情况,有关机构进行了普通话水平测试,抽查50名服务员的测试成绩如下:
81788067496882597669
87854560796361824859
78796458737579928457
75697756727865697140
66747285687679587461
最低分为40分,最高分为92分。
按一般记录考试成绩的习惯,以10分为一段,将数据分为6个小组,用选举唱票的方法,对落在各小组内的数据进行累计,就得到频数,用频数除以数据总数得到频率,即可列出频率分布表:
表4频率分布表
分组
频数累计
频数
频率
40~49
ˉ
1
0.02
50~59
正ˉ
6
0.12
60~69
正正正
15
0.30
70~79
正正正ˉ
16
0.32
80~89
正正ˉ
11
0.22
90~99
ˉ
1
0.02
合计
50
1.00
有了频率分布表,你就很容易了解测试成绩的分布情况了。
例如从表中容易查到60分到69分和70分到79分这两个分数段的人数分别占26%和36%。
3.对统计对象的整体规模和水平作趋势描述
描述分布中大量数据向某点集中情况的量,被称为集中量数,又被称为数据的中心位置或集中趋势。
统计对象的整体规模和水平,就是该对象总体的集中趋势。
在数据资料中,找一个数值来代表全体数值,就是集中趋势的描述。
也就是说集中趋势研究的是资料数据的代表性数值。
用集中量数来代表全体资料数据,是认识对象总体特征的一种基本方法。
通过集中量数,你可以大致看出并认识对象全体的一个概貌。
表示集中趋势的量数有:
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
算术平均数也称为算术平均值。
上例中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平均成绩为70.04分,就是算术平均数,它反映了这50名服务员普通话的整体水平。
一般地,如果有n个数据x1,x2,x3,...,xn,那么这n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为:
算术平均数涵义简明,容易理解,计算起来也简便迅速,因而应用广泛。
加权平均数如果在n个数中,x1出现f1次,x2出现f2次,…,xk出现fk次,这里f1+f2+…+fk=n,那么这n个数的平均数可以表示为
平均数叫做加权平均数,f1,f2,…,fk叫做权。
当一组数据中有不少数据多次重复出现时,利用加权平均数公式来计算平均数比较方便。
例如,要考察某系统内员工(共277036人)工资的变动情况。
从8个企业得到的数据(单位:
元)列表如下:
表5某系统8家企业员工工资变动情况
企业
A
B
C
D
E
F
G
H
员工人数fi
1302
1505
2150
1935
1250
1060
2010
1521
人均增长xi
+85
+0
+84
-60
+45
+28
-25
+46
加权平均数
(元)
表明该系统员工工资人均增长+21.76元。
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数据个数为奇数时)处于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数据个数为偶数时)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叫做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例如,5株树苗的高度从低到高排列为76、77、85、88、90厘米,中间位置为第三位,即85为中位数;又如某商场6天的营业额从小到大排列为1.2万,1.3万,1.5万,1.7万,1.8万,1.9万,则中位数为(1.5+1.7)/2=1.6万。
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一个数值,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题 研究 方法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