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述.ppt
- 文档编号:263068
- 上传时间:2022-10-08
- 格式:PPT
- 页数:95
- 大小:358.65KB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述.ppt
《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述.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概述.ppt(9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金融导论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农村金融业务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农村金融市场农村金融风险与监管国外农村金融我国农村金融的改革与发展,农村金融学结构框架,农村金融体系概述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农村非正规金融体系,第2章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特征;把握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历程;弄清中国农村金融体系的现状;以及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了解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形成的格局;把握中国农业银行改革所经历的5个阶段以及农村信用社改革所经历的7个阶段;弄清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主要任务,改革历程以及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难点、重点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与特征;中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
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农村信用社。
本章教学任务,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念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2.1农村金融体系概述,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个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
体系这个概念可适用于各个不同的范畴,如思想体系、理论体系、组织体系、工业体系等。
农村金融体系是指由农村各种金融机构及其活动所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包括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及其活动,还包括非正规的农村金融组织及其活动。
农村金融活动主要是由农村领域内货币流通、资金运动和信用活动所构成,这些活动必然要以一定的组织机构为依托,并通过一定的信用形式表现出来。
2.1.1农村金融体系的概念,
(1)从法律特征和金融监管角度划分,包括正规和非正规金融体系正规金融体系是指由一国货币和金融市场主管部门批准成立并进行监管的金融机构及其所进行的交易活动。
正规金融机构主要包括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以及经过合法注册的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非正规金融体系是指由经济发展自发形成、未经注册、未纳入国家金融管理体系、游离于现行法规之外的金融组织及其活动,又称民间金融、体制外金融、非制度金融、非正式金融等。
如个人之间的借贷行为、个人与企业团体间直接借贷行为、农村集资、高利贷、各种合会、私人钱庄等。
其最重要的特征在于它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正式制度的承认和保障。
2.1.2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2)从职能分工和经营目标角度划分,包括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指为贯彻政府社会经济政策或意图,不以商业性标准为原则,而以国家信用为基础在农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资金融通,并为政府所有、参股、担保、控制,以支持、保护农业生产,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和农业收入稳定增加的一种特殊性金融机构及其活动。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经营目标的非营利性。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政府对农业加以支持和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经营活动中必须坚持不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原则,承担起支持、保护、促进农业发展的重任。
而且,由于从事政策性贷款的发放,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一般能从政府那里享受到贷款利息补贴,税收减免等特殊待遇。
经营方向的政策性。
政策性金融机构具有典型地国家意志性,体现国家的政策方向。
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国家会相应的调整农业发展政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要配合政府不同时期农业政策意图及重点,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作用,实现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资金投向、使用范围、利率水平都是依据国家政策及有关法律确定的,资金运用的长期性、低利性决定了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必须具有稳定、充足、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以确保其能满足各种农业项目的资金需求。
资金运用的优惠性。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主要发放中长期贷款,且利率低。
除发放优惠贷款外,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还为业务对象提供优惠条件的担保,以改善借款人的融资条件和地位,鼓励其他金融机构扩大农业贷款。
非竞争性。
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产生和存在的理由就是为了弥补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在农村市场的空缺和不足,就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给农村和农业带来的不利影响。
因此,不与商业性金融机构竞争。
2.1.2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2)从职能分工和经营目标角度划分,包括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是指在农村以营利为目的,专门从事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服务等货币信用业务的商业性货币资金配置活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从经营原则看,主要按照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方针来经营管理。
在保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追求最大的利润,是商业金融机构最基本的经营原则。
从经营基础来看,主要凭借自有资本、资产和企业信誉来开展业务活动,获取经营利润,实现经营目标。
从资金来源上看,主要是吸收公众存款,从资金运用上看,主要对符合其信贷原则的客户提供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增加农户、企业的流动资金,满足其流动性需求。
从风险性角度来看,其所从事的交易一般具有风险性,除了对贷款对象的资信程度有要求外,还往往采用对风险较高的贷款对象收取较高的违约风险溢价来应对风险,通过设计差别利率来覆盖贷款风险。
2.1.2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
(2)从职能分工和经营目标角度划分,包括农业政策性金融机构、商业性金融机构和合作性金融机构合作性金融机构是指按照合作制原则,农民或农户自愿入股联合,实行民主管理,获得服务与利益的一种集体所有与个人所有相结合的资金融通方式。
农村合作性金融组织从本质上说是市场竞争中难以通过正常金融渠道获得金融服务的弱势群体建立起来的自助金融组织,其服务对象和业务领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以股金为资本,以入股者为服务对象。
合作金融是经济中的弱小者通过合作组织建立信用关系,借以互相满足资金需求的一种金融互动。
农民或农村中小企业经营者在经济生活中处于弱势,难以从商业性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所以他们按合作制原则,组建自己的金融机构,集中闲散的资金用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
发展宗旨是互助互利,主要是为入股者提供服务。
合作社和社员之间是服务互助关系,而不是盈利分红关系,它的业务活动不是为了追求最大限度的利益,而是通过互助互利原则,调剂农村资金余缺,满足社员的生产活动需要。
是群众性的组织,具有道德及精神要素。
它代表并保护社员的利益,以信用为基础,根据全体社员的愿望与要求开展业务经营活动,并通过组织的力量不断实现各成员的利益,具有道德与精神的成分。
但它以等价交换为原则,不具有慈善性质。
以人作为首要因素,是人的结合。
合作社是社员的组织,社员的自愿平等合作是其存在的基础。
在以资本为核心的工商企业中,资本具有绝对的权威,股东的表决权及分红权都以股份的多少为标准,而合作组织则实行一人一票,资本失去了特权,只是为合作社服务的一种手段。
2.1.2农村金融体系的构成,改革开放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1949-1978年)农业银行的“四起四落”农行是新中国设立的第一家国家专业银行,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多次建立和撤销。
1951年成立农业合作银行(即农行前身),负责办理农林水等方面的投资拨款业务,并领导农信社。
但根据中共中央精兵简政、增产节约的有关精神,1952年被撤销,由中国人民银行农村金融管理局负责领导和管理农村金融工作。
1955年正式成立农行,其主要任务是指导农信社、广泛动员农村资金、合理使用国家农业贷款、辅助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对小农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
但由于县级以下的基层农业银行与人民银行之间职责划分不清,1957年国务院又决定撤销农行。
为了统一管理支农资金及农业贷款,并统一领导农信社的工作,1963年重建农行,但与人民银行基层机构工作重复、管理机构重叠等问题仍未解决,1965年被撤销。
1979年2月第四次恢复建立。
农行“四起四落”反映了当时注重政治因素而忽视农村经济发展对金融要求的状况。
以国家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以农信社为主体的农村金融体系。
2.1.3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演变(1979年至今)第一个阶段(1979-1993年)恢复中国农业银行。
1979年2月23日,国务院发出关于恢复中国农业银行的通知,于是中国农业银行得以恢复设立,并自上而下设立各级分支机构。
中国农业银行的主要任务是统一管理支农资金,集中办理农村信贷,领导农村信用社,发展农村金融业。
改革农村信用社。
主要恢复农村信用社的“三性”,并增强其独立性,即不再是农行的基层机构,但仍接受农行的行政管理。
发展农村民间金融组织。
放松民间信用管制,允许民间自由借贷,允许成立民间合作金融组织。
允许多种融资方式并存,包括存款、贷款、债券、股票、基金、票据贴现、信托、租赁等多种信用手段改革成果主要是恢复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功能,重构农村金融管理体制,以形成农村金融市场机构的多元化和竞争状态。
2.1.3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演变(1979年至今)第二个阶段(1994-1996年)这一阶段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改革的目标和思路,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以合作金融为基础,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
这一阶段的农村金融体系变化的主要内容有:
组建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1994年农发行成立,其主要任务是承担国家粮棉油储备和农副产品合同收购、农业开发等业务中的政策性贷款,代理财政支农资金的拨付及监督使用。
农行加快商业化的步伐。
农行的政策性金融业务基本被分离出来,由农发行承担,农行逐步由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化。
继续推进农信社的改革。
将农信社从农行中独立出来,办成基层信用社的联合组织,并在此基础上,有步骤的组建农村合作银行。
改革成果初步形成以农信社金融为基础、农行商业性金融和农发行政策性金融分工协作的农村金融体系新格局。
初步改变了我国农村金融机构长期以来政策性、商业性和合作性功能混淆不清、利益冲突、机构单一的局面,2.1.3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演变(1979年至今)第三个阶段(1997-2005年)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收缩国有商业银行网点,打击各种非正规金融活动,取缔农村合作基金会,确立农信社主体地位,是农村金融改革逐步深化的阶段,大大加强了对金融风险的控制。
第四个阶段(2006年至今)首次正式引入农村银行业竞争,为农村银行业金融组织多元化奠定了制度基础。
目前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主要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以及农村小额贷款公司,其中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速度较快。
2.1.3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结构包括政策性、商业性、合作性金融机构在内的,以正规金融机构为主导、以农村信用合作社为核心、以民间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元化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2.1.3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当前我国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基本结构,2.1.3农村金融体系的演变与发展,农村金融体系,中国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正规金融部门,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正规金融部门,农村合作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自由借贷,私人钱庄,合会,民间集资,中国农业银行概况中国农业银行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银行与农村信用社的关系中国农业银行“三农”金融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2.2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AgriculturalBankofChina,ABC)是以经营农村商业性信贷业务为主的国有商业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按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机制运行,实行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国家只凭借对资产的所有权取得红利,其经营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中国农业银行除在农村广泛设立分支机构外,还在全国许多城市设立了分支机构,并相应开展了各种城市金融业务。
农行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前身为1951年成立的农业合作银行,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专业银行。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农行相继经历了国家专有银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和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三个发展阶段。
2009年1月15日,农行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农村金融 组织 体系 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