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37含答案解析.docx
- 文档编号:26500050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0
- 大小:123.72KB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37含答案解析.docx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37含答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37含答案解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37含答案解析
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3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地震后用搜救犬进行搜救时,若发现废墟下有人,搜救犬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种行为属于
A.防御行为B.先天性行为C.取食行为D.学习行为
2.人类进化的历程可分为
A.南方古猿、直立人、智人B.南方古猿、智人、直立人
C.直立人、南方古猿、智人D.智人、南方古猿、直立人
3.蝗虫的运动方式有爬行、跳跃、飞行等方式。
( )
A.正确B.错误
4.下列关于社会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A.社会行为有利于动物的生存和繁衍
B.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
C.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
D.具有社会行为的群体,组织内一定有传递信息的“语言”
5.“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是校园阳光体育项目的主旨。
下列有关体育运动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强
B.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有效锻炼
C.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D.饭后立即运动能增强消化系统的功能
6.一个生态系统无论大小,都是由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组成的B.所有生物组成的
C.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的D.动物和植物组成的
7.小青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据此推测,这种植物最可能是()
A.衣藻B.葫芦藓C.肾蕨D.卷柏
8.老师找到四个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其中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 )
A.[蛛]丝[马]迹B.[鸡][犬]不宁C.[鹬][蚌]相争D.[虎]头[蛇]尾
9.原始生命起源于()
A.原始大气B. 原始海洋C.原始陆地D.原始火山
10.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
A.生物圈中的生物B.果园里的树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D.原始森林
11.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能量沿食物链流动的特点是( )
A.双向流动,逐级递截B.单向流动,逐级递增
C.循环流动,逐级追增D.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12.有关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者获取的能量最多
B.下一营养级只能获得上一营养级能量的10%到20%
C.营养级越多,积聚的能量越多
D.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循环流动的
13.青霉素对下列哪一种疾病会有很好的疗效()
A.扁桃体发炎B.艾滋病C.流感D.手足口病
14.下列能体现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的是( )
A.防止水土流失B.开发新药C.净化环境D.提供食物
15.下列动物属于鱼类的是( )
A.章鱼B.鲸鱼C.甲鱼D.鲫鱼
16.人体屈肘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 )
A.肱二头肌舒张和肱三头肌收缩B.肱二头肌收缩和肱三头肌舒张
C.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舒张D.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均收缩
17.在分类学上,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和大豆是同门不同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没有共同特征
B.小麦和玉米、大豆之间共同特征一样多
C.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少,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多
D.小麦和玉米之间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共同特征少
18.“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水泛出绿色是因为水中的()大量繁殖。
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种子植物D.蕨类植物
19.在没有被破坏的地层中,下面关于化石在地层中分布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B.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C.在新近的地层中可以找到低等生物的化石
D.在极古老的地层中可以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
20.下列化石可以证明鸟类可能起源于古代爬行类的是( )
A.始祖马化石B.恐龙化石C.始祖鸟化石D.鱼类化石
21.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各有明显差异,有的喙成凿状,有的喙尖而长,还有的喙粗而尖等。
从进化的角度分析,鸟喙形状差异形成的原因()
A.小岛面积不同B.地雀的生殖方式不同
C.自然选择的作用D.长期磨损导致
22.建立卧龙、王朗自然保护区保护大熊猫等动物、建立成都市大熊猫繁育中心保护大熊猫、对捕杀藏羚羊者绳之以法。
以上对动物多样性的保护分别属于()
A.就地保护、易地保护、法制管理B.就地保护、法制管理、易地保护
C.法制管理、就地保护、易地保护D.易地保护、就地保护、法制管理
23.下列有关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线粒体
B.只能寄生在动物体内
C.不能够独立生活
D.用营养液培养病毒可加快繁殖速度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量和物质都能完全循环B.物质循环,部分能量向下传递
C.能量和物质都完全消失D.能量循环,大多数物质消失了
25.以下两项都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A.蚯蚓走迷宫、猫抓老鼠B.蜜蜂筑巢、狗沿途撒尿
C.大山雀喝牛奶、萤火虫发光D.孔雀开屏、黑猩猩钓取食物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25.0分)
26.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图一表示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调查某森林公园生态建设情况后绘制的食物网简图,图二表示图一中某条食物链各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的相对含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图一表示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还需要补充的成分是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______。
(3)此食物网中有______条食物链;生物间既是捕食关系又是竞争关系的共有______组。
(4)若X代表该食物网中的某种生物,那么对于食物链“植物→昆虫→蜘蛛→X→蛇→鹰”,X既可出
以代表青蛙,也可以代表______。
(5)图二中的甲对应图一中的生物是______。
(6)若一段时间内鼠的数量大量减少,首先会引起植物的数量增加,但不会无限制地增加下去,这是因为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能力。
27.辽宁白狼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440公顷,以暖温带天然落叶阔叶林、侧柏林生态系统、野生动植物种栖息地为主要保护对象,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截止到2013年,保护区内已查明高等植物151科497属1004种,脊椎动物26目56科221种,无脊椎动物昆虫11目83科482种,此外还有大型真菌19科32属40种。
山上动物种类繁多,如蚯蚓、蝗虫、蜘蛛、鲫鱼、野兔、蛇、麻雀、蜗牛等,还有雉鸡、狐狸、梅花鹿、金雕等珍稀动物。
(1)请你资料中出现的动物分成两大类______,分类依据是______
(2)文中出现的分类单位:
科、属、种、目,共同特征最多的是______
(3)资料很好的体现了______A.生物种类多样性 B.基因的多样性 C.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______.
28.如图是模拟呼吸运动的模式图请观察并根据实验情况回答问题:
(1)在此装置中,小气球代表______玻璃管代表______,橡皮膜代表______
(2)用手向上顶起橡皮模如图1,模拟的是______(填吸气或呼气),此时肺的体积是______(填扩大或缩小).
--------答案与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动物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可以从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动物行为获得途径和特点。
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震后用搜救犬进行搜救时,搜救犬若发现废墟下有人时,会重嗅、扒地、摇尾巴,然后连声吠叫”,这是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训练建立起来的行为,这种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2.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记人类进化的历程通常可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四个阶段。
南方古猿能使用天然工具,但不能使用制造工具,是已经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能人能制造简单的工具(石器);直立人会打制不同用途的石器,学会了用火,是人类进化最关键的一个阶段;智人已经学会人工取火,会制造精细的石器和骨器,能进行狩猎和捕鱼。
因此正确的顺序是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3.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动物蝗虫的运动方式。
掌握蝗虫的形态特点是解题的关键。
动物的运动方式都是与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
蝗虫是典型的节肢动物,有发达的后足适于跳跃;同时蝗虫可以通过振翅飞行运动;依靠肌肉的收缩或附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的运动方式,蝗虫在没有天敌的情况下,也可以借助爬行进行运动,故题干叙述正确。
故选A。
4.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社会行为。
解答时可以从社会行为的特点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社会行为是群体内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的动物群集行为,有的高等动物还形成等级。
社群生活对动物有利,可以有效地猎食和有效地防御捕食者的攻击,使动物群体能更好地适应生活环境,对维持个体与种族的生存有重要的意义。
动物通是讯群体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的前提,有的高等动物没有社会行为,如养鸡场的集群。
不是所有高等动物都有社会行为,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运动的产生以及意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A.运动能使肌肉的收缩、协调能力增强,A正确;
B.运动能使呼吸系统得到有效锻炼,B正确;
C.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C正确;
D.饭后立即运动能减弱消化系统的功能,对胃部有一定损伤,D错误。
故选D。
6.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要构成生态系统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
解析:
A.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生物成分,缺少非生物成分,A错误;
B.所有生物是生物成分,缺少非生物成分,不是完整的生态系统,B错误;
C.一个生态系统都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缺一不可,C正确;
D.动物属于消费者,植物属于生产者,要想成为一个生态系统,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D错误。
故选C。
7.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
明确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苔藓植物大多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有茎和叶,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没有叶脉,即没有输导组织,根是假根,吸水能力、保水能力较差,植株矮小。
小青在学校附近山坡的背阴处发现了一种矮小的植物,它们有茎和叶,但没有叶脉,所以这种植物最可能是苔藓植物中的葫芦藓。
而衣澡属于单细胞藻类,无根、茎、叶的分化;肾蕨和卷柏属于蕨类植物,有真正的根、茎、叶。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
B
解析:
解:
A、“蛛”(蜘蛛)是节肢动物属于变温动物、“马”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
B、“鸡”是鸟类、“犬”是哺乳类,都属于恒温动物;
C、“鹬”是鸟类属于恒温动物、“蚌”是软体动物属于变温动物;
D、“虎”是哺乳类属于恒温动物、“蛇”是爬行类属于变温动物。
所以,所涉及到的动物都属于恒温动物的成语是“[鸡][犬]不宁”。
故选:
B。
(1)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叫做恒温动物,如绝大多数鸟类和哺乳动物。
(2)体温随着外界温度改变而改变的动物,叫做变温动物,如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鸟类和哺乳动物,它们的体表大都被毛(羽毛),循环路线有体循环和肺循环,体内有良好的产热和散热的结构,所以能维持正常的体温,为恒温动物。
关键知道动物界中只有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是恒温动物。
9.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生命起源的有关知识。
明确化学进化学说的生命起源过程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化学起源学说认为:
地球上原本没有生命,原始地球的温度很高,地面环境与现在完全不同,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
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氨、甲烷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与现在的大气成分明显不同的是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的氧。
原始大气在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自然条件的长期作用下,形成了许多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随着地球温度的逐渐降低,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雨降落到地面上,这些有机物随着雨水进入湖泊和河流,最终汇集到原始的海洋中。
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其中所含的有机物,不断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有机大分子物质;经过及其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原始生命。
可见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故选B。
10.答案:
D
解析:
解:
A、“生物圈中的生物”,只构成生物群落,没有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B、“果园里的树”,只有生产者,没有分解者、消费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C、“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和水草”,只有部分消费者和生产者,没有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因此不属于生态系统;
D、“原始森林”,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属于生态系统。
所以,属于生态系统的是“原始森林”.
故选:
D。
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11.答案:
D
解析:
解: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
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
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
一般地说:
输入到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中,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因此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有两个,即单向流动和逐级递减。
故选:
D。
(1)能量:
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辐射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能量流动的过程称为能流,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2)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12.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能量是生态系统的动力,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开始于太阳能的固定,结束于生物体的完全分解,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
能量在沿着食物链流动的过程中是逐级递减的,单向的,不循环。
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传递(流入下一营养级,流入分解者)和散失(各生物的呼吸作用散失)的过程。
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于上一营养级,各营养级的能量有三个去向:
①该生物呼吸作用散失;②流入下一营养级;③流入分解者。
营养级越多,能量流动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所以营养级越高,储能越少,个体数量越少。
因此,在生态系统中,对生物的个体数量起决定作用的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这就决定了大多数食物链一般只有3﹣4个营养级。
一般地说,只有10%—20%的能量能流入下一营养级。
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3.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青霉素属于抗生素,是由青霉产生的,能治疗细菌性疾病,分析解答。
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疾病。
如青霉素是一种著名的抗生素,它是由真菌中的青霉菌产生的,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性疾病。
扁桃体发炎是由细菌引起的炎症,流感、艾滋病、水痘都是病毒引起的,可见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14.答案:
B
解析:
解:
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稳定的生态综合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价值。
直接使用价值,指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如:
药用价值、观赏价值、食用价值和生产使用价值(野外收获进入贸易市场)等。
间接使用价值,一般表现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巩固堤岸、防止土壤侵蚀、降低洪峰、改善地方气候、吸收污染物,调节碳氧平衡,在调节全球气候变化中的作用,主要指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的作用等等。
潜在价值:
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如开发新药等。
由上可知:
A、防止水土流失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不符合题意。
B、开发新药属于潜在价值,故正确,符合题意。
C、净化环境属于间接使用价值。
不符合题意。
D、提供食物属于直接使用价值。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生物多样性包括种类的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价值,多样性的使用价值是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直接影响和作用的价值,据此答题。
关键明确:
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指今天还未被利用的哪些物种在将来会有利用的价值。
15.答案:
D
解析:
解:
A、“章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因此都属于软体动物;
B、“鲸鱼”,用肺呼吸,胎生、哺乳,因此属于哺乳动物;
C、“甲鱼”属于爬行类动物;
D、“鲨鱼”,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因此属于鱼类;
所以,属于鱼类的是“鲫鱼”.
故选:
D。
鱼类的特征有:
生活在水中,鱼体表大都覆盖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靠尾部和躯干部的左右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来不断向前游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即:
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16.答案:
B
解析:
解:
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的肌腱(乳白色),同一块骨骼肌的两端肌腱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的。
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故选:
B。
人体完成一个运动都要有神经系统的调节,有骨、骨骼肌、关节的共同参与,多组肌肉的协调作用,才能完成。
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
17.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植物分类及分类单位的有关知识。
明确生物分类单位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所属的等级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等级越大,亲缘关系越远,共同特征越少。
由题意可知,小麦和玉米是同科不同属,小麦与大豆是同门不同纲,科比门小,因此小麦和玉米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共同特征多,小麦和大豆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远,共同特征少。
D符合题意。
故选D。
18.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藻类植物,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春天温度适宜,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解析:
藻类植物大都生活在水中,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全身都能吸收水和无机盐,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在适宜的地方都能萌发长成一个植物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描写的是春天温度适宜,阳光明媚,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这些绿色的小生物自由的漂浮在水中,使春水荡漾着绿波,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19.答案:
D
解析:
解: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人们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同生物化石的出现和地层的形成,有着平行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简单,分类地位越低等,水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在距今越近的地层中,挖掘出的化石所代表的生物,结构越复杂,分类地位越高等,陆生生物的化石也越多,也可找到低等生物化石。
这种现象说明了生物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另外,科学家还发现在最古老的地层中是没有化石的,说明地球上最初是没有生命的。
可见D符合题意。
故选:
D。
在研究生物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最重要的证据,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等,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下,经过漫长的年代和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据此解答。
此题考查了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晚近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20.答案:
C
解析:
解:
1860年,在德国巴伐利亚省的石灰岩层中,发现了第一个始祖鸟化石。
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类的许多特征,例如嘴里有牙齿,而不是形成现代鸟类那样的角质喙;指端有爪等;但是另一方面,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如已经具有羽毛,在一些骨骼形态上也表现出一些鸟类特征或过渡特征,如它的第三掌骨已经与腕骨愈合,总之,它的身体结构既和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根据以上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类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故选:
C。
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据此解答。
解题的关键是知道始祖鸟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证明了鸟类起源于古代的爬行类动物。
21.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生物进化论的核心内容。
关键掌握自然选择学说的中心论点是:
物种是可变的,而且生物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小岛上,生活着多种食性不同的野生地雀,它们喙的形状也有明显差异,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22.答案:
A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的措施,熟记基础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建立自然保护区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
又叫就地保护。
如建立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保护斑头雁等鸟类;除了建立自然保护区之外,人们还把把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
又叫迁地保护。
如建立东北虎繁育中心保护东北虎;此外还建立了种质库,以保护珍贵的遗传资源;另外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此外对破坏者还采取法制教育和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八年级上期末生物复习卷 37含答案解析 学年 年级 上期 生物 复习 37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