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docx
- 文档编号:26553999
- 上传时间:2023-06-20
- 格式:DOCX
- 页数:24
- 大小:544.01KB
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docx
《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2doc
2019-2020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第一单元第三节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鲁教版必修2
(教师用书独具)
●课标要求
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课标解读
1.通过图表资料,使学生了解世界及我国的人口分布大势。
2.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3.辨析环境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基本概念,使学生理解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4.通过讨论有关环境人口容量的不同观点,使学生学会分析与判断地球环境人口容量和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理解我国的人口问题与人口政策。
(教师用书独具)
●新课导入建议
据最新报告,2011年世界总人口达到70亿,预计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到93亿。
面对数量庞大且与日俱僧的人口,地球上的可用空间越来越狭小,自然资源也变得越来越匮乏。
近十几年来,人类已充分感受到人口数量过快增长所带来的种种困扰,也已开始日益关注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
请思考:
地球到底能养活多少人口?
环境人口容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流程设计
课前预习安排:
①看教材P16~19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人口分布”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0~22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③看教材P22~24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并完成[思考交流]2。
→
→
→步骤3:
教师通过[例1]和教材P18图1-3-3的解读,讲解知识“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及原因”。
步骤8:
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活动点拨]指导学生完成[课堂小结]进行知识的回顾和强化巩固,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7: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4、5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
←
←步骤4:
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当堂双基达标]中的1、2、3、6题,检查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情况。
课 标 解 读
重 点 难 点
1.通过分析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分布趋势、成因。
2.了解环境承载力的概念。
3.知道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
4.区别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1.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重点)
2.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重难点)
人口分布
1.衡量指标
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规律
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带。
3.我国的人口分布
(1)人口分布特点:
很不平衡。
(2)人口地理分界线:
从黑龙江黑河到云南腾冲之间连接的直线,又称“胡焕庸线”。
此线形象地反映了我国“东多西少”的人口分布格局。
1.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两者之间有何差异。
【提示】 人口密度反映的是单位面积内人口的平均数,并不体现人口的实际分布。
人口分布不仅要考虑人口密度,而且还要考虑人口分布格局。
影响人口分布的地理因素
1.自然环境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因素。
因素
表现
地形
①稠密区:
海拔1000米以下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区;
②稀疏区:
高山、高原地区
气候
①气温:
约80%的人口在北半球温带地区;
②降水:
降水较多的地方人口较密集,降水较少的地方人口稀少
水资源
和土壤
干旱地区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影响,农业较发达地区,人口密度较高
矿产
资源
资源开采,形成许多矿业城市
2.社会经济因素
主要包括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条件以及政治、文化等。
其中,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最显著。
3.其他因素
包括历史、宗教、习俗等文化因素。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
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2.环境人口容量
(1)实质:
表示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所能承受人口的最大负荷量,是一个警戒值。
(2)影响因素:
(3)特征:
具有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3.人口合理容量
(1)条件:
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的质量。
(2)实质:
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我国谋求合理人口容量的途径
(1)实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
(2)努力提高科技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管理水平,使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2.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那么日本的环境人口容量一定很小吗?
为什么?
【提示】 不一定。
虽然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但是日本经济发达,科技先进,生产力水平高,对外开放程度高,因此其环境人口容量较大。
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问题导思】
1.读教材P17表1-3-1、表1-3-2、表1-3-3分别说明了世界人口的分布趋势有何特点?
【提示】 表1-3-1说明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表1-3-2说明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近海地区;
表1-3-3说明世界人口主要分布在500米以下的平原、丘陵地区。
2.读教材P17图1-3-2,找出世界人口的稠密区和稀疏区,并总结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规律。
【提示】 世界人口稠密区主要有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及北美洲东部,世界上人烟稀少的地区包含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北美洲和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撒哈拉、中亚和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以及亚马孙河、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南极洲至今无人定居);分布的基本规律:
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的平原地带。
3.热带地区人口如何分布?
为什么?
【提示】 热带地区的人口主要分布在高原和山区,在多雨的热带地区,高原和山区气温降水适中,排水通畅,还免受疟疾的影响;在干旱的热带地区,高原山地气候凉爽,降水较多,也成为人口集中的地区。
4.澳大利亚和巴西的人口都集中分布在东南沿海,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方面分析造成这种分布的原因。
【提示】 自然方面:
两国东南沿海气候适宜,地形较为平坦,自然条件优越;社会经济方面:
东南沿海都是殖民者最先到达的地方,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展水平高。
世界人口分布总体上看很不平衡,其主要特点及原因可总结如下:
总体
特征
分布区
原 因
区
域
性
人口
密集
区
东亚、南亚
①世界古老文明中心,人类聚居历史悠久;
②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西欧
①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商业贸易活动频繁;
③世界重要的工业地带
美国东北部
(五大湖区)
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和金融贸易区
人口
稀疏
区
北美洲、亚洲的高山和寒冷地带
自然条件恶劣
撒哈拉、中亚、澳大利亚的沙漠地带
亚马孙、刚果河流域的湿热地带
南极洲大陆区
纬度
分布
世界上大部分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地带
北半球中低纬地区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
地
带
性
海陆
位置分布
沿海地区交通便利,自然条件优越
垂直
分布
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发展农业生产的条件优越
为了揭示世界人口的分布状况,邦奇(W.Bunge)等创建了人类大陆图。
在地图上取消陆地和海洋,仅画出人类密集的地区,面积较大的人类密集区称为人类大陆。
世界上共有四个人类大陆,第一个为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第二个为南亚,第三个为欧洲,第四个是北美东部。
下图为世界人类大陆的一部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填出图上人类大陆的名称: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
(2)分析B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
【思路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人口的分布。
解答本题的关键:
一是掌握世界人口密集区的位置;二是掌握影响世界人口分布的因素及各人口稠密区的形成原因。
【解析】 第
(1)题,由于人类大陆是指面积较大的人口密集地区,四个人类大陆分别指目前世界上的四大人口密集区,根据这四块人口密集区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及面积大小、人类大陆轮廓特征,可确定A、B、C三者的名称分别是欧洲、南亚、东亚和东南亚。
第
(2)题,B为南亚,分析其人类大陆的形成原因,意味着要分析南亚成为人口密集区的原因,主要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即可。
【答案】
(1)欧洲 南亚 东亚和东南亚
(2)B为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古老的文化中心之一,人类在此居住的历史悠久;这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雨热同期(热带季风气候),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优越。
谋求人口合理容量
【问题导思】
1.环境承载力与环境人口容量有何关系?
【提示】 环境人口容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大小的指标。
2.自然资源对人口发展影响较大,那是否就意味着资源贫乏的国家或地区人口容量一定很小呢?
【提示】 不一定。
资源虽是制约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容量还与其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消费水平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例如,一个国家经济、技术力量强,可利用外部资源的空间就大,也可大大提高其人口容量。
3.一个地区一定时期内的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人口容量数值的大小关系如何?
【提示】 人口合理容量一般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现比较如下:
环境人口容量
人口合理容量
概
念
强
调
点
强调的是一个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即地球最多能养活多少人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和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即地球上适合养活多少人
共
同
点
由于制约的因素不确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对人口容量进行相对定量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大小
关系
环境人口容量大于人口合理容量
(1)估算环境人口容量,应针对具体的时期。
(2)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且资源丰富程度是动态变化的,它的范畴随生产力水平、科技的进步而不断扩大。
(3)谋求人口合理容量,将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规模之内,有助于减轻环境负担,解决资源短缺、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并促使人们的生活健康幸福。
“木桶效应”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
(1)~(3)题。
(1)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 B.10000
C.6000D.4500
(2)如果用a表示本世纪初中国的人口数量,用b表示中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用c表示中国的环境人口容量,那么a、b、c三者的大小关系是( )
A.a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年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第三节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教学设计 鲁教版必修2doc 学年 教师 高中地理 第一 单元 三节 人口分布 人口 合理 容量 教学 设计 鲁教版 必修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bdocx.com/doc/26553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