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鲸课标版教案+实录+说课设计6.docx
- 文档编号:27012983
- 上传时间:2023-06-25
- 格式:DOCX
- 页数:8
- 大小:20.80KB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鲸课标版教案+实录+说课设计6.docx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鲸课标版教案+实录+说课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鲸课标版教案+实录+说课设计6.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鲸课标版教案+实录+说课设计6
【教育资料】小学五年级语文:
鲸(课标版,教案+实录+说课设计)6
《鲸》是一篇常识性的说明文,这类课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
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在表达上运用列举数字、比较、举例、比喻等多种说明方法,对鲸的特点作通俗的说明。
同时,作者准确用词,形象描述也是本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选编本文的意图是使学生了解鲸的一些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鲸》是第七组的第一篇精读课文,与其它三篇课文是全册中唯一的一组说明文。
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重点训练了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和朗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为本课学习打下基础,根据教材编排特点及《语文课程标准》56年级的阅读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本课在读写方面将承担双重任务,即:
重点训练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想,体会课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练习中去。
同时继续训练学生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
二、学情分析
本文文字浅显,条理清晰,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学生乐读易懂。
除鲸的进化过程这一内容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外,其他内容均可在反复朗读中充分理解,但根据以往学习说明性文章的经验来盾,学生只对被说明的事物本身感兴趣,他们对文章的阅读,对知识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课文介绍了什么的层面上,而忽视课文是怎样介绍的,即表达方法的深层次探究,缺乏自觉探究的意识和欲望。
那么,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唤起学生深入探究的欲望,便成了教学本文首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文章中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学生已在《新型玻璃》《太阳》等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有所了解,但只是一种概念化的感知。
能真正体会到文章的说明方法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还是比较困难的。
另外,大部分学生对鲸这种动物很陌生,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
因此,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注意课内外结合,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在本课的教学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教材特点,针对学生实际,制订以下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认知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鲸的一些知识。
能力目标:
1、结合课文特点,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在读中体会作者介绍鲸的说明方法。
2、结合实践活动进行交际训练,发展语言表达及创新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拓展科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培养学生热爱动物、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读中了解鲸的一些知识,体会作者的说明方法,并学习运用到自己的习作实践中去。
教学难点:
理解鲸的进化过程
四、设计理念: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要珍视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基于这理念,本设计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不同角色的体验与课文展开零距离对话,体现在阅读实践中自读、自疑、自悟、互评、合作、探索的学习过程。
2、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这一《语言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
因此,本课教学力求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氛围,设计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活动,让学生真正的与文本对话,与文本交流,并在交流中产生成就感,使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的对话,成为自主阅读后的深层次需求。
五、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观察导入
由于大部分没有见过鲸,有的甚至还是第一次听说,因此,在学习课文之前,有必要借助多媒体展示鲸的画面,使学生在头脑中建立起鲸的表象,为学习课文作好铺垫。
教学伊始,我用设疑激趣法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
(出示课件1:
显示蓝色大海)美吗?
(生答)的确,就在这美丽的蓝色的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
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还要大得多。
你们想去看看吗?
接着播放课件2,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
这是什么动物?
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课外学习资源,结合课前搜集的有关鲸的图片、文字资料相互交流对鲸的认识。
教师相机鼓励谈话:
同学们真了不起,不仅会观察,而且能通过多种途径调查了解。
关于鲸的知识非常丰富,你们想继续研究它吗?
这样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顺势揭题质疑:
今天咱们就来共同学习一篇写鲸的文章(板书课题),你想从这篇文章中了解些什么呢?
学生质疑后,教师将问题分类处理,筛选归纳为两上主要问题:
1、鲸有什么特点?
2、作者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介绍鲸?
这两个问题综合、集中、覆盖面大,便于教师组织指导学生研读课文。
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课件演示和教师谈话把学生带到课文的情境之中,让学生有一种强烈的阅读愿望。
二、初读课文,感知语言
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去读书,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创造氛围促使学生主动地、专注地、饶有兴趣地去读,促使他们在读中积极开展思维和情感活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体验,对所学内容的感悟和思考,从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教学时首先播放多媒体课件,渲染烘托气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知课文,初步获得对教材内容的感性认识。
随后,让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自读后,先在小组内检查读书情况,再组织全班交流对课文的了解。
课文内容浅显,学生初读后,基本能抓住叙述要求,初步了解鲸的特点及生活习性。
但这种了解只是一种感性认识,并没有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印象。
因此,这里应安排学生质疑的环节,让学生提出初读遇到的疑难问题,如:
哺乳动物胎生等词语是什么意思?
鲸的样子很像鱼,可它为什么不属于鱼类?
教师可结合学生质疑情况,补充设疑:
课文怎样把鲸的这些特点介绍清楚的?
并以此为凭带,引发学生深入研究的兴趣。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第一自然段在表达上很有特点,可作为精读品味的突破口。
教学时,采用扶放结合的方法进行,先教给学生学习品味的方法,再放手让学生选学其它几个自然段。
(一)品评词句,感悟大
第一自然段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多种说明方法,集中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大。
教学中,紧扣大,引导学生自主阅读介绍鲸大的段落,画出体现鲸大的有关词句,品味说明鲸大的方法,想象鲸的画面,逐步形成个体感悟,而后开展合作探究活动。
在相互交流,相互补充的基础上,形成共识。
在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评理解,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说明方法,教学时可结合学生反馈情况作如下体会:
课件出示:
句1: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师质疑:
课文介绍鲸,为什么还有写象呢?
引导学生集体将不熟悉的事物与熟悉的事物相比较,这样便于读者理解、接受新事物,从而认识比较说明法。
然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找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用了这样的说明方法,自己体会体会)
句2:
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我国捕获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有十七米,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学生对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已有概念化的认识。
教师不必作过多的说明。
而真正得从句中体会到这种表达方式的准确性。
对部分学生而言,还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可故意将句中的具体数字改成很重、很长等模糊概念,让学生与原文对比,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
学生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
用上具体数字,能更清楚、更准确地了解鲸的特点。
)
句3:
它要是张大嘴,人站在它嘴上,举起手来还摸档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设问:
去掉带点的词,可以吗?
为什么?
引导学生充分讨论、比较,从而感悟鲸的特点,体会举例说明法及作者用词的准确性。
(二)自由选读,感悟特点
课文的2-7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鲸的进化过程、分类、吃食、呼吸、睡觉及生长的特点,呈并列关系。
教学中可以尝试让学生自由选读,自主阅读,激发阅读兴趣。
在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根据选学内容组成学习小组,进行合作学习。
为了调动学生参与合作的主动性,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可采用角色表演的形式交流合作,即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分别以特有的形式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
然后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当评委,与汇报同学进行自由交流。
教师针对汇报情况,以学路带教路,扣住重点词句适时、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细读探究,进一步体会鲸的特点及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师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交流点拨:
1、鲸的进化过程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
教师可结合学生汇报。
利用课件,形象演示鲸的进化过程,再让学生图文结合,对照理解。
还可利用学生在自然课上学习到的有关知识及课外阅读所获得的知识,让学生谈谈对哺乳动物的认识,抓住其他哺乳动物的主要特点并与鲸的特点对照,说明鲸不属于鱼类,是哺乳动物。
2、体会作者准确用词当学生汇报鲸的吃食特点这一段时,教师相机出示课件填空题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填空,再自读想象鲸吃食的情景,然后模拟表演,学生对照课文叙述评议,体会作者准确用词。
3、体会分类、比喻、图文结合等多种说明方法当学生汇报鲸的呼吸特点这一段时,教师在大屏幕上出示文中插图或学生绘图,让学生从文中找出与图画相应的文字描述,抓住重点句子,体会多种说明方法。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各取所需、各展所长,在充分民主、轻松愉悦、乐于探究的氛围中掌握了知识,而且在课堂中构建了生生合作、生师合作等多种形式交互进行的主体型的交流网络。
四、综合训练,内化语言。
语文教学要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使学生成为语言的富翁。
因此,语文课必须重视范文语言的感悟、积累和内化。
经过前三个环节的学习,学生对鲸的特点及文章表达方法已有了清晰的了解,理性的认识。
在此基础上,安排以复述为主的主语实践活动听故事,想象演说和读启事,招聘导游,符合学生身心特点和语文学习规律,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实践机会,通过角色扮演,能潜移默化地将书中的语言内化为个体语言,从而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
(一)听故事,想象演说
教师谈话:
同学们,刚才咱们经历了一番紧张而又愉快的学习历程,现在咱们听听故事,放松一下。
播放故事,故事的大致内容是:
一天,太平洋地区举行了规模盛大的鱼类运动会,当鲸到达赛场大门时,却被虾将军挡在门外。
鲸和虾将军发生争吵,虾将军说出不准鲸参赛的理由,鲸觉得很有道理,就游回去了。
听完故事后,教师让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虾冠军究竟对鲸讲了些什么?
想象并表演鲸与虾将军争吵的场面。
这一活动促使学生再次接近文本,将上一环节的无序交流进行有序整理,为下面的招聘导游设计解说词作好准备。
(二)读启事,招聘导游
首先谈话激趣:
同学们,老师昨天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启事,觉得挺适合你们的,便把它下载了下来,你们想读读吗?
教师相机出示招聘启事,学生竟相阅读,跃跃欲试。
教师趁热打铁,播放音乐,渲染气氛,置学生于活动情境之中。
让他们自由设计解说形式及解说词,而后组织学生汇报解说,其他学生和老师分别以评委或游客的身份与小导游现场交流、评议。
招聘小导游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语文实践活动,对参与者不仅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方面的要求,也提出了情感态度方面的要求。
既训练了语言,又渗透了思想教育,体现了三维目标的整合。
五、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总结评价
适当、适度的评价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措施。
教学中,除了伴随着学生读书、交流活动中的师评、生生互评外,在结束课文时,我又安排一个单独的评价环节评评这节课上自己表现得怎样,听听他人的评价,引导学生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个方面进行多维评价。
这一环节的设计,不仅贯彻了《语文课标》在评价建议中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这一理念,而且使学生在多元评价中,逐步学会听取,学会发现,学会赞赏,并在相互赞赏中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2、拓展延伸
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上一环节中招聘小导游活动的设计正体现了《语文课标》的这一精神,而且着眼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
同时《课标》提出要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既注重学习内容的开放,又注意探索学习活动时空的开放。
我认为招聘小导游这一交际训练,不应受课堂限制,因教学活动结束而告终,完全可以单独用一节的时间来完成。
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结束语:
课堂上,我们从课文中了解了鲸的一些知识,其实课本以外还有更丰富的知识等待着我们去撷取。
同学们,这节课虽然结束了,但我们的小导游招聘活动并没有因此而终,咱们下节课将继续设擂选优。
因此,我希望你们课下能像刚才一样主动热情地去探究,去发现,或进图书馆,或上网查查找资料,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解说词。
同学们,能做到吗?
这样结束课文很自然地将学生的视野由课内推向课外,拓展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生活性及开放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资料 小学 年级 语文 鲸课标版 教案 实录 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