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docx
- 文档编号:27042359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12
- 大小:25.77KB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docx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一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罗斯福新政的内容、特点和作用;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及其内外政策。
2.能力方面:
(1)通过分析罗斯福新政的内容以及对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促进作用,培养学生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辩证关系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2)通过探讨美国、德国和日本资产阶级为摆脱危机采取了不同方式的原因,培养学生全面、客观分析历史现象出现原因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
(1)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发生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通过罗斯福新政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尽管新政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并在一定程度上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调整和改革,但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3)通过对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及其内外政策的教学,使学生一方面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性;另一方面,反思值得我们今天吸取的历史教训。
4.学法指导方面:
(1)引导学生探究美国和德、日为摆脱危机所采取的不同方式的历史原因,让学生学会对比联想的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与本课有关的历史材料,使学生掌握处理历史材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分析: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是重点。
这一问题是本课的基础。
20年代,美国的经济趋于繁荣,但在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严重的危机:
一是市场的虚假繁荣掩盖了贫富的差距和供求的矛盾;二是狂热的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而产生这些因素的根源,正是资本主义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必然引发政治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内部阶级矛盾的尖锐以及法西斯势力的抬头,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同时,各国为改善本国的经济形势,加紧了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以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造成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通过对经济危机爆发原因的分析,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现象的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对学生认识当今的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启示作用。
从各国的局部和世界的整体两个不同的角度分析这次危机的影响,既有助于培养学生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又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历史问题。
(2)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重点。
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
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
特别是新政中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加强了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它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它许多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这一内容的学习,能够使学生认识到,罗斯福新政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缓解了经济危机,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德国、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是重点。
德、日法西斯政权建立以后,对内残酷镇压人民,疯狂扩军备战;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学习这一内容,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法西斯政权的反动本质。
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学生感受法西斯主义的罪恶,进而增强学生痛恨、憎恶法西斯主义的情感。
2.难点分析:
(1)罗斯福新政的影响是难点。
这一问题涉及到新政对美国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
特别是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的政策,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误的认识,简单地认为新政可以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对此,在教学中应该强调罗斯福新政是美国资产阶级政府为应付危机作出的政策调整,它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美国生产关系进行局部的改变,以使其适应社会生产的需要。
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2)德国法西斯政权建立的原因是难点。
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既有现实的原因,也有历史的原因;既有社会的因素,也有个人的因素。
这一问题较为复杂,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所以,通过这一问题的教学,一是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深刻的理性思维。
课堂教学设计
师:
同学们,20年代是资本主义繁荣、稳定与和解的时期,也是世界范围内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1926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达到战前水平,各国出现不同程度的繁荣。
尤其是美国,这一时期出现了“柯立芝繁荣”。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促成美国经济繁荣的原因是什么?
生:
(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并回答)
师:
美国20年代出现的繁荣,使很多人陶醉,以为进入了千年盛世。
1929年初,新总统胡佛在就职演说中宣称“我们对国家的未来毫不忧虑,它光辉灿烂,充满希望”。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1929年10月24日华尔街股票市场的崩溃,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了。
(板书第四节课题)
一、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师:
大家都知道,由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存在,使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着深刻的危机。
那么引发这场危机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它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
请同学们先阅读下面的材料。
(投影材料)
1.到1929年,在美国占人口5%的富人的收入几乎占了全部国民收入的1/3,而全年收入大约在2000美元左右的贫困户占家庭总数的60%,还有21%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000美元。
2.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3.1928年8月底,美国股票市场的平均价格相当于5年前的4倍。
1929年夏季的三个月中,通用汽车公司的股票由268上升到391,美国钢铁公司的股票从165上升到258。
生:
(结合教材中的文字、注以及材料分析概括本次危机爆发的原因)
师:
(概括总结)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发展的本身就潜伏着严重的危机。
首先,这种繁荣的基础极不稳定,国家经济被控制在华尔街“金融巨头”手中,这就造成了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继而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
其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消费的疲软。
而资本家为了眼前利润的驱使,盲目扩大再生产,使生产和市场的矛盾日益尖锐。
第三,无限制的股票投机活动,一方面掩盖了生产和市场的尖锐矛盾,另一方面又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而这一切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这次危机开端于纽约股市的全面崩溃,继而波及到美国经济的各个方面。
这主要是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引起的连锁反应:
产品的滞销、积压导致物价下跌;物价下跌导致商业、企业利润减少,经济衰退;商业、企业利润的减少导致股价下跌和证券交易的无利可图,于是出现了抛售股票的现象以至达到狂潮,而证券交易所一时拿不出足够的现金,就使金融货币和信用出现危机,一时间大批银行倒闭。
1929~1933年美国共有10500家银行破产,占全国总数的49%。
银行的大量破产导致工业因缺乏贷款而生产大幅度下降。
1932年与1929年相比工业产值下降了46.2%。
工业生产下降又导致了农业的衰退,农民大量破产,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需求更加减少,反过来又加深了工业危机。
同时,农业衰落、工业萧条导致失业人数达到创记录的水平,1933年工人失业率为24.9%,这使商品市场更加狭小,周而复始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此外,这场危机很快波及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世界各国,演变成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指导学生观察漫画和阅读相关小字,想象危机的来势凶猛和严重性并投影表格)
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危机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1/3
外贸缩减
70%
69.1%
50%
50%
2/3
失业人数
1700万
600万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师:
请同学们思考由美国引发的这场经济危机为什么会迅速波及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生:
(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回答)
2.经济危机的特点
师:
依据我们上面所讲的内容以及提供的材料,同学们能否归纳出这次危机具有哪些特点?
生:
(结合上述内容进行归纳)
师:
正是由于上述特点,这场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损失价值2500亿美元,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物质损失还多800亿,成为到目前为止资本主义世界最为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
3.危机的影响
师:
世界经济危机带来了普遍严重的政治危机,资本主义社会各种矛盾激化,整个西方世界出现了社会大动荡。
(指导学生从局部和整体两个方面归纳危机的影响)
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制度和社会体制是一次大的冲击。
在危机的打击下,资本主义各国都采取各种经济的、政治的措施,以求摆脱危机带来的种种困境。
由于各国经济条件和政治传统不同,所采取的应急措施也不尽相同。
二、罗斯福新政
1.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的背景
师:
首先,我们看看罗斯福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竞选总统的。
(投影材料)
1932年美国的国民收入从1929年的874亿美元下降到417亿美元,工业生产1932年比1929年下降46%,财政金融一片混乱,银行存款下降,货币供应量锐减,全国6000家银行倒闭,13万家工商业公司破产。
失业工人成几何级数上升,达到1500万,工人工资降低40%。
1932年农业收入仅等于1929年的1/2,有近百万个小农场被迫拍卖,破产的农民大批流入城市。
工人、农民起来斗争,参加罢工的人数超过了350万,参加农民运动的约有200万人。
生:
(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师:
请同学们再想一想,造成美国1932年危机达到顶点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生:
(结合教材有关大字回答)
师:
正是由于当时胡佛政府采取的是依靠市场自行调节和政府自由放任的政策,致使经济濒于崩溃,社会动荡不已,为了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统治,民主党不得不寻找新的出路。
1932年7月2日,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罗斯福在他接受提名的演说中,提出了“新政”。
他说:
“我向你们保证,也向我自己保证,美国人民今后一定可以有一种新政……这并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宣传,这是一种进军的命令。
”演说对于无精打彩的美国公民来说有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恐惧与失望中看到了一线希望。
1932年末,罗斯福以绝对的优势击败胡佛,当选为美国第32届总统。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带*的材料并补充投影材料)
“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的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入侵时一样。
”
——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
生:
(阅读材料感受罗斯福总统就职演说对美国人民的激励作用)
2.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师:
罗斯福上台后和团结在他周围的热心于新政事业的专家智囊团的顾问们的指导思想达成共识,即经济发展形势、生产及市场结构的变化已使古典的自由放任主义理论过时,现代经济的管理的出路应该由政府来进行有组织的规划。
因此,必须放弃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加强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
那么,新政具体有哪些主要内容呢?
(出示投影材料并让学生依据材料归纳内容)
《紧急银行法案》授权总统对个别银行进行审理,凡有偿付能力的银行才允许开业,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对5000元以下的小额存款实行保险;宣布停止黄金出口,放弃金本位,美元贬值约30%。
成立“全国复兴署”,由它协调国家、企业主和劳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共同拟定公平竞争法规,……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的蓝鹰标志。
《全国劳工关系法》规定:
不公平地对待劳工的行为为非法,工人有组织工会的权利,雇主不得干预控制劳工组织,不得拒绝与工人集体谈判合同。
1938年国会又通过了关于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立法,规定每周工作40小时,七年后每小时工资不得少于40美分。
减少耕地,缩小现有的耕地面积,并以增收面粉厂、纺织厂和屠宰厂等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加工税,来补贴减耕农民的经济损失。
通过公共工程和保护自然资源法案,1933年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种树,建水坝,扑灭森林火灾,种植防护林。
每批25万人,每期半年。
1933年成立的田纳西工程管理局成为联邦政府的永久性机构,该工程修建了许多水坝和电站,不仅使300万英亩农田免遭水灾,而且使当地350万居民平均收入提高了9倍。
从1935年到1942年,为协调整个工程计划而设立的“工程进展署”花费了大约130多亿美元,雇佣了约850万工人。
修建了12.2万幢公共建筑,66.4万英里新道路,7.7万座新桥梁,285个新机场和2.4万英里地下水道。
生:
(阅读材料,具体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
师:
通过了解新政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思考一下罗斯福新政是通过什么方式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的?
换句话说就是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相比,有什么显著的不同?
新政中采取的各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这些措施对于缓和美国的经济危机分别起了什么作用?
生:
(思考并回答)
师:
(总结)罗斯福政府对国家经济的全方位干预,是区别于以往资本主义统治政策的显著特征。
首先,下令银行暂时停业整顿,淘汰丧失支付能力的小银行,扶持实力雄厚的大银行;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克服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的无政府状态;扶持了大金融资本家。
其次,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的各项措施,把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纳入有控制的轨道,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的生产过剩;调整了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另外,对工人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的规定调整了工人和资本家的矛盾。
再次,对农业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缓和生产与销售的矛盾。
最后,积极推动“以工代赈”,通过兴办公共工程,一方面减少了失业人数,刺激了消费和生产;另一方面也缓和了阶级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
3.罗斯福新政的影响
综上所述,新政以国家干预经济的调节职能,调整了资本主义金融体系,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调整了生产和销售的矛盾;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调整了垄断资产阶级和工人、农民之间的相互关系。
那么,请同学们结合下面教师提供的材料,联系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进程以及这次危机发生的背景,讨论一下,罗斯福新政对美国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
新政能否从根本上消除经济危机?
我们应该如何理解罗斯福自己说的“新政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投影材料)
1.在罗斯福执政的12年间,工业指数到1937年,已超过1929年的3.4%。
国民收入1937年已增加到715.1亿美元。
国有企业资本1939年比1929年增加近一倍。
美国工业产量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总产量的比重,由1929年的48.5%上升到1945年的60%。
到1940年,美国已基本上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居世界首位。
2.威廉·福斯特在所著的《美国共产党史》一书中指出:
“美国资本主义在财政上还有办法来实施像新政这样的改良方案,而不必采用法西斯主义这样攸关命运的武器。
”
生:
(阅读材料讨论后说出自己的见解)
师:
在此应该特别指出的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新政继承了美国民主主义传统,并代表了改革的趋向,在灾难性的经济危机面前,一改以前美国历届政府所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国家政权大规模干预经济活动之先河,局部地调整了原美国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中不适应现代经济运转的环节,限制资本主义生产与分配过程中的某些负面效应,这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继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三、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原因
师:
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说道威斯计划的实施,使德国的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生:
(回忆并回答)
师:
20年代下半期,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道威斯计划后大量流入德国的英、美资本。
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英、美抽走大量资本,这无异于釜底抽薪,使德国成为首批牺牲者而很快卷入危机。
另外,由于德国是战败国,既丧失了全部殖民地,又不能以关税壁垒保护自己的国内市场,因此,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小字,了解德国危机的严重)
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
由于德国长期是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缺乏民主传统,魏玛共和国只是德国战败后成立的一个民主制不健全的共和国,面对日益萧条的德国经济和深刻的社会矛盾无能为力。
因此,统治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以巩固统治,这就为纳粹党夺取政权创造了良机。
再有,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对德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生:
(思考并回答)
师:
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人们对现实和《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打着当时流行的社会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招牌,进行蛊惑人心的宣传,煽动民族复仇的情绪,骗取了社会各阶层日益广泛的支持,势力大增。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小字及材料并补充投影材料)
①《农民纲领》提出取缔土地投资,禁止土地抵押和土地拍卖,给农民以减免税款提供借贷等经济帮助。
②《迅速提供就业——战胜危机的纲领》向广大失业工人作出扩大公共工程,提供广泛就业,国家资助中小企业的许诺。
③《二十五点纲领》提出废除《凡尔赛和约》,建立大德意志帝国。
生:
(阅读并加深理解)
师:
在此基础上,希特勒又乘机向对他夺取政权起至关重要作用的垄断资产阶级靠拢。
1931年下半年,他跑遍整个德国,同企业界的重要人物会谈,争取他们的支持,使处于危机震荡中的德国垄断资产阶级把支持希特勒看作是既可以扼制来自共产党左派的威胁、稳住动荡不安的国内政局,又可以对外夺取更大的生存空间、扩大原料来源和产品市场的一种不错的选择。
从此开始了纳粹法西斯同垄断资产阶级的直接联盟。
据估计,1930~1932年,纳粹从垄断资本家那里获得的资助达7000~9000万马克。
对于政权武装力量的支柱——国防军,希特勒也极尽争取拉拢之能事,最终换取了他们的支持。
(指导学生阅读了解德国法西斯独裁政权建立的简单经过并处理本目思考题)
生:
(按教师的要求了解建立过程并归纳纳粹党夺权的原因)
2.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师:
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总理,从此,德国走上了对内实行恐怖统治,对外积极扩张的道路,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了。
(指导学生从政治、经济和文化思想、军事、对外关系诸方面进行了解,并通过本目材料和小字加深认识)
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三、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1.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背景
师:
日本是一个岛国,国内市场狭小,资源紧缺,再加上原有的经济基础薄弱,这次经济危机对它的打击就更显严重。
1931年经济危机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这一年的工业总产值比1929年下降1/3,主要工业部门的开工率只达50%,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早一年进入危急关头。
危机期间,日本工业生产下降,农产品价格惨跌,阶级矛盾尖锐。
(通过本目相关小字加以说明)为了摆脱危机,扭转国内生产的萎缩局面,日本政府加强推行国民经济军事化,扩大军事支出和军事订货,以保证垄断资产阶级的利润。
同时,无论是经营电力、化学、飞机等行业的新财阀,还是生产钢铁、煤炭和造船的老财阀,都更加依靠国家政权和军事部门的支持,大力发展与军事有关的新工业新产品,使得原本军国主义传统浓厚的日本社会更加军国主义化。
在这种形势下,法西斯势力趁机发展。
日本法西斯主义的主要特点之一是以军部为核心力量。
(解释注①)军部是日本法西斯化的主要决策者和推动者,军部要求在天皇的名义下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实行对外扩张。
在此之前,我们已经对纳粹党能够在德国夺取政权的原因进行了探讨,那么我们能不能通过比较找出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方式与德国有什么不同呢?
生:
(阅读了解日本法西斯政权建立的过程并与德国比较)
师:
(归纳总结)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与德国相比有其不同之处。
它不是像德国那样通过一个法西斯政党篡夺政权来完成,而是军部法西斯势力通过一系列政治的、军事的行动,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和影响,逐渐把握政权,从而实现日本政权向法西斯独裁政权的转化。
2.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
师:
1936年3月,受军部控制的广田弘毅上台组阁,不久恢复了军部大臣现役武官制,为军部控制政权提供了合法手段,从此,军部可以操纵内阁,使之沦为自己的傀儡。
(指导学生阅读整理法西斯政权的内外政策以及相关的小字内容,特别是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引用的《基本国策纲要》的原始材料,加深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本质的认识)
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师:
学完全课内容以后,我们能不能从历史的角度再探究一下20世纪3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大危机的影响下走上两种不同的发展道路的原因呢?
生:
(结合已有知识思考回答)
师:
(全课小结)1929~1933年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又一次引起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大震荡。
在大危机影响下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走上了两种不同的政治发展道路:
以美国为代表的坚持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道路,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摆脱危机,从而使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相结合,开始了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而德、日等国则建立起了法西斯专政,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对外发动侵略战争。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政治发展不平衡性再一次加剧。
北京朝阳区中学教研室 邹德媛
[简评]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运用教材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材料,从材料中提取信息,
认识历史事物是该教案学法指导的特色。
在补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上,执教人注意了以下几
点:
一、选用的材料多是围绕认识本课重点和难点问题的。
二、材料既有原始资料也有史学
著作的论述;一些资料具有分析、归纳问题导向性。
三、材料应用中,师生共同阅读、分析和研讨,气氛民主、和谐。
上述做法符合历史学习“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认识规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资本主义 世界 经济危机 政治 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