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docx
- 文档编号:27054481
- 上传时间:2023-06-26
- 格式:DOCX
- 页数:45
- 大小:39.41KB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docx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风景名胜区规划与设计
第一章绪论:
认识风景名胜区
一、风景名胜区概述
(一)一般意义
1、风景名胜区感知
2、定义,是一个风景名胜资源集中,环境优美,肯有一定规模和游览条件,径县能以上人民政府审定命名,划定范围,可供人们浏览、休憩和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地区。
是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地域单元,是有别于城市和乡村的人类第三生活游憩空间。
(二)主要内涵
1、是以富有美感的自然风景作基础的地域
2、是自然景观多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地域
3、是历史悠久文化丰厚的地域
4、是生态环境优良的地域
5、是一种特殊用地
6、是具有多种功能的地域
二、风景名胜区与其他相关概念
(一)风景名胜区与风景区
资源:
风景名胜区包含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古迹;风景区可指纯自然风光功能。
范围界限:
风景名胜区有规模要求,风景区无明显范围界定
功能:
风景名胜区,审美,科考,游憩,风景,不一定能游憩。
(二)相关术语
1、国家公园2、自然公园3、自然保护区(①核心区②缓冲区③保护性经营区)4、森林公园5、游览区(点)6、园林
三、风景名胜区功能
自然因素决定着它的基本地域特征,社会因素决定着它的发展趋势和人文精神特征,经济因素影响着它的物质和空间形态特征,并可以转化成构景要素。
(一)生态功能
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与环境,显示其保育功能,是最重要的功能。
(二)游憩功能
发展旅游业,丰富文化生活,显示其游憩与启智功能。
(三)景观功能
风景名胜区有树立国家和地区形象,美化大地景观,创建健康优美的生存空间的景观形象功能。
(四)科教功能
开发科研和文化教育,促进社会进步,显示其教育与科研功能。
(五)经济功能
通过合理开发,发挥经济和社会效益,显示其生产与民政功能。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的特点
突出地区特征,调控动态发展,重在综合协调,贵在整体优化。
第二章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我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我国风景名胜区,源于古代的名山大川和邑郊游憩地,1979年提出概念,公布第一批。
(一)溯源
生产发展:
农业——种植园游猎——自然山林苑囿观列象——台囿或白苑
文化技术发展
时代和社会发展
(二)发展
(三)秦汉时期是风景名胜区形成的重要阶段,经济建设,社会活动,宗教传播,山水文化发展
二、外国风景名胜区的产生与发展
(一)起源
世界各国风景名胜区的起源基本相同,亦都缘起于风景区和园林。
(二)世界各国园林建设与发展
东方园林,西方园林,欧洲园林
(三)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发展
1、近现代国外公园
近现代,外国园林沿着公园,私园方向发展。
2、国家公园的产生与前期发展
产生和发展阶段:
萌芽(1832-1916)→成型(1916-1940)→发展(1933-1940)→停滞与再发展(1940-1963)→注重生态保护(1963-1985)→教育拓展与合作(1985以来)
●乔治·卡特林:
首先提出国家公园的概念
●北美红杉林:
国家公园的雏形和前身
●黄石公园——世界上第一座国家公园
“让人民得益,供人民享用”
●国家公园体系
●《历史地段法》和《公园、风景路和休闲地法》
●二战:
国家公园体系发展停滞
3、国家公园的近期发展及影响
●20世纪60年代前
仅保护自然资源的景观价值,而对其生态价值未予重视
●80年代中后期
教育功能进一步强化
●发展至今
数量逐年增加,土地价值高,属各国精华地区,也是从头最为向往的名胜地
●深远影响
国家公园事业已成为全人类普遍认同的,是全人类文明社会永恒的公益事业,是现代文明国家的一种标志,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三、风景名胜区与旅游业
(一)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关系
1、风景名胜区是发展旅游业的物质基础
风景名胜区具有很高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集中地,自然环境优美的地域,而成为人们回归大自然的首选对象。
2、旅游是风景名胜文化得以发扬传承的重要渠道
风景文化,人文文化并不能在一个密闭的真空状态下得到发展,吸有通过流动,通过文化及交流,才能使文化得到真正传承。
3、风景名胜区事业与旅游业的本质区别
旅游业是一种产业,有着极其强烈的商业特征。
注重经济效益,以人为本。
风景名胜区兼容生态防护,景观形象建立,游憩启迪,科政审美等多种功能。
追求有度、有序、有规律的发展前景。
生态效益优先,以自然为源。
第三章风景与风景资源
一、风景的概念
(一)一般意义
风景,是一定地域内由山水、花草、树木、建筑物以及雨雪等自然现象形成,并可供人观赏的景象。
(二)广义的风景
广义的指自然的风光美景,是人们情感渗入自然的产地,能够引起人们美感的大自然的一角。
(三)人与环境的关系
风景就是人和环境之边际存在的美,其本质是一种人与环境的边际文化信息。
二、风景的特性
(一)整体性
整体的空间美,各构景要素的组合,空间组合单元。
(二)真实性
风景与游人间存在着四维空间(三维+时间),产生四维的空间关系
(三)固定性
风景的空间固定性,表现为风景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不改变。
(四)地域性
风景美反映地域差异和特色。
(五)时间性
风景的时间序列,风景的时间变化,风景凝聚的时间。
(六)多样性
风景构成要素的多样性,风景要素变化的多样性,风景结构变化的多样性。
(七)社会性
风景形成过程就是协调人和自然相对贡献的过程。
三、栖息地理论
(一)栖息地理论
认为在规划中,人们所感受到的美产生于人对风景特征的直接感应,人对风景的反映主要是种返祖再现机制。
(二)视野——隐蔽理论
视野——隐蔽理论主张,人最满意的风景就是那些提供能够观察(视野),但又没有直接观察到的有潜力的风景。
(三)风水理论
“仰观天文”“府察地理”
景观特点:
1、围合封闭的景观
2、中轴对称的景观
3、富于层次感的景观
4、富于曲线美和动态美的景观
(四)人景感应理论
认为风景是自然界与人类社会双向作用的结果
人是相互作用的形式
1、人对风景的欣赏性
人景相互作用的认知关系
2、人对风景的评价性
指人们对风景的态度和解释
3、人对风景的行动性
指欣赏者的行为动作与风景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
4、人对风景的反应性
指风景对它所处的环境以及风景环境对欣赏者的影响力
风景环境具有地理环境、心理环境和思想环境三个层次
(五)边际理论
边际理论认为,风景是人和环境之间的中介物,这种中介物就是主客体之间的信息
四、风景类型与特征
(一)按地理条件或人文活动特点分类
1、平原型
平坦、空旷和辽阔,与天边相接,看不到边际;常显示过于单纯,单调无味适当加以点缀。
2、山地型
高大、广阔——庄严雄伟
高度和地形变化——动植物物种丰富
*锯齿型和浑圆形
锯齿形山地多为高山形态,浑圆形山地是低山形态
3、河流型
源于山地的大小百川汇聚成江河,流向平地,沿途流径不同的地形,景色多异。
4、湖泊型
湖泊型风景的特色主要是平静和清澈的湖水,映射四周山色,形成丰富艳丽倒影的湖光山色。
5、海岸型
系指以海岸的选择和布置而燕尾服开的海泽风景
6、森林型
系指以植物因素玷主导地位的一种风景类型
7、农村型
人与自然的相互作用
8、城市型
系指包括住宅、公建、街道、绿地、广场等在内,以城市建设工程和建筑物为主体景物的一种风景类型,这些主体,景物均为人工营布置的,并非自然景物
(二)按风景成因分类
1、纯自然风景
未径人工雕饰,自然而成
2、人工景
人为创造
3、自然人工结合景
略加人工修饰
(三)按风景情态分类
1、动态风景
系指风景本身随时间推移而有明显变化的风景
2、静态风景
系指风景本身是静止的,不随时间变化而有明显变化的风景
(四)按风景性质分类
1、暖调与冷调风景
暖、大红、大绿、黄、粉为主
2、险要与雄伟风景
险要的风景,系指一些悬崖峭壁
雄伟的风景,系指一些体型限高、体量巨大的风景
3、幽静风景,一般系指一些优雅寂静的风景
开郎风景,系指一些场面开阔,能给人以海阔天空之感的风景
4、有生命与无生命风景
生物——无机物
5、有声风景
系指除能让人们以视觉享受以外,还能让人们欣赏到声音美的一类风景
6、有味景观
系能让人们在欣赏的美感中又添嗅觉享受的一类风景
(五)按人类参与性质分类
1、人为风景
系指由劳动人民大众在生活、工作、劳动中,无意识无目的地创造并留下的人类劳动痕迹,且具有美感特征的一类风景
2、人工风景
系指由园林工作者,建筑师等专业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先有设计所建造的强调自然美的无数人工痕迹等一类风景。
五、风景资源的分析与评价
(一)风景资源的定义
风景资源系指能引起审美和欣赏活动,可作为风景旅游开发利用的事物与因素的总称
1、风景资源是一种信息资源
2、风景资源是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一种财富
3、精神文化内涵
(二)风景资源的可电层次
1、景物
景物是风景单元基本单元,是具有独立欣赏价值的风景素材的个体
2、景点
系指由若干相互关联的景物所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并具有审美特征的基本境域单位
3、景群
由若干个相关的景点所构成的景点群落或群体,称为景群
4、景区
由若干景群构成具有相对独立景观特特的一定用地范围的区域,称为“景区”风景资源在实际应用上,可分作三至四级可电层次
第一层次——风景区级第二层次——景区级
第三层次——景群级第四层次——景点级
(三)风景资源分类方法
1、物理属性——时间与文化指标法
自然风景资源
物理性质
地景
水景
天景
生景
人文风景资源
时间因素
人文氛围
古迹名胜
社会风情
观光生产
现代奇观
2、功能属性——历史与文化指标法
自然风景资源
自然环境景观风景资源
野外娱乐环境风景资源
地生演进
地质历史变化遗址风景资源
生物进货史风景资源
特色与功能
人文风景资源
历史与文化氛围
名胜古迹
艺术文物
考古发掘
社会风情
(四)风景资源这性评价
1、风景资源评价标准
(1)历史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文化价值的标准
悠久性、地方性、独特性、知名度等
(2)科学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科学价值的标准
地质、水文、地形地貌变化的丰富程度,以及稀有动物、原始植物群落等。
(3)观赏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经源观赏艺术价值的标准
景观的新奇性、复杂性和统一性等
(4)自然性标准
系指评价风景资源生态价值与环境质量的标准
风景环境的生态系统运动秩序良好,物种丰富,污染小,遭受破坏程序低
(5)多样性标准
系指衡量风景资源综合价值的标准
2、风景资源评价方法
(1)专家学派评价方法
优虑、实用性强缺点:
易受专业限制
(2)心理学派评价法
应用回归分析法得到数学模型来评价和预测风景质量,所以具有一定科学性
(3)物理元素评价法
科学性更强
(4)类电评价法
采取与种山逐个要素进行对比、打分,通过找出各自的优缺点和不足之处,来确定评价对象的风景资源质量
(五)各级风景资源分级标准
1、特级风景资源
具有珍贵、独特、世界遗产价值和意义,有世界奇迹般的吸引力。
2、一级风景资源
具有名贵、罕见、国家重点保护价值的国家代表性作用,在国内外著名或有国际吸引力
3、二级风景资源
具有重要、特殊、省级重点保护价值和地方代表作用
4、三级风景资源
第四章风景名胜区性质及规划分区
一、风景名胜区分类
(一)按用地规模指标分类
小型风景名胜区,20Km2以下;中型风景名胜区,21—100Km2
大型风景名胜区,101-500Km2;特大型风景名胜区,500Km2以上
(二)按景观价值类型分类
1、科学价值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这类风景名胜区的最大功能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尤其是在生态和地球发展史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2、历史文化价值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这类风景名胜区具有珍贵的历史文化,建筑艺术和美学方面的价值
3、观光价值主导型风景名胜区
该类风景名胜尽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其数量和类别甚多
(三)按结构特征分类
1、单一型风景区
主要由风景欣赏对象组成一个单一的风景游赏系统
2、复合型风景区
由风景游赏和旅游设施两个职能系统复合组成
3、综合型风景区
由风景游赏、旅游设施、居民社会3个职能系统综合组成
二、风景名胜区调查评价
(一)风景名胜区调查
1、风景名胜资源调查内容
(1)自然景物资源
(2)人文景物资源
2、环境水平调查内容
3、开发利用条件调查内容
4、规模范围
(二)风景名胜区评价
1、评价作用
基础工作:
前提和依据
2、评价依据
“景物的观赏、文化和科学价值及其分布与环境规模”
“自然环境质量”
“开发利用条件”
3、挖掘特色资源
特色,是风景名胜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
“稀”,绝无仅有;“奇”,出乎意料;“古”,古意盅然;“怪”,不同寻常
三、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确定
(一)风景名胜区设置标准
价值,资源环境,功能,规模范围
(二)风景名胜区范围的划定
1、保持区内自然景物,人文景物的完整性和地域分布的边疆性,适当美顾与行政区划的协调和统一
2、保护特色,维持生态——划出一定范围的保护地带
3、不改变区域范围内公私财产权权属关系和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的隶属关系
(三)风景名胜区的分级
按其资源的观常,文化,科学价值,环境质量,规模大小
(四)风景名胜区性质的界定
依据风景名胜区的典型景观特征,游览欣赏特点,资源类型,区位因素以及发展对策与功能选择来确定
风景特征主要功能风景区级别
四、风景名胜区规划分区
(一)景区划分
景区是根据景源类型,景观特征或游览要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
风景名胜资源特征的相对一致性
游赏活动的连续性
开发建设的秩序性
(二)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是根据重要功能发展需求而划分的一定用地范围,并形成独立的功能分区特征。
1、旅游区
系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部分,为景点比较集中,场地布置电较精致,游人停留时间较长,有一定服务设施的地段
(1)眺望游览区
(2)文化古迹游览区(3)水景游览区
(4)山景游览区(5)植物景观游览区
(6)稀有自然现象游览区
2、游览接待区
系指主要解决游客食宿的场所
(1)分散布局
系指将其分散布置在各风景点附近
(2)分片布局
系将各种等级的旅馆分片布设在若干专用地段
(3)集中布局
系指在风景区或城镇的边缘,集中开辟旅游接待区
(4)单一布局
系指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地点新建单一性质的旅游接待小城镇
3、休疗养区
系指风景区内远离旅游区、旅游接街区、专辟为供游客休养或疗养用的场所
4、商业服务中心
系指风景名胜区里商业服务设施较为完善和集中之处
5、文化娱乐中心
系指供游客在游览之余进行一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
6、居民区
系指直接和间接为游客服务的职工及其家属居住的场所
7、行政管理区
系指风景名胜区的行政管理机构集中的地段
8、加工工业区
系指直接为本风景名胜区旅游服务的主副食品加工厂和工艺生产厂等所在区域
9、园艺场及副食品供应基地
系指负担着为旅客,休疗养人员提供新鲜食品任务的单位所在场所
10、外围保护区
系指处于风景名胜区的边缘,对风景区的核心区起保护作用,具有相当宽度的一缓冲森地带
(三)保护区规划
主要依据保护各类景观资源的重要性、脆弱性、完整性、真实性等为基本原则,划定相应的生态保护区、自然景观保护区、史迹保护区域
(四)生态分区
危机区、不利区、稳定区、有利区
第五章风景名胜区保护
一、保护的重要意义
是一种责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是人人产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旅游资源开发与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关系
二、游人客量
(一)定义
游人客量是指一定条件下,一定空间,时间范围内所能容纳的客体(游客)的数量两方面内容
一是自然环境容量,即物理和生态意义上的环境客量。
旅游活动的强度应限制在自然环境,生态系统不遭破坏,旅游点不受污染的范围以内
二是心理环境客量,即感应气氛的环境容量,指游客的数量应控制在不破坏旅游气氛的范围以内,否则就达不到旅游的目的。
(二)两种理解
第一种观点,游人客量被视为在旅游活动对目的场所产生的负面影响被感受之前,当地社区所能接待的旅游人数。
第二种观点,游人客量是从旅游者的感应角度来确定其大小的,它是指旅游者所能接受的最高流量水平。
(三)目的
第一,确定风景名胜区的旅游接待能力
第二,保护景观资源
第三,保护生态资源
第四,保护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第五,保护旅游者的安全
第六,保证旅游活动的舒适性
(四)游人客量的确定
1、先确定单位的规模指标
(1)面积法
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游览面积计,单位面积指标
①以整个风景区面积计算
适用于风景区域战略性规划
②以风景区内“可游面积”计算
可游面积难以准确确定,可用性不强
③以景点面积计算
适用于各不规划层产欠
(2)路线法
以每个游人所占平均道路面积计
2、计算游览面积和游览线路长度
3、计算瞬时最大游人量
q——瞬时最大游人量F——旅游面积
f——单位面积规模指标
——单位线路长度指标
4、确定周转率
T——可游时间t——平均停留时间
5、确定最大日客量
6、年客量
或
K——游人不均衡系数
7、卡口客量计算
实测卡口处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合理游人量,单位以“人次/时间单位”表示
(五)游人客量综合平衡
旅游客量计算结果应与当地的淡水供水、用地、相关设施及环境质量等条件进行校核与综合平衡,以确定合理的游人客量。
(六)控制客量的方法
1、环境调控
(1)空间分流
开辟新游览区,新游览区应为同一档次的,是有联系的,游览线路组线
(2)设立绝对保护区
绝对保护区主要是针对风景区内一些濒危物种的栖息地,历史文化遗址、文物、古建筑等而设立的。
2、时空分布调控
(1)限时
限时限量集票,旺季预约
(2)限价
提高风景区的进入门槛
3、旅游活动调控
针对景区特征有选择的安排旅游活动的类型、方式、时间等
三、风景名胜区保护培育规划
(一)意义
以使保护在总体规划中占据一定地位,成为总体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于从综合性和整体性要领方面得到执行
(二)特点
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多角度、综合性
(三)保护培育规划要点
1、指导思想
风景名胜区规划设计核心——保护
2、保护原则
3、保护方法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一般采取分类保护、分级保护、重点保护和建设性保护等方式
4、保护规划步骤
(1)通过调查,明确保护的具体对象和因素
(2)依据保护对象的特点和级别,划定保护区的空间范围
(3)然后确定保护原则
(4)最后依据保护原则制定保护措施
(四)规划主体内容
保护培育规划的主体内容,在于分类保护和分级保护两方面
1、分类保护
(1)生态保护区
系指对风景区有科学研究价值或其他保存价值的生物物种及其环境;划出一定空间范围作为生态保护区
配置必须的研究和安全防护型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核区
(2)自然景观保护区
系指对需要严格限制开发行为的特殊天然风景名胜资源和景观,划出一定空间范围作为自然景观保护区
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措施,控制游人进入,不安排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进入该区
(3)史迹保护区
系指对风景名胜区内各级文物和有价值的历代遗迹遗址的周围,划出一定空间范围作为史迹保护区
配置必要的步行游览和安全防护设施,控制游人进入,不安排旅窗床位,严禁增设与其无关的人为设施,严禁机动交通及其设施和任何不利于保护的因素进入该区。
文物古迹的展示:
①实物展示
原状博物馆式的陈列;单体展示,组织列其他建筑群体或绿化中;集中展示
②文字、图像等资料的提供
文字资料提供;图像资料提供;模型
*两重两利问题
①当某一文物古迹十分重要而又不能搬动,如果与新的建设发生矛盾时,这一新的建设就要为这一重要的文物古迹让路。
新建工程另选地址或绕道而行
②当某一新建的建设工程十分重要,而又必须在这一文物古迹的位置上进行时,这一文物古迹就要为新建工程让路。
如果这一文物古迹价值不是很大,可再作详细的测绘、纪录之后,予以拆除,把纪录资料留作研究参考。
如价值很大,即可将他迁移远处重建保护。
③如果文物古迹的价值重大,又不能搬迁他处;新建工程又必须在古建筑所在位置进行时,就要采取工程技术上的措施,把文物古迹在原地保护起来
(4)风景恢复区保护
系指对风景区内的森林与植被、水源与水土、浅海及水域生物,珍衡淑危生物、岩溶发序条件等需要重点恢复、培育、抚育、涵养、保持的对象与地区,划出一定空间范围为风景恢复保护区。
采用必要的技术措施与设施予以保护,限制游人和居民活动,不安排与其无关的项目与措施,严禁对其不利的活动
(5)风景游览保护区
系指对风景区内的景物、景点、景群、景区等风景结构单元和游赏对象集中地,划出一定空间范围作为风景游赏保护区
可适度进行一些资源利用行为,安排各种游览欣赏项目,分级限制机动交通及旅游设施的配置,分级限制居民活动进入该区
(6)发展控制保护区
系指将风景区内上述五类保护以外的各项用地划为发展控制区。
准许保持原有土地利用方式与形态,安排与风景区性质与容量相一致的各项旅游设施及基地,安排有序的生产,经营管理等设施,但对设施规模与内客田应给予一定控制。
2、分级保护
特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三级保护区
3、专项保护
(1)生物多样性保护
(2)地质地貌景观保护
(3)水域景观保护
(4)文物建筑保护
(5)石刻碑刻保护
(6)古树名木保护
4、保护规划需说明的内容
(1)协调保护与其他方面的内容
(2)保护投资
第六章风景游赏与典型景观规划
一、规划必要性
风景游赏与典型景观规划的意义:
实现风景名胜资源价值,体现“全人类共有”的宗旨
二、规划内容
(一)风景游赏规划
风景游赏规划,系指以风景名胜区可用于旅游开发的资源作为对象而编制的规划,是风景名胜区规划的主体内容
(二)典型景观规划
典型景观规划,系指依据代表风景名胜区主体特征的景观或有特殊价值的景观而编制的规划
三、山岳景观规划
(一)解读名山
1、自然崇拜——精神寄托
“封禅祭祀,敬仰山水”
2、游览观赏——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
自然崇拜——游览观赏
山水诗、山水画、宗教文化
3、科学研究——科考价值
·山水审美
李白:
大山大水,雄伟豪放
柳宗元:
小山小水,静中陶冶心情
苏东坡:
动观山水,“船山看山如走马,倏见过去数百群”
·山水理论
郭熙《山水训》
远近关系,画面关系,四时关系
日夜交替关系,天气变化关系
“真山水之川谷,远望之以取其势,近者之以取其质”
·宗教建筑
一是保护了自然景观,保护了生态环境
二是创造了人文景观,并且使人文景观中,尤以寺观为主体的世俗化了的风景建筑最突出
名山发展:
自然崇拜——游览观赏——科学研究
(二)名山建设的实践和理论
1、自然风景与园林
自然风景与园林的异同
①主体内容
自然风景以自然山水为,人文景观为辅,自然景观是主角,人文建筑只是配角,园林则以人文景观为主,人造山水为辅
②先后关系
自然风景是源,园林是流
③共同点
追求与自然的融合
2、“因景而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景名胜 规划 设计